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一口气看完大明王朝1566深刻解读(从无人问津到一代神作)

一口气看完大明王朝1566深刻解读(从无人问津到一代神作)而在《大明王朝》里,其实很难说得上有真正意义上的蠢人,他们尽管分处不同的阵营,归属于不同势力,也有着各自的计较,但他们之间的输赢却不是单纯用“聪明”或“愚蠢”所能概括的:一些国产剧为了让剧情简洁明了,往往人为塑造出“大反派”,偏偏反派底下的一些人明明身居高位,却总是做出让人哭笑不得的愚蠢举动,丝毫让观众感觉不到“城府在胸”。当然了,那些看懂了这部剧的观众和读者往往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不看热闹看门道”,往往在人生阅历和历史素养上都有着不俗的水平。那么这部剧究竟有哪些亮点呢?说起来,权谋剧的演绎水平往往取决于:角色们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地位、身份,而不是动不动干出一些宛如市井流民的好勇斗狠之举。而《大明王朝1566》之所以难得,就在于他尽可能还原了古代的权力斗争,有着太多符合古代封建王朝的行为逻辑,让一切事情的发生是如此顺理成章。

常言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按理说文化艺术领域本不该有所谓的第一。偏偏,在我国的权谋电视剧中,还真的有一部剧从各方面都当得起“国产权谋剧第一”的赞誉,那就是《大明王朝1566》。

一口气看完大明王朝1566深刻解读(从无人问津到一代神作)(1)

说来令人唏嘘,在2007年这部剧第一次上映的时候却只有0.5的收视率,“叫好不叫座”成为了它的代名词。那时候,观众们对权谋剧的审美水平还有限,大多还是比较喜欢样板化的“大好人”、“大恶人”的角色塑造手法,以至于确实较难欣赏到这部电视剧的魅力。

只不过,当十几年后观众们在权谋剧的审美水平提高后,却发现这部剧简直堪称是国产剧的权谋神作,评分也峰回路转,一路升至9.7分,并列国产剧第一(权谋剧方面则是独占鳌头),评分更是达到了20万人。

一口气看完大明王朝1566深刻解读(从无人问津到一代神作)(2)

其实,这部剧的剧情里几乎每一段台词都隐藏着不少信息,需要观众们反复品味才能领会其中的精髓,这大概也是这部剧前期不被看好的原因。毕竟,在那个互联网还不够发达的年代,要想读懂这些台词,或许需要暂停和回放数次,这是电视播出很难实现的。

当然了,那些看懂了这部剧的观众和读者往往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不看热闹看门道”,往往在人生阅历和历史素养上都有着不俗的水平。

一口气看完大明王朝1566深刻解读(从无人问津到一代神作)(3)

那么这部剧究竟有哪些亮点呢?

说起来,权谋剧的演绎水平往往取决于:角色们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地位、身份,而不是动不动干出一些宛如市井流民的好勇斗狠之举。而《大明王朝1566》之所以难得,就在于他尽可能还原了古代的权力斗争,有着太多符合古代封建王朝的行为逻辑,让一切事情的发生是如此顺理成章。

角色群像:哪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蠢人

一些国产剧为了让剧情简洁明了,往往人为塑造出“大反派”,偏偏反派底下的一些人明明身居高位,却总是做出让人哭笑不得的愚蠢举动,丝毫让观众感觉不到“城府在胸”。

一口气看完大明王朝1566深刻解读(从无人问津到一代神作)(4)

而在《大明王朝》里,其实很难说得上有真正意义上的蠢人,他们尽管分处不同的阵营,归属于不同势力,也有着各自的计较,但他们之间的输赢却不是单纯用“聪明”或“愚蠢”所能概括的:

他们之间的胜负往往在于各自的筹码、社会的形势,更重要的是坐在龙椅上的那位皇帝的考量。他们虽然没有主角光环,但却是一个个真正意义上的“权谋人”。

一口气看完大明王朝1566深刻解读(从无人问津到一代神作)(5)

如此也就不奇怪,在剧中无论是内阁首辅还是九品官员,无论是因公忘私的大清官,还是一心肥己的大奸臣,他们其实都是皇帝在封建官僚下的一枚枚棋子罢了。说到这,剧中胡宗宪的进退失据其实恰恰体现了古代权谋的复杂性。

这部剧在一开始就描写了明王朝已经出现了国库亏空、土地兼并两个难题。一心只想修仙的嘉靖却不是个老糊涂,他早就知道内阁中有不少支持裕王的人。但嘉靖接下去的表现却堪称是一个成熟的权谋家。

一口气看完大明王朝1566深刻解读(从无人问津到一代神作)(6)

他一方面认识到文官集团和裕王之间存在着冲突,另一方面又看到了他们之间都是大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嘉靖皇帝则是最大的代表)。他们之间有冲突,偏又无法完全对抗,无法缓解两大难题。

此时,摆在嘉靖面前的其实有两种常见方式:第一种是以雷霆手段对内部进行洗牌,但这种洗牌一个搞不好就会变成又一个“靖难之乱”,而且需要各方有一定的默契。第二种则是扶持一把尖刀,不属于这两方的任何一方,让其代表民间利益,适当对刀刃向内。

一口气看完大明王朝1566深刻解读(从无人问津到一代神作)(7)

也正是如此,嘉靖才会把胡宗宪推到了权力的舞台上,而且胡宗宪可以做一些越界的事情,因为背后踩过界的恰恰是有权重新划定界限的嘉靖。这样的安排安能不让“懂行”的观众拍手称道?

如此也就解释了胡宗宪为何“两头不讨好”:清流认为他没文人的骨气,只知道一味和稀泥,而“小阁老”则认为他对不起自己的知遇之恩,是个反骨仔。这种风光下的苦,大概只有胡宗宪自己才明白。

其实,这才是真正成熟的权谋剧与原著小说,所有人都因为着他们的根本利益,而行为选择上“身不由己”。

一口气看完大明王朝1566深刻解读(从无人问津到一代神作)(8)

各有权衡,严嵩的困局其实是个死局

其实,当我们看看严嵩的困局时也能明白权谋的精髓。曾经有观众说这是一部烂剧,评论到“严嵩作为堂堂的阁老,怎么可能会犯那么低级的错误,居然傻到只给皇帝一百万两?”

这样的评论看似有理,却恰恰没有明白古代的利益集团是如何形成的。实际上,严嵩对下属只能有限程度的约束,恰恰才是古代最真实的“官场群体”写照。若按照爽文的逻辑,大概是这样的:严阁老会振臂一呼,让门下之人不要再继续贪墨。

一口气看完大明王朝1566深刻解读(从无人问津到一代神作)(9)

但这样的行为恰恰最不可能是严嵩所为,作为久在权力场中心的严嵩太明白了他的势力不过是利益所联接罢了。众多官员之所以听从严嵩的安排,不就是为了能够贪墨更多吗?若不让贪墨,那么还不如就让严嵩倒台算了。

因此,在《大明王朝》里才会有这样符合逻辑的情节:

往年,朝廷巡盐只能巡出约100万两;而在严嵩派了自己的亲信去巡盐,却是多了两百万两。这多交的两百万两从哪里来?自然都是从各级官员本来已经放入自家口袋里后又给掏出来的。说实话,这个因贪墨而结成的集团,居然愿意吐出200万两,这样的执行力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

一口气看完大明王朝1566深刻解读(从无人问津到一代神作)(10)

其实,严嵩作为官僚里的顶尖人物,何尝不明白自己的结局,那就是无论自己做什么,都是抱薪救火,徒劳无功。

懂得营造反派的强大与沉稳,多角度塑造角色魅力

如今的国产剧虽然题材不同,但大多有一个共通的缺点,那就是往往通过不停地给配角或反派“降低”智商,从而凸现主角的不凡。

然而,这样的塑造固然效果明显,却不太值得品味。毕竟好的对手才能凸现主角的强大。能成为权力顶端的人,除了少数宠臣或皇室贵胄外,又有哪个会是凡俗之辈呢?

一口气看完大明王朝1566深刻解读(从无人问津到一代神作)(11)

而大明王朝里,无一不是真正的“聪明人”。比如在剧中严嵩就通过发票之争,将改稻为桑的利益给划到了自己的浙江地区,明显技高一筹。而在浙江发生水患后,又能借着皇帝的心思,不动声色找徐阶要了更多的赈灾粮。

一口气看完大明王朝1566深刻解读(从无人问津到一代神作)(12)

这样的人物塑造,不生硬,却又让观众理解了严嵩凭什么执掌大权数十年。类似的精彩描写其实在剧中还有很多,简直达到不可胜数的地步。这固然该感谢演员们的精湛演技,也该感谢编剧、原著作者的文字之功。

说到这,还是希望大家可以看看并收藏原著作者刘和平先生写的《大明王朝1566》,这本小说可以说是权谋小说界的巅峰之作。最近,网络上有个话题,说书店里大多是“无病呻吟”的书籍,充斥着情绪焦虑,其实这恰恰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

若我们不用脚投票支持像《大明王朝1566》这样的好作品,那么以后大概只会有更多这样贩卖焦虑的书籍。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