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等离子隐身(等离子隐身那么好)
歼20等离子隐身(等离子隐身那么好)这并非天方夜谭,俄罗斯的确制造出了这种等离子发生装置,并且发展到了第三代,每个装置重达100多公斤。而研制等离子发生装置单位克尔德什研究中心,就是俄罗斯俄国家航天集团下属的下属部门,这也证实了它的发现,与载人飞船的“黑障”有关系。如果想办法人工产生这种中高气压等离子体,而不是依靠速度和空气摩擦,那么就可以将等离子发生装置安装在飞机上,人工在机体表面产生等离子体,当达到一定条件时可以吸收掉敌方探测雷达波,导致敌方雷达探测失效,从而实现隐身。等离子体鞘套而这种中高气压等离子体,存在四种典型的时间尺度,等离子体频率,电磁波震荡频率,气体分子碰撞频率,还有弛豫时间。当满足特定的参数关系的时候,会对照射在等离子体上的电磁波呈现宽频强吸收特性,从而抑制反射信号强度,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与地面测控设备或中继卫星传输电磁波信号的中断,即通常人们所说的“黑障”现象。“黑障”现象
在苏57面世之前,俄罗斯五代机曾有两个热门人选,一是苏霍伊公司的苏47“金雕”,另一个则是米高扬的米格1.44。“金雕”以独特的前掠翼,吸引了无数的粉丝,而米格1.44的“看家法宝”,则是等离子隐身。
俄罗斯三款五代机(PS图)
米格1.44
说到等离子隐身,其实不是啥特别神秘的技术,比如飞船在重返大气层过程中,每秒几千米的超高速度,会让它的底部与周围空气强烈摩擦,表面材料发生离解和电离,从而形成一个弓形脱体激波,也叫“等离子体鞘套”。
等离子体鞘套
而这种中高气压等离子体,存在四种典型的时间尺度,等离子体频率,电磁波震荡频率,气体分子碰撞频率,还有弛豫时间。当满足特定的参数关系的时候,会对照射在等离子体上的电磁波呈现宽频强吸收特性,从而抑制反射信号强度,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与地面测控设备或中继卫星传输电磁波信号的中断,即通常人们所说的“黑障”现象。
“黑障”现象
如果想办法人工产生这种中高气压等离子体,而不是依靠速度和空气摩擦,那么就可以将等离子发生装置安装在飞机上,人工在机体表面产生等离子体,当达到一定条件时可以吸收掉敌方探测雷达波,导致敌方雷达探测失效,从而实现隐身。
这并非天方夜谭,俄罗斯的确制造出了这种等离子发生装置,并且发展到了第三代,每个装置重达100多公斤。而研制等离子发生装置单位克尔德什研究中心,就是俄罗斯俄国家航天集团下属的下属部门,这也证实了它的发现,与载人飞船的“黑障”有关系。
曾经有数据测算过,机身外形没有任何隐身设计的米格1.44,正面RCS值大致在2到5平方米左右,与苏27一个级别。但是采用等离子隐身之后,可使正面雷达反射截面积降低到原来的1/100,也就是0.02和0.05,虽然相比0.001平方米的F22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已经比现在的苏57强很多了。
另外,除了隐身之外,苏联和俄罗斯科学家还发现在飞机某些地方使用等离子技术,可减少约30%的飞行阻力。与此同时,法国达梭公司也进行过类似的研究,利用等离子流吹除附面层,得出了可以减阻的结论。与此同时,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也对等离子隐身和减阻技术进行过研究。
既然等离子隐身这么香,为何不但俄罗斯没有把米格1.44坚持下来,有人说是俄罗斯没钱,无以为继,但是为何美国和法国也没再进行类似的研究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等离子隐身技术不成熟,甚至有先天缺陷,实用性不足。
首先,虽然等离子体可以隐身了,但是它发出的中高气压等离子体,具有很强的红外辐射信号,大老远就会暴露自己的行踪,看看飞船重返大气层时明亮的轨迹就知道了。其次,等离子体虽然可以隐身,但同样也屏蔽了内部的电磁信号向外发射,让飞机无法与外界通信,就像“黑障”期的飞船一样。第三,则是等离子发生器很耗电,而单个等离子发生器作用范围很小,一架轰炸机要想全部实现隐身,估计要安装上百个等离子发生器,不说重量,就是耗电量都远远超过了飞机的发电能力,除非将来核动力飞机全面实用化了。
即便是米格1.44,最终它也放弃了等离子隐身技术,转而回到类似歼20的隐身外形设计上。在2021年的莫斯科航展上,俄罗斯推出的隐身版的米格1.44模型,就意味着飞机的等离子隐身技术这条技术歧途被彻底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