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穿越岁月光影的石桥(穿越岁月光影的石桥)

穿越岁月光影的石桥(穿越岁月光影的石桥)凝碧池建在依松阁前,一拱石桥横跨其上。桥栏四柱雕花草,柱顶为正方形,皆雕有花纹,其雕艺栩栩如生,如风儿来袭,花草摇动;如花儿吐露,轻舞弄影。从“奇松园记”中得知,园内风景以松、柏、竹、木为主,主要树种有黑松、白松、红松、油松、雪松、马尾松,“依松阁”依此而名。桥西为冯溥的茶室,室内有一桌一茶一花一筝,李焕章《织斋文集》中“奇松园记”一文记载:“效晋兰亭流觞曲水,管弦丝竹,吴歈越鸟,无日无之,亦吾郡之繁华地。”此时,筝声,声声如耳;茶香,香香盈碧;素有一桥佳色逢故人,无须问春逢何处之美。桥东是明建筑“望春楼”,当年青州井塘吴仪宾跨越此桥,在楼下手捧三公主的绣球,从而《衡王嫁女》的美丽传说延续至今。望春楼上“重楼曾挂明清月,曲槛遥收海岱春”,当年冯溥曾立桥上望楼吟咏“春来仍擬村居好,空谷鸣琴取次寻”,所有春色皆动京华。石桥拾韵,在时光的味道中,重现繁华。之二凝碧池石桥康熙二十一年(1682)秋

青州古城是一座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明清建筑风格的古城,城内有老街旧巷、王府衙署、学府书院、祠堂牌坊、古桥驿站和寺庙教堂等,每一处都是一部历史文化丰厚的宝典,供世人去翻阅它,饱览它的盛世与繁华。

2021年10月8日,《潍坊日报》改版后,增设了【潍坊 博物】栏目,首期刊发了青州古城偶园内的三座明石桥 ——《穿越岁月光影的石桥》。全文如下:

穿越岁月光影的石桥(穿越岁月光影的石桥)(1)

州古城景区内偶园素有“江北名园”的美誉,据毛奇龄《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刑部尚书易斋冯公年谱》记载:康熙初年,青州府同知朱麟祥将此园买下,用以招待四方宾客。朱离任后,将此园售予冯溥。直至康熙八年(1669)冯溥回乡省亲时,将奇松园重新修造,欲做告老返乡之所。明末清初中国造园名家张南垣之子张然所画“亦园山水图”也是一图二用,专为偶园设计。园内还保留了许多明衡王府遗物,其中有三座石桥,在千百年的岁月沉积中,芳华依旧。

之一佳山堂内石桥

穿越岁月光影的石桥(穿越岁月光影的石桥)(2)

穿越岁月光影的石桥(穿越岁月光影的石桥)(3)

康熙二十一年(1682)秋,皇帝才下诏允许冯溥致仕,加官太子太傅。诏书曰:

卿辅弼重臣,端敏练达,简任机务,效力有年,勤劳素著,倚毗方殷。览奏以年迈请休,词情恳切,准其原官致仕,驰驿回籍,遣官护送,以示眷怀。

偶园佳山堂以“堂”为中心,是冯溥写作和待客之地。佳山堂东侧大石桥为平桥,作三小拱横跨池沼,中间略高,栏杆为长柱形,北侧三个柱顶为正方形,南侧两个柱顶为椭圆形,风格有异,各有特色。石桥四面浅雕牡丹纹,中间雕有花瓶,历经千百年的斑驳岁月和风雨的洗礼,其风华卓姿依旧。该桥为明代衡王府奇松园遗存,具有明代建筑之风格,整体简约而不失奢华,是不可多得的园林古桥精品。虽为平桥,由于体形敦实,与池潭、假山相比仍显得厚重、宏阔。桥下池内鱼儿嬉戏,荷花盛开,桥栏青引嫩苔留鸟篆,更有菡萏送清香。桥北楮绿门右边的“松风阁”是全石无梁建筑,冯溥闲暇之际,喜爱登阁,俯瞰石桥而赋诗。春日“花树参差莺燕娇,闲云浮动欲遮桥”,夏日“高峰隐约含朝雨,小阁低回听晚箫”,秋日“莫写闲情贪作赋,无端觸忤旧烟霞”,冬日“寒风瑟瑟木萧萧,手策枯藜过小桥”。冯溥在修建偶园中有意保留这几座石桥,其意就材取用之时,也特别珍惜这些遗物,山之魂、桥之韵、水之灵,他以“珍”爱之,以“宝”护之。

之二凝碧池石桥

穿越岁月光影的石桥(穿越岁月光影的石桥)(4)

穿越岁月光影的石桥(穿越岁月光影的石桥)(5)

凝碧池建在依松阁前,一拱石桥横跨其上。桥栏四柱雕花草,柱顶为正方形,皆雕有花纹,其雕艺栩栩如生,如风儿来袭,花草摇动;如花儿吐露,轻舞弄影。从“奇松园记”中得知,园内风景以松、柏、竹、木为主,主要树种有黑松、白松、红松、油松、雪松、马尾松,“依松阁”依此而名。桥西为冯溥的茶室,室内有一桌一茶一花一筝,李焕章《织斋文集》中“奇松园记”一文记载:“效晋兰亭流觞曲水,管弦丝竹,吴歈越鸟,无日无之,亦吾郡之繁华地。”此时,筝声,声声如耳;茶香,香香盈碧;素有一桥佳色逢故人,无须问春逢何处之美。桥东是明建筑“望春楼”,当年青州井塘吴仪宾跨越此桥,在楼下手捧三公主的绣球,从而《衡王嫁女》的美丽传说延续至今。望春楼上“重楼曾挂明清月,曲槛遥收海岱春”,当年冯溥曾立桥上望楼吟咏“春来仍擬村居好,空谷鸣琴取次寻”,所有春色皆动京华。石桥拾韵,在时光的味道中,重现繁华。

之三莲池石桥

穿越岁月光影的石桥(穿越岁月光影的石桥)(6)

穿越岁月光影的石桥(穿越岁月光影的石桥)(7)

这里的石桥建在云镜阁前莲池上,有八个台阶。拾阶而上,可见桥头两侧各雕有大朵的牡丹,牡丹纹是一种典型的传统装饰纹样,自唐代以来,牡丹颇受世人喜爱,被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桥内栏各雕有“喜鹊登梅”的花鸟纹,喜鹊登梅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之一。梅花是春天的使者,喜鹊是好运与福气的象征。桥柱顶雕有祥云,与桥西的“荷风亭”相互应。夏日站在桥上,可见莲池荷花轻舞,闲云绕阁,小亭又闻风声俏。

康熙十七年(1678)初夏的偶园,绿荫留鸟篆,青砖铺绿苔、嫩竹摇青翠、荷花正飘香的时节,冯溥因去曲阜祭孔子顺路省亲时,回到这里。在酷暑炎热的一天,他邀请著名画家周洽在佳山堂作画一幅,曰《冯溥佳山堂消暑图》。画中冯溥神态怡然地坐于凉榻之上,一白衣仕女持羽扇侍于其旁,右边竹林吐绿,池中荷花送香;凉榻右前方一穿蓝衣女人坐石墩之上,手持箫管,正在吹奏。整幅画面给人似静而动之感,在酷暑时节观此画,如临于清风送荷香、低眉听晚箫之境。杨涵题:“修碧相磨,了无尘影。风静荷香,苔寂箫冷。访君及林,凝然迹屏。遥望君仪,汪汪千顷。”那池该是莲池,荷香该是莲池里的荷,那桥还是这座桥。在岁月的光影中,盛世和繁华,皆如初见。

文:迟玉红

摄影:王 元

审核:何 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