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教学设计(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质教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教学设计(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质教学设计)教学难点: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2、懂得把“?”拉直变成“!”的含义,并理解作者这样表达的好处。3、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短文,用具体事实证明一个观点。教学重点:
优质课教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2、懂得把“?”拉直变成“!”的含义,并理解作者这样表达的好处。
3、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短文,用具体事实证明一个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短文,用具体事实证明一个观点。
教学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
老师:多媒体课件、分析三个事例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 形象导入,点明观点
1、 黑板上画出“?”,让学生认。
2、把上部分拉直会变成(“!”),板书“!”从而导入课题
3、读课题。
二、质疑题目,解释观点
1、读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
2、了解“司空见惯”的意思以及来历。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明白把“?”拉直变成了“!”,找到了真理的意思以及这句话所表达的好处。(指名回答)
三、学习事例,证明观点
1快速默读3、4、5自然段,圈画出3个事例的发现者,发现的问题,研究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并做上相关的批注。
2用简短的语言完成表格。
发现者
发现的问题(?)
研究过程
得出结论(!)
3、交流表格的填写,同时运用多媒体展示表格的填写。(指名回答)
4、交流三个事例的相同点。并从中明白3个事例都是先写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得出结论,但侧重于介绍发现问题和得出结论,在于证明“真理”与“问号”之间的关系
5、运用这种方法去介绍“功夫不负有心人”,侧重于介绍事例的过程部分才能显出“功夫”深。
6、相同的事例为什么要用3个,1个或两个不行吗?(一个是偶然,两个是去无独有偶,三个就是真的了)(指名回答)
7、作者说完了三个事例觉得还不够,又作了一个总结,请同学读第6自然段,说说“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8、说说文中3个事例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再说说它们的区别。(指名回答)
四、感悟精神,总结观点。
1、经过事例论证,得出一个什么结论?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从这一段中告诉我们真理难不难,为什么?(指名回答)
2、都说发现真理不难,请同学们继续读第8自然段,这一段告诉我们发现真理容易吗?为什么?(指名回答)
五、体会写法,仿写练习。
1、课文学完了,我们来看一看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本文先点明观点,然后通过具体事例证明观点,最后总结观点。)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总结: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列举具体事例加以证明。这样的文章叫做议论文,不同于我们经常阅读的记叙文。
2、课件出示议论文的三要素
3、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如“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课堂上写,口头交流短文的选材和提纲)
六、作业。
1、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搜集你感兴趣的成语的出处,回来和同学交流。
七、语言激励,总结下课。
亲爱的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真理,理解了“?→ !”这一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初步了解了议论文这一文章体裁,相信每个同学收获都很大。老师希望你们作好充分的准备,学习科学家们那见微知著、善于发问的本领,学习他们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将来也能把一个个“?”拉直变成“!”,也能自豪地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名言: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