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麻喇姑真实相貌(苏麻喇姑一个奴仆)
苏麻喇姑真实相貌(苏麻喇姑一个奴仆)一定程度上,苏麻成为了孝庄的精神寄托,由此两人关系也更为密切,使得二人主仆关系得以升华。以至于到了苏麻到了婚配的年纪,孝庄也不放人;而苏麻也心甘情愿留在孝庄身边。表面上苏麻还是一名奴仆,实则成为了爱新觉罗家族的一员: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苏麻曾经被内大臣纳布库殴打,而主子孝庄只能对外谎称,苏麻受伤是坠马所致。说难听一点,打狗还得看主人,如此肆无忌惮,表明孝庄母子处境艰难,有生命之虞。此时孀居的孝庄,家中没有了男人,但尚有自小一起长大的苏麻,可以倾诉,不至于落得“无处话凄凉”的凄惨。一则是苏麻聪明伶俐,其在皇太极执政元年,1636年参与了清朝冠服的制定。清朝冠服既有对中国传统服装的继承,又有发展,能将如此重担 交由一个奴仆完成。说明了首先孝庄对苏麻非常信任;其次孝庄对苏麻甚为了解,认为其是这块料,进而推荐给皇太极;要知道孝庄并不是皇太极最宠爱的妃子,能得到皇太极的同意,表明苏麻还真是这块料
《康熙王朝》中,苏麻喇姑不仅是康熙皇帝的救命恩人 此后更是在爱新觉罗家族中,扮演关键角色,几次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正史中的苏麻喇姑,与《康熙王朝》一样,也是个重要人物,只不过名同而“命”不同。
苏麻喇姑出自科尔沁大草原一户贫苦牧民家庭,原名为苏茉儿(或苏墨尔),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从这写实的取名,大概能反映出这一家庭的境况。孝庄家族看中了苏麻,将其选作孝庄的贴身婢女;1626年,孝庄太后远嫁皇太极,苏麻当作了陪嫁的侍女。据此推断,两人应该是年纪相仿。
苏麻喇姑
孝庄与苏麻表面上是主仆关系,实则更像闺蜜。关系好到这个程度,原因有二:
一则是苏麻聪明伶俐,其在皇太极执政元年,1636年参与了清朝冠服的制定。清朝冠服既有对中国传统服装的继承,又有发展,能将如此重担 交由一个奴仆完成。说明了首先孝庄对苏麻非常信任;其次孝庄对苏麻甚为了解,认为其是这块料,进而推荐给皇太极;要知道孝庄并不是皇太极最宠爱的妃子,能得到皇太极的同意,表明苏麻还真是这块料。
其次是外部环境的变化。皇太极逝世,经过多方博弈,孝庄之子福临即位,是为顺治皇帝;而一度有望登基的多尔衮,摇身一变,成为了摄政王,这样没少给孝庄母子脸色。
清代文官补子
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苏麻曾经被内大臣纳布库殴打,而主子孝庄只能对外谎称,苏麻受伤是坠马所致。说难听一点,打狗还得看主人,如此肆无忌惮,表明孝庄母子处境艰难,有生命之虞。此时孀居的孝庄,家中没有了男人,但尚有自小一起长大的苏麻,可以倾诉,不至于落得“无处话凄凉”的凄惨。
一定程度上,苏麻成为了孝庄的精神寄托,由此两人关系也更为密切,使得二人主仆关系得以升华。以至于到了苏麻到了婚配的年纪,孝庄也不放人;而苏麻也心甘情愿留在孝庄身边。表面上苏麻还是一名奴仆,实则成为了爱新觉罗家族的一员:
- 多尔衮时期:按照当时的宫中规矩,顺治与孝庄每月只有一次相见的机会。当时还只是个孩子的顺治,没有了母亲的陪伴,肯定是特别的无助以及惶惶不可终日,正是苏麻依靠着自己的聪明,以姐姐的身份,承担了母亲的角色,抚慰顺治无处安放的心,给以坚定的力量;
- 顺治时期:熬死了多尔衮,顺治亲政时期,宫中流行天花,没有得过天花的人都出紫禁城,躲避天花。奉孝庄之命,苏麻每天往返慈宁宫(孝庄居住地)与避痘之所,教授玄烨(康熙皇帝)书写满文,也成为了玄烨的第一任满文老师,同时也承担其照顾之责,对玄烨进行悉心照料;
- 康熙时期:公元1688年,孝庄太后逝世,这对主仆之间60余年的缘分,暂告一段落。此时70多岁的苏麻,已垂垂老矣,经此,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心理打击,长期稳定心理联结的断裂,那种痛苦,痛不欲生,如同一盏风中灯烛,随时都有熄灭的可能。
为此,康熙皇帝特地将皇十二子胤祹,交由苏麻抚养,使得其有新的精神寄托,暂时忘记孝庄的逝世。而胤祹后来处事平和,能和其他皇子搞好关系,并没有卷入“九子夺嫡”,没有受到雍正的清算,得以善终,这与与苏麻的悉心教导,是分不开的。
多尔衮
综上所述,清朝特殊的抚养制度,造成了大多数皇子,在婴幼儿时期,最需要母爱的时候,母亲不能时常陪伴在身边,而苏麻恰好一定程度上,扮演了这个角色,并且扮演得很出色。
加之苏麻并没有因为受到器重而飘飘然,一如既往的低调,没有忘记自己真正的身份。从而得到了爱新觉罗家族的尊重,顺治皇帝与苏麻,以平辈相称;康熙皇帝称其作额娘(母亲的意思)。康熙的皇子、公主称苏麻,为妈妈(奶奶的意思),对其非常尊重。
公元1705年,正值康熙皇帝巡视塞外期间,苏麻病重,自知时日不多,便将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禩以及胤祹叫到床前,让他们代为上奏,请康熙赐予治病良方。
皇十二子胤祹
原来,苏麻一生有两个特别的生活方式,一是不洗澡,源于其童年生活的蒙古草原,极度缺水,牧民们都惜水如金。他们认为洗澡是浪费水,会受到上天的惩罚,只有在每年除夕之夜,才会用水洗去身上的污垢,迎接新年;另外便是生病不服药,只是向佛祖祈祷。苏麻此举表明了信仰也没有用了,将希望寄予最信任的人,一种求生的本能,亦或许是苏麻想再见见康熙。
奏章往来尚需时日,皇子们只能留在床前,照顾劝慰急切等待奏章的苏麻。终于等到了康熙的上谕:
尔等细问大夫等,若用则朕赐祖母一种草根,用以熬鸡汤,给祖母饮。若大夫不肯,则罢…….
苏麻也安下心来,三位皇子按部就班,逐条执行,马上召集太医。太医否定了上谕中提及的,将一种西白葛瓜那的草根,熬成鸡汤服用,但又提不出相应的治疗方案,更多出于慎重对待这位病入膏肓的老人,认为再观察一下。
哪知生病猛如虎,皇子们顾不得太医的意见,采用西白葛刮那熬成鸡汤,劝苏麻喝下。苏麻对皇子说,承蒙皇上的重恩,远赐草根服用,延续生命,奴才感激不尽。奴才自幼不服用药物,哪怕是草根,但也是药物,这次我的病来势凶猛,即便喝了,作用也不大,皇帝必然知道我的意思。
坚持不肯喝鸡汤的苏麻,病情急转直下,于1705年病逝,享年90岁。此前,接到苏麻病情奏章的康熙,自知苏麻时日不多,便在上谕中提前安排,让皇子在苏麻逝世后7日在入殓;目的是想再亲眼看看这位“额娘”。而后康熙计算自己尚需半个月,才能回到京城后,再次下诏,请皇子们将苏麻的遗体再留7天,可谓是感人至深。
康熙皇帝
到了出殡那天,除了皇五子、皇十子照顾皇太后,皇十四子留守紫禁城之外,其余成年皇子都参加了出殡仪式,而胤祹是苏麻抚养之故,特地请旨,要求为其守灵。得到康熙首肯后,胤祹住在殡馆,为苏麻守灵诵经,皇子为一位仆人这样办理丧事,大清恐怕只此一例。
因苏麻在爱新觉罗家族的特殊地位,康熙决定以嫔礼下葬。至于将“额娘”葬在何处的难题,则一时无法解决,康熙想起了自己祖母孝庄。当年孝庄临终之前,执意要安葬在孝陵外,康熙只好先把祖母以前住过的慈宁宫东侧五间殿拆卸,全部建材运往在孝陵红墙外,按原样易地重建,作为太后的“暂安奉殿”。
于是,康熙做出决定让苏麻的梓宫,也暂时放置在“暂安奉殿”,这对曾有60余年缘分的主仆,18年后,以一种戏剧化的方式,再续前缘。直到雍正即位,苏麻的园寝才得到落实。园寝位于安葬孝庄的昭西陵附近,相距不过1.5公里;而到了乾隆执政,担心这位曾祖母寂寞,特地安葬了雍正的老贵人。老贵人未曾侍寝,而苏麻终身未嫁,有着相同的境遇,相信有唠不完的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