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的蚂蚱还能蹦多久(秋后的蚂蚱到底去哪儿了)
秋后的蚂蚱还能蹦多久(秋后的蚂蚱到底去哪儿了)“如果给照片取个名字,你会叫什么?”我问。“绝恋。”同伴回答,我附和道:“嗯,生死绝恋!”我和同伴都被这超乎想象的景象震撼了,小心翼翼地围着这生命的雕像、爱情的标本取景留念,生怕惊动了它们的柔情蜜意。相对于其他季节,脚底下少了许多的羁绊,加之上无蚊蝇作伴,下无虫蛇惊扰,行走更加顺畅灵活,不知不觉地一个小时就过去了。不仅身上的寒凉早就不见了踪影,汗水竟不知不觉地爬上了额头。“该歇会儿了。”同伴的一声提醒,我俩就一屁股坐在了路旁的石头上。稍事休息之后,就在站起身离开的一刹那,一个无比温馨的画面闯入了眼帘:一公一母,一大一小的两只蚂蚱(蝗虫)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干枯在风中的荆条树枝上。尽管完全没有了生命的体征,但却有一股暖暖的温情,能把人的心口焐热,让眼角的泪水滑落。
文&图/瘦羊
◐
我们常说“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可是,你知道秋后的蚂蚱都去哪儿了吗?如果有一天,当你亲眼看到了他们的归宿,也许会跟我一样感到震撼吧。
去年元旦,和好友相约一道进入大乘山的深处,来到了地处社旗县境内的山峦中,在一处绵延十余里的沟谷中穿行。当时,正值百草枯干,万物萧条的冬季,大山里视野开阔,峰峦叠嶂尽收眼底。
相对于其他季节,脚底下少了许多的羁绊,加之上无蚊蝇作伴,下无虫蛇惊扰,行走更加顺畅灵活,不知不觉地一个小时就过去了。不仅身上的寒凉早就不见了踪影,汗水竟不知不觉地爬上了额头。
“该歇会儿了。”同伴的一声提醒,我俩就一屁股坐在了路旁的石头上。
稍事休息之后,就在站起身离开的一刹那,一个无比温馨的画面闯入了眼帘:一公一母,一大一小的两只蚂蚱(蝗虫)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干枯在风中的荆条树枝上。尽管完全没有了生命的体征,但却有一股暖暖的温情,能把人的心口焐热,让眼角的泪水滑落。
我和同伴都被这超乎想象的景象震撼了,小心翼翼地围着这生命的雕像、爱情的标本取景留念,生怕惊动了它们的柔情蜜意。
“如果给照片取个名字,你会叫什么?”我问。“绝恋。”同伴回答,我附和道:“嗯,生死绝恋!”
哪知话音未落,同伴就惊叫了起来:“快来看啊,这里还有呢,到处都是啊。”
我循声望去,立刻就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身边的山荆枝条上,随处可见一对对、一串串的蚂蚱,簇拥着干死在那里,因为它们的颜色和干枝枯叶一模一样,不留神还真的很难被发现。
一路走来,多种枯草和干枝上都能看见这样的景象,距离地面一米左右的样子,蚂蚱抱紧枝条或是同伴的身体,枯死在枝头,任由风霜雨雪的摇曳和吹打……
回来后,我把拍到的照片发在微信里,引起了朋友圈的一阵骚动。大家展开联想的翅膀纷纷猜测和揣度,不少人认为这是人生中再难见到的壮观画面;甚至,有人急切地约我重回故地,一饱眼福。
一阵热闹过后,才逐渐地恢复了平静。
昨天寒露,我又和同伴一道攀登大乘山。
在主峰和娘娘山之间,耸立着一座海拔500米的无名山头,数次登临都和它擦肩而过,这次只为它而来。从一条山涧沿溪流而上,翻过一道山脊,陡然深入山谷底部,怪树奇草丛生,乱石陡壑当道,眼前皆是原始生态,若无同伴协作断然不敢冒然深入。
一边清理野草杂树,一边艰难地行进,一公里路程竟然用去了一个半小时。尚未接近山头,汗水就连身上的背包都已经湿透了。终于看到一处岩石的时候,我们几乎是扑倒着躺了上去。
把气息调整匀乎之后,我们不约而同的寻找最佳位置取景拍照。就在此时,元旦当天见到的一幕再次呈现在了眼前。
这次我们看到的是早一批枯死在枝头的蚂蚱,因为当我拍照的时候,意外地见到了一只尚未死去的蚂蚱,它孤零零地爬在一片枯叶上,当镜头对准它的时候,它羞涩地挪动了一下身子,好像在歉意地说:“不好意思,我把亲爱的给弄丢了。”
一枝枝、一串串枯死的蚂蚱再一次的冲撞着我们的心口,虽然不能解释这种自然想象,但我坚信它们每年都是在这个时候,以这种姿态离开这个世界的——只是它们在深山,轻易不被人知而已。
一只即将临盆的螳螂,即便是面对镜头也没有了往日的机警,她懒洋洋地动弹了一下锋利的刀爪,仿佛说:“随便吧,我就要走了。”
我知道,公螳螂在和她完成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交配之后,就成为了她的午餐。此时,她也即将把生命的希望寄托在枝干上,之后渐渐地干枯而亡。
从春天的出生,夏天的活跃,到秋天的死亡,蚂蚱和螳螂以及所有的昆虫一样,即便是只能看到一年之中的三个季节,也绝不辜负命运的嘱托,兢兢业业地绽放着属于自己的辉煌,又拼尽全力地完成着生命的传承。
在生命的大家庭里,蚂蚱毫无疑问是微弱和渺小的;可在生命的尽头,蚂蚱的却用弱小的身躯为命运的交响曲,画上了一个铿锵的休止符,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不屈和伟大。(2017.10.09)
后记:打那以后,在每年的秋冬季节登山,我们都能见到蚂蚱抱团干死在枝头的景象。虽然没有了刚刚见到时的惊奇,但如此奇特的生命终结方式,总能让人心生敬意。
大千世界,每一种生物都是不可替代的唯一存在。我们能做的就是:敬重自然,尊重生命,保持世界的丰富多彩;不要让更多的物种从我们的眼前消失……(2019.10.29)
*作者︱瘦羊:原名董振群、就职于河南省.方城县供电公司、自由撰稿人,离岗后沉迷于山野溪畔、徜徉在字里行间、自得其乐,「青眼有加qyyjtcq」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