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教师资格证复习内容分享(教师资格高频考点第13天)

教师资格证复习内容分享(教师资格高频考点第13天)(2)感觉的相互作用绝对感受性:感觉器官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受性:感觉器官对两个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感受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1.感觉的一般规律(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科目二

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章 学习的认知基础

都是重点哦~

教师资格证复习内容分享(教师资格高频考点第13天)(1)

1.感觉的一般规律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感觉器官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受性:感觉器官对两个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感受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2)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适应: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暗适应视觉感受性提高;明适应视觉感受性下降。

感觉对比: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一种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感觉后效(感觉后像):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

联觉:指由一种感觉引起或同时兼有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2.知觉的种类

(1)社会知觉

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指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晕轮效应:如“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刻板印象:主要对社会上各类人的固定看法。近因效应:指最近获得的信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影响。投射效应: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2)错觉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只要客观条件具备,错觉就会发生,主观努力难以避免。

3.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指我们对客体的知觉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来补充当时获得的感觉信息,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如“只见森林,不见树木”。

(2)知觉的理解性:指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言语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如“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3)知觉的选择性:主动而有意地选择少数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把周围其余的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如“万绿从中一点红”、两歧图形。

(4)知觉的恒常性:指当距离、角度或光线的明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时,知觉映象仍然不变。

4.注意的分类

(1)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引起原因: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如强烈的刺激、新异的刺激、变化的刺激、活动的刺激、起指示作用的刺激、对比的刺激等;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如个体的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

(2)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包括:第一,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第二,合理组织活动;第三,对兴趣的依从性;第四,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3)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5.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

(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的特性。

注意的起伏:又称注意的动摇,是指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

注意的分散:又称分心,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

(3)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如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

(4)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6.记忆的分类

(1)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分类依据:时间、信息编码方式和记忆阶段的不同

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感觉登记,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

特点:时间极短(4s以内);容量较大;形象鲜明;信息原始,记忆痕迹容易衰退;

编码方式:图像记忆为主,声像记忆为辅;

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保持时间约20秒,最多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

特点:时间很短(1分钟内);容量有限(7±2组块);意识清晰;易受干扰;

编码方式:听觉编码为主,视觉编码为辅;

长时记忆: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

特点:容量无限;信息保持时间长久

编码方式:意义编码,表象编码,语义编码

(2)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分类依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

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逻辑记忆:是个体以词语所概括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之间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情绪记忆:是个体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动作记忆:是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3)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分类依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

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程序性记忆:指对如何做事情的记忆。

(4)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分类依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不同

外显记忆:个体有意识地或主动地记忆;

内隐记忆:指在不需要意识参与或不需要有意回忆的情况下的记忆。

7.记忆的过程

(1)识记

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和识记方法: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2)保持与遗忘

艾宾浩斯根据实验提出了“遗忘曲线”,得出遗忘规律。

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概括地说,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遗忘的材料是先多后少。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包括:(1)学习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2)学习程度,(学习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4)识记的方法;(5)时间因素;(6)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在回忆的正确率上,最后呈现的词遗忘得最少,叫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字词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巩固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7)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8)情绪和动机。

(3)回忆或再认

回忆: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再认:指事物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8.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1)明确识记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防止遗忘的复习方法:①及时复习;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③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④复习方法多样化;⑤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⑥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9.想象的种类

(1)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分类标准:有无目的性

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2)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分类标准:内容是否新颖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像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地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密切相联系的想象。可分为理想和空想。

10.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2)丰富学生知识,扩大表象储备;

(3)创造想象情境,引发想象;

(4)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