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入世和出世无为的人生观(人生的最高境界)
积极入世和出世无为的人生观(人生的最高境界)禅师听了,直接回答道:“乘客没有罪过,船夫也没有罪过!”此时刚好有一位禅师路过此地,这位书生向禅师行一礼,然后问道:“请问禅师,刚才船夫把船推到江里时,将沙滩上的螃蟹、虾、螺压死了不少,请问这是乘客的罪过大呢?还是船夫的罪过大呢?”达摩祖师讲:心生便是罪生时。罪的本质就是心的妄想分别,唯有看破心念的空性,保持正念不失,才能无罪。有一位书生,在江边散步时,看到一个船夫把沙滩上的船推到江里,船上坐着一些乘客。
以出世之心对待生活,则无处不是鸟语花香,以出世之心对待人生,则无时不是风平浪静。
当然出世的心态,不是让你非得去过一种隐居生活,真正的出世是入世,对待工作精益求精,把身体安住此世,心能与天地的节律相和,担负并接纳自己在尘世间的责任。
人生若有所求,求而得之,我有所喜;求而不得,我亦无忧。
以“入世”的态度去耕耘,以“出世”的态度去收获,这才是随缘人生的最高境界。
达摩祖师讲:心生便是罪生时。
罪的本质就是心的妄想分别,唯有看破心念的空性,保持正念不失,才能无罪。
有一位书生,在江边散步时,看到一个船夫把沙滩上的船推到江里,船上坐着一些乘客。
此时刚好有一位禅师路过此地,这位书生向禅师行一礼,然后问道:“请问禅师,刚才船夫把船推到江里时,将沙滩上的螃蟹、虾、螺压死了不少,请问这是乘客的罪过大呢?还是船夫的罪过大呢?”
禅师听了,直接回答道:“乘客没有罪过,船夫也没有罪过!”
书生非常不解,疑惑地问道:“两者都没有罪过,那么是谁的罪过呢?”
禅师淡淡地回答说:“是你的罪过!”
书生大为吃惊,问道:“虾蟹又不是我杀死的,跟我有什么关系?”
禅师回答说:“船夫为了谋生在江边摆渡,渡人时候只想着渡人,乘客有事情到对岸去,乘船时候只是为了乘船,藏身在沙滩中的虾蟹,筑巢时只是为了筑巢。
船从沙滩推向江中,恰巧压死了虾蟹,这是三者的因果造成的,这三者都有责任,但是没有罪过,因为三者都是无心的。所谓‘罪孽本空由心造’,无心的就不会造罪。
而你站在江边无中生有,心妄自生种种分别心,所以罪孽是你!”书生恍然大悟。
人心如碧蓝的天空,若是被烦恼乌云遮盖,就看不清事物的本来面目,只有让心跳出世俗,凌驾于乌云之上,自然得到清净,碧蓝。
当然,佛法不离世间法,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强调要入世积极参与,在此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果把“出世”理解成为随大流进山隐居,很可能压抑了个人内在的身心成长。
正所谓“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世”,世俗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检验场。
检验你是否真正能做个好人,从起心动念处,不生一恶念;检验你是否能平静淡定地面对诱惑和欲望;检验你是否在艰难困苦中,执着追求,钻木取火。
苏轼是中国古代才能最为全面的文化巨匠,他的人生中所经历的大起大落,绝非一般人所能体会,但在他的诗文中,饱含责任感、使命感和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在苏轼的豪放诗作里,这种积极入世的态度表露无疑。
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其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欲辅佐当今皇帝为圣君的大志,表达了对自己治国平天下的极度自信。
但在苏轼的仕途上,曾经两起两落,甚至最后在“乌台诗案”中差点丢掉性命。
即使在遭遇政治打击时,苏轼仍然充满着进取精神,在贬至海南期间,他写了这样的词:
“君命重,臣节在。新恩犹可觊,旧学终难改。” ——(《千秋岁·次韵少游》
表达了他不忘自己的使命,就算历经磨难也不改报效祖国的抱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只有积极入世,才能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淬炼,大放异彩。
出世即是入尘,入世方能自渡。
我们生活在这个尘世里,如果只懂得吃饭,穿衣,挑水,种菜,也无法体会出世的快乐和自足。
生活中也有很多人,活得洒脱自在,他们可以放下世间的一切虚幻的欲望和浮华,以一颗出世的心,勤勉精进,做着入世的事情。
他们不负己任,对于任何事,只要有一丝希望,都不会轻易放弃。
他们不是非要得到什么,而是出于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也只有这样做,才对得起这宝贵而短暂的一生。
愿我们所有人,积极进取,不忘初心,但也能看破去留得失,用内心的清净面对大千世界的纷纷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