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犹太人的选择给我们的启示(辛德勒的名单读后感)

犹太人的选择给我们的启示(辛德勒的名单读后感)普费弗伯格,一个“辛德勒幸存者”,在书中刚开篇的时候就向读者展示了他的生意头脑。辛德勒初来驾到克拉科夫时,普费弗伯格就是辛德勒购买奢侈品(珠宝、丝绸、家具)的重要渠道之一。而这些奢侈品,辛德勒都不是正规渠道买来的,都是在克拉科夫的黑市买来的。换句话说,即便在纳粹德国高压统治下,克拉科夫的黑市仍然蓬勃发展,像普费弗伯格这样的犹太小生意人比比皆是。如果说奥斯卡·辛德勒,作为一个德国人,从家乡来到波兰的克拉科夫,打算利用二战发一笔横财,是轻而易举、理所应得的话。那么作为波兰的犹太人,此时此刻的大环境对他们而言可谓是灭顶之灾。生存尚且困难,又如何寻找财路?但是犹太人真做到了。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片长有三个多小时。可即便是三个多小时,也不可能把一本五百页的书全部包罗进去。电影就算是完全忠实于原著,不做任何情节上的改编,也一定是围绕主线展开的,一定会缺失大量内容与大部分的语言。读书并不比看电影、看电视

相信90%以上的人是因为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才知道《辛德勒的名单》的。当然,我也不例外。作为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当年我看了不下三遍。近日拜读完这部电影的文学原著,我仍然被深深震撼到。故想对观后感与读后感的不同之处做一番简要评述 。

犹太人的选择给我们的启示(辛德勒的名单读后感)(1)

首先要肯定的是,《辛德勒的名单》在电影史上的地位,要远高于原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辛德勒的名单》一直被誉为全球最成功、最具有影响力的电影之一。当然,其文学原著虽然稍逊一筹,但也绝对不差。因为该文学作品是1982年的布克奖获奖作品,更是作家基尼利最重要的代表作。据说全澳大利亚只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怀特与基尼利可以单靠写作为生(译者在译后记中这么描述)。

喜欢读书的人总是认为书永远比电影、电视要好。持反向观点的人则认为读书并不是提高文化和知识的唯一途径,只不过书籍被视为文化和知识的象征,而电影、电视则代表娱乐与休闲。

我认为二者都没错。但即便如此,如果有时间的话,再好的电影电视看完后,也应该去读一遍原著。因为当你读完原著后,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片长有三个多小时。可即便是三个多小时,也不可能把一本五百页的书全部包罗进去。电影就算是完全忠实于原著,不做任何情节上的改编,也一定是围绕主线展开的,一定会缺失大量内容与大部分的语言。

读书并不比看电影、看电视更能让人变聪明,但一定会让人思考更多。

犹太人的选择给我们的启示(辛德勒的名单读后感)(2)

读完《辛德勒的名单》,我首先不得不佩服犹太人天生的经商头脑。不应该说读完,读到一半就让我佩服了。

如果说奥斯卡·辛德勒,作为一个德国人,从家乡来到波兰的克拉科夫,打算利用二战发一笔横财,是轻而易举、理所应得的话。那么作为波兰的犹太人,此时此刻的大环境对他们而言可谓是灭顶之灾。生存尚且困难,又如何寻找财路?但是犹太人真做到了。

普费弗伯格,一个“辛德勒幸存者”,在书中刚开篇的时候就向读者展示了他的生意头脑。辛德勒初来驾到克拉科夫时,普费弗伯格就是辛德勒购买奢侈品(珠宝、丝绸、家具)的重要渠道之一。而这些奢侈品,辛德勒都不是正规渠道买来的,都是在克拉科夫的黑市买来的。换句话说,即便在纳粹德国高压统治下,克拉科夫的黑市仍然蓬勃发展,像普费弗伯格这样的犹太小生意人比比皆是。

犹太人的选择给我们的启示(辛德勒的名单读后感)(3)

再反过来说,辛德勒作为德国人,战争期间发横财就真的轻而易举吗?恐怕也不见得。奥斯卡·辛德勒的德国搪瓷厂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或许是因为他的犹太囚犯伊扎克·斯特恩、班吉尔等人在经营管理。而作为主管先生的辛德勒,只需要负责交际与打通关系就行。战后辛德勒在阿根廷经营过海狸鼠养殖生意,又回德国搞过水泥厂,然而均以失败告终。也许是时机不对,更有可能的是辛德勒本身就不具备很强的经商能力。

犹太人之所以被欧洲人普遍厌恶,经商能力过强恐怕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大家试想一下,如果自己的身边总有这么一、两个能力超强的人,关键还和你文化、信仰都不一样,你们永远无法融为一体。那你又会怎样看待他们呢?想想的确很可怕。

犹太人的选择给我们的启示(辛德勒的名单读后感)(4)

既然说到了反犹这件事,读完《辛德勒的名单》后,我才知道原来最讨厌犹太人的并不一定是德国人。

纳粹德国屠杀了将近600万犹太人,这是世人皆知的事。可刽子手真的都是德国党卫军吗?《辛德勒的名单》里告诉我们并不是。波兰人、乌克兰人、捷克斯洛伐克人、匈牙利人……等等,都是纳粹德国的帮凶。

书中明确写有,德国党卫军起初都不明白,为什么占领区的当地人,这么热衷于帮助他们搜捕犹太人。其实,犹太人与欧洲各民族的历史积怨太深,只不过波兰人、乌克兰人、捷克斯洛伐克人、匈牙利人……等等这些欧洲人无法将犹太人赶尽杀绝。纳粹德国在占领区,将当地人改编为自己的打手。他们又何尝不是将德国党卫军视作自己报复犹太人的工具。

即便以色列能建国,主要是靠美国与苏联的帮助,并且犹太人建国的大本营就在美国。美国和苏联就没有反犹主义了?当然不是。二战后,苏联爆发过全国性的反犹运动。即使在今天,美国的反犹主义仍在盛行。

犹太人的选择给我们的启示(辛德勒的名单读后感)(5)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犹太人为什么会有如此悲惨的命运,犹太人到底招谁惹谁了?

普遍的说法都是,犹太人过于富有,并且不是乐善好施之徒,故而遭人记恨。这个说法本身没有错。一战后的德国,经济陷入危机,每天都有饿死的穷人。德国犹太人很有钱,但他们趁火打劫,做起了高利贷生意,使得底层德国人的日子更加难过。正因为如此,犹太人和欧洲各民族的关系濒临死亡。

可这就是犹太人悲惨命运的绝对原因吗?我觉得未必。不团结,并且没有反抗精神,恐怕才是吧。

犹太人在欧洲不算少数民族。二战前,德国总人口也就不到7000万,而整个欧洲的犹太人加起来有将近900万之多。甚至,二战时有15万犹太人加入了德国军队。如果说这15万犹太人加入了德国国防军那也可以理解,那加入党卫军又如何解释呢?

海德里希——德国党卫军二号人物,仅次于希姆莱,希特勒最中意的继承人。可一直有这样的说法,海德里希有犹太人血统,其祖母是犹太人。

犹太人的选择给我们的启示(辛德勒的名单读后感)(6)

如果说这个难以断定,是捕风捉影的话,那犹太人充当德国党卫军的警察残害自己的同胞,那是板上钉钉的事。书中明明白白写了,并且有名有姓。赛姆切·斯佩拉,就是犹太警察的头儿,执行党卫军命令时令行禁止、绝不手软。当然,这帮犹太警察最终也没有好下场。他们以为效忠纳粹可以保住自己和家人,但还是事与愿违,最后都被党卫军处决了。

《辛德勒的名单》中每一处搜捕、驱赶、屠杀犹太人的描写,都让我觉得这群犹太人就是待宰的羔羊。尊重,不是别人给的,是需要靠自己争取的。即便有时候想要赢得这个尊重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不团结;没有反抗精神;一切向钱看齐。这就是对犹太人最好的描述。看着看着,突然找到自己的影子了。中国人又何尝不是呢?如果再加上一条——从来不参政,是不是就更贴切了?华人在全世界都不受待见,恐怕也就是这四个原因吧。简单来说,钱多,又好欺负。那么,不欺负这样的,又该欺负什么样的呢?

犹太人的选择给我们的启示(辛德勒的名单读后感)(7)

回到犹太人的话题。我认为犹太人悲惨的命运也是与宗教密不可分的。中国人不信教,自古皇权大于神权,很难体会到。可西方世界并不是,宗教在他们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基督教产生于犹太教,二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基督徒从来就没有把犹太教徒视作自己人。可以这么说,二者虽同出一脉,但是势同水火、不可包容。两教为何反目成仇,不是今天我想要说的话题。但犹太教徒一直是被基督徒鄙视的对象。

然而,犹太教徒又非常鄙视穆斯林。书中的一个注释,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犹太人把将死之人称为穆斯林,犹太囚犯把集中营里被党卫军折磨到死亡边缘的同伴称作为穆斯林。“穆斯林”这个词,书中不止一次被这么使用。

伊斯兰教,同样发源于犹太教、基督教。可以这么说,这三教同宗同根。然而在宗教仇恨面前,人性是那么的扭曲。

犹太人的选择给我们的启示(辛德勒的名单读后感)(8)

说了犹太人这么多,是时候回到主人公奥斯卡·辛德勒身上了。前文已经说了,辛德勒的德国搪瓷厂之所以成功,主要归功于他手下斯特恩、班吉尔等人的经营。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辛德勒的公关能力才是他成功的关键。

书中的辛德勒可谓无所不能,上可通天下可遁地。不管是地方还是中央,不管是军政要员还是达官贵人,辛德勒一切尽在掌握。而之所以能拥有如此的神通,当然和辛德勒自身的人格魅力息息相关,可使用的手段只不过是最直接、最原始,并且是最古老的方法——贿赂

通过贿赂,辛德勒有了最好的资源,就能赚到最多的钱。有了钱就能更好地贿赂,然后再去赚更多的钱。这事,就这么简单。

说实话,没看过《辛德勒的名单》这本书之前,我真的想象不到纳粹德国的官僚体系,竟可以腐败到如此程度。以前看电影时,还真没感受到这一点。那么,是不是由此可以断定,在集权的体制下,腐败是必然的现象,哪怕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民族。

犹太人的选择给我们的启示(辛德勒的名单读后感)(9)

电影未能完全反映出来的另一点是,辛德勒的私生活可以如此丰富。书中出现过的辛德勒的情妇,有浓墨重彩提及的就起码有五位。电影中似乎只出现了一位。当然,我不是来八卦的,我还是想从宗教与思想中找出问题。

犹太教分为正统派、改革派和保守派。对于正统派的犹太人而言,是将婚姻看得极其神圣的。书中有一段犹太囚犯求婚与婚礼的描写,即便身处随时都会丧命的普拉绍夫集中营,这对年轻的犹太人——约瑟夫和丽贝卡,仍是以最传统的方式完成他们的求婚与婚礼的。

正统派犹太教徒,将婚姻看得很重,是不允许离婚的。他们拒绝犹太教的变革,坚信其中的法律一条都不能改变。哪怕是在今天,极端正统派犹太教徒仍然拒绝服兵役,他们对世俗世界的看法还停留在中世纪。

基督教也分为三派: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奥斯卡·辛德勒就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天主教家庭中。按照天主教的教规,也是不允许夫妻离婚的。当然,辛德勒也确实没离婚,只是有众多情人。今天的西方天主教国家,找情人也是司空见惯的事。

基督徒,普遍会变通。犹太教徒,当时很多都不会。思想,决定出路。当然,必须要承认,学会变通的犹太教徒更可怕。如今的美国富豪中,将近一半是犹太人。

犹太人的选择给我们的启示(辛德勒的名单读后感)(10)

“自由和富足须得一步步达到,没办法一蹴而就”,我很欣赏书中的这一句话。犹太人是懂得感恩的,这一点我也很欣赏。

战后的辛德勒,生活并不如意,用穷困潦倒来形容也不为过。“辛德勒幸存者”们,给了辛德勒很多经济上的援助。作者基尼利第一次听说辛德勒的大名,是从普费弗伯格嘴里得来的。正是因为有普费弗伯格的帮助,才有了这部小说,辛德勒的故事才传遍了全世界。

我认为,对于人类而言,感恩是一项非常非常重要的品德。

犹太人的选择给我们的启示(辛德勒的名单读后感)(11)

当然,对于奥斯卡·辛德勒的事迹而言,我就没必要花过多笔墨去赞述了,辛德勒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辛德勒绝非纯粹的善类,从家乡去克拉科夫也是为了发战争财。至于辛德勒是何时从投机主义转变为无私救人的,作者明确表示他也说不清楚。但不管怎么说,在那个空前黑暗的时代,在人类面临浩劫的时刻,奥斯卡·辛德勒向我们闪烁了人性的光辉。还有埃米莉——辛德勒太太、马德里瑞施等等,一切敢于对抗邪恶的力量。

最后,我想赞美一下译者的文学功底,让我新学会了四、五十个汉语词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