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小女孩扛起二十多斤砖头正常吗(4岁小女孩扛起二十多斤砖)
4岁小女孩扛起二十多斤砖头正常吗(4岁小女孩扛起二十多斤砖)而国外的一位摄影师——Muhammed Muheisen,他就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了这一切。大家关心阿富汗的局势,更关心那里每一位平民,他们如今的生活。有的小孩不幸坠落,直接掉在了带刺的铁丝网上...自从被塔利班侵占以来,像这样一出又一出震惊世界的悲剧,就不停在阿富汗上演;而从这个国家传出来的每一条消息,也都始终挠动着人们的心。
如今的阿富汗,应该是世界上最混乱、焦灼、绝望的地方。
为了逃离这里,大批人群疯狂的跟着滑行中的飞机一起奔跑,
甚至不惜攀爬在机身上,也要和飞机一起上天;
年轻的母亲们,隔着铁丝网高举起几个月大的婴儿,一边哭喊着“救救孩子”,一边将婴儿扔向英美的士兵,
有的小孩不幸坠落,直接掉在了带刺的铁丝网上...
自从被塔利班侵占以来,像这样一出又一出震惊世界的悲剧,就不停在阿富汗上演;
而从这个国家传出来的每一条消息,也都始终挠动着人们的心。
大家关心阿富汗的局势,更关心那里每一位平民,他们如今的生活。
而国外的一位摄影师——Muhammed Muheisen,他就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了这一切。
透过他的作品,我们能看到这个饱受战争摧残的国家,最真实的一面;
能看见这个世界,它的伤痛;
亦能看见,那些破败与不安之下,人们对生活永不灭的热情与希望。
许多记录战地和难民的摄影作品,都难免会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压迫感。
但Muhammed Muheisen的作品不同,他的照片往往宁静,柔和,充满情感。
他很少会拍摄一些惨痛的战争画面,而是选择将镜头对准那些再平凡不过的生活图景,
这些图景真实、自然,但自有万钧之力。
在他的镜头下,有“哀伤”;
战火、贫穷、饥饿、暴力,这些苦难的摧残,让阿富汗的平民们不得不过上颠沛流离的生活——
在这里,他们呼吸的空气中,弥漫着的是滚滚浓烟;
几十口人每日的吃食,都仰仗着一口锈迹斑斑的大锅;
为了挑起生活的重担,孩子们从小就会被送往砖厂当童工,
才刚三、四岁大的小女孩,头顶上就要扛起二十多斤重的红砖。
而为了逃离战乱、躲避四处横飞的炸弹,路边冰冷的土地、
铁丝网旁杂乱的草堆、
废弃邋遢的列车厢,都代替了原本温暖的“家”,成为他们短暂休憩的一方居所。
对于我们平凡人而言最普通不过的床,在他们眼里,成了想都不敢想的奢望。
年幼的孩子们,有的直接睡在肮脏的地毯上;
有的睡在一块破布、
或是塑料篮搭成的简易“吊床”里;
有的睡在卡车尾部,没有温暖柔软的被褥,只有一块破旧的蚊帐为她裹身;
还有的稍微年长一点的小孩,则和其它几十个孩子一起,挤在难民营的帐篷里;
枕着化工袋入睡,身旁堆的几个塑料袋里装着的,就是他全部的家当。
不仅没法舒适安心的睡个好觉,因为水资源的极度匮乏,洗个热水澡对他们来说,也成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泥土地旁一条脏兮兮的小水沟,是附近几十号难民们,可用的为数不多的水源之一。
在这里冲洗身体的7岁小男孩,全身上下都瘦骨嶙峋 ↓
冬日里寒风刺骨,而这位少年就站在室外的一片废墟地里,用水桶里接来的一点点凉水,洗涤自己。
是的,如果没有战争,人们本应安居乐业、欢声笑语;
青春洋溢的孩童,应该无忧无虑地度过快乐的童年。
但突如其来的战争,摧毁了这一切,也带走了他们的家园;
让所有人,都一夜之间,成了无家可依的流浪者。
但,哀伤,绝不是Muhammed Muheisen作品的主旋律;
相反,温暖与希望,才是。
在Muhammed Muheisen的镜头下,
你可以深切的感受到,阿富汗的人民对生活抱有的无限热情,与对未来美好的向往。
即使是身处在水深火热的境遇之中,这里的人们,依然笑得犹如怒放的春天。
战争暴力阻挡不住,他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饥饿贫穷也遮盖不了,他们心中斑斓的云彩。
在现实的断裂之处,他们每个人,都自己造出了一片梦的海洋——
孩子们会在尘土飞扬的沙地上踢足球;
在荒地上和小伙伴们一起跳绳;
也会拉着手围绕在一起开心地转圈,
即使一旁堆放的,是各种废品和垃圾,她们也笑得那样开心。
在Muhammed Muheisen拍摄的这些照片里,你会感觉孩子们的快乐是那么的简单、纯粹;
即使是身处废墟和混乱之中,他们也仍然可以随时随地的,自己去寻找乐趣。
用塑料袋做风筝、
用废木材自制简易的旋转木马、
而在木桩上随意栓上两条麻绳和一块木板、
或是在树上栓上一块破布,便可以轻松享受荡秋千的乐趣。
一个轮胎,也能成为这些孩子们手中爱不释手的玩具;
而偶然在路边捡到的一只小狗,则能照亮他们一整天的心情。
蓝天下,这些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是那样的天真、幸福,
刹那间,甚至让你感觉战火、贫穷、饥饿,仿佛都从未在这个国度存在过一般。
不止孩童,在这里,每个人都在同样努力积极地生活着——
少年在夕阳下骑马;
一名男子为大家带去精彩的摩托车表演;
结束了一天辛苦的劳动后,男孩也会坐在铁路的轨道上,为自己修剪边幅;
贩卖气球的商人,牵着彩色的气球行走在大街小巷,
而这小小的一只气球,就能为孩子们的脸上带去笑容、
为每个人的生活带去幸福、自由的曙光;
在Muhammed Muheisen的镜头下这些,气球就像是放飞的希望,
那种面对何种绝境,都永不会破灭的希望。
无论是离别的悲痛,
乱世中初生的喜悦,
亦或是平凡人生的平淡瞬息,都在Muhammed Muheisen的镜头下得到了最诗意的展现。
而这位优秀的摄影师自己,其实也来自一个纷争不断的国度——约旦。
Muhammed Muheisen,国家地理摄影师,曾获两次普利策奖。
“当我讲他们的故事时 我正在经历我的生活。他们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就像我是他们的一部分一样。”
成长的环境、自身的经历,都让Muhammed Muheisen对战乱国度和难民群体,有着强烈的共鸣。
也正是因为这些,自2001年以来,他就一直在坚持记录着世界各地的难民危机。
20年来,Muhammed Muheisen一次次的将脚踏进了犹如地狱般血淋淋的战场,背着相机置身巴以冲突和中东、加沙、以色列等重大事件中,
报道整个地区冲突的同时,也在用相机记录着战争背后,人们最鲜活、真实的一面。
为了帮助世界各地更多的难民群体,2015年,Muhammed Muheisen还成立了一个非营利性质的难民基金会。
同时,作为一名公共演讲者,他也一直在积极地替难民群体公开发声、并争取权利。
没有人生来就是难民,
他们每个人原本都可以和我们一样,过着美满无忧的生活,
只是可怕的战争,剥夺了他们拥有幸福的权利。
但即便如此,Muhammed Muheisen镜头下的这些阿富汗人民,
也依然在热情、顽强的努力生活着。
是的,尽管战乱纷飞,但那个地方也仍然有着美好的一面;
尽管身处混乱之中,那里的人们在坚持咬着牙,于黑暗的迷途中寻找着一丝光明。
我们为他们那股对于生命的热情所感动,
也真诚的祈愿世界和平,不再有战争。
愿,每个孩子那双深邃的蓝眼睛,都可以透明的去看世界;
再也没有恐慌,
没有害怕,
没有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