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最大的投资价值(合肥的下一个十年在哪里)
合肥最大的投资价值(合肥的下一个十年在哪里)二、合肥的发展定位方面合肥远景规划1、北边两大水库,规划发展空间受限,北城为长丰所有,撤县设区存在诸多变数,在效率优先的情况下,西南边有广袤的可用土体,为什么不用?2、东边的发展问题,肥东以前一直跟主城有一定距离,但是距离在逐步缩近,但是以前的合肥,跟东边的南京根本不在一个量级,面对南京的虹吸,不会傻到和南京硬碰硬去发展东部,但是通过这十年的高速发展,以及产业错位竞争,合肥可能有动力发展东部新中心。3、西南方向一马平川,拥有大量的成熟可用的土地,而且自然及永久构筑物的影响很小,于是合肥开始重点向西南方向,我们看到蜀山区、经开区、高新区,政务区、滨湖新区以及肥西县的发展方向都是在西南区域。
大家都说合肥东贱西贵,北穷南富,其实这个也不是歧视,主要说的是东边的房子产值贱卖,西边的互联网新贵比较多,北边北城是长丰的二儿子在三县中比较穷,南边滨湖新区,安徽省富豪投资置业非常多。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目前的合肥经济社会发展确实是这么个趋势,但是真的会一成不变吗?未来十年的规划有没有变数,在变数中,目前的低价值地段有没有机会?即使是高价值地段又会不会被新的价值地段迭代?
一、合肥的发展空间方面
城市发展的规划毫无疑问是政府带头,开发商加油。那么在十四五之前为什么城市设计者在规划的时候一直往西往南,而不往东往北?其实,在上几轮轮城市中,不是合肥不想发展东边、北边。主要有如下两个原因:
1、北边两大水库,规划发展空间受限,北城为长丰所有,撤县设区存在诸多变数,在效率优先的情况下,西南边有广袤的可用土体,为什么不用?
2、东边的发展问题,肥东以前一直跟主城有一定距离,但是距离在逐步缩近,但是以前的合肥,跟东边的南京根本不在一个量级,面对南京的虹吸,不会傻到和南京硬碰硬去发展东部,但是通过这十年的高速发展,以及产业错位竞争,合肥可能有动力发展东部新中心。
3、西南方向一马平川,拥有大量的成熟可用的土地,而且自然及永久构筑物的影响很小,于是合肥开始重点向西南方向,我们看到蜀山区、经开区、高新区,政务区、滨湖新区以及肥西县的发展方向都是在西南区域。
合肥远景规划
二、合肥的发展定位方面
合肥的发展是以科技为基调,创新为导向,以科技助力城市发展为灵魂,围绕科技做大文章,积极开展城市空间布局,目前的不论是大科技、还是应用层面的科技,都在西南,至于原因你懂都。
三、合肥的产业布局方面
合肥20年的高速发展,一代又一代合肥人在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更求所用的精神指导下,从出卖无线电二厂引进海尔,到下马地铁投资京东方,不惜血本引进长鑫,再到投资蔚来成为“最佳风投机构”。目前合肥四大产业中心,它们分别是:
1、新站高新显示产业中心
以京东方、康宁、维信诺、视涯等为主导的一大批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链中心。
2、经开区制造业产业中心
以海尔、联宝、美的、长虹、美菱、江淮汽车、洽洽瓜子、可口可乐、佳通轮胎、泰国正大、日立建机、联合利华、统一食品、库尔兹、安凯客车、合力叉车、TCM叉车的制造业中心。
3、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中心
以科大讯飞、华米科技、中国声谷等为主导的人工智能产业中心。当然高新区的产业集群比较多,包括新能源、环保、智能制造,这里不一一举例了。
4、滨湖新区金融产业中心
以中科大金融研究院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吸引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中国平安、中银保险、前海人寿、中投证券、海通证券等21家金融机构总部或综合基地落户合肥滨湖新区,形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金融后台产业中心。
四、不可预见的变数方面
第一大变数是产业的迭代,目前包含语音技术在人工智能的应用方面,目前在尚未大规模应用的前提下,是否有更深层的迭代技术,包含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结合,生物神经网络与人工神经网络,新能源应用方面也存在迭代潜在能源技术,还有新能源汽车对传统汽车的迭代,智能制造对传统制造的迭代,后工业化时期,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替代等等都是变数,任何中心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心。
第二大变数是撤县设区对合肥的影响,肥东和肥西都将撤县设区写进了十四五政府工作报告,那么,谁先谁后那都非常有讲究,或者一起撤都有可能。
最后,目前高新已经基本没有土地,滨湖的土地储备即将用尽,那么在合肥撤县设区的大背景下,西南方向极有可能随着合肥滨湖科学城的批准而成为大赢家。经开区空港新区的建设,我们还要等待时机,东部短暂的也有机会,但是可能会昙花一现,很难复制滨湖、政务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