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与史铁生相比我们应该怎么去生活(我不关心你读了多少书)

与史铁生相比我们应该怎么去生活(我不关心你读了多少书)原生态 跟“零度写作”是一码事。零度 既指向生命之初——人一落生就要有的那种处境 也指向生命终点——一直到死 人都无法脱离的那个地位。比如你以个体落生于群体时的恐慌 你以有限面对无限时的孤弱 你满怀梦想而步入现实时的谨慎、甚至是沮丧……还有对死亡的猜想 以及你终会发现 一切死亡猜想都不过是生者的一段鲜活时光。此类事项若不及问津 只怕是“上天入地求之遍”也难得原生态。原生态 其实什么地方都曾有 什么时候也都能有 倒是让种种“文化”给弄乱了——此也文化 彼也文化 书读得太多倒说昏话;东也来风 西也来风 风追得太紧即近发疯。有次开会 一位青年作家担忧地问我:“您这身体 还怎么去农村呢?”我说是呀 去不成了。他沉默了又沉默 终于还是忍不住说:“那您以后还怎么写作?” 孔子和老子读过几本书呢?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读过几本书呢?那年月统共也没有多少书吧。人类的发言 尤其发问 是在有书之前。先哲们先于书

与史铁生相比我们应该怎么去生活(我不关心你读了多少书)(1)

文:史铁生 摘自:《自由的夜行》

大家争论问题 有一位 坏毛病 总要从对手群中挑出个厚道的来斥问:“读过几本书呀 你就说话!”这世上有些话 似乎谁先抢到嘴里谁就占了优势 比如“您这是诡辩” “您这人虚伪” “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呀”——不说理 先定性 置人于越反驳越要得其印证的地位 此谓“强人”。

问题是读过几本书才能说话呢?有标准没有?一百本还是一万本?厚道的人不善反诘 强人于是屡战屡“胜”。其实呢 谁心里都明白 这叫虚张声势 还叫自以为得计。

孔子和老子读过几本书呢?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读过几本书呢?那年月统共也没有多少书吧。人类的发言 尤其发问 是在有书之前。先哲们先于书看见了生命的疑难 思之不解或知有不足 这才写书、读书 为的是交流而非战胜 这就叫“原生态”。

与史铁生相比我们应该怎么去生活(我不关心你读了多少书)(2)

原生态的持疑与解疑 原生态的写书与读书 原生态的讨论或争论 以及原生态的歌与舞。先哲们断不会因为谁能列出一份书单就信服谁。

原生态 啥意思?原——最初的;生——生命 或对于生命的;态——态度 心态乃至神态。不能是状态。“最初的状态”容易让人想起野生物种 想起DNA、RNA 甚至于“平等的物质”。想到“平等的物质” 倒像是一种原生态思考——要问问人压根儿是打哪儿来的 历尽艰辛又终于能到哪儿去?当然了 想没想错要另说。

与史铁生相比我们应该怎么去生活(我不关心你读了多少书)(3)

原生态 其实什么地方都曾有 什么时候也都能有 倒是让种种“文化”给弄乱了——此也文化 彼也文化 书读得太多倒说昏话;东也来风 西也来风 风追得太紧即近发疯。有次开会 一位青年作家担忧地问我:“您这身体 还怎么去农村呢?”我说是呀 去不成了。他沉默了又沉默 终于还是忍不住说:“那您以后还怎么写作?”

原生态 跟“零度写作”是一码事。零度 既指向生命之初——人一落生就要有的那种处境 也指向生命终点——一直到死 人都无法脱离的那个地位。比如你以个体落生于群体时的恐慌 你以有限面对无限时的孤弱 你满怀梦想而步入现实时的谨慎、甚至是沮丧……还有对死亡的猜想 以及你终会发现 一切死亡猜想都不过是生者的一段鲜活时光。此类事项若不及问津 只怕是“上天入地求之遍”也难得原生态。

与史铁生相比我们应该怎么去生活(我不关心你读了多少书)(4)

写作所以也叫创作 是说它轻视模仿和帮腔 看重的是无中生有 也叫想像力 即生命的无限可能性。以有限的生命 眺望无限的路途 说到底 还是我们从哪儿来 要到哪儿去?回到这生命的原生态 你会发现:爱情呀 信仰呀 政治呀……以及元帅和“诺奖”呀——的根 其实都在那儿 在同一个地方 或者说在同一种对生命的态度里。它们并不都在历史里 并不都在古老的风俗中 更不会拘于一时一域。果真是人的原生态 那就只能在人的心里 无论其何许人也。

“好好活”并“做有意义的事” 正是不可再有删减的原生态。比如是一条河的 从发源到入海 都不可须臾有失的保养。当然了 十度、百度、千万度 于这复杂纷繁的人间都可能是必要的 但别忘记零度 别忘记生命的原生态。一个人 有八十件羊绒衫 您说这是为了上哪儿去呢?一个人 把“读了多少书”当成一件暗器 您说他还能记得自己是打哪儿来的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