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威杨家将遗址(甘肃武威凉州杨家将战鼓的九个为什么)
甘肃武威杨家将遗址(甘肃武威凉州杨家将战鼓的九个为什么)著名作家陈玉福教授在十年前写的《凉州杨家将》故事里,就是这一系列的重大事件。据教授自己说,因为十余万字的作品写出来了,因为当时他对甘州不是太了解,还缺乏不少有支撑力的故事,所以这部作品就成了教授故事库里的一堆相对完整的材料了。这次他入住甘州后,出于宣传张掖(甘州)的需要,又想到了杨家将后裔杨嘉谟在古甘州立下的赫赫战功,这次重新拾起了《凉州杨家将》,扩写成了今天的近50万字的长篇小说《八声甘州》。甘州在明朝属九边重镇之一,曾任甘肃镇总兵的杨嘉谟曾在此长期驻守,为戍守边疆立下过汗马功劳。梳理《杨嘉谟墓志铭》知道,明天启六年(1626)和崇祯五年(1632)颁发的嘉奖杨嘉谟的诰命诏书,《凉州府志备考·杨氏家谱》《明史·列传》《明史纪事本末》《明神宗实录》《绥寇纪略》和相关人物传记,以及有关明代历史演义小说中散见的事略和杨氏后裔提供的许多资料,基本上为我们揭开了一代名将杨嘉谟的身世之谜。杨嘉谟号明
文:杨鉴旻 编辑整理:振武扬威
久负盛名的武威凉州攻鼓子独传与凉州杨氏,是镇守明代西部边疆270多年九代100多个杨氏武将戍边的象征,是杨嘉谟极其祖上调北镇南南征北战的象征,是北宋杨家将镇南传承于明代凉州杨氏武将的杨家将战鼓,是武威这座武功军威城市的灵魂战鼓!
常闻大道生育天地,乃生人物,其生生不已之理,万劫无断,但脱尘凡之人少,贪名利之情多,皆愿子孙绵延,世世相传,有能喜施舍,善根深厚者,必生贤能子孙。修身正心,位及公卿,孝亲忠君,超越等夷者,世承宗祧,光前裕后耳。如有奸巧作伪,造业甚者,定生愚痴子孙,狂诈恣肆,流为凶徒,毁尊逆亲,败家废产者,人人耻詈,玷辱门风。嘉谟愿生子孙,良善智慧,善继先人之志,克尽人道,勤读诗书,博览群籍,能上进者。又愿子孙,寻访名师,亲近贤士,有品有德,通国之人,莫不倾服。反是,则祖宗含泪于地下矣。子孙必当惺剔,勿忽慢以为具文。吾杨氏所遗家谱多残缺,今略叙行辈,其远年莫考,无从补缀。【先祖相传为宋将业之后,宋亡入蜀,居重庆府长寿县】 。迨后祖斌以凉州所掌印,居凉州,投葬凉州城东十三里堡北唐洪寨。———明朝骠骑将军,甘肃镇总兵,蓟镇总兵,山海关总兵,左都督,上柱国光禄大夫杨嘉谟文 王月明
宋朝杨家将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个故事传颂了杨氏一门自金刀令公杨业开始,历经四代,满门忠烈,世代为大宋镇守边关,屡立战功,在和强敌辽国的战争中多人阵亡,血染疆场。偏偏还有潘氏一门为一己私利,和杨家结成了世仇,老在宋国皇帝面前敬谗献媚,说杨家的坏话,导致杨氏一门屡遭陷害。这个曲折感人的故事,通过民间的口口相传,再加之小说、影视的形式传播,拿今天的话来讲,杨家将已经成为了一个流传千年的大AP。
著名作家陈玉福教授被张掖市、甘州区引进为特聘专家后,一心讲好张掖(甘州)故事,为宣传张掖(甘州)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接受《八声甘州》的创作任务后,陈教授挖掘传统文化,搜集西部英雄素材,成功的书写出了“八声甘州”系列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八声甘州之云起》,塑造出了杨家将后人杨嘉谟为代表的杨家将英雄群体:杨嘉臣、杨俊、杨广等戍守边关、骁勇善战、保家卫国的英雄形象。读了这部书让我们感受到这是杨家将在宋朝灭亡几百年之后,在明朝后期又雄风再现,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因功勋卓著而光耀门庭,再次引起世人的称赞和关注。
戍边抗倭的甘肃镇总兵杨嘉谟在我甘州的历史上确有其人。著名作家陈玉福教授坚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将古甘州大地上很早就流传着的杨家将故事深挖了出来。杨嘉谟是凉州人,19岁到甘州,在甘州度过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
据相关史料考查,武威凉州有座杨府,就是明末甘州杨嘉谟的祖上府第。凉州杨家“先祖相传为宋将业之后,宋亡入蜀,居重庆府长寿县。迨后祖斌以凉州所掌印,居凉州,后世子孙多袭职并落籍凉州。武威杨氏以杨胜为始祖,嘉谟系杨胜八世孙。杨嘉谟曾祖父杨佑(1483-1542),历甘肃参将、副总兵、都指挥同知等职。祖父杨鳌,父亲杨魁,皆当世军官,封赠骠骑将军。据《武威县志稿》记载,杨府中建有三官祠,从中可反映出杨家大将军府邸规模宏大、庄严。
梳理《杨嘉谟墓志铭》知道,明天启六年(1626)和崇祯五年(1632)颁发的嘉奖杨嘉谟的诰命诏书,《凉州府志备考·杨氏家谱》《明史·列传》《明史纪事本末》《明神宗实录》《绥寇纪略》和相关人物传记,以及有关明代历史演义小说中散见的事略和杨氏后裔提供的许多资料,基本上为我们揭开了一代名将杨嘉谟的身世之谜。杨嘉谟号明宇,生于万历五年,即1577年12月,1601年袭职陕西凉州卫指挥佥事,历守备、游击将军、平虏参将、甘肃副总兵、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骠骑将军、甘肃总兵挂平羌将军印、甘肃镇总兵、蓟镇总兵等,除在古甘州任职外,还参加过著名的宁锦大捷、京都保卫战。建功及封赠无数,曾受封明朝上柱国icon、光禄大夫、总兵、都督府左都督,官阶属正一品武官衔,于崇祯十五年(1642)五月因病去世,享年66岁,夫妻合葬于凉州东野佳城(今凉州区高坝镇蜻蜓村杨家坟)。尤其是民间传说中杨嘉谟在古甘州的英雄事迹,再加上这些履历和受封官衔,杨嘉谟无疑是二度崛起的群体杨家将的代表人物。而事实上,杨嘉谟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古甘州度过的。他受封上柱国、一品武官衔,功高位尊的重要时刻,就在甘州。他戍守甘州边关,在和元蒙残余势力作战中功勋卓著,后期又和大将军袁崇焕一道,北阻满清铁骑,南拒农民义军,精忠报国、鞠躬尽瘁、苦苦支撑着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在袁崇焕遭受反间计被明王朝错杀,杨嘉谟卸任蓟镇总兵两年后去世。
著名作家陈玉福教授在十年前写的《凉州杨家将》故事里,就是这一系列的重大事件。据教授自己说,因为十余万字的作品写出来了,因为当时他对甘州不是太了解,还缺乏不少有支撑力的故事,所以这部作品就成了教授故事库里的一堆相对完整的材料了。这次他入住甘州后,出于宣传张掖(甘州)的需要,又想到了杨家将后裔杨嘉谟在古甘州立下的赫赫战功,这次重新拾起了《凉州杨家将》,扩写成了今天的近50万字的长篇小说《八声甘州》。甘州在明朝属九边重镇之一,曾任甘肃镇总兵的杨嘉谟曾在此长期驻守,为戍守边疆立下过汗马功劳。
城市关于(凉州杨家将攻鼓)的九个为什么?九(问)?】
一问:为什么【凉州杨家将攻鼓】没有在凉州区以外的甘肃省的其它80多个县传承下来呢?
二问:为什么【凉州杨家将攻鼓】没有在河西走廊五地市的其它几十个县区传承下来呢?
三问:为什么【凉州杨家将攻鼓】没有在原武威地区的其它几个县(包括永昌市、永登县、景泰县)传承下来呢?
四问:为什么【凉州杨家将攻鼓】没有在凉州区的其它几十个乡镇传承下来呢?
五问:为什么【凉州杨家将攻鼓】没有在四坝镇的其它多个村传承下来呢?
六问:为什么【凉州杨家将攻鼓】没有在四坝镇的其它姓氏中传承下来呢?
七问:为什么【凉州杨家将攻鼓】没有在西北的其它少数民族中传承下来呢?
八问:为什么【凉州杨家将攻鼓】只有在武威市凉州区四坝镇杨家寨子村的明朝凉州卫杨家将后裔杨姓人中传承下来呢?
九问:为什么当年在挖掘整理凉州四坝杨家寨子社火鼓子的时候,把十几面杨字旗,帥字旗,龙旗,凤旗,令旗取了?
登上央视的是明朝凉州杨家将战鼓,无论攻鼓子多么了不起,丢失杨家将信息元素,也是攻鼓子从一个金戈铁马的军鼓战鼓历史文化遗产变得阳气不足,无论改什么名字,离开杨字概念杨家将概念,让攻鼓子本身的含义减少了一半。
【杨】字旗、【帅】字旗、那么多的【龙】【凤】旗,那几个直径两米多的大鼓是干什么的?几个写【凉州攻鼓子】的人研究过吗?
【凉州杨家将攻鼓】是不是凉州杨家将先祖与后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一切让事实来说话!!!
【杨氏专擅】、【杨姓所专有】、【杨】字旗、【帅】字旗、那么多的【龙】【凤】旗,这些内容是【凉州杨家将攻鼓】的核心内容和精华所在!那几个直径两米多的大鼓是干什么的?几个写【凉州攻鼓子】的人认真研究过吗?
如果没有把这些内容研究清楚,就如同吃凉州面皮子,没有放几种调料一样,还有什么味道呢?这样的文章都是一些注水货!
当年挖掘整理攻鼓子的专家董洪说:杨家寨子社火队里面的《杨》字旗《帥》字旗可以证明是杨家将的,但是攻鼓子是苗庄王的……
正本清源,还凉州攻鼓子一个真实的名称,《凉州杨家将战鼓》。正本清源,恢复《杨家河》名称,以史为镜,留给武威人民宝贵的杨家将历史财富,告慰曾经为这座城市浴血奋战的历史人物!
3杨威(1423-1472,于正统13年<1448>袭授祖职掌事,成化二年秋七月庚午-乙亥敕陕西都指挥长胜协同游击将军赵英调兵剿贼胜前所统凉州兵命都指挥杨威代领之,卒于成化8年<1472>,享寿49岁)
4杨和(成化八年夏四月丁卯-己卯命陕西都指挥佥事杨威子和代父原职凉州卫指挥使)
杨佑(生于成化十九年<1483>,于弘治3年<1490>袭授祖职,屡建奇功,历升甘肃参将,正德十二年<1517>三月丙子-辛丑录陕西凉州卫罗罗墩获贼功升领军指挥使杨佑等八人各一级<应为都指挥佥事>,嘉靖11年<1532>九月丙午-辛亥命分守肃州右参将都指挥同知杨佑充左副总兵官协守甘州,各处征战,射伤左臂,告疾回家半载,嘉靖13年六月副总兵都指挥同知杨佑狥货规利取侮外夷各降秩一级载督率不严夺俸一年,卒于21年<1542>,享寿59岁,入乡贤祠) 杨鳌(1538-1615,?嘉靖21年<1542>袭授父职,在卫管操修筑,血战有功,39年升陕西靖虏卫守备,隆庆二年<1568>正月辛亥-丙寅升靖虏守备指挥使杨鳌为署都指挥佥事充固原游击将军,隆庆四年五月戊辰-己巳命固原游击将军杨鳌充左参将分守延绥西路,6年在大地方斩获虏级一百余首,万历元年<1573>陕西西安州游击,4月内永安堡斩获虏级捌拾余,又于泸沟子斩获虏级柒拾余,八月戊申-癸酉兵部奏阅视侍郎王遴举劾陕镇文武各官得旨戴才郜光先雷龙廖逢节佟登等升赏有差杨鳌等分别罚治,卒于万历43年<1615>,享寿77岁)7杨魁(配戴氏,袭授祖职,21岁卒)
8杨嘉谟(1576-1642,生万历五年<1577>,即1577年十二月初九,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世袭陕西凉州卫指挥,甘肃总兵挂平羌将军印,蓟镇总兵,崇祯十五年(1642年)月二十四日因病去世,配丁氏),祖弟嘉臣,勤王有功,升守备,参将职。
9杨光烈(应袭指挥使管道标中军守备,崇祯5年任游击将军,与曹变蛟领精兵邀后山击其尾两镇亲领精骑从前击其首黎明齐至陇安贼分两股来迎官兵奋力而前斩获首级三百五十余颗)杨光国(随父征贼有功升三岔堡守备)、杨光裕(随父出征有功亦升守备)
杨应隆 ,正千户;一辈杨胜<里赤>;二辈杨全儿,正统十三年有祖杨全儿征福建邓茂七沙?等处节次擒斩有功升正千户;三辈杨福山,景泰六年五月杨福山凉州人系定远左卫右所故正千户杨全儿嫡长男;四辈杨春,弘治十四年润七月杨春??人系定远左卫右所故正千户杨福山嫡长男;五辈杨镇;六辈杨宝,嘉靖三十六年杨宝凉州人系大宁中卫左所带俸年老正千户杨镇嫡长男;七辈杨应隆,嘉靖四十四年九月杨应隆年七岁凉州人系大宁中为前所带俸故正千户杨宝嫡长男照例与全俸优给至嘉靖五十二年终住支;八辈杨汝缙,万历三十二年四月杨汝缙年十六岁凉州人系大宁中卫镇抚司故正千户杨应隆嫡长男,比中三等;九辈杨嘉祥,崇祯九年四月大选过庆陵卫镇抚司正千户一员杨嘉祥年二十六岁系故正千户杨汝缙嫡长男,比中三等。二世祖達,世袭诰命一道,实授凉州卫前所,病故。三世祖能,授本卫所后所世袭,实授百户,正统三年,佐协副都指挥前往破山口,滑石沟征进遇賊,鏖战有功,遂阵亡,实授百户。四世祖鑑,因能破山口阵亡有功,例授该升副千户。五世祖春,授本卫所世袭副千户。六世祖缙,授父职,嘉靖五年正月病故,乏嗣,亲弟经,世袭兄职。七世祖淮,未袭病故。(杨愈茂曾祖杨敖;祖父杨彪;父杨仲臣,听选官。母何氏;前母折氏)八世祖添爵,系淮嫡男,授本卫所世袭副千户。九世祖愈茂,系天爵嫡男,承系祖职,与凉州卫副千户李维新作对比试,得准双收,蒙兵部差官著升右军都督,到任管事,系万历三十年事,添爵嫡妻韩氏,所生二子,愈茂,愈盛,继娶程氏,生三子,愈光,愈彩,愈耀,又娶刘氏,生子二人,愈华,愈旺。(录自清代张澍《凉州府志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