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现实中千金买骨的例子(千金买骨纯粹是一出假公济私的闹剧)

现实中千金买骨的例子(千金买骨纯粹是一出假公济私的闹剧)简而言之,就是因为被家里的“和尚”坑惨了、坑怕了、坑得心有余悸,从而极其信封“远来的和尚会念经”这句话。那么,不禁让人奇怪,燕国弄着个黄金台究竟就为了什么?先说乐毅,他之所以名气大,大半是因为后来的诸葛亮拿他自比过,至于乐毅的本领,就是一名职业军事家,或者说顶多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距离帅才的标准还尚有距离,更别说像商鞅、管仲这样的王佐之才。剧辛也是职业军人,丝毫没有任何德行,谁给黄金就给谁卖命,最后在为燕国当雇佣将领是居然被名气一般的一位同行庞煖击败,自己也被这位昔日同行斩杀。看来,剧辛的水准也够不上真正的人才中的千里马。至于驺衍,那整个就是一个嘴炮大咖,原来在齐国就是夸夸其谈之辈,没啥好处,一听说燕国黄金台上的黄金金光灿灿,就忙不迭地往燕国跑,到了燕国也没有真正为燕国做过什么大事。

现实中千金买骨的例子(千金买骨纯粹是一出假公济私的闹剧)(1)

千金买骨的故事很动人,说的是有人很是痴迷千里马,哪怕是死了的千里马的骨头也愿意用千里马价值一半的金子去购买。更神奇的是,花大价钱买了马骨头的人等了不到一年,居然有三匹千里马自己找上门了。

没错,这是一个在两千多年前就非常流行的故事。讲故事的人就是战国时期燕国太傅郭隗,此人不愧是纵横家之中的高手,以区区这么一个无厘头的故事居然获得燕国国君老师的隆重待遇,不仅国君要向其跪拜,给他兴建气派的府邸,还要亲自给他端上吃的、喝的。更让当时舆论关注的是,燕国还为他在易水之畔专门建造一座高台,在上面堆满黄金,用来招揽四方名士,这高台的名字非常土豪,名为黄金台,以至于后世的不少大诗人纷纷为之咏吟。

现实中千金买骨的例子(千金买骨纯粹是一出假公济私的闹剧)(2)

之所以说这个故事完全就是郭隗假公济私,是因为所谓的黄金台为燕国招揽来的几匹“千里马”的成色有些折扣。根据《东周列国志》等书籍记载,黄金台至少招来了三位高人,分别是乐毅、驺衍和剧辛。

说实话,这三人还真算不上是真正的顶尖人才。

先说乐毅,他之所以名气大,大半是因为后来的诸葛亮拿他自比过,至于乐毅的本领,就是一名职业军事家,或者说顶多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距离帅才的标准还尚有距离,更别说像商鞅、管仲这样的王佐之才。

现实中千金买骨的例子(千金买骨纯粹是一出假公济私的闹剧)(3)

剧辛也是职业军人,丝毫没有任何德行,谁给黄金就给谁卖命,最后在为燕国当雇佣将领是居然被名气一般的一位同行庞煖击败,自己也被这位昔日同行斩杀。看来,剧辛的水准也够不上真正的人才中的千里马。

至于驺衍,那整个就是一个嘴炮大咖,原来在齐国就是夸夸其谈之辈,没啥好处,一听说燕国黄金台上的黄金金光灿灿,就忙不迭地往燕国跑,到了燕国也没有真正为燕国做过什么大事。

那么,不禁让人奇怪,燕国弄着个黄金台究竟就为了什么?

简而言之,就是因为被家里的“和尚”坑惨了、坑怕了、坑得心有余悸,从而极其信封“远来的和尚会念经”这句话。

因为燕昭王还是太子时,他的父亲居然在苏代、苏厉这样的拙劣纵横家们的蛊惑下,居然要将君王之位禅让给当时的燕国宰相之子。首先,苏代、苏厉都是苏秦的弟弟,一见哥哥凭借嘴皮子取得富贵,纷纷效仿,二人的水平也就相当于当今的低档培训师而已。再说这个宰相之子,此人身长八尺、腰大十围、肌肥肉厚、面阔口方,手绰飞禽、走及奔马,整个就是董卓战国版。

就是因为这样的禅让闹剧引发燕国大乱,从而邻国齐国对于燕国领土的觊觎更是与日俱增。还是太子的燕昭王就是在太傅郭隗的陪同下逃到山里避难,后来在齐国的入侵下趁机夺回权柄。

为此,燕昭王坚决不再信任本国人才。郭隗也就顺水推舟给求贤若渴的燕昭王讲了那个千金买骨的故事。

现实中千金买骨的例子(千金买骨纯粹是一出假公济私的闹剧)(4)

根据郭隗的要求,明显可见逻辑硬伤。

试想,燕昭王对郭隗的礼遇已经是定格,而不仅仅是马骨头“五百金”的待遇,简直就是千金万金的待遇。如果真的“千里马”来了,燕昭王怎么做才能超过郭隗所自比的“马骨头”所受到的礼遇?难不成再次禅让?

显然,郭隗是最大的赢家。身为纵横家一员,郭隗的待遇已经是人生赢家了。

也许现代人对于郭隗如此而为会有些不解,不就是好吃好喝、有房子住吗?可是在当时的纵横家圈子里,能当国君的长辈、能在一国甚至列国中摆谱摆得最高的,就是成功人士。

苏秦之所以是纵横家一哥,就是因为他能够佩戴六国相印,身为“纵约长”,张仪排第二,是因为他能掌控秦国。对此,郭隗只能死命控制燕国,至少在燕国要做到顶尖的地位。

燕国确实招揽来几位职业军人,但燕国并没有富国强兵,而是因为穷兵黩武加速了灭亡,这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是显而易见的。

现实中千金买骨的例子(千金买骨纯粹是一出假公济私的闹剧)(5)

燕国在秦国的大军下灰飞烟灭,郭隗在黄金台之畔的潇洒却青史留名。

奉劝求贤若渴的人们,有些水再渴也不能喝,比如海水、王水等等。

真正的人才是需要认真发现和精心培养,是需要与之同呼吸、共命运,而不仅仅是区区黄白之物可以雇佣来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