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灵神打的过哪吒吗(巨灵托大哪吒佯败)
巨灵神打的过哪吒吗(巨灵托大哪吒佯败)话说李天王领君令,率降魔大军在花果山下安营扎寨,传令巨灵神前去挑战。托塔李天王也就是说,猴王希望由他来做太子这样的角色。鉴于猴王希望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这一要求看,猴王希望做玉帝的接班人的可能性最大。秦王李世民玉帝听闻猴子跑了,还有点不乐意,立马派人,要把猴子给抓回来,这多少让人感觉猴王有点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的味道了。想上天做官挺难,不想为官,这咋还不让走了呢?
猴王因嫌官小,反出天宫后,招纳独角鬼王,穿着鬼王进献的赭黄袍,享受着众等排班朝拜的快感,并接受了鬼王提出的做齐天大圣的建议。生怕别人不知道,又叫人竖起齐天大圣的旗子,天天搁那显摆。
齐天大圣图片
猴王为什么对齐天大圣这个称号如此情有独钟?意思可不仅仅说猴王神通广大。圣,也专指皇帝,那齐天大圣,不就是说他要做跟玉皇大帝一样的帝王吗?说白了,他是想要推翻并取代玉帝,或者说,猴王希望另起炉灶,做一个跟玉帝地位相当的,不属于玉帝管辖的,独立的帝王,当然,也有这样的可能,就是说,玉帝将来退位,猴王希望由他来做接班人。这就如同在人世间,皇帝驾崩了,由太子继位一样。
大唐开国太子李建成
也就是说,猴王希望由他来做太子这样的角色。鉴于猴王希望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这一要求看,猴王希望做玉帝的接班人的可能性最大。
秦王李世民
玉帝听闻猴子跑了,还有点不乐意,立马派人,要把猴子给抓回来,这多少让人感觉猴王有点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的味道了。想上天做官挺难,不想为官,这咋还不让走了呢?
托塔李天王
话说李天王领君令,率降魔大军在花果山下安营扎寨,传令巨灵神前去挑战。
巨灵神腆个肚子,扛着板斧在阵前厉声高叫:“那泼猴,你认得我吗?”。巨灵本来是想,凭他这谁人不知,何人不晓的威名,加之他这大块头,光朝那阵前一站,吓也得把猴子吓个半死,再加上这么大声一吼,那身高不足三尺的猴子还不得乖乖的束手就擒?可未曾想到,猴子竟然说不认识他,这多少有点糗。双方又经过一番口舌之后,话不投机,那就打呗。
巨灵神
不打不知道,交了手才明白,原来是人外有人,自己的本事跟猴王没法比,连斧柄都被打做两节,灰溜溜地逃之夭夭,身后还传来猴王“脓包,脓包”的奚落,嘲笑,把个巨灵羞的是无地自容,跪倒在李天王前请罪不提。
李天王正要发狠斩那挫了锐气的巨灵神,一旁闪出三坛海会大神哪吒三太子,这个大神不简单,你别看他长得一副稚气未脱娃娃脸,说起话来可有分寸。
三坛海会大神哪吒
一边安抚着巨灵神,一边又平息了李天王,道:“父王息怒,且恕巨灵之罪,待孩儿出师一遭,便知深浅”。这三太子是抱着试探的态度去应战的。
旗开得胜的猴王,看到三太子,说你的奶牙尚未退,胎毛还没干嘞。猴王的意思是哪吒太小了,小毛孩一个,不忍心揍他。笑着说,我不跟你这个小毛孩打,赶紧回去跟你家玉帝爷爷说,除非封他个齐天大圣,否则,打上凌霄宝殿。
小屁孩哪吒
猴王的嚣张狂妄,惹恼了哪吒三太子,又看到挂着齐天大圣的旗子,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小哪吒愤怒的叫声“变”,现出三头六臂的法身,手中拿着六般兵器,恶狠狠的向猴王扑来。悟空见了,方才大吃一惊:这小哥倒也会弄些手段!是我小瞧他了!好大圣,喝声:“变!”也变做三头六臂,把金箍棒幌一幌,也变作三条,六只手拿着三条棒架住。
猴王战哪吒
好杀也:六臂哪吒太子,天生美石猴王,相逢真对手,正遇本源流。三太子与悟空各骋神威,斗了个三十回合。那太子六般兵,变做千千万万;孙悟空金箍棒,变作万万千千。半空中似雨点流星,不分胜负。
书中有云:原来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乱之时,他拔下一根毫毛,叫声“变!”就变做他的本相,手挺着棒,演着哪吒;他的真身却一纵,赶至哪吒脑后,着左膊上一棒打来。哪吒正使法间,听得棒头风响,急躲闪时,不能措手,被他着了一下,负痛逃走,收了法,把六件兵器,依旧归身,败阵而回。
哪吒三头六臂法相
读到此,不免让人产生疑问。哪吒三太子的标志性法相是三头六臂,既然是三个头,就说明四面八方都是前面,不存在“脑后”一说,可为什么作者要说“赶至哪吒脑后,着左膊上一棒打来”?另外,既然四面八方都可以看到,为什么作者不说看到棒子打过来,而非要说“听得棒头风响”?
三个头,究竟哪个头是脑前?猴子跑哪吒的一个头的脑后去了,另外两个头中的某一个头又变成眼前哩。你就是绕着哪吒转上一圈,那也是始终在哪吒的眼面前!难道不是这个道理吗?另外,六条胳膊,也就是说,有三条左胳膊,三条右胳膊,哪个头下面的左胳膊被打到的呢?怎么解释都有矛盾,都是漏洞百出的。所以,我认为,作者在这个地方是故意留下明显的破绽,真正的意图是想隐晦地告诉我们:
猴王与哪吒惺惺相惜
哪吒不是真的败给了猴王,而是哪吒经过跟猴王的实际交手,势均力敌的力战了短短的三十个回合后,明白猴王的确是真有那份实力,无愧于那“齐天大圣”的旗号的!他是故意卖个破绽,明明看到棒子砸过来了,故意没看到,让猴王得手,也为后续避免跟猴王再次交手做铺垫。猴王一向说话比较损,喜欢奚落手下败将,这次战胜哪吒,却没有追着哪吒奚落嘲笑一番,为什么呢,这就叫心有灵犀,更是哪吒三太子与猴王孙悟空之间,彼此惺惺相惜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