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明无法守住半壁江山(为什么只有南明)
为什么南明无法守住半壁江山(为什么只有南明)这是因为朱棣夺取朱允文政权的过程,不是一个破坏政权和宗庙的过程,而是一个政权内部权力的重新洗牌过程。朱允文的皇权的丧失不是由明朝以外的其他势力所造成的,而是由他自己的内乱造成的,所以这个王朝仍然是明朝的。就譬如唐朝的“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的唐朝与其父李渊的唐朝同属同一个唐朝,没有必要添加任何前缀来区分。1.明朝初期朱棣篡权,历史仍将称明明朝建文帝年间,朱棣造反,最后终于挣得皇位宝座,改年号永乐,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史上称为明成祖。历史上子朱棣之前称为祖的都是开国之君。以上三点:非法承袭皇位,迁都,庙号明成祖。足以断定朱棣的明朝应该与之前的明朝是两个朝代,但史学界并没有对其分为南明和北明的区别。
题记|历史上有很多王朝名字前有东、西之分,南、北的差别,其实在古代 是没有西 东 南北之分的 都是后世为了加以区分 例如东西两汉,当时统称为汗,北宋、南宋也是自称宋。所以才在它们的国号前面加的东南西北,是以为史学家按史学界公认的标准,对当时王朝因为政治变动原因被迫迁徙首都后的政权,或一个新王朝承袭前部一个同名王朝的区分。
例如东西两汉都以大汉为国号,史学界公认为其在政治血统上没有同一个王朝的合法传承,故为区分,后世将其分为东汉和西汉。西汉在先,是刘邦所建定都长安,长安在黄河以西,故称西汉。东汉是因为西汉权臣王莽自立为帝建立国号的“新”王朝,后又为刘秀起兵所灭,刘秀恢复大汉国号皇朝后定都洛阳。洛阳在黄河以东,故称东汉。
又如北宋末年,金人南下,攻破都城开封,北宋宣告灭亡。随后几年赵构迁都临安,宣布承袭宋朝宗庙,偏安江南。后事史学界认为其为两个朝代,按两朝都城位置,临安之于开封,一在南另一在北,故明南宋、北宋。
但历史上也有例外,例外的就是大名王朝。
1.明朝初期朱棣篡权,历史仍将称明
明朝建文帝年间,朱棣造反,最后终于挣得皇位宝座,改年号永乐,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史上称为明成祖。历史上子朱棣之前称为祖的都是开国之君。以上三点:非法承袭皇位,迁都,庙号明成祖。足以断定朱棣的明朝应该与之前的明朝是两个朝代,但史学界并没有对其分为南明和北明的区别。
这是因为朱棣夺取朱允文政权的过程,不是一个破坏政权和宗庙的过程,而是一个政权内部权力的重新洗牌过程。朱允文的皇权的丧失不是由明朝以外的其他势力所造成的,而是由他自己的内乱造成的,所以这个王朝仍然是明朝的。就譬如唐朝的“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的唐朝与其父李渊的唐朝同属同一个唐朝,没有必要添加任何前缀来区分。
此外,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从今天的观点来看,没有什么大问题,只不过是叔叔欺负晚辈而已。无论如何,他仍然是朱家血统,所以今天我们历史学家不必把北明和南明区分开来。
另外朱棣明成祖的庙号是为后世子孙嘉靖帝所改,原本庙号为明太宗,所以不具有王朝建立另立太庙的用意。
然而,当时朱棣的合法性仍然存在问题,因为朱云遂采取了"朱元璋朱彪"的脉络。朱棣一但继位,就等于成了"朱元璋-朱棣"的"脉"。而且,朱标是长子也是嫡子,而朱棣因为不是皇后所生,无法以嫡子身份继位,又因为排行老四,又没有长子继位的正统法理,所以上层的合法性是严重不足的。但历史的记载可以篡改,朱棣无法更改自己的出身次序,但可以隐瞒自己庶出的身份,马皇后就这样莫名其妙的成为了朱棣的生身之母。
历史的真相是不会掩盖的,就有专门的史学狗仔队考证出了朱棣的生母身份并非马皇后,从这一点上加之篡权、迁都,将朱棣王朝称之为北明一点也不为过。但这样与之对应的朱元璋的建立的大明就必将称之为南明,而后的200多年后的1644年还有个南明“弘光”政权,这样容易让后人晕菜,还得进行必要的澄清。
2.南明为新政权建立并非法统明朝南迁
南明朝廷虽然偏安半壁江山,但统治者也姓朱,而且只是将办公地点搬回而已,要知道当时南京仍然为首都,明朝在历史上特有的“两京十二部”制度,也南明建立创造了条件。南明第一任皇帝朱由崧,改国号弘光,庙号安宗,仍然承袭朱元璋太庙,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叫南明呢?
首先一点,明朝已经为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所灭,当时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煤山吊死在一棵歪脖树上,随后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已改国号自立为帝,这时候中原王朝的法理传承应当落到大顺政权,大顺王朝虽不被史学界承认,但百余天后满清入关,赶走了李自成,占领北京,自认为承袭明朝正统。从清朝入关后,后来的正史开始启用清朝的“顺治”年号。
再次就是,与清朝对抗的“弘光”南明政权就变成了一个地方政权,虽国号大明,却无法与之前的明朝所匹及,后世史学界作为与之前明朝的区分,也只能在名字前面加上“南”字前缀。由于南明政权不具有传承中原王朝的法统地位,之前的明朝也没有必要在名字前加上“北”字前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