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袁世凯真的想过与朝鲜合并吗(袁世凯在朝鲜的最后岁月)

袁世凯真的想过与朝鲜合并吗(袁世凯在朝鲜的最后岁月)袁世凯在朝鲜的第二个阶段,是他第二次入朝时期,只有短短的17天(1885年10月3日到10月20日)。图 | 袁世凯第一个阶段是他第一次入朝时期。这个时期大约有两年半的时间(1882年8月到1885年1月) 可以说是他的发迹时期。此时期内,他先是参与了平定“壬午兵变”的事情,继而又“独挑大梁”帮助朝鲜训练了两支新军部队。再而主导了对日本人挑起的“甲申政变”的平定。一时间成为了中朝日三方瞩目的新星。这显示了他不同寻常的的军事才能。这段岁月我们之前已经详细探讨过了。

袁世凯真的想过与朝鲜合并吗(袁世凯在朝鲜的最后岁月)(1)

图 | 清末东北亚格局版图,黄色区域为朝鲜地图

纵观中国历史,很少有首脑像袁世凯那样,有长达十二年之久的外国任职履历。

袁世凯在朝鲜的十二年任职生涯,充满了戏剧性和传奇色彩。

按照袁世凯的赴朝次数,我们可以将这段岁月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他第一次入朝时期。这个时期大约有两年半的时间(1882年8月到1885年1月) 可以说是他的发迹时期。

此时期内,他先是参与了平定“壬午兵变”的事情,继而又“独挑大梁”帮助朝鲜训练了两支新军部队。再而主导了对日本人挑起的“甲申政变”的平定。

一时间成为了中朝日三方瞩目的新星。这显示了他不同寻常的的军事才能。这段岁月我们之前已经详细探讨过了。

袁世凯真的想过与朝鲜合并吗(袁世凯在朝鲜的最后岁月)(2)

图 | 袁世凯

袁世凯在朝鲜的第二个阶段,是他第二次入朝时期,只有短短的17天(1885年10月3日到10月20日)。

别看时间较短,但是,袁世凯却顺利完成了李鸿章交给他的重大使命——护送大院君回朝,制约闵妃和俄国勾结。

要知道,这在当时,是冒着生命危险的,需要有极高的个人素质,国内几乎找不到人来胜任。

在这个事情上,袁世凯没有辜负李鸿章的厚望,给李鸿章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认为他不仅有军事才能,而且极有外交才能。

由此也拉开了袁世凯在朝鲜的第三阶段的序幕。

袁世凯真的想过与朝鲜合并吗(袁世凯在朝鲜的最后岁月)(3)

图 | 李鸿章

1885年10月底,在李鸿章的极力推荐之下,袁世凯实现了职位上的华丽转身。

他被任命为清朝在朝鲜的全权代表:“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

带着这顶相当于朝鲜“监国”的顶戴,袁世凯第三次赴朝,开启了他长达九年的外交生涯。

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为袁世凯朝鲜生涯的第三阶段。

在这个阶段的大部分时间内,袁世凯都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对俄、对美的交涉上,他通过揭露朝鲜和俄国的秘密约定,来阻挠俄国染指朝鲜半岛;通过阻挠朝鲜向美国派出全权公使,来维护清朝在朝鲜的体面。

这为他收获了新的声望。

袁世凯真的想过与朝鲜合并吗(袁世凯在朝鲜的最后岁月)(4)

图 | 袁世凯(前排右二)和各国使者在朝鲜合影

但是,百密一疏,在袁世凯朝鲜生涯的最后岁月中,他却连续误中日本人诡计。

原本在1884年那年,日本人在“甲申政变”中,是被袁世凯给强力挫败了的,日本人由此在朝鲜收敛了很多。

可是,在经过几年的蛰伏后,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人吞并朝鲜的野心再次生发出来,此时的日本已经模仿德国,完成了军制改革。剩下的就是寻找和清朝一决雌雄,吞并朝鲜的时机了。

在袁世凯这边,他并没有意识到形势的变化。

而在朝鲜这边,瞌睡刚好送枕头,给日本人找到了好时机。

袁世凯真的想过与朝鲜合并吗(袁世凯在朝鲜的最后岁月)(5)

图 | 朝鲜国王

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人领导的农民起义,朝鲜政府接连败北。无奈之下,只得向袁世凯寻求帮助。

袁世凯当时手中也没有什么兵,因为早在10年前,也就是我们之前说过的1884年“甲申政变”之后,清朝和日本曾经签订了一个和解条约:《天津条约》。

该条约主要内容就是要求双方都从朝鲜撤兵,连教官也不准存在。如果将来有一方要出兵,那么要告诉另一方。

别看条约内容不多,但内涵很多。

内涵(默许了日本出兵朝鲜的权力)暂且不说。就说撤兵,撤兵很简单,可是如果再遇到朝鲜有困难,需要清朝出兵帮助时,就更得大费周折,小心权衡,才可能调兵过去。

这次,袁世凯就得向老领导李鸿章转达朝鲜的出兵请求。

袁世凯真的想过与朝鲜合并吗(袁世凯在朝鲜的最后岁月)(6)

图 | 袁世凯戎装照

李鸿章的决定是同意“出兵”。

需要说明的是,李鸿章能够做出这个决策,是考量了各方面的信息之后综合做出的。首先就要考虑朝鲜方面袁世凯的情报。

而情报中,最重要的就是需要知道,如果清朝出兵,日本会不会出兵?一旦日本出兵,局势势必就会复杂化,一山不容二虎,可能会有冲突之风险,风雨飘摇的晚清再也经不起伤筋动骨的折腾了。

可是,偏偏就在朝鲜发布“正式出兵请求”之前,日本公使曾经派出一个代表,到袁世凯处谈话,此人表示,中国为何不出兵戡乱呢?日本对于中国出兵没有异议。

这个情报很重要,由于情报中的信息也符合李鸿章、袁世凯之前的判断,所以相当于给李鸿章做出“出兵决策”吃了个定心丸,可以说是为决策的出台加上了力。

而这恰恰是日本人的诡计,欲擒故纵。

在清朝出兵之后,才得知,日本人根本不是不出兵,而是已经出动军队赶赴朝鲜。

袁世凯真的想过与朝鲜合并吗(袁世凯在朝鲜的最后岁月)(7)

图 | 李鸿章、袁世凯的对手的日本外交大臣陆奥宗光

但是,由于朝鲜农民起义迅速失败,双方的军队都没有派上用场,于是清朝和日本就撤兵问题展开了谈判。

也正是在谈判的问题上,袁世凯又一次中了日本人的“瞒天过海”之计。

日本人压根就不打算撤兵,相反,他们只是借着“谈判”来拖延时间,用来增进更多的兵力。对日本人来说,这个机会真可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对于这一点,平时颇知韬略的袁世凯,没想到会再次轻信日本,在谈判中消磨了时机。等到发觉日本企图后,日本开进朝鲜的军队数量已经大大超过清朝的军队,朝鲜的局势变得不可扭转。

无奈之下,为了免于受辱,袁世凯一日连发三封电报,坚决请求回国。

1894年7月18日,光绪帝下诏同意袁世凯归国,至此,袁世凯结束了自己十二年的朝鲜生涯,颇有高开低走的味道。

主要参考文献:

《北洋军阀史料》、《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

持续推出历史系列文章,欢迎您的收看,谢谢您的支持,下次再会!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