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终于破解西周建国的成因(终于破解西周建国的成因)

终于破解西周建国的成因(终于破解西周建国的成因)周武王是在哪里实现“兴正礼乐,度制於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当然不会是周部落的发迹之地宗周丰镐地区,因为他们是西周政权的既得利益者,而且地域有限、氏族单一。实现“而民和睦,颂声兴”的地区,只能是氏族部落、诸侯复杂多样的东南地区,也就是被商王朝长期压迫的南方地区。具体地说,就是淮河中游的淮夷部落、九夷部落。出土甲骨文资料显示,商王朝时期的主要矛盾为与淮夷地区部落的矛盾。周武王灭商立周,团结淮夷部落,是周武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只有广大淮夷地区氏族部落的“民和睦,颂声兴”,才是成就西周王朝兴盛的根本原因。周武王通过“六成”一步步的成功,终于实现了灭商立周建国。通过“天子夹振之而驷伐,盛威于中国也”“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以仁德治天下,巩固了西周政权的统治,实现了各民族的团结,使得夏王朝之“中国”遗民心诚悦服,“兴正礼乐,度制於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礼记•乐记》记载:“宾牟贾

终于破解西周建国的成因(终于破解西周建国的成因)(1)

(作者:赵辉)三千年前西周王朝二百多年的历史,在中华民族的形成与中华文化的发展中,无疑是一个关键阶段。西周时期,因文化的发展繁荣,中国历史在公元前841年正式进入有连续记载的真正的信史时代。信史时代是指有文字或出土文物记载着当时社会的情况的时代,称为信史时代。从这时候开始的历史,因为多了可信的文字支持,为历史学家研究古代的人文风俗、历史事件提供了可靠的文献依据,也是国家文明历史起始的重要标志。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西周建立二百年的发展,就使得中华文明走入了信史时期,并诞生了中华文化之源的《诗经》?是怎样的历史,成为西周王朝建立的标志?促使西周王朝繁荣和文化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西周真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究竟在哪里?这些问题,都是中华民族交给笔者必须要完成的历史使命,必须要解答的问题。

终于破解西周建国的成因(终于破解西周建国的成因)(2)

长期以来,中国的历代史学家与考古学家都认为周武王姬发带领周部落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纣王帝辛,陈师牧野,“战一日而破纣之国”,占领朝歌,一夜之间就将商朝灭亡,最终建周灭商。于是,周武王“纵马於华山之阳,放牛於桃林之虚;偃干戈,振兵释旅,示天下不复用也”。一个旧王朝的覆灭和一个新王朝的建立,果真如此简单?如此轻松吗?当然是不可能的!真正的历史,在岁月的消逝中被无情地忽略与掩盖了。

即使武王伐纣灭商建周,距今已经过去了三千多年,当时的中国还没有进入信史时期,但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所流传下来的珍贵文献典籍,以及新出土的原始青铜金文,还是可以让我们能够还原出三千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让我们重新认知被时间所遮蔽的真实中国历史。

《礼记•乐记》记载:“宾牟贾侍坐于孔子,孔子与之言及乐。……子曰: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天子夹振之而驷伐,盛威于中国也”。因为中国文献典籍《礼记》非记载中国历史事件的史书,只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而得以保存一些珍贵的中国原始历史。

终于破解西周建国的成因(终于破解西周建国的成因)(3)

通过《礼记•乐记》中孔子对《武》乐的介绍,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武》乐是一首反映周武王从北伐商纣开始,到建立西周王朝的具体历史经过,记录反映了周武王成为“中国”正统王朝天子的经历。从孔子的语言中,我们可以明确地得知,所谓的“武王伐纣”只是周武王“始而北出”这段历史的起始事件,只是武王灭商建周的第一成就事件。周武王在经历一成、二成、三成、四成、五成、六成之后,才得以“盛威于中国也”,成功建立了“中国”正统的西周王朝。周武王建立西周正统政权的标志,是成周城成为西周王朝的东方统治中心。所谓成周称谓的来源,即经过周武王一成、二成、三成、四成、五成、六成之后,成就了西周时期各民族、部落、诸侯的团结,形成了得到各氏族、部落、诸侯广泛认同的正统周王朝,从而称之为“成周”。

终于破解西周建国的成因(终于破解西周建国的成因)(4)

在周武王建周的“六成”历史事件中,除了一成“始而北出”牧野之战武王伐纣外,其他的武王“五成”历史事件皆发生在商纣王所居殷都的南方。周武王一成“始而北出”当然是北伐商纣王成功;“再成而灭商”是说周武王成功灭商,本义不难理解,但具体历史就需要有相当的历史造诣才能深刻理解其内容,因为商都与殷都是商王朝的南北两都邑,周武王北灭商纣王后,又南向克服了南方商都,从而称之为“再成而灭商”,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三成而南”是说武王在拿下南方的商邑后,将征伐重心放在南方地区;“四成而南国是疆”是说周武王将商都之南的南国纳入王朝的统治疆域;“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是说周武王用周公管理东方地区,周公所管地区重心为淮夷地区;“六成复缀以崇”是说周武王重新推崇以夏王朝时的德政来管理天下,“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尚书•武成》)。

终于破解西周建国的成因(终于破解西周建国的成因)(5)

周武王通过“六成”一步步的成功,终于实现了灭商立周建国。通过“天子夹振之而驷伐,盛威于中国也”“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以仁德治天下,巩固了西周政权的统治,实现了各民族的团结,使得夏王朝之“中国”遗民心诚悦服,“兴正礼乐,度制於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

周武王是在哪里实现“兴正礼乐,度制於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当然不会是周部落的发迹之地宗周丰镐地区,因为他们是西周政权的既得利益者,而且地域有限、氏族单一。实现“而民和睦,颂声兴”的地区,只能是氏族部落、诸侯复杂多样的东南地区,也就是被商王朝长期压迫的南方地区。具体地说,就是淮河中游的淮夷部落、九夷部落。出土甲骨文资料显示,商王朝时期的主要矛盾为与淮夷地区部落的矛盾。周武王灭商立周,团结淮夷部落,是周武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只有广大淮夷地区氏族部落的“民和睦,颂声兴”,才是成就西周王朝兴盛的根本原因。

因此,周武王将商王朝时期位于淮夷地区的商邑,建设为西周的东都成周,团结富裕而多氏族的淮夷部落,就成为周武王唯一、也是最优的选择。成周城因此成为西周的东都,成为西周王朝管理淮夷的成周都邑,并成就了西周王朝。

终于破解西周建国的成因(终于破解西周建国的成因)(6)

周武王的这一决定,在近年出土的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铭文里,得到了充分证明。“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周武王在克服商王朝的“大邑商”四方湖古城后,即做出重要决定“我要居住在这里,让国家能管理好人民,实现中国的各民族、各氏族、各部落的团结”。周武王既然正在商朝时“大邑商”“廷告于天”,说明“大邑商”本身就是商王朝祭天的地方,周武王在此“廷告于天”,才具有合法性与正统性。周武王在此“廷告于天”,还要具有代表性,能够代表各氏族部落,团结各氏族部落,让各氏族部落看到周武王决定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因此,此“大邑商”是一个得到广大氏族部落认可的地方,具有历史、文化与传统的正统性。就如明清之际,李自成占领北京入住紫禁城,宣告了明朝的灭亡;清顺治帝赶走了李自成迁居北京,在南郊天坛祭天,然后再次即皇帝位于皇极门(今太和门),宣布“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祭告天地祖宗,表示他已是全中国的君主。此举标志着偏远的地方清政权转化为统治全中国的中央正统王朝。

终于破解西周建国的成因(终于破解西周建国的成因)(7)

同样道理,周武王在北伐商纣王毁灭殷都后,占领了商王朝的南都“大邑商”,“三成而南”宣布“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正式建帮立国而“成周”于四方湖古城,“盛威于中国”淮夷四方湖古城地区,正统夏商之中国。《诗》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中国,以为民逑;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惠此中国,俾民忧泄;惠此中国,国无有残

综上所述,西周王朝的建立并不是武王伐纣一蹴而就,而是周武王经过了一系列的历史事件,经历了《武》乐记录的“六成”的重要事件,于商王朝的南都也就商都四方湖古城,周武王宣誓“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建邦立国,成就了西周王朝;商都四方湖古城,周成王 “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而正式更名为“成周”,“设都于禹之绩”的夏商之都四方湖古城。(作者:赵辉)

终于破解西周建国的成因(终于破解西周建国的成因)(8)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