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震简介(好人王有震)
王有震简介(好人王有震)2010年,泌阳县象河乡男孩吴起昂,家里因病致贫,面临辍学。王有震听说后 ,一篇题为《考上高中没钱上泌阳男孩需帮忙》刊发在同年8月14日河南日报头版重要位置。他还将此信息通过网站、QQ、博客传播,网友们很快捐款数千元。王有震又联系河南省人民医院专家,送她到该院接受治疗,直至其康复出院复学。他叫王有震,河南驻马店市老记者协会泌阳分会秘书长,曾荣登“中国好人榜”。长期以来,他以关心下一代为己任 帮忙贫困生和贫困儿童无数。他仅留下生活费 剩下工资几乎都捐献给了困境学童 因此他被授予“河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2006年春,马谷田镇陈增芳的女儿代菲菲患白血病。王有震捐款1000元,及时联系民政部门为一家4口人解决低保,并在大河报、驻马店日报、天中晚报报道了此事,引起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代菲菲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15万多元的救命捐款。
好人王有震作者 赵世群 付蕊
他,先后失去妻子和儿子,独自抚养幼小的孙子,却笔耕不止,播撒爱心。
有人说他是傻子:甘当人梯,甘为别人做嫁衣。
有人说他是属牛的: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他叫王有震,河南驻马店市老记者协会泌阳分会秘书长,曾荣登“中国好人榜”。
长期以来,他以关心下一代为己任 帮忙贫困生和贫困儿童无数。他仅留下生活费 剩下工资几乎都捐献给了困境学童 因此他被授予“河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2006年春,马谷田镇陈增芳的女儿代菲菲患白血病。王有震捐款1000元,及时联系民政部门为一家4口人解决低保,并在大河报、驻马店日报、天中晚报报道了此事,引起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代菲菲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15万多元的救命捐款。
王有震又联系河南省人民医院专家,送她到该院接受治疗,直至其康复出院复学。
2010年,泌阳县象河乡男孩吴起昂,家里因病致贫,面临辍学。王有震听说后 ,一篇题为《考上高中没钱上泌阳男孩需帮忙》刊发在同年8月14日河南日报头版重要位置。他还将此信息通过网站、QQ、博客传播,网友们很快捐款数千元。
马谷田镇中心学校11岁的女孩高鑫炎,生长在一个特殊的家庭,母亲患精神病,父亲偏瘫,哥哥智障,她用稚嫩的双肩挑起家庭重担。王有震分别在河南日报、天中晚报等发稿的同时,并给高鑫炎捐款、购买了新书包、文具和衣服。高鑫炎被授予“河南省最美孝心少年”“河南省美德少年”荣誉称号,并入围“2014全国最美孝心少年”候选人。
在王有震的笔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正面典型,一个个身边的平民英雄被挖掘出来,盘古故乡,天中大地,处处洋溢着真善美,到处传颂着正能量,演奏着时代文明的主旋律。
徐云玲曾是马谷田镇马庄教学点的一名代课教师。1993年,两间不能遮风避雨的茅草屋教室成了危房,她和丈夫拿出多年积蓄,上山采石,砌起3间水泥瓦教室。徐云玲独撑一个教学点,使当地学龄孩子无一失学,教学质量名列全镇前列。王有震将徐云玲的事迹发表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等报刊上,引起社会强烈反响。2009年3月,徐云玲被破格转正,2011年荣登“中国好人榜”。
在山区农村,从事新闻采访工作异常辛苦。王有震一年四季风里来、雨里去,坚持走村串户收集新闻线索,采访典型人物。40多年来,足迹踏遍全县乡镇、街道办事处。
令人欣喜的是,在他的笔下先后有张喜凤、吴强、徐云玲、张旭、吕绍军、吕超、彭万军、韩成章、王士杰、平恩东等10名新闻人物荣登“中国好人榜”。
2008年6月,王有震得到消息说,城关粮油个体户张喜凤收养了3个弃婴,事迹感人。他随即前往,深入采访泌阳喜凤米行的张喜凤,众多感人事迹也一件件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张喜凤和丈夫拉着5吨精米和2000多个咸鸭蛋,连夜驰援灾区。由于他的连续宣传报道,张喜凤当年就荣登“中国好人榜”。
马谷田镇南岗村农民吴强身残志坚,2002年自筹资金开办福利工艺品有限公司,招募的员工多是残疾人。他还为贫困学生、当地敬老院捐款捐物,为复修被洪水冲垮的五里河大桥捐资5000元,并安排车辆拉石料、运钢筋、送水泥。大桥修复,方便了两岸百姓。2009年 吴强被评为“中国好人”。
泌阳县长途客车司机吕绍军半路救人不留名,县工信局职工吕超勇救落水者,经王有震在河南法制报、黄石日报报道后,在豫皖两省博得喝彩。2014年,最美司机吕绍军、救人英雄吕超同登“中国好人榜”。
就这样,为他人做嫁衣,传播正能量,王有震乐此不疲。
这样一个慈祥、善良、勤恳的人,好运却不肯眷顾他。
他先是老伴过早的患病去世,后是30出头的儿子病故,他独自养育嗷嗷待哺的小孙子......
他白天是爷爷,接送孙子上学,回家便是忙碌的案头工作,打字编辑,上网发送文稿。到了晚上,喂饭喂水,把屎把尿,把孩子哄睡之后,则又开始伏案工作,直到深夜,有时甚至会伏案到天明---他太忙太累了,但每当听到孩子稚嫩的声音在呼喊爷爷的时候,一天的辛苦劳累才算得以慰藉。
如今,王有震虽已年逾花甲,身心疲惫,但依旧热心公益事业。
他尽管生活艰难,却从未停止过帮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