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中学智慧课堂(华侨城中学人人公开课)
新桥中学智慧课堂(华侨城中学人人公开课)好课堂源于好老师。我看到了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课堂刘耀娟本学期学校开展“人人公开课”活动,我得幸通过课堂这个窗口认识校园里最可爱的人。师者有道,不但解惑,更明路径。
华侨城中学“人人公开课”:
高质量课堂从每一节课开始
——我的一句话听课心得
刘耀娟
本学期学校开展“人人公开课”活动,我得幸通过课堂这个窗口认识校园里最可爱的人。
师者有道,不但解惑,更明路径。
我看到了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课堂
好课堂源于好老师。
好老师必定爱这份职业、爱旗下弟子、爱日日站立的三尺讲台。
心中有爱,故有好课。
很幸运与他们为伍,共享教育时光。
以下按听课顺序,以一句话听课心得,来表达我对课堂的敬意、对上课老师们的敬意。
1、叶青:《聊一聊香港》
把最新鲜的素材带入课堂,感受社会的热度与历史的厚度,在问题意识、独立思维、客观立场后,明确: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
2、赵君耀:《探索物理科学之旅》
吹纸球、水沸腾、放大镜、人体通电……原来物理这么好玩、有趣,他用科学的奇妙、未知以及与生活的关联让人瞬间爱上物理,——如果人生可重来,我选物理吧。
3、刘会芳:《网络的积极作用》
卖土豆、两会留言、政府网站……材料充实,PPT精美,清晰地告诉了我们一个积极的网络世界,——反之呢?
4、汪丹:《grammar numbers》
课堂前测、讲练结合、抢答加分……虽不是激情四射的课堂,但内容饱满,节奏分明,总结到位,美女教师站在教室角落里的低调,挡不住货真价实。
5、杨梨:《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原来青蛙、蟾蜍是这样的,龟鳖蛇鳄是那样的;原来蛙蜍也是不同的,蛇龟也是有别的……清晰的知识点、有趣的过程、形象性的解读、参与度极高的课堂,欢乐满满,收获满满。
6、陈虹:《Uniet I Wise men xin history》
好的指挥家、演奏家身上每个细胞都饱含着音符,好的老师身上每一处都传递信息,——是询问与解答,是对话与关注,是赞赏与提示……这节课的师生合奏,就是这么丰富、流畅。
7、景伟:《二次根式》
合作探究、现场演练、思维启迪、跟踪训练……慢条斯理中的清晰,循循善诱中的推进,理科特质鲜明,儒将风范尽显。
8、宋萍:《少年有梦》
略显青涩的老师,略显平静的课堂,但美美的教学仪态、美美的教学语言,加上完整的内容、清晰的设计,把少年之梦与祖国之梦,输入了少年们的心中。
9、刘春炎:《有理数》
有语文味的数学课,用反义词的知识竞赛来导入,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设计之巧妙、衔接之顺畅、拓展之有效,令人耳目一新、眼界大开,也令刚入初中的孩子们轻松地迈进数学的大门。
10、何睿凡:《二次根式》
过程性思维,这才是理科学习的本质;加之语言干净、板书漂亮,于边讲边练中水到渠成。片区第一名、区一等奖,彰显实力和潜力。
11、王高林:《热机》
侨中思维导图的创设者、建构者、引领者,娴熟、流畅、生动的教学,让课堂充满活力与热力;当堂巩固,一课一得,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12、黄兴列:《昆明的雨》
传统的一支粉笔 一块黑板 一张嘴,但禁不住一手好字、一肚子学问,语文组的名士风流在昆明雨的民俗、美味、人情中缓缓流淌。
13、俞莉:《维护受教育权》
大作家的课堂教学也有了创作的意味。《小草要读书》的视频目测要火,教学资源的巧妙使用、教学内容的有效拓展,让一节课有了广度与深度,全网直播的课堂就是这么大气、牛气!
14、吴兴亮:《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尽管有点小紧张、小拘谨,但大量的小实验与穿插的小游戏,与生活贯通,将课堂激活,转换、推理、理想实验,很期待土电话的出笼。
15、刘金成:《化学式》
作为坐镇初三近十年、且理化一肩挑的把关教师,直击中考的步步到位、点点落实我能理解,但没想到的是他的激情,他是在课堂上会发光的那种人,简直就是“人课合一”。
16、刘嘉熙:《Unit 2 Numbers》
天生做老师的材料,长得帅不是重点,关键是站在课堂上那种不可抵挡的亲和力,并由此带来的课堂氛围以及教学效果,他收获一大波粉丝,他获得片区第一名,都是必然,他还将走得更高、更远。
17、马岭:《串联和并联》
他的课和他的人一样朴素、扎实、管用,他始终洋溢的笑容让冰冷的实验充满了温度(我一直认为会笑是老师的基本功),他给出充分的动手时间,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教学规律的尊重。
18、苏自然:《足球——脚内侧踢球》
如何让学生快乐地、有技术含量的玩耍,本课给了我启迪。从场地布置(教学环境)、活动预热(教学导入)、到探究练习、成果展示、游戏巩固,再到课课练(俯卧撑、开合跳等)、放松活动,一节体育课把引领、调动、把控、落实等教学要素,完美呈现。
19、邓文静:《有理数及其运算——数轴》
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梯级上升,尽显数学之美。从画法到概念到要素,逻辑严密,反馈及时,归纳有法,训练精到,给学生搭建台阶让他们走向高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大家风范!
20、黄璟:《深入认识计算机》
从现在的普通计算机,到未来的量子计算机、光计算机,就冲着打开的这扇窗,也让更多的孩子燃烧出对明天的热爱和向往。
21、周伟:《分子和原子》
观察、发现、辨别、推导、结论……有精心设计的学案,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有三轮递进的探究,有即时训练兼当场反馈,有完整的知识生成的过程,那什么分子原子离子的,门清啦。
22、马婧如:《散步》
批判性阅读、创新型阅读、重构式阅读,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散步》。如果不是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和素材积累打底,如果不是和文本在进行深层次对话,不会有这样的发现。
23、罗志慧:《月夜忆舍弟》【1】
断人行、断人信、断人命、断人肠……有温度的阅读让千年之后的孩子们走近了杜甫,明白“为什么杜甫的眼里常含泪水?”。
24、陈忠民:《质量守恒定律》
先练后教,先学后教,在常态中求落实,在训练中获提升。
25、骆巧红:《昆明的雨》
声音好听、字好看是被喜欢的老师特质, 再加上教学内容了然于心,教学素材信手拈来,教态亲切自然,整个课堂清新如文,温润如玉。
26、陈家裕:《U2 Great Minds》
问题式课堂,问答式教学,辅以教师的智慧调动、激情演绎,搅活了课堂的一池春水;实操、实练,内容饱满,气氛活跃,本课提供了打开课堂的正确方式之一,显示了高效课堂的面貌之一种。
27、徐金红:《戊戌变法》
用平稳、踏实、有序的方式去解读历史,或许也是接近历史真实的一种态度。虽稍稍平淡了些,但回归课本,概念清晰、落实到位。
28、王雪:《散步》
“两个‘太迟’是不是啰嗦?”,“‘熬’能否换成‘度’?”,“‘摸一摸’‘还是’怎么理解”……眼里有细节,心中有乾坤,语文老师就得这么带着孩子们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徜徉。
29、刘国安:《昆明的雨》
大气、老到,仿佛一个大幕在徐徐拉开,关键节点一一呈现,教学内容层层推进,师生互动持续进行,收放自如。
30、林学森:《昆明的雨》
教学激情是对学生的热爱,也是对学科、对文本的热爱。堪称教科书版的教师范读、关注到内容的快读、落实到关键字词的品读,牢牢抓住了“读”这个语文法宝。
31、张兵:《走进艺术博物馆》
美术课也是人文课,从蒋兆和的《流民图》到罗中立的《父亲》,仔细的观察,专业的解读,让学生一生受用的艺术鉴赏力,原来可以在课堂上一点点地锤炼出来。
32、张卫乐:《散步》
读文入境,读文入理,最后能拓展延伸并人文渗透,“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从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最后的提升交由学生完成,在“责任”“孝心”之外学生还发现了“换位思考”,生成与发现是课堂的光。
33、廖可君:《生态系统的组成》
小组探究、成果展示、对比思考、举一反三、归航拾贝……这堂课学生在发光,老师也在发光。关于生产者与消费者、细菌和真菌、生物与非生物、食物链与食物网、物质与能量,原来如此好玩,而且so easy。
34、王玉红:《电流和电路》
挂在黑板上的实验、放在课桌上的实验,人人可见,人人可做。物理是可视、可感的,知识点与趣味点是相通的。所以人家下课后,讲台上才会总是围满一圈人 。
35、林毅:《昆明的雨》
从今天的艳阳天到别人家的雨季,写雨却不见雨,其景、物、人、事住在了雨里。冲淡、平和、轻柔的师者风格与作者高度融合。
36、葛信来:《新航路的开辟》
从新航路开辟的条件、过程到影响,总结出一个中心、两个方向、两条航线、四个人物,并给了我们现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文明史观,清晰化之外,还将历史知识趣味化了、形象化了,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37、王斌:《三顾茅庐》
古风诵读,渲染、烘托、铺垫、蓄势……原来朗读果真可以入情入境,可以读出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的不同,读出人物出场“石破天惊”“先声夺人”或“千呼万唤”的区别。
38、倪娅:《我的叔叔于勒》
文中涉及哪些人物?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主语是谁?谁又是主人公?“盼赞见躲”的背后,你看到了怎样的人性?那些精彩的细节,你看到了吗?品到了吗?记得了吗?——细致入微、细腻入情,倪姐姐果真是大家的姐姐。
39、夏元才:《温度》
“三看”“一不”“四要”,原来温度计还有使用方法,小生活中的大物理还有多少是我们不知道的?活跃的气氛、踊跃的发言、积极的动手,课堂就是实验室,教学就是研学。
40、楚佩璐:《Unit 2 Daily Life》
把课堂如何还给学生,这节课给了我漂亮的回答。小组讨论不再是简单的形式,而是深层有效的互动,而且每个小组都有漂亮且响亮的名字,还有自己的旗帜,这是真正的“我的组”。课堂是灵动的,饱满的,充满激情的,很容易被人爱上的。
41、王珊:《如何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
指令清晰,指导到位,自主性强,但总有学生想游离出去,难道是知识稍显陈旧或浅显?——但这还真是教材的规定动作。
42、江平水:《戊戌变法》
知识回顾、目标确立、重点点拨,清晰的过程,沉稳的课堂,很历史。
43、刘云江:《水的组成》
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纯H2、不纯H2,正氧负氢,现象结论……化学的实验不光动了手,还亮了眼,燃烧与爆炸的视觉刺激,让关注度聚焦在了课堂。
44、王莎莎:《Family Life》
眼里有学生,心中有乾坤。给学生以表达和练习的机会,把自己充分的准备藏于调动和点拨中。
45、熊杏华:《有理数减法》
台上演练与台下训练,随堂即练与拓展延伸,严谨的逻辑与活跃的课堂,数学也可以分分钟让人蠢蠢欲动。
46、王玮:《Frined》
精心准备、经典范读、花了心思的自选教材、有思考的教师……这不一定不等于完美课堂,但一定是有建设性的课堂。
47、宋晓珊:《串联和并联》
黑板演示、工具箱材料实操,落实到每个人、每个知识点。亲切之风、自然之态,清晰干净的表达,让稍显沉闷的课堂不失知识的力量。
48、毛先平:《西方绘画之美》
《林中狩猎》《雅典》,以名画为例来解释视角、画派,解释结构、纵深、聚焦、写实……美术课也是有技术含量的。
49、林君瑜:《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有技巧的,有技巧的东西就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心理学的课堂是有趣、有用、且受用一生的。感谢美丽温柔智慧的小林博士,在活动构建中,在循循善诱中,服务了学生的一生。
50、周海涛:《“读”——善其身》
如何读书?为什么要读书?以终为始,由始见终,读书对于人生就这么直接、管用、只指未来!区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的高度与情怀,可见一斑。
51、李维静:《青铜器与甲骨文》
清晰、干净、清脆、响亮,坐在台下,首先被声音惊艳;古代中国的三张名片瓷器、丝绸、青铜器,紧接着被导入吸引。从问题思考、材料研读到图文演示,课堂清晰、流畅、饱满。
52、张宝:《生物圈是最大的生物系统》
海洋、农田、草原、湿地、森林、城市六大生态系统,我瞬间明白了。学生发言是亮点,回答问题的同时还能发现问题,小组合作是有成效的。
53、罗志慧:《最后一次演讲》
从《灵鸟赋》导入,快速领学生进入时代背景,和作者同频才能更读懂作者吧。老师的朗读指导堪称典范,涵泳揣摩细致入微。你们、我们、他们,感叹号、反问号、设问号……走进文本深处,自然就能读懂作者精神。
54、康春杰:《有理数的乘方》
面团被请进了教室,拉面成了热身活动,可以想象学生的惊奇与欢喜。“幂”数学概念的形象解读,估计学生很难忘记。总之,从概念到判断、到演算、到检测,情感丰沛又逻辑强大,带给学生以数学之美、之乐、之趣。
55、罗志慧:《心中留痕处,俯拾皆是诗》
带学生尝试诗歌创作是件很冒险的事,从PPT的场景设计,到三行、一段的模拟写作,再到意象、情感的点拨,同学们一定已经触摸到了诗歌的脉搏。但是写诗,真的不是容易事。
56、罗志慧:《月夜忆舍弟》
“况乃未休兵”的叠加、《无家别》《垂老别》的拓展,真的能让人潸然泪下的。这是诗人的魅力,也是老师的魅力。
57、罗志慧:《月夜忆舍弟》
磨课需要勇气和毅力、智慧与灵性,需要推翻与重建的决绝与果敢。每一次都是同伴合作的结晶,都是否定之否定的批判、建构与提升。学生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我就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师。
58、罗志慧:《月夜忆舍弟》
有人问我磨课有什么用,我答:成长。因为所有的交流切磋包括辩驳争论,都会激发我们的教学理解力、创新力、执行力,这是案例式培训的最好方式之一。慧子奉献了一堂无比精彩的课例。
59、苏自然:《体操训练》
一位篮球教师的体操课,亮了。凭什么?凭精妙的创意编排设计、凭环环相扣的流畅、凭学生精气神的调动、凭教学素材的充分利用和挖掘、凭体能训练的巧妙穿插……没想到,群里同仁高呼的是“自然跳得妖娆”。看来多面手不但是学生的期待,也是老师们的期待。
60、翟心心:《高新技术产业》
以优必选机器人的开场表演导入,再继以大疆无人机、华为折叠手机的展示,瞬间点燃课堂。高新技术是深圳、尤其是南山的闪亮名片,带着这份傲娇走进相关知识,是不是更容易理解并记忆?
61、秦四勇:《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小视频、历史小短剧,有教学手法的运用;五次从课本中找答案,有回归教材意识;从交往中的冲突到民族融合,课堂信息量饱满。只是冲突到融合的过渡没有,融合对于今天的意义没有;另外本课主打北魏改革,板书却是淝水之战,重点被模糊掉了。
62、翟心心:《高新技术产业》
地理兴趣小组的小视频是亮点,实地观察、采访、问卷调查、搜集统计数据……知识与能力往往源于此、成于此。教学素材的创新运用,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深层启发,荣获“全国第七届高质量课堂展示活动”最高奖项“卓越课堂奖”名至实归。
63、周玥:《扇形统计图》
年轻人的灵气与锐气扑面而来,从 “帮帮小明”的知识建构,到步骤清晰的要点归纳、再到有些陷阱的基础巩固、有些难度的拓展提高,层层递进,步步为营,清晰流畅;另外学生发言面之广、课堂注意率之高,还有老师对细节的关注,高效课堂是也。如果语速再慢一点点就好了。
64、颜素贞:《开花和结果》
用“离天空最近的花朵——绿绒蒿”来导入,以“它们为什么要开花”,进入生物世界;朱瑾花的解剖实验、小组合作圆满完成对花的结构的认知。只是后半部分的传粉与受精仓促了点。
65、方蒙:《穿井得一人》
课前演讲《夔一足》,好贴切、好呼应;串讲的手法有点古老,但对重点字词的自然点拨与拓展,很见功底;让学生分别以丁氏、国人、宋君的口吻来转述故事,以及用文言文来改写现代的塑料紫菜故事,有创意,但是不是难了点?
66、林君瑜:《性格优势》
性格优势的辨识和分享,把一位学生引哭了,多好的现场教学资源,如果是有经验的老教师一定会抓住契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爱上自己,也爱上人生。
67、管元元:《数据的表示——频数直方图》
“帮帮管老师”,我们班的“每日跳绳打卡”统计,我们班运动会的班服尺码统计,我们班的各组发言情况统计、数学成绩统计……生活中的数学,被小管老师搬上课堂,既是原创,又让学生倍感亲切,有心,有型,有爱!
68、许雪真:《杞人忧天》
以《两小儿辩日》导入,围绕“忧”来疏通并理解,落点还是很准的;从杞人忧天到杞人问天的设计也有小小的新意。只是学生说杞人“忧”是因为珍爱生命、有求知欲,老师的PPT上打出的是“无知”,我以为有火花了,可老师自顾自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没理会,可惜了一场火花四溅的好戏。
69、周兴生:《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水从哪里来?如何运输?又往哪里去?问题简洁干净,现场的实物切割、观察、小结,辅以图片投影,课堂完成度不错。但是用小刀在课桌上切割植物茎,心疼我桌三秒。
70、熊杏华:《统计图的选择》
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频数直方图,教会学生选择、判断、制作,练习题是精选的,步骤是清晰的,反馈是及时的,如果更舍得把课堂说的机会留多一点给孩子们就更好了。
71、胡孪:《Learning Plan》
发言是热烈的,气氛是活跃的,小组是合作的,练习是到位的,反馈是及时的……如果有些易错点能再能强化点拨一下就好了。
72、周琦:《皇帝的新装》
以安徒生的童话来导入,继而介绍作者、解决字词,然后默读、复述、概括,再然后分析人物,还算是清晰干净。只是恍若回到二三十年前的课堂,另外少了点激情和趣味,语文课的韵味或就少了几分。课前古诗背诵很棒!
73、何睿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画法及性质》
巧妙运用身边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语言准确,指令清晰;教学节奏明快,课堂饱满而有激情;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又留有合作学习的空间,凸显生本思想。侨中人广西送课,送出理念与方法,也送出了侨中人的爱。
74、陈虹:《Unit 9 Section A la-2c》
精彩而风趣的导入、新颖有趣的设计、轻松活跃的课堂、发散性思维以及对个体的关注,还有目标的达成、课堂的反思、地道的口语……让广西德保初中的同行大呼过瘾,深圳教育的名片就是这样被每一位优秀的教师用实际行动一点点地擦亮的。
75、周海涛:《“读”善其身》
读书有何用?听了这节课你就会明白。鲜活的案例、切身的身受,让学生在站起与坐下之间强烈地体验到了读书与生活的正相关、与明天的正相关。精彩的主题班会课,相信一定给广西德保的孩子们建立了新的人生坐标与奔向明天的力量。广西送课,送出深圳风采。
76、陈小凤的《狼》
76、罗志慧的《狼》
前者由狼的成语导入,回答狼的特性,然后齐读课文,然后全文串讲,翻译课文,中间穿插重点字词的讲解,认真踏实但平淡枯燥;后者由《聊斋志异》导入,齐读之后用打散拼图的方式带领学生疏通文本内容,再用成语、词语与文中重要实词的比较,解决关键难点的落实与记忆,再用“在什么情况下屠户会被杀”的反推,带领学生走进真实人生。“趣活实高深”,人家的评价果真没错。广西送课,送出深圳高度。
根据听课笔记整理,一己之见。本学期听了约80节课,但因为忙,还是错过了一些好课,容后再补。
“人人公开课”,让每一个优秀的你被看见。
高质量课堂,赋能未来中国。正值中央教科院高质量课堂展示活动暨推进区域“课堂革命”研讨会在南山举办,期待更多的好课,以及好课之中、好课之后的美好人生。
刘耀娟:
华侨城中学副校长,深圳市第二届名师、中青年骨干教师,深圳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深圳市优秀援疆教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援疆干部人才(授二等功),南山区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教师,曾获深圳市语文教学大赛第一名,并参与粤教版、苏教版教材编写以及人教社新课改讲师团工作,出版语文专著一部,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