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一斤是几两(民国一斤等于多克)
民国时一斤是几两(民国一斤等于多克)19世纪80年代 法国的度量衡米制为各国所采用 促进了工业、贸易和科学的发展。为了应付传统经济管理体制的不足 清政府增设了一些临时管理对外商务往来的行政机构 而商部的创设 则标志着中国第一个近代意义上专门管理全国实业的中央机构诞生,后来由于职权过于宽泛、经费不足而改为农工商部。其次,介绍“权度制造所”的由来。铸有“秤量十斤”字样首先,介绍一下"铁权"。权,即秤锤,又叫秤砣、秤权,与衡(秤杆)相佐,是悬挂秤杆上称重量用的衡器,也就是称重量之用,名曰衡器。权,最早出现于东周。汉代称"权"为"累",民间叫它"公道老儿"。清人李光庭在《乡言解颐》卷四中说道:“市肆谓砝码为招财童子,谓秤锤为公道老儿”。权衡取其平,平者乃公道之谓也。《汉书》说:“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在民间,"权"还用作吉祥物、压镇等。以前人们搬家时,将秤砣悬挂在房梁上,寓意"称心如意";又如,形容某
收藏有故事,藏品活起来。如果喜欢我分享的话题,请关注我,谢谢!
笔者收藏了一枚民国农商部权度制造所出品的官造铁权,为范铸工艺,权体呈上小下大的六面体,桥纽中空。该铁权一面铸有繁体六字楷书阳文“权度制造所造”;
权度制造所出品的铁权
另一面有铜芯,下方铸有繁体楷书阳文“秤量十斤”。让我们通过这枚权度制造所的官造铁权,揭秘民国度量衡的标准和制度。
铸有“秤量十斤”字样
首先,介绍一下"铁权"。权,即秤锤,又叫秤砣、秤权,与衡(秤杆)相佐,是悬挂秤杆上称重量用的衡器,也就是称重量之用,名曰衡器。权,最早出现于东周。汉代称"权"为"累",民间叫它"公道老儿"。清人李光庭在《乡言解颐》卷四中说道:“市肆谓砝码为招财童子,谓秤锤为公道老儿”。权衡取其平,平者乃公道之谓也。《汉书》说:“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在民间,"权"还用作吉祥物、压镇等。以前人们搬家时,将秤砣悬挂在房梁上,寓意"称心如意";又如,形容某人手中掌握有很大权力,叫做"大权在握"。铁权,就是铁秤砣。
权度制造所的官造铁权
其次,介绍“权度制造所”的由来。
19世纪80年代 法国的度量衡米制为各国所采用 促进了工业、贸易和科学的发展。为了应付传统经济管理体制的不足 清政府增设了一些临时管理对外商务往来的行政机构 而商部的创设 则标志着中国第一个近代意义上专门管理全国实业的中央机构诞生,后来由于职权过于宽泛、经费不足而改为农工商部。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 农工商部及度支部拟定的营造尺、漕斛、库平两制 都以法国米制公尺、公升、公斤为标准。并向法国万国权度局(现称国际计量局)定制铂铱合金营造尺和库平两砝码原器。在农工商部内设立度量权衡局 又建设度量衡器机器(购自德商)制造工厂(后称度量衡制造所) 并附设手工厂制作民用尺斗秤 宣统二年(1910年)开工。
辛亥革命后 革命党人建立南京临时政府 为了推动全国实业的发展 设立了实业部 各省成立实业司。民国二年(1913),北洋政府将农林、工商二部合并为农商部,分农林、工商、渔牧三司与矿政局。次年,矿政亦改为司。民国十六年(1927年),北京军政府分农商为实业、农工两部。
民国四年(1915年)一月 民国政府公布《权度法》 甲乙两制并用:甲制为营造尺库平制 即清末之新制;乙制为万国权度通制 即米制。《权度法》是1915年1月北京政府公布的度量衡法令。其中规定权度分为营造尺库平制与国际权度公制,前者为甲制,后者为乙制,二制平行; 以万国权度公会 (国际计量局) 所制定铂铱公尺、公斤原器为标准。
甲制长度以营造尺1尺为单位,重量以库平1两为单位。
乙制长度以1公尺为单位,重量以1公斤为单位。
其中:营造尺1尺等于公尺原器在摄氏零度时首尾两标点间的32%,即32厘米。
库平1两等于公斤原器的百万分之37301,即37.301克。
民国四年(1915年)三月 农商部将原有的度量衡制造所改名权度制造所,制造标准器和日常用器。六月,设立权度检定所,办理检定和推行事务。1917年1月1日起在北京试行。到1923年,北京市的度量衡大体上达到统一。其他各省推行的成效不一。山西省基本上实现了以营造尺库平制统一全省的度量衡。云南省在昆明和商业发达的县城已使用新度量衡器。其他各省推行的成效甚微。
再次,民国度量衡的标准和制度。
民国十六年(1927年)春 国民政府建都南京。民国十七年(1928年)七月十八日 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权度标准方案》:
一、标准制 定米制为权度之标准制。
长度 以一公尺为标准尺;
容量 以一公升为标准升;
重量 以一公斤为标准斤。
二、市用制 以与标准制有最简单之比率而与民间习惯相近者为市用制。
长度 以标准尺三分之一为市尺,六千平方市尺为亩;
容量 以一标准升为升;
重量 以标准斤二分之一为市斤(500克) 一斤为十六两(每两等于31.25克)。
为保证实施,国民政府成立度量衡推行委员会,公布《度量衡法》,分地区、分期、分器逐步推行公制和市用制。成立全国度量衡局,掌管全国度量衡行政事务。标准制虽未能在全国推行,但与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市用制,在各省市商业行会促进下通行起来。
标准既定 农商部一面派员接收北平权度制造所和检定所 改名为“北平度量衡制造所” 着手制颁标准器和标本器 一面指派专员草拟权度法草案 呈国民政府发交立法院修改。
建国后秤砣
国民政府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二月十六日 公布《度量衡法》同年十月二十七日 全国度量衡局成立 吴承洛为局长(吴承洛1930年10月至1938年5月任局长;其间1931年2月至1932年9月间 由成嶙任局长)。掌理全国度量衡划一事宣 主管度量衡制造所和检定人员养成所。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春 北平度量衡制造所迁到南京 与在南京的度量衡第二制造厂合并。
综上,这枚民国农商部权度制造所的官造铁权,揭秘民国早期度量衡双规并行制度和标准,默默讲述了民国度量衡的历史发展进程。
注:引用《中国计量》(2009年06期)邱隆著《民国前期工商部度量衡制造所与北平度量衡行业概况》,深表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