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神仙是怎么修炼法术的(唐代神仙修炼的简易法门)

神仙是怎么修炼法术的(唐代神仙修炼的简易法门)其讲述神仙之道以长生为本,长生之要以养气为先。《天隐子》共八篇。约成书于南北朝末至唐朝前期。第一《神仙》,第二《易简》,第三《渐门》,第四《斋戒》,第五《安处》,第六《存想》,第七《坐忘》,第八《神解》。对于《坐忘论》作为司马承祯的著作,历来没有异议,但是对于《天隐子》是否为司马承祯的著作,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比较多的中国学者认为《天隐子》是司马承祯的作品。尤其是现代中国道教学者绝大多数都是持此种观点。本文无意于究明《天隐子》著者是何人,仅就其各部分内容及其所涵蕴的意义作一探讨。(注:司马承祯,字子微,自号白云子。出家于嵩山,师事潘师正,为上清派第四代传主)

“坐忘”是唐代道教的一个重要范畴!

以《天隐子》、《坐忘论》等为代表的唐代“坐忘”之思潮,构成了道教思想精彩的一幕!

在道教的不同时期,神仙具不同的面貌,修仙的途径也各不相同。《天隐子》提供了神仙修炼的简易法门,颇具特色,可谓易简而修炼之理得。

神仙是怎么修炼法术的(唐代神仙修炼的简易法门)(1)

就三家“坐忘”之论而言,《天隐子》与《坐忘论》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两家之作,更是中国道教史上有实际影响的“坐忘”修炼方法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对于《坐忘论》作为司马承祯的著作,历来没有异议,但是对于《天隐子》是否为司马承祯的著作,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比较多的中国学者认为《天隐子》是司马承祯的作品。尤其是现代中国道教学者绝大多数都是持此种观点。

本文无意于究明《天隐子》著者是何人,仅就其各部分内容及其所涵蕴的意义作一探讨。

(注:司马承祯,字子微,自号白云子。出家于嵩山,师事潘师正,为上清派第四代传主)

《天隐子》共八篇。约成书于南北朝末至唐朝前期。第一《神仙》,第二《易简》,第三《渐门》,第四《斋戒》,第五《安处》,第六《存想》,第七《坐忘》,第八《神解》。

其讲述神仙之道以长生为本,长生之要以养气为先。

气受之于天地,和之于阴阳,阴阳神虚谓之心,心主昼夜谓之魂魄,人通过刻苦修炼可获仙道。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

神仙是怎么修炼法术的(唐代神仙修炼的简易法门)(2)

1、前序:

神仙之道,以长生为本;长生之要,以养气为根。夫气受之于天地,和之于阴阳。阴阳神灵,谓之心主;昼夜寤寐,谓之魂魄。是故人之身,大率不远乎神仙之道矣。天隐子,吾不知其何许人,著书八篇,包括秘妙,殆非人间所能力学者也。观夫修炼形气,养和心灵,归根契于伯阳,遗照齐于庄叟,长生久视,无出是书。承祯服习道风,惜乎世人,夭促真寿,思欲传之同志,使简易而行信哉。自伯阳以来,惟天隐子而已。

唐司马承祯谨序

神仙是怎么修炼法术的(唐代神仙修炼的简易法门)(3)

2、神仙章:

人生时禀得灵气,精明通悟,学无滞塞,则谓之神。宅神于内,遗照于外,自然异于俗人,则谓之神仙。故神仙亦人也,在于修我灵气,勿为世俗所沦污;遂我自然,勿为邪见所凝滞,则成功矣。喜、怒、哀、乐、爱、恶、欲七者,情之邪也;风、寒、暑、湿、饥、饱、劳、佚八者,气之邪也,去此邪,仙道近矣。

在第一篇《神仙》章中,全篇总论神仙道。其认为神仙亦人,人之所以可以成为神仙,是因为人生时,禀得虚气,精明通悟,学无滞塞,则谓之神,宅神于内,遗照于外,自然异于俗人,则谓之神仙。神仙既需禀有先天的虚气,又要能保持自己精神不外泄,不时刻与外在世界处于对峙之中,不随顺世俗之论,加之能去除世俗之邪,自然而行,便可修炼成功。《神仙》章中所言之邪包括情之邪(喜、怒、哀、乐、爱、恶、欲)与气之邪(风、寒、暑、湿、饥、饱、劳、逸)。

简言之,神仙之道就在于存养虚气,去除邪气。

神仙是怎么修炼法术的(唐代神仙修炼的简易法门)(4)

3、易简章:

曰“天地之道易简”者,何也?天隐子曰:天地在我首之上、足之下,开目尽见,无假繁巧而言,故曰易简。易简者,神仙之谓也。然则以何道求之?曰:无求不能知,无道不能成。凡学神仙,先知易简。苟言涉奇诡,适足使人执迷无所归本,此非吾学也。

《易简》章申明凡学神仙,先知易简,易简者,神仙之德也。修炼伊始,需知易简。相反,如果神仙之道繁冗复杂,奇诡难行,只能使人执迷。用其话说,世人学仙反为仙所迷者有矣,学气反为气所病者有矣。这些修炼方式及修炼者均迷失根本,丧失修炼工夫之要义。可以说,《天隐子》为信众坚定了信仰,树立了信心,为修炼者开辟了方便法门。

神仙是怎么修炼法术的(唐代神仙修炼的简易法门)(5)

4、渐门章:

《易》有渐卦,老氏有渐门,人之修真达性,不能顿悟,必须渐而进之,安而行之故设渐门。一曰斋戒,二曰安处,三曰存想,四曰坐忘,五曰神解。何谓斋戒?曰:澡身虚心。何谓安处?曰:深居静室。何谓存想?曰:收心复性。何谓坐忘?曰:遗形忘我。何谓神解?曰:万法通神。故习此五者,曰五渐之门。先了一,则渐次至二;了二,则渐次至三;了三,则渐次至四;了四,则渐次至五,神仙成矣。

《渐门》章紧承《易简》章内容,说明神仙之道必须巡而渐进,安而行之,其主张,在修炼过程中,虽然修炼过程简易,但亦应循序而行,修真达性不能顿悟,而修炼渐进秩序为:一斋戒,二安处,三存想,四坐忘,五神解。五种修炼境界达成完毕后,则神仙成矣。

注:以上三篇主要阐释何为神仙及神仙之道的修炼特色,接下来四篇说明每一修炼法门的具体内容。

神仙是怎么修炼法术的(唐代神仙修炼的简易法门)(6)

5、斋戒章:

斋戒者,非蔬茹饮食而已;澡身者,非汤浴去垢而已。盛其法在节食调中,磨擦畅外者也。夫人禀五行之气,而食五行之物,而实自胞胎有形也。呼吸精血,岂可去食而求其长生!但世人不知休粮服气,道家权宜,非永绝粒食之谓也。食之有斋戒者,斋乃洁净之务,戒乃节身之称。有饥即食,食勿令饱,此所谓调中也。百味未成熟勿食,五味太多勿食,腐败闭气之物勿食,此皆宜戒也。手常磨擦皮肤温热,去冷气,此所谓畅外也。久坐、久立、久劳役,皆宜戒也。此是调理形骸之法,形坚则气全,是以斋戒为渐门之首矣。

《斋戒》章所说斋戒与传统所说的斋戒不同,斋戒的本义为祭祀前沐浴更衣,以示虔诚,一般以不茹食荤腥为斋,不妄言妄行为戒。而其以为斋戒者,非蔬茹饮食而已;澡身者非汤浴去垢而已。斋,乃洁净之务,戒,乃节慎之称。

神仙是怎么修炼法术的(唐代神仙修炼的简易法门)(7)

斋戒的要旨是节食调中,磨擦畅外,有饥即食,食勿令饱,此所谓调中也;手常磨擦皮肤,温热熨去冷气,此所谓畅外也。调中与畅外的目的是调理身体,从而达到形坚则气全,使人体内元气畅通无碍。《天隐子》认为传统道家所说的辟谷服气之术只是权宜之说,并非让人永绝食粒,人先天禀有五行之气,就应食五行之物以调和之,岂可去食而求长生。因此,其所言斋戒包括:百味未成熟勿食,百味太多勿食,腐败闭气之物勿食,此皆宜戒也。久坐、久立、久劳役,皆宜戒也。其实质就是饮食之适中及对自身生理状况进行有效调理与养护。

神仙是怎么修炼法术的(唐代神仙修炼的简易法门)(8)

6、安处章:

何谓安处?曰:非华堂邃宇、重掴广榻之谓也。在乎南向而坐,东首而寝,阴阳适中,明暗相半。屋无高,高则阳盛而明多;屋无卑,卑则阴盛而暗多。故明多则伤魄,暗多则伤魂。人之魂阳而魄阴,伤于明暗,则病疾生焉。此所以居处之室,必使之能向天地之气。若亢阳之攻肌,淫阴之侵体,岂不伤哉!修养之渐,倘不法此,非安处之道。故曰吾所居室,四边皆窗户,遇风即阖,风息即开;吾所居座,前帘后屏,太明则下帘以取其内映,太暗则卷帘以通其外曜。内以安其心,外以安其目,心目皆安,则身安矣。明暗尚然,况太多事虑,太多情欲,岂能安其内外哉!故学道以安处为次。

神仙是怎么修炼法术的(唐代神仙修炼的简易法门)(9)

《斋戒》章主要是引导修炼者如何去除饥、饱、劳、逸之邪,接下的《安处》章则申明如何去除外在环境的明、暗对修炼者的影响,并进而提出修炼者应力戒风、寒、暑、湿四邪及情欲对人之影响。安处之要领在于阴阳适中,明暗相半。其便把自己的住处设计成可以调节自然之明暗,从而使之对人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吾所居室,四边皆窗户,遇风即阖,风息即开;吾所居座,前帘后屏,太明则下帘,以和其内,太暗则卷帘,以通其外曜。

安处不仅仅是对修炼者居室住处阴阳适中,明暗相半的要求,人处于天地之间,也要注意天地之气有亢阳之攻肌,淫阴之侵体,太多事虑,太多情欲均会损害人体内元气之安定与平衡。之所以保持自身及与天地间的阴阳适中,明暗相半,目的是内以安心,外以安目,心目皆安乃长生久视之前提。

神仙是怎么修炼法术的(唐代神仙修炼的简易法门)(10)

7、存想章:

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闭目即见自己之目,收心即见自己之心。心与目皆不离成身,不伤我神,则存想之渐也。凡人目终日视他人。故心亦逐外走;心终日接他事,故目亦逐外视。营营浮光,未尝复照,奈何不病且夭耶?是以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成性存存,众妙之门。此存想之渐,学道之功半矣。

《存想》章进一步说明如何保自己身、神的安定。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闭目即见自己之目,收心即见自己之心,心与目皆不离我身,不伤我神,则存之渐也。凡人目终日视他人,故心亦逐外走,终日接他事,故目亦逐外瞻。营营浮光,未尝复照。奈何不病且夭邪。世人多不知保自身心、目安定的重要性,盲目追逐外物而使心、目无根,从而神、身不宁,导致诸邪入侵,最终使人多病早夭。

神仙是怎么修炼法术的(唐代神仙修炼的简易法门)(11)

8、坐忘章:

坐忘者,因存想而忘也。行道而不见其行,非坐之义乎?有见而不行其见,非忘之义乎?何谓不行?曰:心不动故。何谓不见?曰:形都泯故。或问曰:何由得心不动?天隐子默而不答。又问:何由得形都泯?天隐子瞑而不视。或者悟道,乃退曰:道果在我矣!我果何人哉?天隐子果何人哉?于是彼我两忘,了无所照。

神仙是怎么修炼法术的(唐代神仙修炼的简易法门)(12)

存神想身即可进入坐忘之境,《坐忘》章即探讨坐忘为何。坐忘者,因存想而得也,因存想而忘也。行道而不见其行,非坐之义乎? 有见而不行其见,非忘之义乎? 所谓坐忘,用其话说就是心不动且形都泯,即随顺大道之运行,与道偕行而无追逐与道同行之心,应对万物而非单纯对外物做出反映。至于怎样才能获得心不动与形都泯的坐忘之境,书中并没有直接作答, 而是用默而不答、瞑而不视对发问者进行了回答,这是不答之答,他用自身范行对问询者的探问进行了回答。当人试图追问什么是心不动与形都泯的境界,从忘之本就是要求彼我两忘,了无所照才能进入坐忘。

神仙是怎么修炼法术的(唐代神仙修炼的简易法门)(13)

9、神解章:

斋戒谓之信解,安处谓之闲解,存想谓之慧解,坐忘谓之定解,信、定、闲、慧四门通神,谓之神解。夫神之为义,不行而至,不疾而速,阴阳变通,天地长久,兼三才而言谓之易,齐万物而言谓之道德,本一性而言谓之真如。入四真如,归于无为。故天隐子生乎易中,死乎易中,动因万物,静因万物,邪由一性,贞由一性,是以生死动静邪贞,吾皆以神而解之。在人谓之人仙,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故神仙之道,同归一门。

神仙是怎么修炼法术的(唐代神仙修炼的简易法门)(14)

在《天隐子》最后一篇《神解》中,著者探讨了斋戒、安处、存想、坐忘四门在整个修炼过程中的作用。一斋戒谓之信解 (言无信心即不能解),二安处谓之闲解 (言无闲心即不能解 ),三存想谓之慧解 (言无慧心即不能解),四坐忘谓之定解 (言无定心即不能解)。

信、定、闲、慧四门通神,谓之神解。

依其所言非是说四门中修炼成功任何一门即可抵达神境,而是说信定闲慧均修炼成功后,方可进入神解之境。也就是说,信、定、闲、慧四门属渐修,神解方得顿悟。

神仙是怎么修炼法术的(唐代神仙修炼的简易法门)(15)

10、后序:

承祯诵天隐子之书三年,恍然有所悟,乃依此五门渐渐进习。又三年,觉身心之闲,而名利之趣淡矣。又三年,天隐子出焉,授之以口诀。其要在存想篇“归根复命、成性众妙”者是也。夫人之根本由丹田而生,能复则长命,故曰归根复命。夫人之灵识,本乎理性,性通则妙万物而不穷,故曰成性众妙。然而呼吸由气而活,故我有吐纳之诀;津液由水藏而生,故我有漱咽之诀;思虑由心识而动,故我有存想之诀。人身荣卫血脉,寤即行于外,寐即行于内,寤寐内外,相养和平。然后每日自夜半子时至日中午时,先平卧,舒展四肢,次起身导引,喘息均定。乃先叩当门齿,小鸣;后叩大齿,大鸣。以两手摩面及眼,身觉暖畅。复端坐盘足,以舌搅华池,候津液生而漱之,默记其数,数及三百而一咽之。凡咽津,候呼定而咽,咽毕而吸,如此则吸气与津顺下丹田也。但子后午前食消心空之时,频频漱咽,无论遍数,意尽则止。凡五日为一候,每候当焚香于静室中,存想自身,从首至足,又自足至丹田,溯上脊膂脉,入于泥丸。所想其黄气纷纷然,如云直贯泥丸,想毕复漱咽。乃以两手掩两耳,搭其脑,如鼓鸣,三七下,伸两足端坐俛首,极力直颈,两手握固,叉于两胁下,接腰胁骨傍。乃左右耸两肩甲,闭息顷刻,气盈面赤则止,凡行七遍,气从脊膂上彻泥丸,此修道之大纲也。然更有要妙,在乎与天地真气冥契同运,能识气来之时,又辨气往之所,若是则与天地齐其长久,谓之神仙矣。法起于冬至夜子时,一阳气始来,或迟或早,先须辨气来形候,才觉气来,则运自己之气适与天地之气偕作。次日复候此气而消息之。此是神仙至妙至精之术,人罕达之。倘三百六十日内,运自己之气适合天地之真气三两次,则自觉身体清和,异于常时矣。况久久习之,积累冥契,则神仙之道不难至矣。

神仙是怎么修炼法术的(唐代神仙修炼的简易法门)(16)

总论:《天隐子》一书言简语约,其所述修炼法门也遵循“易简”之道,但其所示的神仙思想却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其一、其为信众重新树立信仰根基,开启了修炼成仙的方便法门。在《神仙》篇中,著者宣称“神仙亦人也”,指出“神—人”同体,为信众明确了长生之可能性,以此为立论之本,阐明自己的修炼法门。

其次、其为修炼者提供了一个比较科学的养生之道,一个可行而又简易的修炼法门。“斋戒、存想、坐忘”所述内容即便在今天看来仍具有积极的养生意义,对这些指导方针的遵从只能延年益寿而绝少对人造成损害。

再次、其立论禀承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维取向。其成仙理论以人与宇宙基质(虚气)的同源性为依据,中述修炼方式均可看作是围绕保持人与这种同源基质的一致性而展开。

总之、其为道教神仙信仰开辟了新的境界,顺应了道教的发展,道教自身在唐末以后的发展——外丹说式微而内丹学兴起——的史实也印证了《天隐子》修炼方式的合理性。

神仙是怎么修炼法术的(唐代神仙修炼的简易法门)(17)

写在最后:余借工作之余,立此号,虽为兴趣,旨在分享。树中华传统文化,亦为有兴致者做交流之门,聚集之院。然收入并菲,特恳对吾之文,有感、有用的朋友打一些赞赏,卖面皮于此,求些动力^-^

另,如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也可以留言评论,定会及时调整。

神仙是怎么修炼法术的(唐代神仙修炼的简易法门)(18)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