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济南二中现在怎么样了(我的济南二中情怀)

济南二中现在怎么样了(我的济南二中情怀)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具世界影响力的思想家 文学家 也被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终其一生 遵循的原则 就是这四个大字 “知行合一”.(图1: 铭文 “知行合一” 鲁安书写 送给母校百年华诞的书法作品) (压题片 济南二中60年代毕业生合影 济南二中初十八级一班毕业照 二排左二刘学慧老师 左三陈桂珍老师 左四董世珠老师 左五王黎丽老师 左六高慰华老师 左七尹琨老师 左八彭兴沛老师 左九校长 左十聂玉才老师 左十一李树源主任 左十二杨祖举老师 秦玉海学长 兴驰俊彩读友提供照片 并一一列出老师名单) 我的母校济南二中已经走过了百年历史. 故乡齐鲁大地 人杰地灵 而泉城更是镶嵌在这片土地上的璀璨明珠. 济南有着一山一水一圣人的美誉 孔孟之道 洙泗之风 在这里有着深厚的国学基础 而生活在这里的先贤哲人都把孔孟墨荀的知行合一理念 奉为圭皋.

我的济南二中情怀

(鲁安故乡泉城忆旧系列之九十)

百年二中再创辉煌(七)

文:鲁安 图:莲君

济南二中现在怎么样了(我的济南二中情怀)(1)

(压题片 济南二中60年代毕业生合影 济南二中初十八级一班毕业照 二排左二刘学慧老师 左三陈桂珍老师 左四董世珠老师 左五王黎丽老师 左六高慰华老师 左七尹琨老师 左八彭兴沛老师 左九校长 左十聂玉才老师 左十一李树源主任 左十二杨祖举老师 秦玉海学长 兴驰俊彩读友提供照片 并一一列出老师名单)

我的母校济南二中已经走过了百年历史.

故乡齐鲁大地 人杰地灵 而泉城更是镶嵌在这片土地上的璀璨明珠. 济南有着一山一水一圣人的美誉 孔孟之道 洙泗之风 在这里有着深厚的国学基础 而生活在这里的先贤哲人都把孔孟墨荀的知行合一理念 奉为圭皋.

济南二中现在怎么样了(我的济南二中情怀)(2)

(图1: 铭文 “知行合一” 鲁安书写 送给母校百年华诞的书法作品)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具世界影响力的思想家 文学家 也被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终其一生 遵循的原则 就是这四个大字 “知行合一”.

诞生于民国初年的母校济南二中前身济南女子师范学校和济南女子中学 就是这种知行合一理念的具体实践者. 一批又一批的身着长袍马褂 以及西装革履 或者中山装 列宁服 解放式不同时代装束的授业解惑的先生们 秉承孔孟之道和传统的教育理念 在三尺讲台上 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 满园桃李 杏坛芬芳.

当前进入了一个改革进取 开拓奋进的时代 当然更是充满挑战 教育竞争 百花齐放的年代.

然而 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勤朴诚敬 知行合一 应该是始终遵循的校训和行为规范.

济南二中现在怎么样了(我的济南二中情怀)(3)

(图2 书法大家启功老师的正版题词 网路照片)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这不仅是对老师 其实更多的是对学子的要求和期盼.

教和学 老师和学子 本身就是对立的统一体 不是说教学相长吗?

芸芸众生 我们一生一世 能够在青少年求学的时期 与我们诸位恩师和同学在济南二中相遇相知相学 其实是一种缘分.

我们先贤哲人对文字的创造非常有意思 而每一个字的字源 以及由偏旁部首组合成的新字 都是很有智慧和寓意的.

譬如缘分的缘字.

缘字是左右结构. 左为绞丝旁 《说文解字》:“ 纟 细丝也 象束丝之形” 用作偏旁 同“糸”(音四声mi 轻声si); 右为彖(音三声tuan).

济南二中现在怎么样了(我的济南二中情怀)(4)

(图3缘分的缘字 鲁安书写)

缘的近形字为喙(音四声hui) 何为喙呢? 就是鸟的嘴 可分为短喙和长喙. 喙也是左右结构 左口右彖. 大家都知晓 鸟的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 无论孵育下一代搭鸟巢 还是给食喂水 用的都是鸟喙(即是鸟嘴).

济南二中现在怎么样了(我的济南二中情怀)(5)

(图4 美丽的小蜂鸟)

小后院的桂花树上 蜂鸟用喙 衔来草木 搭起的窝 很是精致. 小窝不大 桃子大小吧. 蜂鸟下了蛋在鸟巢里 就开始趴窝了 一反常态 一动也不动. 即使我用手机拍照 大声讲话 蜂鸟只是眨巴眨巴眼 看看你 不动声色 一心在趴窝 以实际行动 保护下一代 令人动容. 小鸟孵化出来 鸟妈妈更是辛苦 不时飞来飞去 叼来食物 喂养还无法飞翔的幼鸟.

济南二中现在怎么样了(我的济南二中情怀)(6)

(图5 小蜂鸟伸长脖子等待喂食 照片源于网路)

近距离仔细的观察 蜂鸟食物的喂养哺育 用的还是蜂鸟的鸟喙.

仔细想想 这个喙字 和缘字 不仅字形相像 更深一层 有很深的寓意 尤其是像缘分 用在师生之间 就更有意思了.

初十九级五班的我 在济南二中一待八年 其实是和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的那一种缘分 心存感恩.

济南二中现在怎么样了(我的济南二中情怀)(7)

(图6 济南二中勤字碑)

自从踏进位于正觉寺街上济南二中大门的我 就与这里的每一位老师有了一生的不解之缘.

千丝万缕 一生割舍不断的师生情谊 与恩师们的谆谆教导密不可分. 讲课教学 当然离不开老师们的口授相传.

口吐莲花. 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如来.

正如星云大师立下的《佛光山工作信条》中所说 “给人信心 给人欢喜 给人希望 给人方便.”

济南二中现在怎么样了(我的济南二中情怀)(8)

(图 7 星云大师和作者的合影 作者提供)

使人知 让人悟 就要满怀欢喜 给人信心 给人希望 给人方便.

因为知行合一 先要知“道” 才能够循”道”而行. 知 就需要老师口授他们的知识 否则就会离经叛道.

育化是惬意的事 也是一辈子值得骄傲的事儿.

此应为 “民可 使由之” “不可 使知之”的诠释. 意思是 学生了解了 就会举一反三 进入顺境; 如果还没有进入那种境界或者还没有进入其道 就请老师教导学生 使学生们了解这些知识 寻求其道吧.

这与孔老夫子的“有教无类”一贯主张和理念是不谋而合的.

在我的记忆中 很深刻的是济南二中五十年代末 那种师生之间关系融洽的氛围.

而且这种融洽氛围源于恩师的为人师表.

济南二中现在怎么样了(我的济南二中情怀)(9)

(图8刘学慧老师年轻时照片 源于笔者文章 <三和街忆旧之二>)

我的班主任甘维城恩师和物理老师刘学慧恩师 就是二中那个时候典型代表.

现在回想 甘老师和刘老师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首先他们都是济南一中的同学. 五十年代 他们都考入了大学 只不过甘老师考取的是山东曲阜师范学院 刘老师被山东师范大学物理系录取. 大学毕业后 相差一两年吧 都被分配到了济南二中 分别担任了语文教师和物理老师 相同的是 他们都是初中年级的班主任 比学生们大不了几岁 都是”孩子王” 也更容易和学子们融为一体.

他们都住在离二中不远的地方.

据曾经住在三和街的岁寒三友介绍说 济南二中的历史老师赵芝训 语文老师王友兰 数学老师任增培 李庆义老师等都曾经住在三和街 而且在三和街的长长胡同里 还有过济南二中的单身老师宿舍 和济南二中托儿所.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爱学子如家人 对教育事业热心 庄敬自强 严格要求学生 一身表率 有口皆碑.

最重要的是他们做人的正气 令人敬佩的是刘学慧老师的大义. 据说这些老师住过的三和街小胡同 名称就是三义里 何为三义?正义 情义和仗义.

济南二中现在怎么样了(我的济南二中情怀)(10)

(图9 刘学慧老师仗义救王老师 莲君绘图)

济南二中有位女语文老师王友兰 家住在二中三和街北头路西的院子里 毕业于四十年代的山大中文系 谈吐机智幽默 语言犀利敢言. 很自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 加上名字中的友兰两个字 和著名的“反动学术权威”冯友兰相同 被批斗 “自然” 首当其冲.

有一天 天下暴雨 有些人就把王老师推到二中一米多深的水坑内罚站 让她在水坑中“清醒”“悔悟”; 刘学慧老师看到后 不顾一切 过去一把就将王老师从水坑里拽了上来 救人于水火之中.

仗义.

刘老师是二中女老师中的”硬汉子”.

邪不压正 任谁也不敢再说什么.

王友兰老师和刘学慧老师也成为一生的挚友.

济南二中现在怎么样了(我的济南二中情怀)(11)

(图10 刘学慧老师和教数学的张新义老师合影 源于笔者文章 <三和街忆旧之二>)

甘维城老师也是如此.

初中三年的班主任 加上四五年初中学校生活的延长 我们和甘老师之间如师如兄 亲密无间; 很多语文 作文的内容探讨 包括如何写日记 还有时评作文 以及诗词歌赋 我们都一起讨论过.

自然 就有很多的心里话儿.

要说在文革初期 把这些心里话儿 再掺点儿料 “写写上纲上线”的大字报 那是小菜一碟儿.

不过 无论怎样老师斗老师 老师斗学生 学生斗老师 学生斗学生 甘老师都从保护学生的立场出发 记忆中他没有写过我们初十九级五班学生的一个字 或片言只语; 我也没有贴过甘老师的大字报.

最多的是 甘老师在“民主台”上 用逻辑的语言 优雅的文字 缓而不急的语速 阐明自己的观点 . 那种口才和气质 对敬佩甘老师的学生来说 有巨大诱惑力 值得仔细聆听.

有理不在声高 据理也须让人. 一种胸怀 更是气派.

济南二中现在怎么样了(我的济南二中情怀)(12)

(图11 济南二中学生在上课 杨文盛老师提供)

也正是如此 甘老师在二中手执教鞭位置上 走上了二中和三中校领导的岗位. 据兴驰俊彩介绍 甘老师的两位公子 也都是济南二中的学弟. 甘老师持家有方 教子成才. 长公子毕业于山东医学院 即原来的齐鲁大学 悬壶济世; 次子在山东工学院走出校门 目前是著名企业家 造福乡里.

刘学慧老师的一子一女 也皆学有所成; 长公子在大学从事教学 小妹在电视台做媒体 这都是刘老师夫妇修为的成果.

不由得想起了大诗人苏东坡的一幅对联

向阳门第春常在 积善人家庆有余.

济南二中现在怎么样了(我的济南二中情怀)(13)

(图12-传统春联 照片源于网路)

正是这样的氛围 使得我们五班的一些同学能够顺利度过那困苦坎坷不平的岁月.

那时候 无论高初中 记忆好像是一天八节课 包括晚自习两节课 不过 下午的两节正课之后 是两节的课外活动. 一般 课外活动没有具体安排课程. 同学们三三两两走出教室 到图书馆 到阅览室 还有的参加业余体校活动 各种田径运动队 歌唱舞蹈队 射击队 书法绘画等 总之课外活动 倒是真的按照各自的兴趣爱好 自由发展. 没有老师特别安排 就是一种兴趣 所以就有了《兴趣学习小组》这个名称 当然也有的喜欢朗诵 合唱 读报的同学 那时候的读报亭的报纸栏玻璃框内外 真是人头攒动 一点儿也不夸张.

济南二中现在怎么样了(我的济南二中情怀)(14)

(图13 济南二中篮球比赛 同学们为双方队员鼓掌加油 莲君绘图)

还有济南二中小小广播站 能够去那里在麦克风前面 讲上几句话 是一些同学梦寐以求的事情 我也是如此.

校园生活 丰富多彩 各有其长 尽情发挥.

对我们这些喜欢运动的孩子来说 最吸引人的地方 还是济南二中的大操场.

尤其是那些可以夺得奖牌的篮球比赛项目.

不用广播 篮球场上的投球声 队员之间的招呼声 观众的加油欢呼声 和裁判员的哨子声 就是巨大的吸引力所在.

那种诱惑 具有很强的穿透性 甚至连在南院讲台附近 都能听到 不由自主的两腿就会跑到大操场上 观看篮球赛.

济南二中男子篮球队在济南远近闻名 很多高中学长的名字都是从篮球赛中得知的. 非常感谢读友兴驰俊彩提供的详实资料 让我们记住这些为济南二中争光添彩的部分男队员的名字 他们是苏魁英 王新力 陈刚 杨宝连 安立春 于海广 王顺先 金永昌 杨鲁 蔡国防 盛文广 刘南 杨盛和等 我们班的高杰等也是其中的一员.

济南二中现在怎么样了(我的济南二中情怀)(15)

(图14 济南二中篮球队合影 秦玉海学长提供)

除了男子篮球队 济南二中的女子篮球队也是值得称道. 据兴驰俊彩表示 还记得女子篮球队的侯金鲁等人 我们班的朱秀强 就是女校队里年龄最小的一位正式队员.

二中篮球队名声在外 有时候 前来一比高低的各校篮球队 甚至省市篮球队 都在济南二中篮球场上 摩拳擦掌 以赛球艺.

国家级篮球裁判薛斌 一丝不苟 贾艺田老师指导有方 篮球场上是里三层外三层 站在篮球场外的人声鼎沸 为自己的队员高声呐喊 加油打气.

友好邻校济南八中的学友也能前来为各校加油助威.

那时候 校门门卫没有那么严格 如国外的学校那样 甚至连校门都没有. 学校的良性竞争 不在于学校大门严格管治 外来人员不能进校 而是相反 包容 开放和交流.

因为学校 交流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学校学校 不就是大家来求学交流的地方吗?

济南二中现在怎么样了(我的济南二中情怀)(16)

(图15 济南二中莘莘学子走出校门 莲君绘图)

有时候 有几场比赛 同时进行 那大操场上可就更热闹了.

除了人多不说 还有客队学校的拉拉队.

当时篮球场上没有坐着的看台 客主队的拉拉队 更没有办法隔离开来 大家都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穿插交织在一起 不同的只是 里圈和外圈的差别.

里三层 外三层 热闹非凡.

可别说 在里圈看球赛 细节看得真 视域更开阔.

不过 那时候看篮球比赛 不论输赢 大家都会对双方欢呼雀跃.

这是二中体育比赛中包容精神 也是一种知行合一的具体表现.

这种传承 是一种潜移默化式的熏陶 而非小家子气的惟我独大.

当然 也有情绪化的一面 大家都会以鼓掌和笑声来化解投球失误 尽量减少一些尴尬的场面出现. 譬如 有时候由于冲力和惯性 男篮队员 一下子就扑倒了站在球场外看比赛的女同学.

怎么办?一场哄笑后 队员站起来 鞠个躬 握个手 道个歉 完事儿 一阵掌声.

济南二中现在怎么样了(我的济南二中情怀)(17)

(图16 济南二中现在的大操场 杨文盛老师提供)

老师行为世范 很自然 学子们也就有样学样 学为人师了.

那就不是“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了.

其实 最重要的还是做人 人做好了 任何事情自然就会做好.

这就是民可 使由之 不可 使知之吧.

因为孔老夫子 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 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知书达理 豁达有礼 此为终极.

教育之本.

记不清是哪位在微信里说 记忆是一柱檀香 在特定的时间虔诚的点燃 那柱心香无声无息的燃烧 随风曼舞的 是如梦如幻的馨香 它是纪念渐渐远去的逝水年华 是对乘鹤仙去的恩师们的追思 更是对未来美好憧憬的一种期盼.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讷言敏行 知行合一.

祝福母校济南二中再创百年辉煌.

济南二中现在怎么样了(我的济南二中情怀)(18)

(1926年第一版精装原版英文图书三本 作者收藏多年 作为礼物 送给济南二中图书馆 庆贺母校百年华诞 )

(全文完)

2022-6-28 初稿. 初稿完成后 呈刘教授 潭兄 杰兄 琴棋书画 朱秀强 岁寒三友 杨文盛老师 兴驰俊彩等阅读校正 感谢资料和照片提供诸友 谢谢老邻居小伙伴的照片 谢谢莲君的精心插图 谢谢大家的阅读支持 一些照片源于本人忆旧文章系列 不一一注明 特此致谢. 6-29 根据大家建议文稿再改. 6-30 定稿于加州大学尔湾分校. 在此感谢家人的支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