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四号井(久负盛名的四号井底槽青)
天青四号井(久负盛名的四号井底槽青)1972年国营宜兴陶瓷公司原料总厂为解决生产用料的供求问题,酝酿建造一口新的规模化的宕口。根据江苏省地质局地质队勘探的总结报告,勘探到黄龙山南部蕴藏的陶矿厚达30多米。1971年开始立项对四号井进行技术评估,并选择井口朝向的具体选址。黄龙山矿区最为出名的就是四号井宕口。黄龙山四号井的历史1970年
原创 六一堂
宜兴黄龙山可谓是紫砂之源,据有关资料,紫砂形成于3.5~2.6亿年间。在风力和水波的作用下,风化的原始岩矿颗粒层层堆积,经过长期的地质变化,最终形成了石英、莫来石、云母、长石等。
黄龙山正门(已封闭)
黄龙山矿区是一座高60米左右的黄石山,石根均在水平线以上,是主要的夹泥和紫砂泥的产区。黄龙山主体矿区,即今天的南山、水塘及其周边,主要是东南西三方。
黄龙山矿区最为出名的就是四号井宕口。
黄龙山四号井的历史
1970年
国营宜兴陶瓷公司原料总厂为解决生产用料的供求问题,酝酿建造一口新的规模化的宕口。根据江苏省地质局地质队勘探的总结报告,勘探到黄龙山南部蕴藏的陶矿厚达30多米。1971年开始立项对四号井进行技术评估,并选择井口朝向的具体选址。
1972年
在黄龙山西侧建四号井,主井标高24米,副井标高11米,主井口与副井口距离200米。1973年正式投产。四号井1973年出陶矿年产量达6万吨。
20世纪80年代
四号井的矿产量达到历史最高值,掘进深度已达400多米,分为三层,每一层再横向纵向开辟坑道,充分采尽矿源。
四号井采用当时最先进的现代化设备,投资的规模最大,出陶土矿产量最高。
1997年10月
因生产成本过高等诸多因素而停止开采,也因此造就了唯一的“四号井底槽青”泥料,被众多壶友追捧。
什么是底槽青?
底槽青应该是玩壶的朋友听得比较多的一个泥料名字,且不仅广受壶友的喜爱,也是已故紫砂大师顾景舟最钟爱的泥料。
底槽青是黄龙山孕育的极其珍贵的紫砂矿料品种,成立国营宜兴陶瓷公司原料总厂后,先后在黄龙山建一号井、二号井、三号井、四号井、五号井,开采底槽青。
底槽青最早产于黄龙山四号井,后来是黄龙山五号井和台西矿,以四号井最优!
底槽青练泥制壶烧成后,由红泛紫的胎色,但由于各个矿层的底槽青材质优劣不同,老嫩不同,各有其特点,比如深井的底槽青高温煤气窑烧制泛青。
底槽青矿石上的鸡眼
为什么叫底槽青呢?以前称紫泥为青泥,而紫泥又深埋于山腹之中,先辈们开采泥料主要是凭借经验,进行槽探,通常情况下紫泥分布在探槽的底部(即底槽),所以将底槽的青泥(紫泥)习惯上称为底槽青。
开采分头槽清、中槽清、底槽清。
- 头槽青材质较嫩,矿料断面鸡眼斑点不够圆润;
- 中槽青材质相对优于头槽青,矿料断面绿泥石鸡眼斑点要相对圆一些;
- 由于蕴藏的位置不同,受石英岩的压力作用、风化的年代不同,各种底槽青品种略有差异。
关于底槽青,又叫“1号底槽青"”2号底槽青“、头槽青、二槽青(中槽青),因为叫法不同,说法也不同。
01
陶瓷厂叫法
原来陶瓷原料厂对紫砂泥料统计的时候,把紫泥原矿表面鸡眼分布大而少的称为1号底槽青,细密的称为2号底槽青。
02
矿工叫法
当年从事开采紫砂泥料的矿工又按照矿层来分,把埋藏浅地称为头槽青,位于矿层中部的为中槽青。
03
泥料加工人士叫法
从事泥料加工的人则把云母含量少,砂性小,烧制温度低的称为嫩底槽青,反之则为老底槽青。
底槽青熟泥可塑性较好,打泥条砂性十足,酥粘适宜窑温1160℃~1250℃,成陶收缩率为8%左右,砂色呈现赫红、暗肝紫、紫青灰,砂色纯正,紫纯透丽,是紫泥类中的极品。
四号井深井底槽青
据老资料紫砂图谱中记录:底槽青蕴藏于龙板底,矿工在开采底槽清后就直接装车拉上地面入库堆放,底槽青在甲泥当中分离出来。
其中最优秀的底槽青矿料是四号井,材质坚硬如石,砂色纯正,而且是在水层沉积最丰富的区域。
每块如羊油隔板,敲开后里面的绿泥石鸡眼都是成对的,材质坚硬如石,铁骨如甲,含砂丰富,手感要比其他井里的底槽青感觉沉重的多。
四号井底槽青质量之佳,为历代陶人推崇之首,久负盛名,亦为数百年来经典名器,及已故顾景舟大师最钟爱之名泥。
其成品质感纯朴自然、沉稳大度、温润内敛、温和典雅,泡养变化很快,泡养后温润感更为丰富饱满,茶汤韵味悠扬,越显光朴素雅。
今天同大家说的是久负盛名的四号井底槽青,魅力为何如此之大?
整理不易,欢迎点赞 收藏!
应壶友要求,建了一个紫砂交流圈,交流可发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