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刚和郭靖宇是亲哥俩吗(郭靖宇不捧亲弟弟)
杨志刚和郭靖宇是亲哥俩吗(郭靖宇不捧亲弟弟)1977年11月,杨志刚出生于河北省承德市的一个六口之家。01“被亲哥捧上男主演”是他为网友所诟病的最大槽点。那究竟为什么,人们总是质疑他的演艺事业是靠亲哥哥的“裙带关系”搭建起来的?又为何在这样的背景下,杨志刚却落入了近乎无戏可拍的境地?
高考前夕的开动员大会上,老师声嘶力竭,激情澎湃地训告学生:“拼爹你拼不过,还不拼你自己?”
但此言差矣,拼爹不行,还可以拼哥哥,尤其是在娱乐圈,没点资源和人脉,简直是寸步难行。
演员杨志刚就是靠着“拼哥”,接手了众多剧本,出演男主角。
似乎自他出道以来,就一直伴随有这样的质疑,
“被亲哥捧上男主演”是他为网友所诟病的最大槽点。
那究竟为什么,人们总是质疑他的演艺事业是靠亲哥哥的“裙带关系”搭建起来的?
又为何在这样的背景下,杨志刚却落入了近乎无戏可拍的境地?
01
1977年11月,杨志刚出生于河北省承德市的一个六口之家。
爸爸姓郭,妈妈姓杨,他在家中排行老四,是最小的一个孩子。
杨志刚上边还有三个哥哥,他与三哥郭靖宇最为亲近,关系最好。
令人疑惑的是,哥哥郭靖宇随父姓,弟弟杨志刚随母姓。
为何兄弟俩血脉同根却又分属两姓呢?
答案背后有一段令杨志刚始终难以释怀的故事。
杨妈妈身体状况一直不是很好,生产完小儿子杨志刚后,病情更是急转直下。
医生告知家属,杨母的身体情况至多再维持十八年,
郭爸爸为了纪念杨妈妈生产小四的艰辛和不易,便给他冠以母姓,取名杨志刚。
后来外婆觉得杨志刚既已随母姓,那便是杨家的孩子,索性过继给舅舅,
正好舅舅一家很喜欢孩子,也想要一个男孩。
就这样,杨志刚的亲生母亲成了他的姑姑,舅舅舅妈成了他的养父母。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说,
当时适逢计划生育,杨志刚家里有四个孩子,已经属于严重超生,
为了解决孩子的户口问题,才有了杨志刚过继一事。
过继的经历造就了杨志刚从小敏感的性格,
而哥哥郭靖宇对此却满怀愧疚与自责,
他觉得对不住弟弟,总是心有亏欠,便对杨志刚宠爱更甚。
这也是郭靖宇在进入演艺圈后,对杨志刚的演艺事业不断操心和扶持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致是三岁多的年纪,因为别人口中的一句“郭小四”,引起了杨志刚对自己身世怀疑。
他开始反复琢磨思考为什么。
直到10岁左右,杨志刚才大约知晓了事情的原委,
他心中充满困惑和不解,又被埋怨和委屈包围,
他想问问亲生父母为什么将自己送人,为什么不是家里其他的孩子?
他想知道是因为自己不够听话?
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
遗憾的是,从未有人去解答他的疑惑,告诉他个中缘由,
别扭与不甘像一根倒刺在杨志刚心中越扎越深。
两个家庭都对杨志刚很是宠爱,在舅舅家他是独子长孙,有爷爷奶奶疼爱;
在亲生父母家,他是老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杨志刚小时候会经常在哥哥郭靖宇家里玩,姑姑(亲妈)总悄悄给他开小灶,煮鸡蛋,蘸酱吃。
那是杨志刚回忆中最喜爱最珍贵的一餐。
尽管如此,烙印在国人骨子里的传统的血缘观念,始终是母子之间越不过的一道坎儿,
看不见摸不着,却总叫人心里刺挠,
所以直至杨母因病去世,守在病床前的杨志刚也没能喊亲生母亲一句“妈妈”。
02
十四岁左右时,杨志刚慢慢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他开始叛逆,决定离家外出读书。
但当时他的学业成绩并不是很理想。
郭靖宇此刻在话剧团工作,他建议杨志刚报考河北省艺校,去学习舞蹈。
年少懵懂的杨志刚起初对舞蹈的概念、种类一无所知,他以为大致应该和学武术一般。
在临考前,嫂子岳丽娜突击补习,教给杨志刚几个芭蕾舞的手势动作,
可谓临阵磨刀不快也光!
1922年,杨志刚顺利考入河北省艺校,踏上了漫长而辛劳的舞蹈征途。
在艺校里,杨志刚学习古典舞。
随后,杨志刚又前往北京芭蕾舞蹈学院深造,深入学习芭蕾舞,并于1998年顺利毕业。
学习舞蹈的经历,以及过人的专业水平,也给杨志刚进入演艺行业带来了很多便捷。
从舞蹈学院毕业后,哥哥郭靖宇也恰好开启了自己的导演生涯,
他像是指路明灯,为杨志刚照亮未来的人生路。
在哥哥的建议下,杨志刚于1999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而在考学背后,杨志刚也因为哥哥的原因遭受了不少质疑。
甚至于一度有人抨击他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是“另辟蹊径”,
是依靠哥哥杨靖宇在背后帮忙,花钱找关系,托人走后台。
但事实并非如此。
当时的郭靖宇还只是导演界的无名小卒,
他在法兰西拍摄《我的1919》,仅担任执行导演,
远没有传闻中说的那般有“只手遮天”的能力。
那时杨志刚对电视剧《过把瘾》中的主演王志文情有独钟,
受其影响,杨志刚也续起飘飘长发,看上去像是一个风流倜傥的文艺青年。
但在一众考生中他也仅仅是平平无奇的“小透明”,
后来以一支舞的魅力被老师招入麾下,和姚晨、杜淳等人成为同班同学,
并与同窗马赫结下了深情厚谊。
从学舞蹈,学表演到后来成为主演,
哥哥郭靖宇为杨志刚铺路搭桥,让他的演绎之路平坦开阔,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大风大浪,
真正是被“亲哥捧上位”。
因此在面对人们的质疑声,杨志刚也从不矢口否认,
他承认哥哥的恩情,没有哥哥的操心也就没有他今天的成就。
事事安排妥当的哥哥和总是乖巧听话的弟弟,这种兄弟情义着实让人艳羡,令人感动。
03
2003年,杨志刚出演了由章家瑞执导的电影《婼玛的十七岁》,正式进入演员行列。
那是他在读大二的时候,23岁青春盎然,长发痞帅的他,确实是吸人眼球,引人注目,
这部电影也获得了一些奖项。
2004年,杨志刚出演《江塘集中营》马金龙一角,开始收获关注。
业务能力不错,又是当时班里最早演戏挣钱的一波人,
这给予了杨志刚很大的信心,但也助长了他后来的骄傲心气。
从电影学院毕业后,杨志刚居家三载,成了待业青年。
而哥哥郭靖宇的导演事业逐渐发展壮大,他邀请弟弟参演自己的作品,杨志刚严词拒绝。
但理想终究抵不过现实,为了维持生计,杨志刚不得不与郭靖宇合作,
开启了兄弟俩漫长的合作生涯。
从第一部戏《完美夏天》搭档江珊出演男主,到《铁梨花》搭档陈数,再到后来的郭家班抗日三部曲。
在杨志刚的整个演艺生涯中,他的代表作品有近百分之八九十是郭靖宇执导的,
兄弟俩几乎形影不离,被调侃是“娱乐圈中的海尔兄弟”。
真切的事实毫无保留地回复了人们对杨志刚“裙带关系”的质疑。
网友吐槽:“亲弟弟是御用主演。”
郭靖宇也是直言不讳,原因无外乎两点:
“不捧对不起祖宗”
一是举贤不避亲,他信赖且认可弟弟的演技。
郭靖宇调侃道:“杨志刚演得很好,尤其是演坏人的时候,这样的演员怎么能不帮着呢,不捧他对不起祖宗,对不起爹娘,对不起江湖。”
二是人情世故。
他乐意用自己人,有念旧之情,只闻旧人笑,哪管新人哭,逐渐搭建起属于自己的郭家班子。
对合作有十三部戏的演员牛宝军,他更是赞不绝口:
“这些老演员演技好,而且随叫随到,演戏不矫情,早出工晚出工都可以,什么角色都能演绎的很好,因而在写角色的时候也总是能想到他,不用他对得起江湖吗?”
这种情况在娱乐圈比比皆是,不足为奇。
04
亲哥力捧,资源不断的大背景下,杨志刚也不负所望,成绩斐然,达到了高出镜率与高收视率成正比的共赢。
像《火蓝刀锋》、《勇敢的心》均受到央视认可,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
这在同类型的战争剧,年代剧里也是名列前茅的,是值得骄傲的。
凡事均有利弊。
这也是为何杨志刚在赢得赞誉后,很快便落入吐槽和质疑声中。
可以说,兄弟俩的合作,在杨志刚演艺事业发展前期是有效的,
最起码,起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效应。
但影视行业瞬息万变,内卷严重,
观众审美提高,对于年代和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创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郭靖宇的剧本不能与时俱进,人物角色不再为观众喜闻乐见,
兄弟俩的这种“捆绑销售”就面临更多的挑战和质疑。
再者,娱乐圈中新人辈出,杨志刚面临年龄增大的现实问题,
适合他参演的角色逐渐边缘化,
他自己也意识到了,四十岁的年纪很难再表演出二十岁的少年感。
而单一化的演艺经历又限制了他表演能力的提高,
可以对比《勇敢的心》和《打狗棍》,
他所塑造的角色大同小异,表演固定于某种模式,很难再有其他的突破和创新。
这点在杨志刚参加《演员请就位》时,导演尔冬升就作出了很尖锐的点评。
“你拍过很多的戏,可能已经到达了一个所谓的标准,你拍过的很多电视剧可能是你哥哥或者其他导演对你的要求也就是这样的,所以才让我看到你的每一部作品基本上都差不多。”
杨志刚为观众诟病的另一点是他的台词,台词表达断断续续,以词为单位,不能完整顺畅,
其实他也请教过老师,但这是他个性使然,无法更正的。
多年来,杨志刚混迹于亲哥的剧组中,演绎着他笔下的人物角色,
他表演方面的很多缺点和不足没能被及时指正,如今年岁增长,它们业已根深蒂固。
个中缘由导致观众不再接受这样的演员,流量不足,演技有限,适合他的角色越来越少,
找他拍戏的导演越来越少,便不得不落得如今这般境地。
这该怪谁?或许是哥哥的过分保护,或许是自我的停滞不前。
但我们必须得知道,不论是演员行业亦或其他行业皆是如此,
不创新不突破,不能走出舒适圈就会成为弃子,被毫不犹豫地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