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一斤桃是多少个(一只桃能做多大)

一斤桃是多少个(一只桃能做多大)阳山则不然,一门心思走“桃路”,水蜜桃产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现如今,全镇3万多亩农用地,除了70亩稻田,全都是桃林。春和景明时节,漫山遍野桃花盛开,44平方公里的阳山镇,成了一片“桃花源”。改革开放后,苏南乡镇企业蜂起,厂房林立。环视阳山周边,个个都是工业强镇,年工业收入均超过200亿元。吴永法是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桃源村村民,种了35年水蜜桃,账算得细着呢。收成再差,一棵树结下的果子也能卖上千把块钱,“收成和价格好的年头,一棵树三四千元都能挣下,‘一棵桃树四亩稻’。”阳山境内的安阳山,为华东地区唯一的火岩层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和火山地质条件,成就了阳山水蜜桃汁多味甜的美名,吴永法的底气由此而来。阳山水蜜桃的种植,相传有700年历史,规模种植也有70年,但种植规模一直不大。上世纪80年代之前,就一个林业生产队种着1000多亩。

人民日报记者 申 琳

一斤桃是多少个(一只桃能做多大)(1)

桃花盛开时节,鱼眼镜头下的阳山镇俨然一个“粉色星球”。周海清摄

一斤桃是多少个(一只桃能做多大)(2)

阳山桃农在为桃花进行人工授粉。俞显峰摄

这话谁信?吴永法。“一棵桃树一亩稻”。种一棵桃树,收入抵得上种一亩水稻?

吴永法是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桃源村村民,种了35年水蜜桃,账算得细着呢。收成再差,一棵树结下的果子也能卖上千把块钱,“收成和价格好的年头,一棵树三四千元都能挣下,‘一棵桃树四亩稻’。”

阳山境内的安阳山,为华东地区唯一的火岩层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和火山地质条件,成就了阳山水蜜桃汁多味甜的美名,吴永法的底气由此而来。

阳山水蜜桃的种植,相传有700年历史,规模种植也有70年,但种植规模一直不大。上世纪80年代之前,就一个林业生产队种着1000多亩。

改革开放后,苏南乡镇企业蜂起,厂房林立。环视阳山周边,个个都是工业强镇,年工业收入均超过200亿元。

阳山则不然,一门心思走“桃路”,水蜜桃产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现如今,全镇3万多亩农用地,除了70亩稻田,全都是桃林。春和景明时节,漫山遍野桃花盛开,44平方公里的阳山镇,成了一片“桃花源”。

可桃花再好看,盛开的光景也就那么十来天;阳山桃子卖得再贵,整个桃产业链年收入也就十几亿元。

其它乡镇工业经济风生水起,阳山就不眼红?一条“桃路”走了多年,阳山就真的那么从容淡定?

惠山区委常委、阳山镇党委书记吴立刚笑了笑:如果看桃只是桃,谁还能淡定。阳山这些年呀,好多功夫都在桃之外!

桃林·岔路口的选择

“你穿你的西装,我穿我的花裙”

2006年,吴立刚调任阳山镇党委书记。彼时,阳山镇正面临两条道路的选择:走工业兴镇之路,还是走农业富民之路?

先看工业:阳山虽地处民营经济发达的惠山区,但位置相对偏远,加上又是环太湖一类保护区,“企业差不多都是别人挑剩下的”,味精厂、陶瓷厂、水泥厂等小企业散落各处。

再看农业:全镇水蜜桃虽然已发展到1万亩,但两大问题突出:一是散,“一家三四亩,散落五六处”;二是乱,桃园与工厂犬牙交错,种植环境不容乐观。

工业薄弱,农业不强,阳山只能做单选题,“要么工,要么农”。

琢磨半天,镇党委渐有共识:在工业发达的长三角,谁有好生态,谁就会有生产力、竞争力,“等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阳山的好山好水就会成为宝贝”。

阳山镇最终选择了不同于周边其他镇街的发展路径——一条“桃路”走到底,“你穿你的西装,我穿我的花裙”。

“花裙”确实特色鲜明,要穿出美来却没那么容易。

阳山农民有单干的传统,“父子俩都干不到一块去”。1983年分田到户以后,各家的园子只有三四亩。吴永法算田地比较多的,五六亩桃子一年种下来,按现在的价值换算,收入能有10多万元。“那时候觉得可以了,日子奔着小康走了。”老吴说。

随着年轻人纷纷进城,老年人渐失劳动能力,一些农民就把桃园出租出去,一些外地人也开始三亩五亩地在阳山承租土地种桃,桃园里到处搭起了花花绿绿的临时棚屋,不少人吃住都在桃园。生产主体多而散,桃子品质难免良莠不齐,随行就市,“种桃的不如贩桃的,贩桃的不如假冒的”。

阳山水蜜桃要走向未来,必须走集约化发展道路。2008年,正逢桃树要进行新一轮更新。这年年底,阳山镇以自然村为单位,开始推动土地流转,搞农场化改造、规模化经营。

由此,阳山镇的农民有了新选择——可分、可合。选择“合”,就把土地流转给村里,要种桃就从村里承租搞规模种植,不种桃的就拿土地租金;而选择“分”,就由村里统一调整,划出个人满意的承包地。

10年前的这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让阳山镇流转出了65%左右的土地搞规模经营。

吴立刚介绍,规模经营主体分三个群体——农民家庭、村级集体合作社、社会资本,“考虑到农民家庭的种植能力,我们定了一个20亩的基准数,既能满足农民的种植需求,又不至于让他们感到太吃力。”

吴永法按照镇里的指导标准,承租了20亩桃园。问老吴搞规模经营的感觉如何,他呵呵直笑:“当然是规模经营好!”

目前在阳山,土地交由村级集体合作社经营的,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每亩的年收益在1500元以上。

生产的问题,靠规模经营抓起来了,销售的问题怎么办?阳山镇集中抓“双品牌”建设——阳山水蜜桃注册有农产品地理标志,又是中国驰名商标,每个经营户都可以打“阳山”牌,但包装上同时还要打上各家自己的商标,“你要保证质量,不能砸了‘阳山水蜜桃’的招牌。”吴立刚说。

当地特殊的土质,造就了阳山水蜜桃独特的口味;规模经营,又使阳山水蜜桃的整体品质得到保证。既有“物以稀为贵”的底气,又有品质作保证,阳山水蜜桃这些年来价格屡创新高。“过去卖桃子,是一担担、一筐筐卖,后来是一箱箱卖,现在可以一个个卖了。”吴永法的话里,透出一丝得意和自豪。

桃农·悄然发生的嬗变

被激荡的农民意识,不一样的人生

30多年来,阳山一条“桃路”走到底,而桃农,也在发生变化。

1997年,阳山建起了水蜜桃批发市场,同时举办首届桃花节。一听办桃花节,桃农就嚷嚷开了:“桃花刚开,离卖桃子还早着呢,搞这花里胡哨的活动有什么用?”

没想到人气挺高,远近的亲戚朋友都来看热闹。一个桃花节,把一年的桃子预订出去大半,桃农都乐开了花。

批发市场也有故事。市场开张后,桃农倒是喜气洋洋,可电视台记者来采访,却又一个个地往后躲,离镜头远远的。阳山镇党委宣传委员苏亚红只好动员熟人来接受采访,“记者一走,周围的桃农都埋怨他报价高,‘你这个人就知道吹,咱们桃子哪能卖到你说的那个价’。没想到电视一播出,这个桃农出了名,家里桃子卖得特别好。以后再有记者来,桃农争着往镜头前面挤。”

吴立刚来阳山工作那年,桃花节已经连续办到第十届。到现场一看,街道两旁为办桃花节摆放的盆花,被群众纷纷搬回了自己家。

不少干部叫起来:“谁把花抱走了,让他抓紧送回来!”

“不用送回来!花可以抱回家,不过不能卖,要摆在家门口让大家看。”吴立刚笑眯眯地说,阳山农民家家房前屋后种树养花,说明他们爱“美”,这就是干事业的基础。“搬花,说明咱阳山的农民也爱美,这样的农民,可塑!”

可塑,关键是怎么塑。

刚开始搞规模经营时,吴永法纠结了好多天:“年过半百的人了,老两口种五六亩地还可以,再多,能干得下来?”后来,看到那么多的家庭农场干得风生水起,赚得盆满钵满,老吴再也坐不住了,“干,有什么可怕的!”

“农民,关键在于有成功的榜样示范,他眼里看到了、心里踏实了,不用你做多少动员,自己就掂量得很清楚。”在阳山工作这么多年,吴立刚摸透了农民的想法。

有榜样示范,还要有引导、激励。为了推动农民办农家乐,阳山组织他们到杭州梅家坞去观摩取经。梅家坞以茶为特色,家家办民宿、处处可休闲,引来游人如织,阳山农民有人当时就摩拳擦掌想大干一场。

“当时激动,回来不动!”吴立刚说,回来之后,大家就前怕狼后怕虎了,“有人还放出话,要办农家乐也可以,政府能不能经常安排人来食宿?”

“不是说住进小楼开上汽车就现代化了,农民当时怕风险、求稳的心理普遍存在。”对症下药,阳山镇出台政策,办得好的农家乐最多能得到10万元奖励,农民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起来了。

土生土长的阳山人,思想因“桃路”而嬗变。但对于阳山而言,这条“桃路”能不能继续走下去,还要看有没有人来接班。

30多岁的吴晓波,10年前辞去无锡市区一家公司的工作,回到阳山镇河柳村的婆家照顾家庭,“这一回来,就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在家待了一段时间,吴晓波决定种桃。

首先跳出来反对的是自己妈:“好不容易上了大学跳出农门,怎么能回来再当农民,要是缺钱花,妈给你!”

吴晓波的倔脾气也来了:“谁说大学生就不能种地,我就种一个给你们看看。”

说干就干,吴晓波承包35亩桃园,办起了“果多多”家庭农场,从此开始了“带月荷锄归”的农民生活。问起现在一年的收成,吴晓波扑闪着大眼睛笑了:“一亩地差不多38棵树,一棵树按收入1000元算,35亩的收入你算算看。”

“如果没回到农村,我现在可能是公司的中层。但自己静下心比较过,在农村,我过得更快乐、更幸福。”吴晓波说。去年春天,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在桃树下做作业,那时候桃花正艳,她拍了张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里。“读书桃花下,朋友圈里一片羡慕声,很多朋友感慨说,这是如诗如画的生活呀!”

桃,改变了吴晓波的人生轨迹,但这改变来得偶然,又有多少年轻人能够主动进入农村呢?吴晓波也在思索:“年轻人要抛开农村‘落后’的成见,要深入农村,才能看到农村发展的机遇,才会发现农民的生活也精彩。”

桃乡·去与留都有念想

有人流着泪搬到镇上,有人回到15年没住的村庄

吴晓波婆家所在的河柳村,几年前整村搬迁到了镇上。

“大伙都开开心心地在搬迁协议上签了字,可等到工程队来拆房子的那天,许多老年人就守在房子前面哭个不停!”苏亚红感慨,那些房子大都是老辈人一砖一瓦建起来的,心中的不舍自然非年轻一代所能理解。

感情归感情,等住进镇上配套齐全的新房子,很多人也就适应了。吴永法说:“这里住着多好,环境又好,生活上比村里方便多了。”

无锡市在十几年前就推动土地集中利用,要求农村不再新建住宅,而是向镇区集中居住。阳山镇农村的房子,大多已经比较破旧。再加上年轻人纷纷离开农村,在城里、镇上买房,村庄的空心化越来越严重。

“我们提出来,农村要做减法,首先是把桃园间散布的138家污染企业清理出去,然后就是把那些小的、居住率低的村子搬迁走,把土地利用起来,让村庄疏朗起来。”吴立刚说,阳山要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有一个口号,“山环水绕桃花源,一年四季皆风景”。

自此,阳山镇多了一张规划图,专门划出17.5平方公里的区域,着力打造阳山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

按照规划,阳山镇保留特色村、重点村、一般村共140多个,还有130多个村庄要搬迁。在村庄的存废问题上,镇里把决定权交给农民,由全村居民投票决定去留,无论选择搬迁到镇区,还是选择留下来保持原样,都要100%的村民同意。

吴永法投了搬迁赞成票,“几十年的老房子,住着也不舒服,卖了又不值几个钱,遇到搬迁的机会肯定要支持!”

有人流着泪搬到镇上,也有人回到阔别多年的村庄。

72岁的周正贤,是阳山镇的老镇长。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到了这把年纪,居然又回到15年没住过的村上老宅,开始了新的乡居生活。

老周的村子叫前寺舍,一村皆周姓,先祖是宋代儒学大师周敦颐。阳山镇规划保留下来的140多个村庄,前寺舍是其中之一。老周回到村上,是响应政府号召办农家乐。

“老宅子破旧得不能住了,按政策不允许翻新,但是办农家乐是可以的。”老周介绍,也不是自家说办农家乐就可以翻新房子,得全村每一户都签字同意,而且只能原址重建,不得扩大面积。

老周家的房子重建起来,上下5间客房,都是带卫生间的三人间,可接待15位客人。由于前寺舍位于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地带,老周家的家庭旅馆生意不错,双休日的房间往往提前一个月就被预定了。

同前寺舍一样,阳山镇对保留下来的村庄,尝试打造不同特色的田园乡村样本。

在前寺舍村对面,有一个属于桃源村的自然村,叫山南头,已经近乎荒芜。桃源村党总支书记张谷很纠结,拆又不是,留又不是,搁置了几年,眼看着已经搬空的几十栋房子一天天破败。

2017年,桃源村与上海一家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出让山南头老房子的使用权。这家公司先期出资1500万元,加固老民居,完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将持续斥资打造特色民宿村落。20年合同到期后,使用权由村里无偿收回。“这种模式,算是用空间换发展吧。”张谷坦陈。

对于怎么打造特色,阳山镇出了11道题供各村认领,其中一题是作为无锡市农村住宅改建的试点,将全村所有住宅拆掉,按照统一规划原址重建,“用地不突破,一户不落一户不多”,条件是必须100%的村民投票同意。“这是块难啃的骨头,要征得全村人同意把现有住房拆掉,没几个村有这个底气。”吴立刚说,最后一个叫冯巷的村子把题目领走,还真把全村人的思想做通了。如今,青砖黛瓦、十里桃花,一个颇具江南风情的冯巷新村令人期待。

桃路·冀望“桃花源”

“桃 ”之路越走越宽,更美的风景还在远方

“桃花马”,不是马,而是“桃花中的马拉松”的简称。

4月1日,阳山第二届半程马拉松开跑。赛道,就设在3万亩桃花丛中,吸引来国内外5000多名跑友。阳山桃花节在经历了20年政府主办后,去年首次由无锡一家企业承办,而企业将半程马拉松的内容植入桃花节。2017年首届“桃花马”开跑,桃花节人气爆棚。

从最早卖桃,到桃花节“卖花”,美丽的自然环境、乡村风情,吸引来长三角众多游客。有的外来客,甚至情愿留下来,再也不离开。

费频,一位典型的江南女子,温婉、娴静。夫妇两人,经营着一处特色民宿。

民宿在一座小山的半山腰,抬眼可见不远处苍翠的阳山,民宿内外,桃花盛开。

“3年前,第一眼看到这片园子就喜欢上了,有种一见钟情的感觉。”费频笑着讲述自己跟阳山的缘分。她并不是阳山本地人,在经营这处民宿之前,也从未涉足过旅馆服务业,只是众多喜欢自助游的背包客中普通一员。

“有山、有桃、有风景,还有清新空气。”费频总结道,这是自己决定在阳山办民宿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她办一家高品质民宿底气所在。费频给自己的民宿起名叫“小筑沐野”,半山几间小筑,让人沐浴在田野的清风阳光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春赏桃花,夏品蜜桃,秋冬季节可泡温泉、尝年味,一年四季不重样。看得见山,望得见水,阳山人如今卖的是乡愁,是“生活”。

“所以,不要小看山南头都是破败的普通民房,因为有桃在,它的发展前程远大。”张谷信心满满。

在吴立刚看来,“桃路”越走越宽,更美的风景还在远方。“5万阳山人,就业问题怎么解决?种桃、民宿的容纳量远远不能满足,所以我们要发展各种内涵的‘农业 ’。”2017年,阳山农民人均纯收入4万元左右,在无锡市以农为主的街镇中,阳山农民人均收入数一数二。

吴立刚说,阳山正在探索发展的“农业 ”,可以“ 农家乐”“ 民宿”,也可以“ 制造”。如今,阳山一些经营户已经开始尝试做桃花酒、桃花糕,有的在做桃花面膜,有的则利用更新下来的桃树、桃根雕刻工艺品。

吴立刚心里有张阳山镇的蓝图,那就是建成享誉国内外的“蜜桃小镇”,小镇有蜜桃一样甜蜜、健康的生活。“坚持保护自然生态不动摇,坚持发展水蜜桃这个基础产业不动摇,拉长阳山水蜜桃的产业链,阳山最终会像欧美那些著名的风情小镇一样,成为一个阳山人、城里人都向往的宜居宜业的‘桃花源’!” 采访结束离开阳山,正值3万亩桃花盛开,漫山遍野、灿若云霞。脑海中突然跳出一句诗,“桃花依旧笑春风”。

那,就笑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