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消灭吐蕃回鹘还是衰落(大唐衰落后的西域)
唐朝消灭吐蕃回鹘还是衰落(大唐衰落后的西域)北庭之战实力强劲的吐蕃吐蕃、回鹘经过谈判划分了势力范围。从此,吐蕃牢牢地控制着西域南部地区与河西走廊,而回纥则在西域北部站稳脚跟。安史之乱后,两族在西域、河陇一带,围绕北庭、西州、龟兹、沙州、凉州等军事重镇再次爆发了激烈战争。这场战争因为缺乏历史记载,后世对争战的时间、地点、结果却产生了许多分歧,尤其是双方在贞元五年(789)至贞元七年(791)发生的北庭之战,争论甚多。
吐蕃和回鹘是唐朝时期,与大唐政权并立的两个地方政权,历史来源复杂,与唐朝的盛衰相始终。唐代前期,河陇之地为唐朝控制,两个民族因地域隔绝,虽然有过一些零星的接触,但是没有产生过多的矛盾和交往。自安史之乱以后,唐廷尽征河陇劲卒入关靖难,唐朝回调安西精锐入关平叛以后,与唐朝争夺西域影响力的吐蕃趁机扩张势力,将西域之地视为囊中之物。与此同时,在唐朝西域强权政治衰落之际,回鹘也开始将势力伸入西域的天山地区,于吐蕃和回鹘因此产生了利益纠葛,回鹘与吐蕃的关系也逐渐恶化,为了争夺西域地区的控制权,双方爆发了长期战争!于是,围绕西域、河陇之地,吐蕃与回鹘展开了历时数十年的战争。
回鹘贵族
战争初期,吐蕃在安西都护府的北庭地区取得了对回鹘的军事优势。回鹘为了挽回劣势,积极增兵,回鹘在贞元七年(791)匀曷户之战中取得胜利,随后继续扩大战果,致使吐蕃势力全部退出天山地区。战争后期,双方继续围绕一些军事重镇展开角逐,如西州、凉州、龟兹等地。大战之后,双方都筋疲力尽,为了赢得休整机会,吐蕃和回鹘双方各怀心思,双方举行谈判,进行了一次"弭兵"性质的会盟活动——岱噶玉园会盟。
实力强劲的吐蕃
吐蕃、回鹘经过谈判划分了势力范围。从此,吐蕃牢牢地控制着西域南部地区与河西走廊,而回纥则在西域北部站稳脚跟。安史之乱后,两族在西域、河陇一带,围绕北庭、西州、龟兹、沙州、凉州等军事重镇再次爆发了激烈战争。这场战争因为缺乏历史记载,后世对争战的时间、地点、结果却产生了许多分歧,尤其是双方在贞元五年(789)至贞元七年(791)发生的北庭之战,争论甚多。
北庭之战
与唐朝交往的众多民族中,吐蕃与回纥是相当重要的两个民族。吐蕃和回鹘的兴衰与唐朝相始终,针对吐蕃和回鹘的壮大,唐朝内政外交也进行了不小程度的变动。回鹘与唐朝大宗的绢马贸易,使回鹘贵族生活奢靡的同时,却给中原的唐人带来沉重负担。唐朝政府为此采取与回鹘和亲、改革财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等措施。吐蕃对唐朝的军事威胁,迫使唐朝每年从关东征召大量的"防秋兵"来防遏吐蕃在河陇的攻势。迫使唐朝北联回鹘,南结南诏,西结大食、天竺,采取环包吐蕃的外交政策。
吐蕃全盛时势力范围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为了迅速遏制叛乱蔓延全国的局面,大量抽调精锐的西域边军入关。驻守在西域地区的唐朝军事力量开始衰弱,而且安西唐军经过751年怛罗斯之战的失利,此时西域仅存的唐军力量十分有限,这削弱了唐朝在西域的统治。果然,就在安史之乱爆发不久,原先臣服于唐朝的西域各国各部落,开始和吐蕃眉来眼去。唐朝在西域势力减弱,降低了唐朝的威望,从而使得葱岭地区的西域诸国有了倒向吐蕃的趋势,唐朝在西域的统治已经开始瓦解。但由于西域地区高山,沙漠,隔壁纵横其间,在西域各个绿洲地区仍有一部分据点掌握在唐军手中。可是,唐朝有限的兵力只能据守各个军镇据点自保,已无力发动大规模的征伐战争了。
怛罗斯之战
直到九世纪中叶,回鹘、吐蕃的统一政权相继崩溃,双方才各自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