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说说东北那些事儿(东北真的一点儿都)

说说东北那些事儿(东北真的一点儿都)曾经支援社会整体发展所付出的惨痛代价,却在转型期到来时,被人们当做了反面教材来看待。无论是这部电影里的东北老工业基地,还是其他诸如甘肃阿克塞的石油小镇等资源型城市,我们总是一边享受着过去的辉煌,却一边又在遗忘着如今的没落。我就在想,在这惨痛教训背后的刻意忽略,又该拿什么去重塑这些城市往日的辉煌?在我看来,电影所聚焦的并非是某个具体的人物或是城市,而是因为真实社会发展环境的呈现,让这部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广泛的代表性。那些所有资源型城市经历过的辉煌,都在资源耗尽时迎来了长期的没落。资本带着满足悄然离去,可留在那里的当地人,却在经济转型的阵痛中必须想方设法的活下去。如果说,《老兽》和《Hello!树先生》所围绕的人际关系是熟人之间的亲情纠葛,那么,《锤子镰刀都休息》则更多的是陌生人之间因为某种精神或是情感层面的需求,而不自觉的形成了一个比较松散的关系圈。在这个资源已经枯竭的城市,当人们纷纷选

立足于现实生活的小众影片,受制于市场中的商业追求浪潮,总是被人们轻而易举的给忽略掉。在各种商业大片的冲击下,现实与幻想的难以区分,带着某种价值观的模糊,在观众本就浮躁的情绪上推波助澜。

当人们从集体无意识的狂欢中慢慢抽离出来时,大浪淘沙所留下的,往往就是那些跟生活最为贴近的小众影片。它们后期主要的发力点,便是基于现实生活与观众所产生的情感共鸣《锤子镰刀都休息》大概就是属于这类型的电影。

说说东北那些事儿(东北真的一点儿都)(1)

其实,初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很容易的就想到了与它具有相似性的两部影片,一部是《老兽》,一部是《Hello!树先生》。

电影整体中透露着的那种生存空间的荒凉与生存状态的荒诞是无比真实的。将个体放置到无法左右的社会大环境中所表现出的挣扎与徘徊,在撤掉所有能够依靠的物质和精神支柱后,或许,我们就能够明显的从电影里那些无所事事的个体身上,看到更多在资源型城镇生活的人的影子。那是上个年代与这个年代经济衔接时所出现的严重断层,也是当下城市发展过程中总也回避不了的社会问题。

如果说,《老兽》和《Hello!树先生》所围绕的人际关系是熟人之间的亲情纠葛,那么,《锤子镰刀都休息》则更多的是陌生人之间因为某种精神或是情感层面的需求,而不自觉的形成了一个比较松散的关系圈。

说说东北那些事儿(东北真的一点儿都)(2)

在这个资源已经枯竭的城市,当人们纷纷选择逃离时,总有那么一批人,或是出于留恋,或是出于无奈,而被迫选择留守,可留守后被社会发展无情的抛弃,总是带着几分戏谑。

刚子手里本来干活的锤子,大勇手上本来辅助身体残疾的拐杖,宝鹤嘴里即兴唱起的红色歌曲,终究还是失去了它们各自的用武之地。于是,看着这座被荒废的城市,他们只能苟且的过着自己荒诞的生活。

说说东北那些事儿(东北真的一点儿都)(3)

在我看来,电影所聚焦的并非是某个具体的人物或是城市,而是因为真实社会发展环境的呈现,让这部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广泛的代表性。那些所有资源型城市经历过的辉煌,都在资源耗尽时迎来了长期的没落。资本带着满足悄然离去,可留在那里的当地人,却在经济转型的阵痛中必须想方设法的活下去。

曾经支援社会整体发展所付出的惨痛代价,却在转型期到来时,被人们当做了反面教材来看待。无论是这部电影里的东北老工业基地,还是其他诸如甘肃阿克塞的石油小镇等资源型城市,我们总是一边享受着过去的辉煌,却一边又在遗忘着如今的没落。我就在想,在这惨痛教训背后的刻意忽略,又该拿什么去重塑这些城市往日的辉煌?

说说东北那些事儿(东北真的一点儿都)(4)

1

《锤子镰刀都休息》于2013年在中国香港上映,片长只有52分钟左右,算是一部短片,但它却因为故事内容的深刻而获得了金马奖的青睐。这份殊荣,让鹤岗这座伤痕累累的城市重新被人提及,不知道应该是高兴?还是悲哀?

非专业出身的导演耿军,对于家乡鹤岗变迁的深刻体会,让他的电影中时刻透露中某种反思。那些荒诞不经的剧情设计,那些颓丧不已的人物形象,一层层地将如今社会极力掩盖的城市伤疤给揭了开来,然后又在伤口上撒了把盐。

这并非是一种通过卖惨博眼球的行为,因为真实鹤岗的起落大概比电影中所描述的更加惨烈。于是,耿军带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来拍摄这部电影,他试图用自己作为参与者的亲身体会,让那些坐在荧幕前的旁观者,即便无法亲自见证一座城市的没落,却能够在结合实际生活的思考中,慢慢窥探出当下城市发展的某些问题。

说说东北那些事儿(东北真的一点儿都)(5)

电影最开始的那场大雪将整座城市给覆盖了起来,散落各处的村庄死气沉沉,街道上除了晒太阳的小二和一瘸一拐的大勇,就再也没有其他人影出现,此刻的画面呈现便奠定了整部电影所拥有的颓败气氛。

小二晒太阳是想要吸收太阳的能量,这样就可以减少饥饿感,物质的匮乏让他不得不选择精神的依靠,而他也是整部电影中唯一具有自己“信仰”的人物。虽然智力存在问题,但起码能够在教会靠着帮忙而获取生存保障,相比较大勇或是刚子试图通过偏门来生存,小二就明显正直的多了。

说说东北那些事儿(东北真的一点儿都)(6)

白雪将这座城市的一切都变得一样,可却怎么也掩盖不了城市内核中透露着的沦落气息,城市的迷茫连同着生活在其中人的迷茫,在一场白雪的掩盖下,暴露着蠢蠢欲动的原始欲望。城市发展面临的困境无形中转化成了个人生存面临的困境,物质匮乏背后的精神迷失,突破着法律和道德的束缚,造就了很多如同刚子一样铤而走险的犯罪者或是投机者。

所以,这是一座物质和精神同时荒废的城市。

如果在看电影之前了解一下时代背景,或许就能够明白,在这部电影里,为什么城镇中出现的人是非常少的?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残破倒塌的厂区存在着?电影里厚厚的积雪,或许可以暂时掩盖住因为资源过度开发而造成的城市伤痕,可一旦积雪融化,撂荒的土地和塌陷的矿区就足以能够说明,利益追逐背后对整座城市造成的无可挽回的伤害。

说说东北那些事儿(东北真的一点儿都)(7)

刚子每次打劫完都会在墙上把收获的钱财给写下来,从之前勉强能够得到金钱到之后只能得到少得可怜的食物,透过这些打劫东西的变化,我们也能够从侧面看出这里人们此时的生存状态。而大勇和宝鹤两人从以前轻而易举的钱财到手到现在常常的一无所获,更是反映出这座城市所面临的生存空间。

生存或许是他们三个面临的最大挑战,所以,即便因为机缘巧合凑在一起,谈论最多的还是如何快速的获取物质。

一座依靠资源发家的城市,却无法满足城市中人们的基本温饱问题,于是,由盛转衰的过程便伴随着人们的不断逃离,或是去更大的城市生活,或是去发达的南方闯荡。即便最终留了下来,也只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像刚子大勇和宝鹤他们三个一样,为了生存铤而走险,一种就是像那个被抢的矿工一样,让无法兑现的工资承诺一直拖着。

说说东北那些事儿(东北真的一点儿都)(8)

资源开发带来的财富能够暂时的聚拢人心,可是一旦这个红利期过去后,又该依靠什么再次聚拢人心呢?

这座城市中,像刚子、大勇和宝鹤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而他们的生活,也如同这座城市的资源一样,从富有到匮乏再到遗忘。跟着三个人的行动轨迹,我们看到了破败的大街小巷,无人问津的低矮房屋,本该热火朝天的矿区也早已没有了机器的响动,而行色匆匆的人们脸上更多的是麻木和茫然,这大概就是导演对于这座城市的最后印象。

说说东北那些事儿(东北真的一点儿都)(9)

疯狂的物质追求激发着人们的膨胀欲望,精神的忽略带走了对城市长期规划的希望,最终,在盲目中人们断送了这座城市本该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的有序过渡。

影片将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城市的生存空间巧妙的联系起来,但导演并没有把这些都朝着极端推进,所以,我们依旧能够从影片中感受到人性所迸发的善意

刚子会把玩具还给矿工,会将橘子和白菜分给宝鹤,小二会拉着不认识的刚子留下了喝酒,这些下意识的行为所呈现的是利益追逐中难得的高贵精神,可是,随着城市进一步的衰败,这些人性的善在面对生存考验时,又该寻求怎样的精神寄托呢?

说说东北那些事儿(东北真的一点儿都)(10)

2

对于资源型城市的衰退,这部电影整体的风格是压抑的,但是表达出的情绪却是真实的。当我们课本上曾经引以为傲且为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城市,突然以这种颓败荒凉的姿态呈现在荧幕上时,大多数人是比较感伤的,甚至是难以置信的。

在《锤子镰刀都休息》这部电影中,偏灰白的色彩搭配着看似荒诞的故事内容,而始终固定的镜头下大多数的画面都是用全景和远景的方式呈现出来。我想,这种若隐若现的距离感,大概是想让观众能够从压抑中适时地跳出来,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拥有自己的思考。

借助刚子等三人的行动轨迹,揭开了这座城市衰败景象的冰山一角。荧幕内的人物在感知着城市生存空间的缩减,荧幕外的观众却在窥探着经济发展和利益追求所破坏的城市样貌,多少让人唏嘘不已。

说说东北那些事儿(东北真的一点儿都)(11)

想一想,本该在长期规划下的资源合理开发,因为短期的利益追求而造成整座城市的衰退,人们开始逃离,各种熟悉的亲密情感也在这种逃离中不断被撕裂着。精神建设不能跟随经济建设,生存保障无法满足生活需求,一座城市的沦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依旧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作为导演的耿军在这部电影里夹杂着太多的个人情绪,无论是对于城市,还是对于人,每一处都透露着满满的无奈。

当镜头最后停留在小二晒着太阳并目视前方的脸上时,此刻电影首尾呼应。这个从来不知道信仰为何物却始终坚持用教会规则来约束自己行为的人,终究让我们看到自己影子,那是迷茫和困惑试图依托外物摆脱自身困境终究只是自欺欺人,而大环境中对于个体的无限挤压,又不断造成精神上的困惑。城市与人终究浑然一体,追求短期忽略长期的盲目也终究迎来永久的没落。

说说东北那些事儿(东北真的一点儿都)(12)

大勇、刚子和宝鹤其实完全可以选择离开,可是思维中的惰性又让他们选择留守。这种思维上的惰性,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之前坐吃山空的心态。就像这座城市,以为依靠资源就能够长期保持兴盛,可不曾想,资源会有枯竭,人也就难以逃脱衰败的宿命。

其实,透过这部电影,我倒还是看到了它背后隐藏着的“改变”主题。如果,呈现衰败是电影表面上的主题,那么,它实质上却是在利用这种人物和城市的困境来慢慢思索着一种改变之道,毕竟,导演是这座城市的人,谁不希望自己的家乡能够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呢?

只是,恐怕就连导演自己都不知道,这个改变该从哪里入手?于是他只能借由电影人物身上残存的人性善来作为突破口,在他们第一次合作失败后,慢慢开始在彼此谈心中晾晒自我反思自我。

说说东北那些事儿(东北真的一点儿都)(13)

大概,鹤岗再也恢复不了往日的荣光,而如同鹤岗一样的城市还会持续增加,身在其中的人们被物质包裹着的迷茫也总会迎来彻底的觉醒。只是,这种觉醒恐怕得经历最大的阵痛,就像快速发展的城市总得适时地浇一盆冷水,才能摆脱目光短浅的盲目重新制定合理的长远规划。

千万不要让本该属于劳动工具的锤子和镰刀变成打家劫舍的凶器,这大概是需要社会痛定思痛后的努力,以及个体保持人性善的生活追求。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