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电商真正做成功的很少(听起来很美做起来很难)
为什么农村电商真正做成功的很少(听起来很美做起来很难)愿景很美落地无门,阿里巴巴的愿景是美的,农村电商市场这块蛋糕也是可口的,最大的败笔就是不知道农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不懂农村的人在探索农村电商的市场,必定是闭门造车。做农村电商的平台与企业一定要懂农村、农业、农民。时至今日,阿里巴巴的村淘大部分站点已经升级为天猫优品的线下店,为天猫优品做宣传、帮助老百姓代购。关于农产品上行已经不再有下文。阿里巴巴当时正在考虑下一个发力点,参观完赶街后,马云觉得农村一定是电商未来很大的一块市场,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数量一半还多。不仅城里人网购,也应该让农村人网购。这应该是阿里巴巴最早的初衷。农村人条件不成熟怎么办?不会网购怎么办?于是阿里巴巴炮制出了“千县万象”计划,在合作的县域每个县域找一个合伙人,让他们帮助村民代购,这就是“村淘”的1.0版本。工业品进村,帮助老百姓代购。1.0版本走了一段时间,突然发现太单薄,农村需要的是把农产品卖出去,2015年很多
自2004年开始,农村电商一词席卷全国,上至国家总理下至草根创业者,从沿海都市到西北农村,都在投入到农村电商这个新事物中。阿里巴巴上市之后公布的三大战略其中农村电商就是其中之一,随后阿里巴巴发布了“千县万村”计划,另一电商巨头京东随后发布了“星火燎原”农村电商项目,乐村淘、赶街、惠村淘、村小二等等农村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4年已经过去了,农村电商虽然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可是效果却不尽人意。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在瘸腿前行,京东的星火燎原基本不再存在,其他农村电商创业平台不知道路在何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2000万项目资金除了给当地留下一些场馆建筑外,没能带来后续的发展动力。地方政府的主管领导大呼他们想象当中的农村电商不是这个样子。农村电商犹如一场台风,小米创世人曾经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可是站在台风口上的农村电商确没有飞起来,原因何在呢?
非常有幸本人从2015年也参与到农村电商这个伟大的行程当中来,3年时间看到农村电商上半场的喜悦、无奈、收获、失败,其实农村电商发展无非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一、电商平台愿景很美但落地无门
谈到农村电商就绕不开马云大叔讲的农村故事,这个故事应该从一个叫赶街的公司说起,在浙江的偏远山区有一群人搞了农产品电商,把零散的电商通过协会模式进行抱团发展,作出了一定成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听说后调研视察,一看模式不错。随后招呼马云去看看,马云带着团队去遂昌调研一天,赶街的负责人潘东明详细介绍了赶街的运营模式。这个故事来源于赶街公司的微信公众号。
阿里巴巴当时正在考虑下一个发力点,参观完赶街后,马云觉得农村一定是电商未来很大的一块市场,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数量一半还多。不仅城里人网购,也应该让农村人网购。这应该是阿里巴巴最早的初衷。农村人条件不成熟怎么办?不会网购怎么办?于是阿里巴巴炮制出了“千县万象”计划,在合作的县域每个县域找一个合伙人,让他们帮助村民代购,这就是“村淘”的1.0版本。工业品进村,帮助老百姓代购。
1.0版本走了一段时间,突然发现太单薄,农村需要的是把农产品卖出去,2015年很多地方出现农产品滞销,2016年阿里巴巴的村淘升级为2.0版本,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
阿里巴巴当时的战略是三至五年时间投资100亿,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 10万个村级服务站,通过淘宝大学县长班为各地县长灌输理念,很多县政府为之雀跃。纷纷加入到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计划当中来。
时至今日,阿里巴巴的村淘大部分站点已经升级为天猫优品的线下店,为天猫优品做宣传、帮助老百姓代购。关于农产品上行已经不再有下文。
愿景很美落地无门,阿里巴巴的愿景是美的,农村电商市场这块蛋糕也是可口的,最大的败笔就是不知道农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不懂农村的人在探索农村电商的市场,必定是闭门造车。做农村电商的平台与企业一定要懂农村、农业、农民。
二、地方政府虽热切期盼 却没有脚踏实地投入
农村电商的兴起绝对改变了部分政府的发展思路,以前招商引资作为政府的重头戏来抓,但是哪有那么多企业、工厂落户,所以招商引资的难度可想而知,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县城。当农村电商的出现,给一些对一些县域的执政者带来了希望,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弯道超车成为他们发展县域的新动力。陕西武功、吉林通榆、河南博爱等这些被誉为农村电商先行模式的县域就是抓住农村电商的机遇,走在前列。在2015年集中爆发期,个个县长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有能力的和阿里巴巴合作、没有能力自己搞。都想通过电商弯道超车实现地区经济增长与自己的政绩增长。
同样时间是检验一切的最高标准,三四年时间过去了,做农村电商县域怎么样了,轰轰烈烈过后,很多县长傻眼了,大呼这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获得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的县域,2000万花完后,老百姓的农产品依然滞销。这到底是怎么了?
如何去定位政府在农村电商中的角色,是很关键的。政府千万不要在这个项目中把自己定位成一个领导者,拿出一部分资金或者提供、建设一些场所就可以了。农村电商作为一个新物种,政府、企业(电商服务商)、农户(合作社)三者缺一不可,都是这个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很多政府致命的缺陷就是完全信任某个企业、服务商,全程委托他们去运营该县域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
说实话,截止到目前还没有那个公司或者电商平台有一套成熟的电商运营模式,哪怕在某个县域做的很好,但是一个县一个情况,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产品都不同,是没有办法复制的。如果地方政府没有专业的团队投入进来,参与到电商发展规划,制定考核标准,全凭单个服务商去折腾,折腾到最后他们拿到钱拍怕屁股走人。留下的只有傻眼。
在农村电商的项目中,政府一定要参与,曾经有人说过农村电商一定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重视了这个项目的推进才会顺利。但是我认为光有一把手推动是不够的,下面的分管领导、分管部门也一定要懂、一定要亲自抓。
想要做好农村电商,县长一定要懂电商;业务部门一定要通电商;还要培养当地的创业团队,要打破外来和尚好念经的思路,当地的培育起来才能后续发力;更不要搞形象工程;切记不要拔苗助长;全程参与到农村电商的探索、实践中去。
三、没有人才支撑 农村电商无从谈起
不论哪个行业一定有人去干,这几年我们国家、地方政府都在鼓励回乡创业,电子商务是回乡创业不错的一个途径。以前有些偏远地区的县域,年轻人多出去打工,看到当地返乡创业测政策后,带着在打工时学到的技术回到家乡创业,开网店、为网店提供货源等。
但是,在农村大部分人对电商还是很陌生的,这就需要通过培训来解决,目前农村地区的电商培训乱象丛生。现在农村电商培训都有政府补贴,多个部门都在搞,除了电商的对口部门商务局,农业局、人社局、科技局、团委妇联等等都在搞电商培训。存在‘九龙之水’的乱象。
在农村电商人才储备方面,一方面是加大扶持力度让在城市的人群回乡创业,起到带动示范作用。回到乡村的人,一定解决好当地的营商环境,解决好他们创业政策的落地,生活方面的困难。
另一方面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搞培训。做到‘走出去、请进来,理论实操结合’的培训模式。一定要杜绝农村电商培训“纸上谈兵”。农村电商的人群培训不需要高大上,但一定接地气,在农村不需要产品开发经理,需要的基本的运营知识、农产品品牌塑造营销、美工方面的人才。所以培训一定要搞好系统规划、分层次进行、针对性培训、合理安排培训周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本地讲师团队培养。
农村电商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对于带动三农发展、解决农产品滞销、促进精准扶贫、乡村创新创业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这项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农户的全方位参与。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制定合理科学规划、完善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企业(服务商)一定要脚踏实地作出适合当地后续发展的县域电商模式,能够提供后续动力;做符合当地人群特性的培训,提高农村电商培训转化率,发觉当地草根电商创业者,草根的力量不容忽视。真正做到政府有效益、企业有收益、农户有利益。
声明:本文为原创,谢绝转载、剽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