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先秦大鼎(象牙筷与箕子慧眼看事和人)
民间故事先秦大鼎(象牙筷与箕子慧眼看事和人)箕子因为纣王用一双象牙筷子而忧心,亦称“箕子怖箸”,这在《韩非子·喻老》中记有这则故事。 箕子见微知著的寓意,至今仍然能读出新意,尤其是在物质丰富、灯红酒绿中,更应严格要求自己,要学会“防微杜渐”:一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虽然使用一双象牙筷子是“小事”,但“小节不保终成大患”。二是“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时处处保持高度戒心,才不会乱了阵脚。三是“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要居安思危,防祸患于未然。向箕子学习,慧眼看事和人,更要率先看自己。时时审视,把自己看清看好,要当成一回事。(下)(文/蔡驷 ) (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商纣王花天酒地胡作非为,一天比一天厉害。群臣谏议,刚开始商纣王左右搪塞,后来是诡辩,再后就渐渐地烦了,他就大加刑戮。《封神演义》里说得更绝,男人坏,就拿女人说事,把个苏妲己加进去,说人家是狐狸精,指挥商纣王干坏事。结果,弄得朝中人心涣散,众臣归周。比干因谏被掏了心,微子带领三师逃跑了。箕子呢!
箕子聪明之人,摸着石头过河,对商纣王屡谏无效后,在别人劝箕子离去时,箕子依旧坚定地说:“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悦于民,吾不忍也”。箕子嘴上这么硬,但他见成汤所创六百年江山即将断送在纣王手中,心痛如割,索性割发装疯,披发佯狂,隐而鼓琴以自悲,每日里只管弹唱“箕子操”曲以发泄心中悲愤。本想瞒天过海,但商纣见此,以为箕子真疯,也没有放过他,而是将箕子囚禁起来,贬为奴隶。
商纣兵败自焚后,箕子便趁乱逃往箕山。在箕山过隐居生活,武王喜爱箕子,找到了他,向他询问殷商灭亡的原因,箕子不愿意讲自己故国的坏话,于是闭口不多说话。武王也发觉自己失言了,就向他询问怎样顺应天命来治理国家。箕子于是便将夏禹传下的《洪范九畴》陈述给武王听,史称箕子明夷。武王听后,更加钦佩,就想请箕子出山治理国事,重用箕子。《尚书·微子》说,箕子曾对微子说过:“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由此可见,箕子不愿再出山,武王无奈而暂别去。
箕子趁机,招呼一帮人,逃出箕山,向东而去,最终从胶州湾渡海,奔向与商有一定族缘关系的朝鲜,创立了箕氏侯国,也称箕子朝鲜。同去的有殷商贵族景如松、琴应、南宫修、康侯、鲁启等。《史记·宋微子世家》《尚书大传·洪范》中都有记载。周武王灭殷封箕子于朝鲜,箕子朝鲜侯国正式成立。其受封之地即今之平壤。《三国遗事》记载:“都平壤城。”朝鲜编撰的《朝鲜通史》中也有记载。箕子朝鲜历史延续了一千多年。
箕子因为纣王用一双象牙筷子而忧心,亦称“箕子怖箸”,这在《韩非子·喻老》中记有这则故事。 箕子见微知著的寓意,至今仍然能读出新意,尤其是在物质丰富、灯红酒绿中,更应严格要求自己,要学会“防微杜渐”:
一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虽然使用一双象牙筷子是“小事”,但“小节不保终成大患”。二是“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时处处保持高度戒心,才不会乱了阵脚。三是“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要居安思危,防祸患于未然。
向箕子学习,慧眼看事和人,更要率先看自己。时时审视,把自己看清看好,要当成一回事。(下)(文/蔡驷 ) (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