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起势左脚还是右脚(浅谈太极拳的头部姿势要求)
太极拳起势左脚还是右脚(浅谈太极拳的头部姿势要求) 上有虚领顶劲,下有尾闾前卷,再配合含胸拔背,虚胸实腹,沉肩坠肘等要领,全身之法就齐备了。注意:“顶头悬”是意念,是一个名词,不是用力向上顶的动词,要是用力向上顶,脖子就僵了,气血流通迟滞,反而影响健康,切记切记。长强穴,也称为尾闾穴 这里明中给各位拳友分享一下师父讲的秘诀 如果关注明中的拳友们应该知道,之前简单分享过:后脖子贴着衣服顶子,下颌微收,头顶的漩窝百会穴就与会阴穴一线贯穿,头部的要求就基本做到位了!这里我再说一个另外的练法,一直以来属于师徒传承口传身授的练习方法,练习太极拳健身的朋友很多,但练习太极拳功夫的人很少,再闭门不谈,以后想说都没有机会说,没有人听了!百会穴 取穴示意图 上有下对称的顶头悬练法:首先找到尾闾,如果不知道尾闾的朋友,请看看下面的图片,就是大椎最后的那节,也是人尾巴退化后的那根骨头。伸手去摸屁股沟最上面那个点的位置就是了。在脊椎骨的末端,人类退化的尾巴
太极拳对头部的要领,老辈的拳论中有讲“虚领顶劲”、“顶头悬”之类的拳理说法。都非常形象地讲述了头部的要领。头为身体的首要,五官所在的部位,头正颈直,则一身皆正,在传统武术中也是尤其重要,据说一代宗师杨澄甫讲过“不懂顶头悬,白练三十年”。可见头部姿态的要求在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非常重要。“顶头悬”这个词出自《十三势行功歌诀》:“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可想而知头部的姿态的重要性。
王敏夫老师 虚领顶劲示意图
老话说得好,“低头弯腰,拳艺不高”,综合种种前辈的口传身授,头部姿态必须保持中正平顺,不能低头或抬头,左右歪斜,也不能在行拳站桩的过程中摇头晃脑,在需要转动的时候保持自然,表情自然神内敛,头面部股肉和颈部保持自然放松,在一般的师带徒的教拳过程中,都会要求徒弟的头往上顶,同时又避免硬往上顶造成颈部僵硬,所以都会要求意念上要似头部百会穴有一条线吊住,如同绳子牵木偶,如一根杆子插到地上,不管如何做动作这条线一直保持相对的中正。这个讲法很多老师都在讲,也是一个很有效的入门方法。
拳圣陈发科前辈 行拳走架顶头悬
这里明中给各位拳友分享一下师父讲的秘诀 如果关注明中的拳友们应该知道,之前简单分享过:后脖子贴着衣服顶子,下颌微收,头顶的漩窝百会穴就与会阴穴一线贯穿,头部的要求就基本做到位了!这里我再说一个另外的练法,一直以来属于师徒传承口传身授的练习方法,练习太极拳健身的朋友很多,但练习太极拳功夫的人很少,再闭门不谈,以后想说都没有机会说,没有人听了!
百会穴 取穴示意图
上有下对称的顶头悬练法:首先找到尾闾,如果不知道尾闾的朋友,请看看下面的图片,就是大椎最后的那节,也是人尾巴退化后的那根骨头。伸手去摸屁股沟最上面那个点的位置就是了。在脊椎骨的末端,人类退化的尾巴就接在这个位置上,意想这个尾巴向前卷,这样会阴穴才能与百会穴一线相照,如同在一根棍子的两端,加上之前讲的颈贴衣领,下颌微收,意念上需要百会贴天,会阴贴地。上悬下沉中松,这样百会上通天气,会阴下接地气。才能将大椎形成对拉拔长让气血通畅,中节也会撑开和宽舒,从而灵活运转,形成身弓之弦。
长强穴,也称为尾闾穴
上有虚领顶劲,下有尾闾前卷,再配合含胸拔背,虚胸实腹,沉肩坠肘等要领,全身之法就齐备了。注意:“顶头悬”是意念,是一个名词,不是用力向上顶的动词,要是用力向上顶,脖子就僵了,气血流通迟滞,反而影响健康,切记切记。
外形的顶头悬,内在的神气贯顶。从而达到松静自然的虚灵功夫,全部是用意不用力。初学者先把外形做到位,因为此时全身的僵拙力还存在没有消失,所以不能做到满身轻利。日积月累的练习后,就能达到头自中正,颈自虚灵,松而不懈,紧而不僵。才能气血畅通平心静气,在这样的状态下去练习太极拳,对身体的健康自然是好处多多。
对拉拔长后的大椎骨架示意图
以上的练法简单,功效突出,没有那么神秘和复杂,要是用嘴巴说一两分钟说清楚的事情,摆个架给师父去捏一下,也就一两分钟的事情。太极拳爱好者需要用心去练,长期坚持,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体型的动作要领和姿态以及顶头悬的体会,同时也会体会到健康的快乐。
郑曼青大师行拳走架虚领顶劲示意图
以上是师父们传授给我,以及自己这些年的一些肤浅的体会,有机缘看到的朋友或老师觉得不妥的地方,请进行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