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投资陷阱(经典投资陷阱案例分析)
如何认识投资陷阱(经典投资陷阱案例分析)三是黑客入侵P2P平台,利用网站漏洞诈骗敛财。其中,第一种方式最为常见,涉案规模巨大的e租宝、中宝投资等案件均在此列。二是网络借贷平台通过先归集资金、再寻找借款对象的方式,使放贷人资金进入平台的中间账户,并由平台实际控制和支配;根据e租宝总裁张敏在被关押期间交代,"e租宝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庞氏骗局",利用假项目、假三方、假担保三步障眼法来制造骗局,超过95%的项目都是虚假的。P2P非法集资,即在互联网平台上,利用高收益为诱饵,虚构项目信息,设立资金池,借新还旧,找权威人士站台背书,空手套白狼。经过总结,我们发现P2P平台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进行非法集资:一是网络借贷平台发布虚假的高利借款标的,甚至发假标自融,并采用借新贷还旧债的庞氏骗局模式,短期内募集大量资金满足自身资金需求;
一、风险无处不在,八种投资陷阱
历史永远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规避投资陷阱,就要先了解过去的投资陷阱。我们总结了过去二十年的投资案件,主要的投资陷阱不外乎以下八种:
1、P2P非法集资——e租宝
e租宝号称由集团下属的融资租赁公司与项目公司签订协议,然后在e租宝平台上以债权转让的形式发标融资,融到资金后,项目公司向租赁公司支付租金,租赁公司则向投资人支付收益和本金。但其打着"网络金融"的旗号上线运营,实际却以高额利息为诱饵,虚构融资租赁项目,持续采用借新还旧、自我担保等方式大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累计交易发生额达700多亿元。
根据e租宝总裁张敏在被关押期间交代,"e租宝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庞氏骗局",利用假项目、假三方、假担保三步障眼法来制造骗局,超过95%的项目都是虚假的。
P2P非法集资,即在互联网平台上,利用高收益为诱饵,虚构项目信息,设立资金池,借新还旧,找权威人士站台背书,空手套白狼。经过总结,我们发现P2P平台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进行非法集资:
一是网络借贷平台发布虚假的高利借款标的,甚至发假标自融,并采用借新贷还旧债的庞氏骗局模式,短期内募集大量资金满足自身资金需求;
二是网络借贷平台通过先归集资金、再寻找借款对象的方式,使放贷人资金进入平台的中间账户,并由平台实际控制和支配;
三是黑客入侵P2P平台,利用网站漏洞诈骗敛财。其中,第一种方式最为常见,涉案规模巨大的e租宝、中宝投资等案件均在此列。
2、交易所非法集资——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
在交易所非法集资案件中,涉案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是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昆明泛亚通过金属现货投资和贸易平台,自买自卖,操控平台价格,维持泛亚的价格比现货市场价高25%——30%,每年上涨约20%,制造交易火爆的假象,然后借此包装所谓"日金宝"等诱人的高收益产品。
但实际上每年涨价20%只是为了让泛亚的价格永远高于现货市场价格,因此也永远不会有真正的买方,并没有带来实际增量资金;而交货商也因此不需补交保证金,投资者年化13.5%的日金宝理财收益,都是自己的本金或者新增投资者的本金。当新增资金放缓或者停止进入时,整个体系就会崩盘,投资者基本血本无归。
不同于e租宝空手套白狼,交易所非法集资往往有一定的实物和商品,但是会通过控制操作平台价格,将某些业务包装成理财产品向社会公众出售来非法吸纳资金,并承诺较高的固定年化收益率。
事实上,在中国境内,只有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大连期货交易所、郑州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这八家交易所是国务院和证监会批准成立的正规交易所,其他则均为地方政府或者商务部此前批准的交易所。
而现在,一些野鸡交易所却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纷纷涌现,宣称能短期获得超高回报,实则贪婪吞噬着投资人的财富。
3、实体项目非法集资——蚁力神案
涉及金额200亿元,受害投资者30万人,作为东北双蚂蚁之一,蚁力神案可以说是中国最出名也是吸金最大的非法集资案之一。蚁力神是蚁力神天玺集团所推出的主要商品,宣传其具有迅速补肾的功能,其原料为可药食两用的珍贵蚁种拟黑多刺蚁。
这种蚂蚁在其集团下属公司采取"委托养殖"的模式:缴纳蚁种最低保证金一万元人民币,就可以领取2大1小三箱蚂蚁在家养殖,14个半月后,公司约定对蚂蚁进行回收,退还全部保证金并支付3250元劳务费,投资报酬率高达32.5%,看似稳赚不赔且收益可观。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公司上门收购蚂蚁时既不分品质也不过秤,而是鼓动养殖户继续投资养殖,以获取更多保证金,从而以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支付先前加盟养户的返利。
然而,大部分蚂蚁并没有实际的功效,一旦后加盟养户的资金不足以支付返利,就会发生资金断裂。2007年10月,蚁力神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破产,蚂蚁无人回收,投资者连保证金都难以追回,更别谈劳务费了。
实体项目非法集资与前两种非法集资套路相似,只是投资标的不同。实体项目非法集资表面假借实体项目进行融资,但实体项目的资质往往是包装出来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实体项目非法集资具有案件多发、涉案规模大、涉及投资人数多的特点,曾经骇人听闻的蚁力神案、吴英案、小姑娘案、鄂尔多斯非法集资案等均在此列。
4、外汇交易诈骗——IGOFX外汇平台骗局
卷款规模高达300亿元的IGOFX外汇平台骗局让投资者体会了一把给"黄毛丫头"交智商税的悲剧。2017年6月,1991年出生的IGOFX外汇平台总代理张雪娇卷款跑路,近40万名投资者约300亿"被骗"。IGOFX向用户提供了一个专供该公司使用的MT4交易平台,用户在这一平台上开户后可以看到自己的账户情况。
用户在交易时,可以在来自世界各地的38位操盘手中选择自己心仪的对象托付资产,坐收渔翁之利,无需再做任何操作。然而投资者的资金进入该平台后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参与外汇交易,平台通过伪造交易数据,让投资者获得"盈利",实际上是新开户投资者的资金,IGOFX实际上也并不是外汇,而是一个资金盘,借用外汇跟单的噱头集资。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IGOFX还通过老用户邀请新用户可获得返点、外汇竞赛抽奖等活动使得平台迅速扩张壮大,而返利和抽奖则恰恰是金融传销最常采用的发展下线方式。
外汇市场作为一个国际性的资本投机市场,它的历史要比股票、黄金、期货、货币市场短得多,然而它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规模已远超股票、期货等其它金融产品市场,摇身一变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也给诈骗分子的介入带来了可乘之机。
中国法律规定大陆不得设立公司组织公民炒汇,国内能够炒外汇的正规渠道只有银行。但不少国内外汇交易平台却打着国外监管的旗号行骗,常见的手法是通过做市商机制进行后台操控:在数据上造假,有的根本没有参与外汇交易,但在用户初入市场之时给予盈利的甜头;在交易时滑点,使下单的点位和最后成交的点位存有差距;甚至直接干扰交易,影响交易正常进行。
5、数字货币陷阱——五行币
2017年,五行币在高调发展中曝光被相关部门查处。所谓五行币,是一种以高额返利为诱饵,打着"五行币"这一虚拟数字货币旗号的传销产品,借助快速暴富、发横财等令人心动的承诺,通过微信群、社交软件群、公众号进行洗脑,并辅之以线下活动,大肆招摇撞骗,给投资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财产和精神损失。
与之类似,维卡币也通过微信群、QQ群、公众号进行洗脑,辅之以部分线下活动来进行传销,例如接待投资者到总部参观、组织成员聚餐等。某数字货币M则宣称让投资者有机会参与电影投资,共享票房收益。在一系列宣传的诱导下,成功募资50亿元,但几个月之内价格已经归零,官网也无法打开,所谓的电影投资都是虚构的。
比特币的暴涨让人们对数字货币充满幻想,但实际上,真正有应用价值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只是极少数,大多数数字货币是毫无实际应用价值的庞氏骗局。
这些虚假的数字货币往往具有这样几个共同特点:注册免费得矿机,给推广人适当的收益;上涨过程中疯狂鼓励人买币,在下跌过程中,不断的宣传正是大家进场的好机会;代币的发行量未知,发行商是否真的遵守锁仓未知等;以数字货币为幌子来进行传销。
6、消费返利骗局——万家购物网
万家购物,是浙江亿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投资创办的平台,成立于2010年,公司总部设在浙江省金华市。曾经是市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享受国家三年免税的特殊优惠政策。2012年6月11日浙江省政府宣布,浙江亿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及旗下的"万家购物"网站因涉嫌组织、领导传销罪,已被相关部门查处。"万家购物"返利网,声称在全国拥有300万会员,全国2000多个县市均有代理网点,联盟商家达10万家。通过会员会费缴纳,"万家购物"圈得大量资金。截至网站被查处时,"万家购物"实际已拥有近200万会员,涉案金额达240.45亿元。
北京巨鑫联盈科贸有限公司设购物返利骗局,借销售商品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在短短两年多内非法吸收4万余人的资金26亿余元。
被央视曝光的人人公益,号称消费者、平台、商家三方共赢,消费者每在平台上消费100元会有99元分期返还,平台将剩余1元用做公益,商家只要把消费额的固定比例交给平台也可分期返利。实际上,平台的返利并不是现金而是一种虚拟币爱心豆,取现操作十分复杂且时间很慢,到最后根本取不出来
消费返利原本是一项常见的促销手段,如今却经常被包装成投资骗局。其主要特征是:通过互联网第三方平台介入商家和消费者的交易过程,许诺在平台的消费额度部分返回,或通过现金消费送等额积分等形式,诱导消费者注册会员消费和商家加盟平台回流货款。截至2017年7月,已有150余家"消费返利"传销骗局名单被央视曝光。
7、理财产品诈骗——金赛银案
2015年10月,深圳金赛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陷入60亿元兑付危机中,金赛银负责人王维奇跑路,客户的几十亿资金无处追讨,无处申诉;而平安人寿被曝由其业务员向客户兜售的巨额金赛银理财产品无法兑付。
通过高档豪华会所装门面、拉拢政府官员打着政府项目的旗号推销、打平安保险担保的幌子、宣传公司挂牌上海股交中心等方式,金赛银公司吸引了大量投资者购买其理财产品,但这些钱实则进入了王维奇的个人私款。这一事件的背后,存在着一条"有毒资产"转嫁链条:信托公司把信托贷款、债权等问题产品转给第三方私募接盘;私募公司金赛银通过动员平安员工"接飞单"等方式,打通了平安集团的销售渠道,募得巨额资金,最终挪作它用,导致原本就存在问题的资产链条断裂。
理财产品诈骗往往许诺高收益,利用投资者贪图高收益的心理来谋求其本金。理财产品诈骗往往借助银行、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进行,或注册假基金、假民营银行来忽悠投资者。最为常见的形式是银行理财飞单,即银行员工被投资公司的高佣金所吸引,私自与其他投资公司"勾结",以银行的名义出售投资公司的理财产品,并过分夸大收益加以蒙骗,导致投资者上当。
8、合伙人或原始股骗局——中晋系时间
2016年初,一场起于中晋系美女高管在网上炫富的照片,最终牵涉出庞大的中晋非法集资系列案。通过以"中晋合伙人计划"的名义变相承诺高额年化收益,中晋系向不特定公众大肆非法吸收资金,诈骗金额高达人民币400余亿元。
其合伙人的种类名目繁多,包括一般合伙人、高级合伙人、明星合伙人、超级合伙人、战略合伙人,以及永久合伙人,并吸引了九球天后潘晓婷等明星加入;其中,高级、永久、超级合伙人各自的出资规模分别为1亿元。这些资金除了用于支付员工佣金外,还用于虚增业务收入,额外支付贸易补贴及奖励,同时个人挥霍近5亿元。
合伙人或原始股骗局,即通过邀请投资者成为公司合伙人或向投资者虚称企业已经或即将上市、发售原始股的方式,向投资者鼓吹一夜暴富的美梦,实则利用投资资金非法集资。在"人无股权不富"的投资概念冲击下,一场场原始股售卖大戏开始集中上演,除了高回报、一夜暴富等收益诱惑外,"上市公司"这些虚晃的光环更给了非法集资更堂而皇之的马甲。
二、风控不可缺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总结这些不靠谱的投资品都有几个共性:
第一,一般承诺固定收益
不管这些不靠谱的投资品具体形式如何,销售人员在向投资者推销过程中一般会强调不会亏损,保证固定收益。但这只是理想化的,安全性和收益率无法兼顾,有收益必定有风险。即便是国债都有风险,更何况是这些不明来路的机构。
而事实上,承诺固定收益、保本收益是违反我国有关监管规定的。
第二,收益率一般偏高
越不靠谱的投资品收益越是高的惊人,如中晋系号称有10%-25%甚至40%的高收益,远超过市场平均收益率。然而,综观大类资产2008年12月31日至今近10年以来的收益率,可以发现其平均年化收益率均在10%以下,收益率最高的房地产平均年化收益率为7.79%。可以说承诺超过10%收益的短期产品基本上都是骗局。
第三,底层资产不清晰
底层资产不清楚,一定是基础薄弱,上层产品随时都会坍塌。
然而,不少网贷产品经常把诸多底层资产打包成为一款新的产品,使得投资人无法直接了解底层资产究竟是什么;其底层资产也往往是信用贷、消费金融、车贷、房贷、应收装款转让等,其基础较为薄弱且资金回收周期可能较长。更有甚者,不少投资机构不愿意给客户提供全部的底层资产清单,认为没有必要。
中信金石基金作为非公募基金的投资载体,向中信证券收购天津京证和天津深证的股权,以达到为非公募基金的投资者提供投资业务的目的。另一方面,中信证券成立中信启航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募集资金100%认购基金份额,按70.1%:29.9%的比例划分为优先级和次级,向非公募基金出资。项目公司获取的租金收入用于分配专项资管计划的收入。
第四,借新还旧、庞氏融资
很多投资陷阱往往初期回报还不错,但大部分骗局的背后是借新还旧、庞氏融资。庞氏骗局意味着初期必须让资金先滚动起来,怎么办呢?就要让初期投资者尝到甜头,让他们去宣传,去拉新人进来。等到进来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再卷款跑路,这对集资方是最有利的。
综观这些投资骗局,往往具有不断发行、募集规模在短时间内暴增的特点。如e租宝于2014年内7月上线,到2014年12月8日总交易量就达到745.68亿元;白昊和他的昊达投资利用乌金煤业这公司的项目反复融资,短短三年非法筹集52亿元资金,但稍加思考就会发现一个公司不可能有如此之多的项目来反复进行融资。
说了这么多,其实道理很简单:
天下永远没有免费的午餐,当你觉得一个投资产品可以躺着赚钱的时候,你的钱袋子可能已经被人打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