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四大古镇在哪里(考验你的番禺乡情时间到啦)
番禺四大古镇在哪里(考验你的番禺乡情时间到啦)“前人修后人续享之绵绵,大宗同小宗异钦于世世”留耕堂正门的对联始建于元代至元十三年(1275年)经过明清两代的多次扩建和重建基本保留了清康熙年间的建筑风格
在番禺,相信很多村落都有祠堂,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纪念先贤的地方,同时,它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下,番禺的几大著名祠堂
留耕堂 沙湾镇
▼沙湾何氏大族的祖祠
始建于元代至元十三年(1275年)
经过明清两代的多次扩建和重建
基本保留了清康熙年间的建筑风格
留耕堂正门的对联
“前人修后人续享之绵绵,大宗同小宗异钦于世世”
估计先人是想告诉我们
“忠孝传家”木匾是在抗日战争期间
曾任禺男抗日联防委员会主任的何蹑天邀请蒋介石
为自己的父亲八十寿诞而题的
许多木匾便是何氏族人
在历朝代科举考试中高中提名后所刻的
这些都是象征着何氏家族的历代无限荣耀
陈氏宗祠(善世堂) 石楼镇
▼是广州地区现存最早的陈氏祠堂
是奉祀东晋建国大将军陈玄德
及石楼陈族六世祖陈道明的祖祠
建于1520年(正德十五年),距今497年
“善世堂”三字由戚继光所题写
制作成匾额挂陈氏宗祠中堂之上
解放后
善世堂先后被征用做绳厂、毛球厂、织布厂等各种工场
年久失修,古祠日渐破败
门口虽然挂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
但一直得不到妥善修葺
直到2011年,石楼陈氏后人自发进行修缮
积极发动民间力量筹集资金
善世堂也提倡“修缮与修善同行”理念
额外拨款赞助龙舟、醒狮等文体活动
建设残疾人康复站等
倡导修复有形的建筑,同时修复无形的道德
蒋氏宗祠 南村镇市头南约大街
▼蒋市头村当地大族蒋氏宗族规模最大的祖祠
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
蒋氏宗祠有足足有6米多高的前座
据说以前蒋氏因为穷,经常被其他人欺负
后来找了风水师,说是因为祠堂前座不够高
在升高了祠堂前座后,确实没人找蒋家人的麻烦
据史书记载,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数十名英军乘小船入侵今南村镇市头村
被当地练勇杀死十多人
宗祠见证过抗击外国侵略者历史
宗祠也曾一度作为沙茭团练总局旧址
由于南村一地地理、军事位置十分关键
当地士绅阶层认为这个地方便于联手抵御内外敌人
所以开始以市头蒋氏宗祠为沙茭团练总局局址
南村成为清末番禺地区的军事、政治中心
蒋氏宗祠成为见证这段近代历史的重要文物
邬氏宗祠 南村镇
▼俗称“光大堂”
为纪念南村邬氏始祖邬大昕而建
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
同治、光绪年间,共出了5名举人,1名进士
而光大堂头门的屋顶上有两尊鳌鱼雕刻
取“独占鳌头”之意
寓意邬氏后人他朝能高中状元
从解放以前,光大堂就一直是教学用地
由于物资短缺,保护意识匮乏
门楼上的牌匾被拆下来当作床板用
导致牌匾磨损得比较严重
直到1996年
政府才把祠堂的所有权交归邬氏族人
族人深知宗祠的价值所在,决定集资修缮宗祠
重新打造了门上屏风、为牌匾重新上漆等等
古氏大祠堂 大龙街傍江东村
▼傍江东村规模最大、装饰较精美的宗祠
相传这座祠堂始建于北宋年
有着八百多年历史
祠堂所纪念的是宋朝岭南
第一位进士,古成之
祠堂曾经历七次重修扩建
使部分结构与外观有所改变
头门后两廊顶部改为钢筋水泥梁架结构等
2007年存清代建筑风格再次进行维护
除中路及青云巷门楼保存原貌外
其余部分均改为现代建筑
现今,祠堂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孔氏宗庙 番禺大龙村
▼岭南区域保存得最完整的孔氏宗庙
孔尚书祠与阙里南宗祠
(两个祠堂仅由一道相通的木门分隔,在岭南地区比较少见)
阙里南宗祠于明朝成化年间建立
至今已有600多年
为了纪念孔氏祖先当年由阙里南迁而取名的
(阙里是孔子位于山东曲埠的故居)
是大龙村的宗族祠堂
而孔尚书祠始建于明末清初是纪念孔子第三十八代子孙孔癸戈
2002年
两座宗祠被列为广州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被专家称为见证孔子后裔南迁的历史实证
还有精致的雕花,门前威武的石狮,墙上繁复多彩的壁画装饰,这都专属于祠堂特有的特色,在这个时代里显得尤为珍贵
若没有熟知古建、祠堂的朋友在一旁讲解
像我们这些外行在里面四处看看
可能十来分钟就参观完了
一个祠堂承载着一个故事
而故事,祠堂都需要人去传承
番禺祠堂文化丰厚,现存不少的祠堂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要为祠堂进行修缮,让祠堂得到更好的保存
让更多人能重视这种宗祠文化,不要让它失传!
各位还有保存已久的祠堂吗?留言并留下你的故事 好吗?
资料来源:网络,石基论坛,广府起底,南村生活圈,雁雁头上带霜来、网络
编辑:KK(一位还未毕业的大学生 爱好写作)
(关注番禺社区网公众号py168-com,,查看更多的番禺第一手最快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