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功方法图解(桩功要领之一扣膀开背)
桩功方法图解(桩功要领之一扣膀开背)
才子佳人一出戏,飘忽百年秋代春。台上一炷香,台下锥刺股。旧时梨园行,京胡一响,角儿一拿身段,就得上台,上了台就不能停。一群观众看着,出了错儿,也得由着它,没法改。关键处出错,能带歪一台人,台下倒好口哨,还有骂场的。练拳不同,不是演大戏,该改就得改,自己练自己,自己督自己。审视动态,发现破绽,立马叫停,别把错的练成习惯,想改就难了。好东西上身,坏东西也照样上身。功夫深了,没大毛病了,但有小破绽,高手永远在抠细节。拳到后来,必走精细化。功夫都好,拳势会有所不同。有的雄浑,有的缜密,有的多变,随心性发挥。发挥,不是任意捏造,不是想干啥干啥。红苹果,青苹果。外变内不变,万变不离其宗。书法如是,讲究运劲,下笔之前,临空运个势,一落笔,借纸笔调锋,运化墨汁,产生特有摩擦力,身上得了势,字中有神。打拳时,体内也有个运势,再催动外形,记住一句话,借势运劲。内不动,外不发。你怎么想,用什么意,东西就会什么样,很准。动为心声,你怎么动,代表你怎么想,一清二楚。掌法就是身法,腿法即是腰法。打太极拳,开始难驾驭,同一时间,关照太多,感觉忙不过来,脑力不够,拳比你大。随着关照能力增强,能驾驭了,你就是拳,人拳不分,一派天然,从此波澜壮阔,大海扬帆。最美风景,就在身上,体感微妙,胜似万水千山。足不出户,亦能遍览世界。
徒手摸气,真空练形。这句话是,道家武学术语。意为,通过套路,变换架式,运功于内,疏导于外,以达到神形合一。若不用浊劲,就得占有空间,让功架饱满,内外都饱满,功不能亏。逐劲的,逐式的,浪打浪的推进。多角度,多劲别的,节节贯穿的精校。辟阖,俗称开合。筋腱有开合,腹腔有开合,肌肉有开合。开合有两个意思,一是松紧,臀大肌松紧,二三头肌松紧,等等,目的是弹性劲。二是结构,比如合掌抱球,后开前合,利用结构,规划空间,练整自己。又好比单鞭,立脊拔腰,后闭肩胛,前开后合。通过结构变化做功,产生功力。站桩,无论动或静,都讲究四纲。一,足要稳,不摇不晃,有根有干。二,腰要直,骨盆正定,脊如孤松。三,肱要撑,臂环饱满,犹如抱树。四,颈要正,脖子稳直,三椎合一。人就是这样,一定程度上,姿态代表了想法。外形一动,马上透露了心态。有些人打拳,就是绵沉。有些人再慢,也是飘的。故作姿态没用,有没有货,跟快慢无关。打拳有了表演的心思,华而不实,就练不出来了。
任脚下狂风怒吼,巨浪滔天,我自傲立巅峰,岿然不动。桩功目的是,练出功劲。得了劲,有了功力,下一步再修变化。变化得靠脑子,动心思。脑子开窍,身上感应,能做出好东西。桩劲是基本功,基本功都要实在,不是脑筋急转弯,必须扎实,越朴实越好。有人把技巧当了基本功,拳劲就浮滑了。先有了东西,再想怎么用。站桩,又称抱桩。有个要领,要多留意,开背时扣肩。胸部不要窝,两肩向内扣合,肩胛打开,力道向背后聚,云门两个坑。做好这个技术,配合提吊丹田,躯干会迅速整合。无论是开合,或是静持,开背都要留意扣肩。扣肩合胸,核心丹田,后背撑伞,这是一种主结构。你不会仰着身子,舔着肚子,用这个形给对方,身体本能不会选择这个东西。你肯定下意识,呈抱合态,预扑态,与人相搭,不敢四仰八叉。动起来,也许偶尔会仰身,但会迅速回来,这是折叠,俯仰不能分开。莫养成舔肚子,努胸毛病,后身就薄了,经不住冲击。定步推手,只是一种训练手段。活步推手,有了步法,更接近实际情况,但与现实还有差距,一步一步来。公众号太极浮屠。找出主形态,规避不良体态,才是拳学结构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