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有奇招(只强调考场作文)
考场作文有奇招(只强调考场作文)张济显目前就读数学竞赛班,她的目标是读复旦大学的医学专业或者从事天体物理研究,“文学,可以当作业余爱好”。对于张济显获奖,郑州市外国语学校辅导老师陈敦贤称其“实至名归”。陈敦贤说,他除常推荐给学生一些必读课外书目外,每周还要求他们写随笔和摘抄。张济显除完成额定任务外,还“加量”写作,随笔已经达到能自由表达思想的水平,并且,能感受到“她在享受写作”。“作文里写的,都是真实经历,那时我正上初中。” 10月26日,晚自习课间,手机视频里挤进张济显微笑着的脸。她说,尽管她在郑州出生,但会经常跟随爸爸回到他的老家濮阳南乐的乡村。在她的内心,住着两个“乡愁”:一个是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南乐乡下;一个是童年生活过的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南曹乡。“那是个可以端着碗吃遍邻居家饭的地方”。这样的比赛,张济显头次参加,河南赛区还有2万多名中学生和她一起参赛。张济显没想过自己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作文大赛总决赛河南赛区现场,
10月19日,郑州市外国语学校,当获悉自己赢得第十五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019—2020)最高奖“恒源祥文学之星”时,高二女生张济显正在班里埋头刷题备战月考。全国有近3000万中学生和张济显一起参加了这场作文大赛。
自2004年创办以来,这场由全国妇联中国儿童中心和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协会中学报刊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全国80多家中学报刊承办的作文赛事,目前已发展成为面向全国中学生的一项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全国性、公益性作文赛事。作文竞赛,究竟赛的啥?
高二女生战胜2万多名选手
夺河南赛区冠军
“从鞋里倒出的石子滚了几下,掉到门边去了;从鞋里还倒出了乡愁,浓郁的、泪化不开的乡愁。石子倒光了,鞋舒服了,心也空了。”这是张济显此次获奖作文《丢失》里的一小段。
“作文里写的,都是真实经历,那时我正上初中。” 10月26日,晚自习课间,手机视频里挤进张济显微笑着的脸。她说,尽管她在郑州出生,但会经常跟随爸爸回到他的老家濮阳南乐的乡村。在她的内心,住着两个“乡愁”:一个是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南乐乡下;一个是童年生活过的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南曹乡。“那是个可以端着碗吃遍邻居家饭的地方”。
这样的比赛,张济显头次参加,河南赛区还有2万多名中学生和她一起参赛。张济显没想过自己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作文大赛总决赛河南赛区现场,张济显(中)低头写作文
对于张济显获奖,郑州市外国语学校辅导老师陈敦贤称其“实至名归”。陈敦贤说,他除常推荐给学生一些必读课外书目外,每周还要求他们写随笔和摘抄。张济显除完成额定任务外,还“加量”写作,随笔已经达到能自由表达思想的水平,并且,能感受到“她在享受写作”。
张济显目前就读数学竞赛班,她的目标是读复旦大学的医学专业或者从事天体物理研究,“文学,可以当作业余爱好”。
从学写作文的那天起,似乎每一个孩子心中都藏着一个文学梦。那么,当年那些曾参加过作文大赛的学生如今都去了哪里?
当年的全国文学之星
如今都去了哪儿
“比赛对我而言,一生受益。” 秦泽瀚,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在校生,曾参加第六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并获誉文学之星。他说,自己身为理科生,长于逻辑,拙于表达,写作常常自信不足,但是通过参加作文大赛,他懂得了逻辑思考的重要性。同时,备考作文大赛时培养的阅读理解表达等能力,对现在从事的科学研究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与秦泽瀚同一届参加比赛的张圣琦,目前就读清华大学法学院,对于当年参加的作文大赛,她称最大收获是结识了全国各地的有着共同志趣的小伙伴。“无论以后走怎样的路,只要对文学怀有赤子之心,内心就会绿意盎然”。
据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组委会提供的信息,当年参加过作文比赛的初高中生,有人从事科学研究,有人从事图书出版写作,各行各业都有。
微博认证“第十四届、十五届‘作家杯’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的曲玮玮,没有像韩寒和郭敬明一样成为偶像,而是开公众号、访名人搞写作,还成立了获得200多万流量的女性成长自媒体矩阵。
90后孙宇晨,是第九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他没走文学道路,而是成为一个移动社交应用App的董事长兼CEO。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一位评委认为,当年各种作文大赛兴起,为文学培养和高考改革都做出了一定贡献。如今,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年轻人有更多展示自己的平台,一场作文比赛,只要能让年轻人爱上母语,就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竞赛作文和考场作文各有侧重
“创办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初衷,就是要凝聚起全国广大中学生群体,增强孩子们的文学素养,让他们爱上祖国的语言文字。”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组委会主任司惟表示。
身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的陈敦贤,每年都要带领学生们参加作文比赛,也因此多次获誉国家、省、市级“优秀作文辅导教师”称号。
谈及竞赛作文和考场作文如何平衡,陈敦贤认为二者并不矛盾。他说,考场作文更讲究方法、技巧;竞赛作文则更突出自由创新,两者各有侧重。
陈敦贤认为,只强调考场作文,孩子们走不远;参加作文大赛,有助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增加临场测试经验,自然也有助提高考试成绩。这也是他坚持让学生每周写随笔的用意。
对于收费的作文大赛,陈敦贤持反对态度,“功利性太明显,也会增加学生负担”。他希望国家能出面对作文赛制进一步规范。
河南省实验中学骨干教师张云佳,也有多年带领学生参加作文大赛的经验。她认为作文比赛“可以打开学生写作思路,让他们在写作主题和手法上都能有明显突破”,个人化的表达也更趋灵活。
后疫情时代的作文培训
线上线下结合成亮点
2018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18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全面取消5项高考加分,作文类在列。彼时,网上现文科竞赛评价主观易被商业操纵难公正的质疑声。
今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0—2021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公示,包括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在内的5个作文大赛在列。
作文大赛又被提上日程,教育培训机构瞄准市场发力。
“疫情原因,我们今年把一多半业务已转至线上,目前是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赵先生是郑州一家教培公司的创始人,专做中高招一对一辅导,其中,作文辅导是单列业务。
在郑州,类似的瞄准“小升初”、中高考开展作文辅导的教培机构远不止一家。
一场新冠疫情改变着一个行业的生态。从网易有道精品课“官宣”成为第七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在线教育独家合作伙伴,到前著名主持人张泉灵转行教小学生写作文,无不印证这一变化。
比赛背后
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如果说作文培训瞄准更多的是应试技巧的提升,作文大赛赛的又是啥?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是为中国广大的中学生在繁重的课业之外,开辟的一个提高文学素养的窗口。” 司惟说,作文竞赛能增强学生文学创作的能力,且竞赛类作文比应试作文更具创新性,这也和当下倡导的育人思维、重视过程评价的指导思想相吻合。
“好的学生,不仅将知识烂熟于心,还要能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敢于质疑。”对于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顾之川这样认为。他说,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大环境,迫切需要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作文大赛,对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要培养(孩子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真情,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之根,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历史和记忆,是中华文化的地质层。”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回忆当年创办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时如是说。
来源 河南青年时报
记者 杨军强/文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夏赛赛
审核 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