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旅游日大同华严寺收门票吗(大同旅拍之十一)
世界旅游日大同华严寺收门票吗(大同旅拍之十一)▲ 鼓楼山门右侧的红墙上镶嵌着华严寺的文保碑,华严寺是1961年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华严寺山门鼓楼南侧有个门,是下华严寺的山门,现在作为华严寺的出口,供游客使用。山门面阔三间,中间一间开门,悬山顶,上覆灰色筒瓦,檐下悬蓝色匾额,上书“下华严寺”四个金色大字。
2020年10月28日早上,我只身一人来到了大同古城华严寺广场。那天是工作日,华严寺免票,提前一天在网上约好,就能进去游览,可省50元钱。
▲ 华严寺山门
这是华严寺广场西侧的华严寺。中间是山门,南北两侧是边门,南北两端分别是鼓楼和钟楼。
华严寺面西朝东,创建时间不详。有人说建于唐代,也有人说建于北魏,但目前公认的创建年代是辽代清宁八年(1062年),兼具辽国皇室宗庙性质,地位显赫。因毁于战争,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自明代中叶,华严寺分为上、下两座寺院,自成格局。1963年,将上、下两寺重新合并。
▲ 下华严寺山门
鼓楼南侧有个门,是下华严寺的山门,现在作为华严寺的出口,供游客使用。
山门面阔三间,中间一间开门,悬山顶,上覆灰色筒瓦,檐下悬蓝色匾额,上书“下华严寺”四个金色大字。
山门右侧的红墙上镶嵌着华严寺的文保碑,华严寺是1961年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鼓楼
鼓楼为二层建筑,其平面呈方形,顶部为歇山式十字脊。
▲ 山门南侧的边门
边门面阔五间,明间开门,梢间安有小窗, 歇山顶,上覆灰色筒瓦。边门前设有抱厦,中间有楹联,上联是“住一切智树”,下联是“建无上法幢”,横批是“无上清凉”。
▲ 山门
华严寺的山门,面阔五间,明间和两个次间开有大门,每扇门上有七行七列门钉;单檐庑殿顶,上覆灰色筒瓦;檐下中部悬有“华严寺”匾额,系由唐代书圣颜真卿题写;明间大柱上有副楹联,上联是“人生百年如朝露活在当下”,下联曰“世间万象皆浮云乐住心中”。
▲ 山门北侧的边门和钟楼
北侧与南侧的边门建筑结构相同,现在是作为华严寺的游客入口。北门门前也有一副楹联,上联是“智慧海成满”,下联是“功德华庄严”,横批是“饶益众生”。
▲ 山门北侧的边门和钟楼
▲ 钟楼
鼓楼与钟楼的建筑形制、结构相同。
▲ 钟楼
▲ 普光明殿
普光明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上覆灰色筒瓦,是一座采用传统工艺打造出来的仿照辽代建筑。
▲ 普光明殿
普光明殿殿前筑有抱厦。抱厦前的柱子上有副楹联,上联是“世事熙熙重来富贵无了局到此说了就了”,下联曰“ 人生攘攘自古名利难放下如斯当放便放”。这副楹联由耿彦波市长撰 当代美术家韩美林书。
普光明殿内供奉的是华严三圣,中为毗卢遮那佛,左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均按辽代风格造像。
▲ 药师殿
普光明殿的北侧是药师殿。药师殿面阔五间,明间开门,次间安窗,梢间砌墙封闭。大殿采用悬山顶,上覆灰色筒瓦。檐下悬有匾额,上书“静心行善”四个蓝底金字。
▲ 弥陀殿
普光明殿的南侧是弥陀殿。弥陀殿的建筑形制、结构与药师殿相同,但檐下悬有“顿悟成佛”匾额。
▲ 文殊阁
药师殿的西面是文殊阁。
▲ 文殊阁
文殊阁建在一座高高的台基上,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木结构,下层为砖木结构。文殊阁面阔五间,明间开有隔扇门,次间安设隔扇窗,梢间用砖砌封闭。文殊阁为重檐歇山顶,上覆灰色筒瓦,下层檐下悬有“文殊阁”匾额。
▲ 文殊阁
▲ 普贤阁
普贤阁的建筑形制、结构与文殊阁相同。
▲ 上华严寺山门
▲ 上华严寺山门
上华严寺山门,是原汁原味的明清建筑,其规模虽不大,等级也不高,但其檐下的木雕和雀替却异常精美。
▲ 上华严寺过殿
▲ 上华严寺院内南侧的一方一园两道过门
▲ 上华严寺院内北侧的一方一园两道过门
上华严寺院内,过殿南北两侧各有两道院墙、两个过门,外是方门,内是圆门。外方表示华严经之大方广,内圆表示华严经理事圆融。方门两侧,各有砖刻对联一副,南侧是“翠竹黄花园色相,清池皓月静禅心”,横批为“击竹闻”;北侧是“花开见佛留心印,米白传衣续祖灯”,横批为“拈花笑”。颇有深意。
▲ 过殿西边的阁楼
过殿西边,是观音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它们都是原有建筑,并非近期复建。
▲ 大雄宝殿及其台基
大雄宝殿矗立在4米高的台基上,前设月台、石级、石栏,均为辽金建筑的传统作法。大雄宝殿及其月台为辽金遗物。月台两侧配有钟鼓二亭,中部还有两根高耸的旗杆。
▲ 大雄宝殿及其前面的月台
大雄宝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是我国现存寺庙单体古建筑中规模最大者。
大雄宝殿在明间和次一间各开一“壶门”,单檐庑殿顶,上覆灰色筒瓦。殿顶正脊上的琉璃鸱吻高4.5米,其中北端鸱吻与大殿一样为辽金遗物。这时我国已知早期古建筑上最大的琉璃鸱吻。
▲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前中央悬有匾额两块。一为“大雄宝殿”,明宝德二年(1427年)立;一为“调御丈夫”,明万历四年(1576年)立。 “调御丈夫”既是说能调御大丈夫使入善道,也是赞叹佛为普渡众生的舵手、驾驭大乘法车的大丈夫。
大雄宝殿保存有三十三尊佛像,均为明代雕塑作品。大殿中央为五尊主佛,从北往南分别为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生佛、毗卢遮那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成就佛。
▲ 大雄宝殿前的钟亭
▲ 大雄宝殿前的鼓亭
▲ 上华严寺最西端的千手观音殿
▲ 上华严寺西北角的建筑
▲ 大雄宝殿南侧面
▲ 大雄宝殿前的树叶红了
接着,我去南侧的下华严寺继续游览、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