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蔡文姬真实的故事(蔡文姬被俘之谜)

蔡文姬真实的故事(蔡文姬被俘之谜)而且提到了“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掳走她的部队,向西入关,路越来越难走。有人就据此推断,蔡文姬是被董卓部下劫走了,因为来兵都是胡羌嘛,羌族,汉末居住在凉州,主要是武都一带。众所周知,董卓部下有很多羌人,一些羌族士兵掳掠了蔡文姬,西出散关,去了西部。 感慨就此打住,来说说蔡文姬被掳的问题,后汉书说她被匈奴掳走,但她自己写的悲愤诗,却说是被董卓部下掳走。“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曹操的好心,却令蔡文姬不得不骨肉分离,抛弃儿子,回到家乡之后,目睹的却是家破人亡,茕茕孤影,虽然嫁了人,却常恐惧鄙贱之身,被夫家嫌弃,甚至为了讨夫家欢心,董祀犯罪的时候,不得不披头散发,光鞋赤脚去找曹操求情。 “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人到底要活多久?一个人最大的悲愤,竟然是嫌活的太长了,蔡文姬心中愤懑,可想而知。三国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但也是普通人痛不欲生的时代,如果想了解战乱时期老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汉末大才女蔡文姬的一生,借用南唐中主的千古名词来形容,再合适不过。孤雁嘤嘤,乐人琴筝,北风肃冷,胡笳马鸣,怎生是一个惨字了得,真是一语道不尽的凄凉,一笔写不完的绝望。

蔡文姬,汉末大家蔡邕之女,先是嫁给名门之后,大将军卫青后裔河东卫仲道,但卫仲道早亡,文姬归家之后,遭遇匈奴劫掠,被掳去一十二年,受尽屈辱,生有两子,曹操听说后出重金赎回,嫁给属下屯田都尉董祀。看起来还不错,终于脱离了虎口,重返家乡,但在文姬心里,却是另外一番滋味。

蔡文姬真实的故事(蔡文姬被俘之谜)(1)

蔡文姬悲愤诗:“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

曹操的好心,却令蔡文姬不得不骨肉分离,抛弃儿子,回到家乡之后,目睹的却是家破人亡,茕茕孤影,虽然嫁了人,却常恐惧鄙贱之身,被夫家嫌弃,甚至为了讨夫家欢心,董祀犯罪的时候,不得不披头散发,光鞋赤脚去找曹操求情。

“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人到底要活多久?一个人最大的悲愤,竟然是嫌活的太长了,蔡文姬心中愤懑,可想而知。三国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但也是普通人痛不欲生的时代,如果想了解战乱时期老百姓有多惨,就请去读一读文姬的两首悲愤诗。

蔡文姬真实的故事(蔡文姬被俘之谜)(2)

“宁为太平狗,不做乱世人。”什么叫生不如死,一切都包含在这十个字里,不能体会古人之悲惨,也就无法明白生在当今之幸福,和平,真的是来之不易,战乱,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永远都是灭顶之灾。

感慨就此打住,来说说蔡文姬被掳的问题,后汉书说她被匈奴掳走,但她自己写的悲愤诗,却说是被董卓部下掳走。“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而且提到了“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掳走她的部队,向西入关,路越来越难走。有人就据此推断,蔡文姬是被董卓部下劫走了,因为来兵都是胡羌嘛,羌族,汉末居住在凉州,主要是武都一带。众所周知,董卓部下有很多羌人,一些羌族士兵掳掠了蔡文姬,西出散关,去了西部。

蔡文姬真实的故事(蔡文姬被俘之谜)(3)

大文豪郭沫若还因此提出了一个观点,悲愤诗不是蔡文姬写的,是伪作,因为与事实不符。曹操明明是从匈奴左贤王手里赎回了她,怎么诗里变成了胡羌?这不对,这很割裂,所以一定有一个是假的。史书当然不可能假,所以假的只可能是悲愤诗。

郭先生的言论看起来很有道理的亚子,但他却忽略了一点,首先,胡羌并不特指羌族,胡羌是古代对西北民族的统称,比如陆游有一首诗写道:“汴洛我旧都,燕赵我旧疆,请书一尺檄,为国平胡羌。”燕云十六州被石敬瑭割给了契丹,北宋一直谋略收复燕赵,这里的胡羌明显是指契丹。宋代陆游都可以称契丹为胡羌,蔡文姬为什么不能用胡羌代指匈奴?很明显,胡羌一词,在诗词里的用法,只是用来比喻西北外族。

胡羌解决了,接着解决董卓部队的问题。郭沫若的另一个理由是,蔡邕被董卓重用,时任侍中,左中郎将,董卓部下怎敢掳他闺女?所以掳掠肯定发生在董卓死后,董卓都死了还哪来的董卓部下,所以又不对了。

后汉书称,兴平年中,蔡文姬被胡骑所没。兴平是汉献帝的年号,只有两年,公元194年和195年,而董卓是192年被吕布所杀,那么在兴平年间,还存不存在董卓部下这个概念了?

蔡文姬真实的故事(蔡文姬被俘之谜)(4)

要解释这个,首先得搞明白蔡文姬怎么被掳了,其实这也是个相当难理解的问题,因为蔡文姬的家有好几个。蔡邕是陈留人,为了避祸,曾去江东住了十二年,到了189年,被董卓征辟,回到洛阳做官,后又跟随献帝迁都去了长安。也就是说,蔡邕家一共有三个,陈留老家、江东避祸所居、长安官邸。

首先可以排除掉的是江东,因为西北外族再猖狂,也不可能跑到江东抓人,史上闻所未闻,那么剩下只有两个选择,陈留和长安。

陈留?陈留当时可是老曹的地盘啊,老曹早在189年就在陈留起兵了,如果按照蔡文姬诗中所说,“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老曹的老窝被打成这样,怎么史书不见任何记载?

蔡文姬真实的故事(蔡文姬被俘之谜)(5)

不管魏略魏书,都没有陈留遭受外族掳掠的记载,就算真有,史书因为各种原因忽略了,那西出入关,又作何解释?难道进了虎牢关去洛阳?这怎么可能,诗里也说她被掳去了胡地,“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所以陈留也不大可能,那就只剩下一个选择,长安,蔡邕在长安做官,蔡文姬离开夫家投靠父亲,也是最合情合理的解释,蔡文姬难道是在长安被劫的?

不管怎么说,最后曹操是从匈奴人手里赎回了蔡文姬,所以这一切的根源,还得从匈奴身上找起。兴平年间,能找到跟匈奴有关的事情,只有一起,那就是汉献帝东逃洛阳,匈奴人拔刀相助。

因为汉武帝的打击,匈奴最后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在东汉年间归顺了汉朝,被安置在河套地区。188年南匈奴再次反叛,杀了并州刺史,占据并州,随后南匈奴起了内乱,一部分人认为这样会激怒汉朝,遂斩杀了原匈奴单于,改立于夫罗,另一部分人拥立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

于夫罗为了请求汉朝原谅,同时协助他发兵攻打立须卜骨都侯,亲自进京求见汉灵帝,但正赶上汉灵帝病危,事没办成,人也给扣下了,不让他回去,他只好带着部下,迁至河东郡居住。

蔡文姬真实的故事(蔡文姬被俘之谜)(6)

到了195年,汉献帝从长安逃出,东投洛阳,走到弘农的时候走不动了,为什么?因为这一路都在打架,先是打跑了郭汜,紧接着又是李傕的追兵。弘农郡东涧大战,献帝一方的董承杨奉大败,迫不得已向河东白波军求救。

白波军,汉末农民起义军其中一只,曹魏名将徐晃即出身于此,杨奉本来就是白波军的一员,遇到困难自然想起了老弟兄。但白波军并不是单独来,还拉上了于夫罗,白波军驻扎在河东,于夫罗也去了河东,双方臭味相投,一拍即合,早就结成了同盟。

到了十二月,有了白波军和匈奴相助的董承杨奉,再次在东涧跟李傕交战,结果仍然是大败,百官士卒死者不可胜数,女眷辎重,略无所遗。最窘迫的时候,汉献帝身边只剩下不足百人的羽林卫士,人人都想逃跑,董承带着献帝趁夜摸黑过河,才逃过一劫。

自从,被派来协助董承的匈奴兵再不见记载,消失的无影无踪,很有可能是逃跑了。因为魏书记载,195年于夫罗病死,其弟呼厨泉接任,当时他派右贤王去卑率兵相助董承,而这个去卑,后来还活的好好的。216年曹操晋魏王,这时南匈奴已经投降了曹操,呼厨泉亲自过来祝贺,也被曹操扣留了,只放了去卑回去。

蔡文姬真实的故事(蔡文姬被俘之谜)(7)

那么这一切都对上了,蔡邕死后,蔡文姬随着汉献帝东迁,东涧大战,这帮匈奴兵战败之后,趁机干起了老勾当,抢了财物妇女呼啸而去。弘农是今河南三门峡灵宝一带,东涧就是渑池,所以很明显,西出入关,指的就是函谷关,因为函谷关就在弘农郡,而且就在东涧西边。

这帮匈奴人过了函谷关,越过黄河,从此一路向北,回到河套老家。蔡文姬诗中所说的董卓部下,其实是李傕,而胡羌,则是打着勤王旗号的南匈奴。乱军之中,惊慌失措的蔡文姬根本搞不清谁才是自己人,面对把自己当猎物的匈奴人,她以为是李傕同伙,是非常自然的。

去卑俘虏了蔡文姬之后,把她献给了左贤王刘豹,匈奴以左为尊,刘豹地位比他高,以曹操重金赎回蔡文姬来看,去卑显然把蔡文姬当做了奇货可居。其时于夫罗病死,其弟呼厨泉接任,而刘豹不仅是左贤王,更是于夫罗之子,呼厨泉之侄,去卑要讨好刘豹,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当然,也有可能是去卑自己留下了,因为魏书上错把他记做了左贤王,但这无关紧要。一直到了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外族震动,南匈奴也派使者过来示好,老曹这才知道蔡文姬的下落。

蔡文姬真实的故事(蔡文姬被俘之谜)(8)

所以,蔡文姬的确是被匈奴所抓,跟董卓没关系,而那两首悲愤诗,毫无疑问是她亲笔所作,若不是遭遇如此,谁能写出这种字字泣血的满腔悲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