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飞宇语录(在水上行路的人都有流水一般的耐心)
毕飞宇语录(在水上行路的人都有流水一般的耐心)我们兴化人向来是用手走路的,两只脚站在船尾,用蒿子撑,用双桨划,用大橹摇。运气好的时候,换句话说,顺风的时候,你就可以扯起风帆了。说起行,我的故乡顶有特色了。我们的“行”其实就是行船。我的故乡兴化在江苏的中部,所谓里下河地区。它的西边是著名的大运河。因为海拔只有负一米的缘故,一旦大运河决堤,我的故乡在一夜之间便成为汪洋。洪水一次又一次地冲刷让兴化的地貌变得很有特色,兴化成了一个水网地区。河流就是我们的路,水也是我们的路。作家毕飞宇水上行路文 / 毕飞宇
有人问我,
如何成为一个作家,
我说,坚持写三十年,不要停止。
——毕飞宇
作家毕飞宇
水上行路
文 / 毕飞宇
说起行,我的故乡顶有特色了。我们的“行”其实就是行船。我的故乡兴化在江苏的中部,所谓里下河地区。它的西边是著名的大运河。因为海拔只有负一米的缘故,一旦大运河决堤,我的故乡在一夜之间便成为汪洋。洪水一次又一次地冲刷让兴化的地貌变得很有特色,兴化成了一个水网地区。河流就是我们的路,水也是我们的路。
我们兴化人向来是用手走路的,两只脚站在船尾,用蒿子撑,用双桨划,用大橹摇。运气好的时候,换句话说,顺风的时候,你就可以扯起风帆了。
我的朋友、诗人庞余亮写道:“天空打满了补丁。”诗人总是伤感的,庞余亮还写道:“天很疼,浑身都是膏药。”——无论是补丁还是膏药,庞余亮所描绘的都是我们家乡的风帆。
风帆意味着好运气,你赶上顺风了。也许是兴化人的缘故,在我还很年轻的时候,我对“运气”就有了非常科学的认识,有顺风的人就必然有逆风的人,有顺风的时候就必然有逆风的时候。在一条河里,好运的人和倒霉的人相加,最终是零;在你的一生里,好运的时候和倒霉的时候相加,最终依然是零。零是伟大的,恒久的。零的意义不是它意味着没有,相反,它意味着公平。是天道,都要归零的。
电影《阿甘正传》剧照(美国·1994)
说起来真是不可思议,我在六七岁的时候就会撑船了。也没有学,玩着玩着,自己就会了。我的父亲非常吃惊,他在乡下生活了那么长时间,很想学撑船,每一次都无功而返。
其实父亲用不着吃惊,只要牵扯到人的本能,孩子们大多无师自通。说白了,人的一生其实就是无师自通的一生,除了课本,又有几样东西是老师教会的呢?老师不会教我们接吻,只会禁止我们接吻,可我们都会,做得也蛮好的。
不会撑船的人都有一个习惯,一上来就发力。这是人在学习的时候常犯的错误:努力。老师们常常告诫我们,要努力!可努力有时候是最愚蠢的。
以我撑船的经验来看,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初期,“感受”比“努力”要重要得多。过分的“努力”会阻塞你的“感受”。就说撑船吧,在掌握正确的方法之前,“努力”的结果是什么呢?船在原地打圈圈,你在原地大喘气。好的学习方法是控制力气的,轻轻地,把全身的感受力都调动起来。在人、物合一的感觉出现之后,再全力以赴。
我现在来讲一个撑船的故事吧。在我很小的时候,我曾经把一条装满了稻谷的水泥船从很远的地方撑回打谷场。以我的身高和体重来说,那条装满了稻谷的水泥船太高了,太大了,太重了,是力所不能及的。可事实上,我并没有费多大的力气。奇迹是怎么发生的呢?
水泥船在离岸的时候大人们推了一把,笨重的船体开始在水面上滑行了。这是极其重要的。巨大的东西有两个特征:巨大的阻力和巨大的惯性。这就是为什么泰坦尼克号在停火之后还会撞上冰山的缘故。事实上,在巨大的惯性之中,你只要加上那么一点点的力量,它前行的姿态就保持住了。问题是,你不能停,一停下来你就再也无能为力了。
我经常告诉我的儿子,无论多大的事情,哪怕这件事看上去远远超过了你的能力,你都不要惧怕它。“不可能”时常是一个巍峨的假象。在它启动之后,它一定会产生顽固的、取之不尽的、用之不竭的惯性,你自己就是这个惯性的一部分。只要你不停息,“不可能”只能是“可能”,并最终成为奇迹。
电影《阿甘正传》剧照(美国·1994)
农业文明的特征其实就是植物枯荣的进程,一个字,慢。每个周期都是三百六十五天,无论你怎样激情澎湃,也无论你怎样“大干快上”,它只能是、必须是三百六十五天。在农业文明面前,时间不是金钱,效益也不是生命。为了呼应这种慢,农业文明的当事人,农民,他们所需要的其实就是耐心。
农民的“行”也是需要耐心的。这就牵扯到农业文明的另一个特征了,它和身体捆绑在一起。工业文明之后,文明与身体才脱离开来,所以,工业文明又被叫作“解放身体”的文明。农业文明不同,它是“身体力行”的——还是回到撑船上来吧,既然是身体力行的,你在使用身体的时候就不能超越身体,这一点和竞技体育有点相似了,它存在一个“体力分配”的问题。
在我刚刚学会撑船的时候,急,恨不得一下子就抵达目的地。它的后果是这样的,五分钟的激情之后我就难以为继了。一位年长的农民告诉我:“一下一下地。”
是的,农业文明不是诗朗诵,不是“我要上春晚”,五分钟的激情毫无疑义,五分钟的激情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忽略不计。“一下一下地”,这句话像河边的芨芨草一样普通,但是,我决不会因为它像芨芨草一样普通就怀疑它的真理性。“一下一下地”这五个字包含着农业文明无边的琐碎、无边的耐心、无边的重复和无边的挑战。
有时候,我们要在水面上“行”一天的路,换句话说,撑一天的船。如果你失去了耐心,做不到“一下一下地”,那么,你的处境将会像一首儿歌所唱的那样——小船儿随风飘荡。这可不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场景,它是狼狈的,凄凉的。这件事在我的身上发生过。
最后说两句:一、有人问我,如何成为一个作家,我说,坚持写三十年,不要停止;二、我从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能力,即便如此,我还是要说,我最大的、最可以依赖的才华是耐心。在水上行路的人都有流水一般的耐心。水从来都不着急,它们手拉着手,从天的尽头一直到另一个尽头。
电影《阿甘正传》剧照(美国·1994)
本文来源:
《文化艺术报》
2020年12月18日
-END-
编辑:小浒
作家档案
毕飞宇,1964年1月出生于江苏兴化,中国当代作家。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陆续发表了《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庄》等小说。1998年2月,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优秀短篇小说奖。2011年3月,以长篇小说《玉米》获英仕曼亚洲文学奖;8月,凭借长篇小说《推拿》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3年10月,出版首部非虚构作品《苏北少年“堂吉诃德”》;12月,获人民文学奖短篇小说奖。2015年1月,推出《毕飞宇文集》九卷本。
相关链接
毕飞宇:文学是那个逻辑未能涵盖的世界
毕飞宇:文学教育关乎人类的质量
毕飞宇╳张莉:毅力与文学写作无关,它可能涉及你的韧性 | 我的小说生活
推荐阅读
毕飞宇在人民文学出版社
×
《平原》丨毕飞宇丨人民文学出版社
毕飞宇长篇小说代表作
借用身体符号构建的磅礴隐喻
政治规训下的禁忌之恋
这是他留给70年代的两部作品之一
1976年的中国乡村,麦子熟了,端方高中毕业回到家乡王家庄遇到地主家的女儿三丫,两个年轻人勃发的荷尔蒙就此升腾起来了,欲望在试探中相互逼近,二人终于初尝禁果。然而,热烈的爱情难以逾越悬殊的身份鸿沟,二者的命运就此直转急下……曾经压倒性的政治力量已经疲软,旧的东西在复苏,新的东西在滋长,这是他留给70年代的两部作品之一,另一部是《玉米》。毕飞宇借用身体符号构建的磅礴隐喻,直面那些更古不变的,被压抑、遮掩、崩坏的欲望,不仅写出了权力倾轧下人性的暴烈,也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爱与温柔,平原上缓缓流动的,是不变的生命长河。
《青衣》丨毕飞宇丨人民文学出版社
我们的一生始终在与错位的认知斗争
生活在家里,却以为身在舞台
曾入围2008年英国《独立报》文学奖短名单
这是毕飞宇“最为虐心”的一部小说
在青衣这个行当里,筱燕秋觉得她不是在演嫦娥,而她自己就是嫦娥。二十年前,为了抢到嫦娥这个角色,她抄起一杯热水泼在了授业先辈李雪芬脸上。这一杯妒火滚烫的热水浇灭了筱燕秋的青衣远梦,她不得不离开剧团,执教戏曲学校。离开了舞台,她的生活恰如嫦娥一般,只剩下了无趣味的重复和死寂冰冷的敷衍。
二十年后,剧团凋敝,青衣没落,饭桌上,烟厂老板的资金进驻,让剧团重新看到了希望,也让筱燕秋看到了找回"嫦娥"的机会。二十年等待和磨折的累积,让筱燕秋使尽浑身解数,也没能找回当年的青衣风韵,而她一手调教出来的徒弟春来,大有她所不及的嫦娥神采。几经挣扎,俨然绝望的筱燕秋决定让春来替自己重寻"嫦娥"之梦。可大幕开启,她明白,这世上的嫦娥只有一个,那就是筱燕秋,也只能是筱燕秋,她不惜生命也要重上舞台......
《玉米》丨毕飞宇丨人民文学出版社
这是三个中国大地上最为普通的女人
她们忠于爱、失去爱、痛恨爱
毕飞宇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荣获第四节英仕曼亚洲文学奖
玉米的人生分为两部分,结婚前和结婚后。结婚前的玉米是傲气的,充满炙热能量的,哪怕和她写信的人远隔“千里之外”,人们也能感受到那些“白纸黑字”里汹涌澎湃的爱情。结婚后的玉米是低微的,委曲求全的,她的身后拴着她的父亲、她的母亲、她的姊妹,权力的欲望浸蚀人心,消耗飒爽。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源于那个稻草飘香的夜晚,玉米、玉秀、玉秧,王家庄里的三个姐妹的人生从这里发生了突变。这是三个中国大地上最为普通的女人,她们忠于爱、失去爱、痛恨爱。这是三个逃离他人目光审视的故事,她们挣扎、破灭、沉溺。有多少时刻,我们向往一个没有窥探的世界?有多少时刻,我们渴望一个没有束缚的自己?
小说生活丨毕飞宇、张莉丨人民文学出版社
《小说课》的源文本
文学观点的激情碰撞
既是文学课堂,也是小说家的人生启示录
在畅销十五万册的《小说课》里,毕飞宇鞭辟入里地分析了中外短篇小说中的体格与筋骨,如果你也曾为那本书里发人深省的观点拍手叫好,那么你更不应该错过这本《小说生活》。这是小说家毕飞宇与批评家张莉一次极具激扬的文学对谈,他们从毕飞宇的童年开始谈起,从阅读到写作、从小说到电影,既是读者又是文字的试验者,你可以看到在真实与虚构的疆域里,一个小说家是如何真诚、热情地探索小说之道。如果你正想成为一位小说家,那么你会看到一位小说家是如何勤奋地实践,有目的地规划,寻找属于自己的写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