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简短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名家小传司马光)

简短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名家小传司马光)二、不喜奢靡,以俭为美司马光书法司马光砸缸不仅如此,司马光还勤奋好学。南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记载了司马光苦学的故事:“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司马光还爱读书,“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白天自不必说,晚上挑灯夜读是常态,实在困得不行怎么办呢?他就用一段圆木头当作“警枕”,很困的时候就躺到床上休息一会儿。只要一翻身,头碰到床板,自然就清醒了,然后继续夜读。司马光就是凭着这样夜以继日地学习成为神童的。的确,哪有什么天才,不过是勤奋努力的结果。如果小时了了,但不用功,也会如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一样“泯然众人矣”。勤奋读书点亮了司马光的人生。凭借多年这样的用功读书,司马光刚满20岁时参加会试,高中进士甲科,从此步入仕林。在此期间,他仍勤学不倦,笔耕不辍,写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章,学识也日渐深厚渊博。

他从小就是“网红”,后来青史留名,还被苏轼取了一个绰号“司马牛”,这是为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北宋四朝重臣,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的故事。

简短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名家小传司马光)(1)

司马光

一、从小就是“网红”

司马光从小就是网红,源于砸缸救人,但也不限于此,他还是个神童。《宋史·列传》中记载: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司马光七岁便能理解《左氏春秋》的深刻含义,神童之名不虚。

简短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名家小传司马光)(2)

司马光砸缸

不仅如此,司马光还勤奋好学。南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记载了司马光苦学的故事:“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司马光还爱读书,“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白天自不必说,晚上挑灯夜读是常态,实在困得不行怎么办呢?他就用一段圆木头当作“警枕”,很困的时候就躺到床上休息一会儿。只要一翻身,头碰到床板,自然就清醒了,然后继续夜读。司马光就是凭着这样夜以继日地学习成为神童的。的确,哪有什么天才,不过是勤奋努力的结果。如果小时了了,但不用功,也会如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一样“泯然众人矣”。

勤奋读书点亮了司马光的人生。凭借多年这样的用功读书,司马光刚满20岁时参加会试,高中进士甲科,从此步入仕林。在此期间,他仍勤学不倦,笔耕不辍,写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章,学识也日渐深厚渊博。

简短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名家小传司马光)(3)

司马光书法

二、不喜奢靡,以俭为美

司马光训子之文《训俭示康》中有一段话:“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译文:人们都以奢靡为荣,我却独以节俭、朴素为美。人们都嗤笑我固执鄙陋,我却毫不在意,不认为有什么不好。)以俭素为美是司马光一生的坚守。

简短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名家小传司马光)(4)

司马光

《司马光传》中记载: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男士也簪花?有据可查,《水浒传》中短命二郎阮小五戴过石榴花,病关索杨雄戴过芙蓉花,浪子燕青戴过四季花,蔡庆的绰号就是“一枝花”。男士簪花,既跟性情风流与否无关,也跟出身贫富与否无关,而是当时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不仅是在民间。据《宋史·舆服志》记载,彼时簪花已是一种宫廷礼制。其实,男士簪花唐朝已有,宋代是在沿袭唐代的制度。进士放榜后,由朝廷赐宴,以示宠异。新进士要在帽檐上插花,表示荣光。但司马光就不戴,一起考中的进士就说:“皇帝的恩赐是不可以违背的。”他这才“簪一花。”司马光说在这样的大喜之日,拒绝这些荣幸,只是想顺应自己的本性而已。的确如此,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说:“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司马光无论早年做地方官吏,还是后来任高官要职,一直是“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有纯帛”。

宋仁宗深知司马光生活窘迫,临终留下遗诏要重赏一批像司马光那样功高德劭的重臣。司马光率领同僚三次上书劝谏:“国家还有大的忧患,内外贫乏,不可专门效仿乾兴的旧事。如果必须赠送、赏赐,应准许大臣向上进献所得赏赐的金钱来帮助营建山陵。”但一连几次均未获准。最终,他将朝廷对其赏赐分作两半,一半充作办公经费,一半用来补贴贫困亲友,自己则分文未取。

简短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名家小传司马光)(5)

宋仁宗

司马光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时,居所极简陋。司马光让工匠在园中挖了个大坑,砌成一间地下室,作为写作之所,美其名曰“壤室”。当时大臣王拱辰亦居洛阳,宅第非常豪奢,中堂建屋三层,最上一层称朝天阁,洛阳人戏称:“王家钻天,司马入地。”

好友范镇来洛阳看望司马光,走进屋内,除见到摆满图书的书架和简单的家具外,别无他物;床上的被褥也是补丁摞补丁已破旧不堪。范镇不忍,回许州后,让夫人做了一床新被子,托人捎给司马光,这床被子司马光一直用到去世。

1086年9月,司马光去世。临终前,他嘱咐儿子司马康:死后仍穿平常衣服,盖上范镇赠送的被子,将他的灵柩运回老家后进行薄葬。

俭素值得提倡,司马光关于俭素的道理对当下的我们也仍是上佳镜鉴!

三、一生只爱一人

司马光除了勤于读书、节俭清廉外,还是一个好丈夫。北宋士大夫生活富裕,三妻四妾已属平常。司马光是极为罕见的不纳妾、不储妓之人。

简短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名家小传司马光)(6)

独乐园图

(画卷内容根据司马光的《独乐园记》立意)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司马光与张夫人结婚三十年有余,没有子嗣,他没有放在心上,也没想过纳妾生子,这反而急坏了张夫人。

一次,张夫人背着司马光在卧室安排了一个姑娘,司马光瞧见了却佯装不知,转身去了书房。姑娘见状,所幸跟到了书房,一番摆弄之后,娇滴滴地问道:“大人,中堂是什么书呀?”司马光离着一丈远,板着脸孔淡淡地说:“中堂是尚书,是官位,不是书本。”姑娘自觉无趣,悻悻而去。

又有一次,张夫人和司马光一起回娘家,张夫人让母亲安排了一个美貌的侍女跟随在他身边,自己则故意避开。谁知司马光看出了端倪,厉声呵斥道:“夫人不在,你跟来做什么?走开!”

简短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名家小传司马光)(7)

司马光授业图

这两件事后,张夫人也就不再想纳妾的事了,后来两人收养了自己的侄子司马康,《训俭示康》就是司马光写给司马康的。

张夫人去世后,司马光拿不出给夫人办丧事的钱,只好把仅有的三顷薄田典当出去,置棺理丧,尽了丈夫的责任。

四、远离朝廷,编书立说

简短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名家小传司马光)(8)

司马光著《资治通鉴》

司马光一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从地方判官,到州府幕僚,再到学官言官,直至首辅宰相,长达49载。在多年的为官生涯中,他一直坚守着忠君之心、报国之志。

司马光做谏官时上谏无数,既敢于劝谏皇帝,如上谏 《论宴饮状》 以请求皇帝能体恤百姓,减少过度的宴饮和赏赐;又敢于弹劾权臣,如上奏反对任命张方平为参知政事。但忠言往往逆耳,在皇上对于谏言只听不纳后,司马光辞去谏官一职,专职修史,就有了后来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简短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名家小传司马光)(9)

《资治通鉴》

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要旨是从历史的成败兴亡中,提取治国的借鉴,“使观者自责善恶得失”。可见,司马光著史,是其从政治国的另一种方式。其实《资治通鉴》的意义已远远超过司马光的本意,它不仅为统治者提供“资治”的借鉴,也给全社会提供了历史借鉴。

此巨著,历时19年,司马光也是呕心沥血。司马光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臣今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旋踵而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

结语

简短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名家小传司马光)(10)

司马光一生勤勉不倦、崇尚俭约,直谏敢言,为官清廉,也有些固执,苏轼就曾因此为司马光起绰号为“司马牛”,当然这只不过是二人交往过程中因变法观点不同转瞬即逝的一个小插曲而已。

司马光之所以能够名垂史册,不止于世人所见到的成就,还在于他的品行修为。愿你我也能从今天的故事中汲取精神养分。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搜狐网 学习时报)

简短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名家小传司马光)(11)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学识渊博,史学之外,音乐、律历、天文、书数,无所不通。他散文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资治通鉴》上。《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下终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按年记载了共1362年的历史事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通史著作。《资治通鉴》的文字质朴简洁,叙事清晰,文笔流畅,生动形象,有文学色彩,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及李愬雪夜入蔡州等战争场面的描写,历来为人们所推重。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