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大姐们演的太好了个个像仙女(这颜值演绝世美女也太辣眼睛了吧)
几位大姐们演的太好了个个像仙女(这颜值演绝世美女也太辣眼睛了吧)你把最美人鱼四个字贴她脸上我也很难说服自己这是童话世界里惹人怜爱的绝美小人鱼啊。这真的不是在拍《疯狂原始人》续集吗?没看到海的女儿的飘逸脱俗,看画面躲在破车里的美人鱼很有点中世纪偷渡风的意思。戴着口罩也能看出来女主角的孔武有力,仿佛意外闯入非洲世界的女武神。摘了口罩,更绝了。
继失败的花木兰之后,迪士尼又带着心爱的魔改版《小美人鱼》来给我们视觉暴击了。
和前者不同的是,花木兰选角出炉时中外观众都是大多无异议的,对刘亦菲的外形和扮相给了好评,后来之所以大翻车,是刘亦菲可怕的演技和拍歪了的故事以及风格惹的祸。
而美人鱼呢,则是从一开始的选角就直接翻车了。
看看《小美人鱼》的最新路透,比一开始还可怕了 ↓
没看到海的女儿的飘逸脱俗,看画面躲在破车里的美人鱼很有点中世纪偷渡风的意思。
戴着口罩也能看出来女主角的孔武有力,仿佛意外闯入非洲世界的女武神。
摘了口罩,更绝了。
这真的不是在拍《疯狂原始人》续集吗?
你把最美人鱼四个字贴她脸上我也很难说服自己这是童话世界里惹人怜爱的绝美小人鱼啊。
这演的到底是哪一出我不太懂,但我大受震撼。
不知道会不会有朋友觉得可能是这个路透图片太糊了,有点扭曲贬低新一代美人鱼演员的颜值气质。
这里提前给大家看看其他清晰版。
除了清晰度不一样,其他真的没差。
女主角小美人鱼的扮演者叫哈里·贝里,2000年出生的年轻女星,童星 歌手出身,唱歌很好听,是个舞台魅力值不错的黑人女歌手。
(左边是哈里·贝里)
当歌手足够优秀,演演戏也不是不可以,但演小美人鱼,差的就有点多了。
电影《小美人鱼》是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改编的,女主角是海里最小的人鱼公主爱丽儿。
安徒生原著里对爱丽儿的外貌着墨不多但定位很清晰,爱丽儿是一个有着湛蓝色的眼睛 金色的长发 白皙的皮肤的漂亮人鱼公主(安徒生本来就是以白人视角塑造的人鱼公主,他写的时候也没带消除种族歧视使命,没让非洲人鱼公主来这片海汇合,人鱼公主改成黑鱼真的就很离谱,希望没人杠我,如果杠了,那OK肯定是我的错)。
后来迪士尼为了消除欧美的红发歧视,让童话里的人鱼公主把金发换成了红发,也就是我们最熟知的美人鱼卡通造型 ↓
OK,这还不算离谱。
但真人版直接把公主的种族、肤色、眼睛、什么都通通换掉了不止,还选了一个即便在黑人群体里颜值也称不上出众的演员扮演海里最美丽的鱼。。
不是眼距宽就能当最美的那条鱼的不是?
看看这定妆照 ↓
再看她自己晒的精修美人鱼照 ↓
鱼的感觉有点,但和美人鱼真的没关系。
演个海里的群众演员鱼还OK,演最出众的那一条,不行。
对哈里·贝里本人没有任何恶意,也不是说她长得不够美就没资格出道没资格当演员。
有资格,有实力完全可以,而且外形我觉得其实是个虽然不漂亮但也很健康阳光的黑人女孩。
但起码得选点自己外形气质符合和胜任的角色吧。
你看这人鱼公主和褶子王子选的,你俩演个在一线纽约努力生存虽然贫穷但乐观努力奋斗住着地下室也相爱到底的普通白人男和黑人女不好吗?
美到让人忘了呼吸的绝美人鱼公主和帅到人鱼公主甘愿为之牺牲声音在刀尖上走路甚至放弃生命化为泡沫的王子。。
sorry,真的代入不了(目前由于公主不好看的过于明显,在舆论上成功的替王子吸引火力了)。
拍童话故事本来就是给人造梦用的。
你选两个长得如此现实主义的演员,连角色原型的设定都完全颠覆了,作为观众,能看的开心就见鬼了不是。
退一万步说,你哪怕要颠覆,也得找个外形有强有力能让观众觉得你颠覆的很有说服力的。
你如果选的是年轻时的哈利贝瑞,可能观众看完立马倒戈觉得黑美人鱼更养眼也说不定不是?
连续被各种选角辣眼暴击,我有一肚子话想说,今天冒着被指责批斗为审美狭隘种族歧视的风险也要说说我的真实感受了。
作品不管是商品还是艺术,最重要的都是为大众服务的,你不能总是霸道的要扭曲观众审美、按头要求观众接受你喂的饭。
这几年全球作品都在严重倒退,想看个赏心悦目剧情流畅的作品太难了。
亚洲以及国内的问题今天暂不说,先说说国外。
目前欧美在种族问题方面纠错平权已经发展到了矫枉过正的程度,什么都要强行正确,什么都要强行公正平等。
具体表现在不管角色是不是压根不适合黑人,反正戏里必须得有黑人主角,不然就是种族歧视。
除了海里最离谱的黑人鱼,人间最离谱的操作是让黑人女星朱迪·特纳-史密斯扮演亨利八世的第二任王后安妮·博林。
这是安妮·博林肖像图,典型的白人贵族。↓
被黑人女星朱迪·特纳-史密斯演成了这样 ↓
就觉得很荒唐。
黑人致力于提高地位的方式居然是扭曲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用给人改变种族肤色的方式。
媒体还对此一片叫好。
说让黑人演白人多么多么进步云云。
“让有色人种扮演这一角色,可以更加有代入感地展示当时英国政坛对门第和宗教的偏见”。
让黑人演员饰演安妮·博林可以“更完美地凸显了安妮博林多舛的命运”,还可以体现安妮·博林作为一个新教徒在天主教徒中的“外人感”,更加鲜明的体现了“身份意识”。
这种论调总让我觉得哪里不对。
那换个操作,如果让白人去演马丁路德金以及曼德拉,说这样的做法可以更大程度展示白人对自己犯下的罪恶的反省和忏悔,更鲜明的体现“身份意识”,不知道黑人群体会不会因此感动支持,并且对白人大加赞赏?
当文艺作品一味地为XX正确服务拒绝任何批评只能赞美,艺术就失去了它本身的魅力。
反歧视是应该的,拒绝容貌焦虑也是对的。
只是现在贵圈很多时候都滥用了这些原本具有进步意义的积极观念。
我们观众到底造了什么孽,花钱花时间的却要被这群强行瞎搞乱来的资本们折磨,连看个正常的戏的待遇都没有。
抱怨几句吧,都不让。
当我们就事论事的觉得一个演员颜值气质身材不符合某个角色时,没批评两句就被一顶“歧视大帽子”给扣的严严实实的。
可剥夺观众的正常审美和自由评论权不也是另一种歧视和打压?
想一想,惨还是观众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