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网红猴暴猴现状(全球网红自拍猴)
南京网红猴暴猴现状(全球网红自拍猴)十年来,英国利物浦约翰莫尔斯大学的灵长类学家恩格尔哈特(Antje Engelhardt)和一群学生一直在研究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保护区内的黑冠猕猴。近年来这些猴儿过得并不容易,备受野味消费和宠物贸易之害,而它们的生活空间也被椰子种植园和村民的花园地挤压得越来越小。同时,政府还计划开发荒地为道路基建和工业用地。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一处自然保护区,一只黑冠猕猴在海边游荡。这些濒危猴类在当地被叫做“yaki”,科学家正在研究它们的社会结构如何揭示了人类行为。PHOTOGRAPH BY DAVID J. SLATER网上冲浪爱好者很可能见过这张著名的照片:2011年6月,鸣人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公园里偷了摄影师的相机,拍下了这张“露齿微笑”的自拍照。随着照片走红,黑冠猕猴成了坐拥数百万粉丝的网红,鸣人的照片甚至引发了一场“猴子拍的自拍照归谁所有”的版权诉讼。而现实中的黑冠猕猴却没能沾上多大的光,这
“这些猴儿长的很独特,朋克头,心形屁股,还有丰富的表情”
物种 · 阅读时间8分钟
如果不是因为这只雅号“鸣人”(Naruto)的“自拍猴”,全世界可能没多少人听说过黑冠猕猴这个物种。
黑冠猕猴“自拍照”。
PHOTOGRAPH BY DAVID J. SLATER
网上冲浪爱好者很可能见过这张著名的照片:2011年6月,鸣人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公园里偷了摄影师的相机,拍下了这张“露齿微笑”的自拍照。随着照片走红,黑冠猕猴成了坐拥数百万粉丝的网红,鸣人的照片甚至引发了一场“猴子拍的自拍照归谁所有”的版权诉讼。而现实中的黑冠猕猴却没能沾上多大的光,这些有着锅底黑脸和朋克发型的猴儿在2016-2018年度被列入“全球最濒危的25个灵长类物种”之一,目前仍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上的极危物种。
会“对话”的社会猴
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一处自然保护区,一只黑冠猕猴在海边游荡。这些濒危猴类在当地被叫做“yaki”,科学家正在研究它们的社会结构如何揭示了人类行为。
十年来,英国利物浦约翰莫尔斯大学的灵长类学家恩格尔哈特(Antje Engelhardt)和一群学生一直在研究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保护区内的黑冠猕猴。近年来这些猴儿过得并不容易,备受野味消费和宠物贸易之害,而它们的生活空间也被椰子种植园和村民的花园地挤压得越来越小。同时,政府还计划开发荒地为道路基建和工业用地。
2009年至2010年的调查显示,在这处被称为Tangkoko的保护区内,黑冠猕猴的数量约为2000只,而恩格尔哈特认为,它们的数量从那时起就开始下降。
印度尼西亚Tangkoko保护区的黑冠猕猴群。黑冠猕猴过着群居生活,它们的日常主要包括在保护区的森林中漫步、进食、互相梳毛和玩耍。如果个体单独行动,它们会用叫声来与群体保持联系。
科研团队正在研究Tangkoko的三个主要的黑冠猕猴大群,每群约有80个成员,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一只雄性“族长”是所有雌性的首选配偶,但他的统治地位并不稳固。“篡位”往往发生的很快,且不涉及流血事件。一旦一个首领失去了他的位置,他就无法再重回王位。一些被放逐的公猴离开群体后,会试图接管另一个家族。比起雄猴的野心勃勃,雌性则大多相处融洽,通过互相理毛和其他示好行为来解决小矛盾。
雌猴每20个月左右生育一胎,并承担大部分育幼职责。她们通常会带宝宝一年左右,但即使猴娃满了一岁,后面的几年也仍然会有妈妈守在身边。年轻雄性最终会离群外出,加入其他族群。
在猕猴领地重叠的地方,可能会爆发喧闹的冲突。不光群体之间会爆发战斗,就连流浪猴听到声音也会急忙加入进来。恩格尔哈特在谈到这些小规模冲突时说:“它们可能变得非常凶狠,但在行动中死亡的情况很少。”纽约水牛城大学的博士生莫拉·泰瑞尔(Maura Tyrrell)说,战斗通常是快速的,而且“伤害性不大,抓马性极强”。
这只猴妈妈在新生儿死后仍抱着孩子好几天不放。这种行为在野外很少被记录到。
这群猴儿在自己的森林家园中似乎无所畏惧。它们爬得高,荡得远,翻着跟头滚过一层层树冠。萌萌的大眼猴娃紧紧抱着妈妈。猴群饱餐水果、虫子和树叶时,会咕噜咕噜地“聊天”,还会用面部表情传递情绪。仪式性的哈欠意味着紧张情绪,而额头皱缩、耳朵放平则表示邀请玩耍或梳理毛发。科研团队认为,猴子们发出的笑声、嘎吱声、嘟囔声、吠叫声都自有其含义,它们是在“说话”。
一只黑冠猕猴从树上摘取蚂蚁当做零食。这些猴儿是机会主义者,主要吃水果,但也很愿意找点昆虫来换换口味。
备受摧残的艰难猴生
黑冠猕猴本该始终这样无忧无虑:它们在野外原本只有一个天敌——网纹蟒。遗憾的是,它们如今有太多敌人。垦荒作业把猴群赶来赶去,纵横交错的公路把它们围在中间,而盗猎者则让它们不得不背井离乡。
恩格尔哈特指着保护区路边的坡地说:"这些地方以前都是原始森林。首先,护林员开始建花园,然后村民们也跟着建花园。其余部分现在是椰子种植园。我们在上面做了调查。没有猴子。什么都没有。"
自然或人为原因引起的山火烧掉了大片猕猴栖息地。保护区内外的人类活动(比如森林砍伐)导致的栖息地丧失,是当地黑冠猕猴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非营利组织Selamatkan Yaki致力于拯救苏拉威西岛的黑冠猕猴,收容孤儿猴娃、受伤的个体、以及从走私者和非法宠物买家那里没收来的猴。塔西科奇野生动物救援中心经理西蒙·珀瑟(Simon Purser)说,他花了很多时间“想让执法部门做他们该做的事”,他参加了大多数突击检查和救援活动,但有时候,人们宁可把他们手里的动物杀掉也不愿交给救援人员带走。
在Tangkoko保护区,最小的猴娃也有足够的自由去四处玩耍、探索世界,只不过它们从不会离妈妈太远。当盗猎者杀害猴妈妈作为肉食,他们通常也会带走猴娃作为宠物出售。
目前,塔西科奇中心有大约70只黑冠猕猴,它们被安置在森林中的大围栏里,好让它们建立等级制度。“这可能会产生流血冲突,但这是自然行为,”珀瑟对此表示,“我们的目标始终是把这些动物放归野外。但你不能把一只猴子扔在外边,对它说:拜拜,祝你好运。风险在于,这些被放归的猴子可能会被保护自家领地的公猴杀掉,或者因为不知所措而再次走出森林。”因此,最好的做法是集体放归,而不是一只一只地放。
Tangkoko自然保护区的游客与黑冠猕猴互动。尽管保护区禁止投喂,但喂食行为还是十分频繁,导致一些猕猴变得相当驯顺。
在当地,一些农民故意诱捕黑冠猕猴,免得它们偷走农作物。猴子也会掉进捕野猪、捕鸟或老鼠的陷阱中,这对捕猎者来说完全是一笔快钱。恩格尔哈特说:“我的工作人员统计过,仅在保护区范围内的一小块区域就有100个陷阱。不幸的是,逃脱陷阱的猕猴也可能会因为血液循环受阻而失去肢体。"
北苏拉威西一处森林,一名猎人测试陷阱。这原本是用来捕野猪、鹿或林鼠的,但猕猴也有可能踩中。
当地的非法宠物交易相当猖獗,被从野外捕捉、成为孤儿的小猴往往营养不良,被关在狭小的空间里。但更大的威胁是,苏拉威西岛的人们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在吃猕猴肉。如今它的价格约为两美元一磅(一只成年猕猴的重量为18至23磅),每逢节假日,需求就会激增。
37岁的诺菲·拉兰塔是汤帕索巴鲁镇的主要香料经销商,也是一名猎人。他雇用了约100名男子在周围的森林中寻找猎物。拉兰塔说,他家每周卖出大约15只猴用于肉食,其中四分之一是黑冠猕猴。拉兰塔并不担心周围所有的猕猴被猎杀殆尽,“我是个商人,”他说,"总有更多的老鼠、猪、蝙蝠可卖。如果一种动物没有了,我们就去找其他的。"
汤帕索巴鲁镇,一只幼猴的尸体被放在秤上称重。这对一些人来说是触目惊心的血腥场景,但在另一些人眼中,这只代表了一顿美味佳肴。包括黑冠猕猴在内,许多受保护的猴类在苏拉威西的村子里都很容易买到,在这些地方,野味是日常消费的一部分。
但是濒危的黑冠猕猴受印度尼西亚的法律保护,拉兰塔不担心被抓吗?
“只有一点点担心。至于那些警察,"拉兰塔半笑着说,"他们来和我们坐在一起吃饭!"
珀瑟对此表示,印度尼西亚对此已有法律框架,但法律不执行就毫无意义。而且即使照章办事,非法狩猎也很少获刑关押,最多只是罚款。“执法不力对物种的危害不亚于对它们生存的直接威胁。”
从野外被抓来的小诺娜(Nona,意为“小姐”)如今成了拴着链条的宠物,住在一户人家。饲养珍稀黑冠猕猴作为宠物是违法行为,当地动物福利团体正在努力解救这些野生动物。
Selamatkan Yaki保护组织正在与教育部门和其他项目合作,试图改变当地人对黑冠猕猴的看法。珀瑟说这很有挑战性,因为在当地人看来,这些动物“活着是庄稼地里的害兽,死了就是饭桌上的肉——或者钱包里的钱。”
保护组织希望人们能认识到,猕猴是“森林的园丁”,它们采食果实、散播种子。如果能将它们放到生态系统功能的大局观之中,人们或许会看到黑冠猕猴具有更多的价值。此外,孩子们也是保护组织争取的对象,他们希望通过向孩子们讲述关于猕猴的知识,吸引成年人支持保护工作。
保护中心项目经理哈利·希尔瑟(Harry Hilser)认为,真正重要的是社区参与,“这是保护工作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此外,生态旅游也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这些猴儿长的很独特,朋克头,心形屁股,还有丰富的表情……它们是旗舰物种,完全可以成为苏拉威西岛的吉祥物。”
倡导者们认为,教育孩子们认识到一个有猴儿居住的森林所具备的生态价值,将有助于挽救濒危的黑冠猕猴。恩格尔哈特表示:“最终我们要保护的是它们的栖息地,让它们自由生息。”
作者:Jennifer S. Holland
摄影:Stefano Unterthiner
编译:安琪
编辑:框舅
排版:雨晴
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