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网络邪书排行榜(这本看了就被骂的)
十大网络邪书排行榜(这本看了就被骂的)它是亚洲 10 年来罕见的现象级畅销书,凭口口相传在韩国销量突破 100 万册。这本书叫《82 年生的金智英》。这本女明星一接触便挨骂的韩国“禁书”,究竟讲了啥?腰封的 slogan 就直击人心:一个女孩要经历多少看不见的坎坷,才能跌跌撞撞地长大成人。支持者把它称为“表面平淡,内核炸裂的女性主义小说”,而反对者则认为,这本书夸大了男女不平等,是极端女权主义。
前段时间,if 姐看了一本“禁书”。
这本书,让看过它的韩国爱豆裴珠泫(Irene),被网友盖楼评论“后悔想过跟你结婚”。
甚至有极端粉丝,不惜烧毁 Irene 照片来泄愤。
改编成电影,演员郑裕美在决定出演女主后,迅速遭到了恶意攻击,不少粉丝表示“很失望”!
这本女明星一接触便挨骂的韩国“禁书”,究竟讲了啥?
腰封的 slogan 就直击人心:一个女孩要经历多少看不见的坎坷,才能跌跌撞撞地长大成人。
支持者把它称为“表面平淡,内核炸裂的女性主义小说”,而反对者则认为,这本书夸大了男女不平等,是极端女权主义。
这本书叫《82 年生的金智英》。
它是亚洲 10 年来罕见的现象级畅销书,凭口口相传在韩国销量突破 100 万册。
韩国总统文在寅、国民主持人刘在石、防弹少年团的金南俊等名人,都曾公开推荐过这本书,作者赵南柱还因此书荣获“两性平等文化奖”。
上个月,同名电影《82 年生的金智英》一上映,立刻引发轰动。
影片不仅击败好莱坞大片《终结者:黑暗命运》,屡次夺得韩国周票房冠军,目前观影人数还突破了 300 万。
金智英的故事之所以能引发这么大的轰动,不在于它够特殊,反而在于它太普通,普通到像是每个人的真实生活写照。
很多女孩看完书后,只有一个感觉:这是我的人生报告书。
女主角金智英,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家庭主妇,上有姐姐,下有弟弟。
她按部就班的工作、结婚、生子,看似过着“一帆风顺”的幸福生活,其实内心早已满目疮痍。
最终内心的焦虑与痛苦无处排解,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通过对女主 35 年经历的描写,将重男轻女、荡妇羞辱、就业歧视、全职妈妈的困境等,传统男权文化社会里最常见、却又最讳莫如深的性别偏见问题,赤裸裸展现在了阳光下。
“男孩优先于女孩是理所当然之事”
从小时候起,金智英就知道偏心无处不在。
刚蒸好的一锅米饭,以爸爸、弟弟、奶奶的顺序先盛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形状完整的煎豆腐、饺子,也都会理所当然地送进弟弟嘴里,姐姐和金智英只能捡小碎屑来吃;
弟弟的筷子、袜子、卫生衣裤,永远都是成双成对的,但她们的总是凑不成一对。
金智英小时候偷吃弟弟的奶粉,只要被奶奶发现,就会朝她背部狠狠地拍下去,打得她措手不及,奶粉从嘴巴和鼻孔中喷出来。
从奶奶当下责备她的语气、眼神、脸部角度、肩膀高度以及呼吸节奏中,可以归纳出一句话——“胆敢贪图我金孙的奶粉?”
在奶奶眼里,她可能连“阿猫阿狗”都不如。
上学后,男女不平等的情况依旧存在。
在学校里,学号是按男女排的,男同学总是一号,凡事也都从男同学开始,好像男孩优先于女孩是理所当然的事。
永远都是男同学先开始排队、先出发、先报告、先被检查作业,女生们只能默默等候着什么时候轮到自己。
就连穿着,也是女生要极尽可能的保守,避免一切引发争议的穿着打扮,而男生则随意得多。
“女孩子永远要自省,问题总在你身上”
金智英是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的——女孩子凡事要小心,穿着要保守,行为要检点,危险的时间、危险的人要自己懂得避开,否则问题出在不懂得避开的人身上。
没有人会告诉她,值得批判的,是那个作恶的人。
在学校,金智英遇上的第一个难关是邻座男同学的恶作剧,而且他的所作所为已经到了霸凌的程度。
然而,谁都没能帮她解决问题。
姐姐只说男孩子都这么幼稚,不理会就好了;
母亲则认为不过是同学开个玩笑,何必认真,反而把金智英训了一顿。
老师会说,难道你还没看出来吗?他是因为喜欢你啊。
电影《熔炉》剧照
高中时期的她,碰到的第二个问题是性骚扰。
那时为了学习,每天要搭半个小时公交车,才能到知名补习班补习,在公交车上,经常有不经意的咸猪手擦过臀部和胸部。
然而,女孩子往往只是选择回避、逃离现场,从不敢吭声。
有一次晚上在公交车上,被一名补习班的男同学尾随下车,她发短信给父亲求助。
被父亲接回家后,不仅没有得到安慰,反而被父亲严厉地斥责了一顿,为什么偏要去那么远的补习班补习,为什么要跟陌生人说话,为什么裙子那么短……
“女生不能当社长,
这职位对你们来说太辛苦了”
金智英在大学参加了登山社,女生在这里被视如珍宝,不准她们提重物,举办社团郊游时,也会把最大最好的房间让给她。
但女生,永远只能当花瓶。
对于她们不需要特别待遇,只希望可以给予机会,让女生也能当社长的提议,通常大家都会敷衍了事,一笑置之。
“女生不能当社长,这职位对你们来说太辛苦了。你们只要乖乖地待在这个社团,对我们来说就是莫大的力量。”
在职业上,女生最好的选择,永远是方便当妈妈的那一个。
比如老师。
规劝的理由,千篇一律:
“你要想远一点啊,还有什么工作比当老师更适合女生的?”
“早下班,还有寒暑假,又容易有休假,等你以后有了孩子还要上班就会知道,没有比这更好的工作了。”
但谁曾想过,这确实是一份能兼顾小孩的工作,那应该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好工作才对。
孩子难道是女人自己生的吗?为什么并没有人劝男生去当老师呢?
想要职场进阶,努力拼搏了很久,却发现优秀比不过性别。
金智英和另外三名同事一起入职,最努力、最优秀的是女生,但进阶的,却是那两名男生。
原因是,社长很清楚这份工作压力有多大,与婚姻生活尤其是需要育儿的生活绝对难以并行,所以才会认为女职员不能胜任。
2005年,一个求职信息网站针对韩国百大企业做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录取率只有29.6%。
比例很低,但光是这样的数值,在当时就已经表示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升。
到 2014 年,韩国男性的平均薪资是一百万韩元(6000元),女性的平均薪资则只有六十三万三千韩元(3816元)。
“用老公赚来的钱买咖啡喝,全职妈妈就是只整天闲晃的妈虫”
男女歧视不仅体现在家庭、学校、职场,婚姻感情里的两性偏见也不少。
大学时金智英和男朋友分手,想追他的学长却说:“唉,算了,被人嚼过的口香糖谁还想吃啊?”
和老公结婚后,女性压力也随之而来。
长辈们迟迟等不到金智英和老公的“好消息”,便开始怀疑她身体是否有问题,下巴长了个痘都猜测是不是她子宫不好。
老公也会跟她说,别老想着失去,生个孩子多好啊。
还安慰她:“我会帮你的,别担心。我会帮孩子换尿布、泡奶粉、用开水煮纱布杀菌的。”
但谁能体谅到她的焦虑,她即将面对的是,可能会因为生了孩子而失去青春、健康、工作,以及同事、朋友等社会人脉,还有她的人生规划、未来梦想等。
公司为了体恤怀有身孕的女性员工,规定可以晚三十分钟上下班,可总有同事说酸溜溜的话。
老公内心也认为,我尽早回家也只是“帮”你,也许并无恶意,但听起来就像是施舍。
最后,金智英还是辞职了。
她辞掉工作是在2014年,当年,韩国已婚女性每五人当中就有一人因为结婚、生子、育儿而辞去工作。
成为全职妈妈,压力和焦虑更是如影随形。
因为带孩子过于操劳,手腕受伤去医院就诊,医生完全不理解当母亲的辛苦:
“以前我们可是得拿着木棍敲打衣服清洗呢,还要烧柴火煮衣服消毒,蹲在地上扫啊拖啊,样样都来。
如今洗衣服有洗衣机,还有吸尘器不是吗?现在的女人到底有什么好辛苦的?”
难得休息片刻,买一杯咖啡坐在路边喝,也会被上班族揶揄:“我也好想用老公赚来的钱买咖啡喝,整天到处闲晃……妈虫。”
这也是东亚三国女人的噩梦,“我赌上自己的性命把孩子生下来,甚至放弃自己所有的生活、工作、梦想,只为了带孩子,我却成为了他们口中的一只虫,你说我该怎么办?”
这本书的神来之笔,在最后一章。
患了抑郁症的金智英,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接诊她的医生,看到她的病历内心倍感唏嘘。
而当时恰逢医生的同事因为怀孕,也要辞职回家养胎,这位医生的第一想法依旧是,下次一定要招一个未婚单身的。
所以就结果而论,这个社会根本没有改变。
当然,if 姐提到这本书,绝不是要传播焦虑,制造恐慌。
而是想和大家认真来探讨,这些女性成长之路无法避免的“坑”,我们到底要以什么样的姿态跨越过去才好。
书里的金智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也许在现实生活中,只有极少数人会遭遇到她所经历的种种,绝大部分人,只会在成长道路上,碰到其中的某些坎坷。
但书里女性的所有焦虑与压力,都是真实存在的。
一旦遇到这些难以跨越的坎,我们能怎么做呢?
if 姐觉得,无论什么困境,都不要假装鸵鸟,而是分成两步,首先要直面事实,其次再想方法改变命运。
姐也没有“人生赢家”的范本可以参考,但有些自己和身边小伙伴行之有效的方法,确实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1、学会向内寻求答案,建立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体系
很多人的彷徨、焦虑与无奈,最底层的原因,是自我价值观的不完善。
她们对于“除了当别人的女儿、老婆、妈妈,我到底是谁?”这个问题,没有清晰的答案。
而外界一力灌输的东西,从“婚姻就是这样嘛”到“女人做到这些人生才完整”,在很多时候,并不能令人满意。
等待他人改变歧视和不公的观点,真的很难,终其一生活在这样的期待里和身处地狱也差不多了。
虽然不容易,但从你自己先明确方向,才是可行之路。
不愿意在家忍受难看脸色,那就努力工作向上爬,再找一个可以帮你解决家庭琐事的男人。
比如 if 姐的朋友,找了一个比她岁数小的小鲜肉,愿意在家带孩子做家务,她赚钱养家,两全其美。
《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剧照
还有些姑娘,决定好好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不生孩子、坚持独身主义,没有所谓的牺牲,自然心里也没啥不平衡。
还有很多女孩,最终能够找到称心如意的伴侣,并不是因为她们只是怀抱期望等待,而是因为她们知道自己有什么,需要对方的什么。
婚不婚?生不生?经济要不要 AA?谁买房?写谁的名字?要不要和公婆一起住?
哪有标准答案呢?
怕的是,你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于是在扑面而来的人生建议里被卷得晕头转向,在每一个选择机会上患得患失。
甘蔗没有两头甜,有收获必要付出,而愿不愿意付,能不能付得起,只有你自己能够判断。
人生只有一次,别听别人的,想清楚再行动。
2、永远记得保留自己的议价权
女生焦虑的第二大来源,是觉得自己“不保值”。
从传统观念来看,男生越老越吃香,女生却相反。因为在中国很多家庭里,女生 20 出头就会被催婚,工作差不多就好,等到生完孩子,30 岁左右想回归职场,发现自己竞争力奇低。
这时候,赚得没有对方多,也没有对方有发展前途,如果家庭有需要,女方回家看孩子自然成为了更合理的选择。
《坡道上的家》
20多岁时,被“女孩嘛,工作稳定就好,不要太掐尖好强”蒙住眼睛,听信“现在不抓紧时间谈恋爱,小心嫁不出去”、“女人还是以家庭为主,婚姻比较稳定,生活比较美满”,以至于没来得及建立自己赖以谋生的能力,30岁、40岁时发现自己婚姻失败但走投无路,连孩子抚养权都争不到的人太多了。
这个世界对准备好的人才舍得温柔,对懵懂无知的人却很残酷。此条不分男女。
这也是为什么 if 姐一直不太支持女生一毕业就做家庭主妇,在没有任何资本的时候,就斩断自己的一条后路,绝不是明智的选择。(还记得亦舒《我的前半生》里子君的情况吗)
家庭也像一个小公司,话语权必定是掌握在能为家庭创造更多价值的人身上,爱你宠你是情分,保全自己的尊严和利益,是每个人的本分。
女性的很多焦虑,还来源于对未来的恐慌。
if 姐就有同事,二十几岁,未婚未育,但对未来仍旧充满了迷茫与焦虑,害怕自己没有竞争力、担心养不起孩子。
而 if 姐觉得,这些焦虑,都来源于她能力没有跟上她年龄的增长。这个能力并不是指外界定义,而是她的自我定义。
臆想的这些焦虑与困境,只会成为压在肩头的重担,一旦没有以合适的方法放下,就容易受伤。
对未来没有信心,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行动,除了做好当下所能做的一切,没有别的方式。
3、能够改变世界的,从不是“受害者”,而是“创造者”
这个世界很美好,也有很多地方并不公平。
但坐着哭一辈子,问题也解决不了,只会让自己成为人人讨厌的怨妇。这条原则也是不分男女的。
反之,你越是强悍,就越是可以影响环境,比如 if 姐自己组建了公司,至少可以保证有几十个女孩不受办公室性骚扰,不被性别歧视,没有晋升天花板,学会更多本领,赚到更多钱。
更多更有影响力的女人,比如在奥斯卡舞台上呼吁男女同工同酬的影后弗朗西斯·麦克道曼,比如一直致力于争取女性权益的娜塔莉·波特曼和斯嘉丽·约翰逊,为自己争取需要的是力量,而不是孱弱。
停止抱怨,停止认同悲惨的人生故事,停止怀疑自己,往前走,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改变的不仅是自己的人生,还有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