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宣传部刘冬菊公示(刘志丹的得力助手)
山东宣传部刘冬菊公示(刘志丹的得力助手)陕北红军常年在山区活动,再加上陕北地区贫瘠,反动军阀封锁,红军将士很长时间都吃不饱饭。为了解决陕北红军的后勤补给问题,白如冰和习仲勋、崔田夫等人在陕甘地区进行土地改革。他以供给部部长的名义,一边组织群众恢复生产,一边又带头通过各种方式到白区交换易物,终于,在他的努力下,陕北红军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而红军也发展到了1万人以上。1934年3月,白如冰离开清涧,前往横山县担任县委书记。同年夏,白如冰又去延长县出任县委书记兼西北工作委员会特派员。1935年11月,已是陕甘晋军区供给部代部长的白如冰,再次担任中华苏维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供给部部长,并全面负责陕北红军的后勤补给工作。白如冰的家境一般,13岁时他参加革命,在高杰村乡组织农民协会。17岁后又考入陕西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先后担任清涧县袁家沟村党支部书记、解家沟村特支书记和东区区委书记等职。白如冰在绥德四师读书期间,正值陕北红军游击队蓬
1912年3月11日,白如冰出生于陕西清涧县高杰村乡袁家沟村。这个袁家沟村,是一个人杰地灵的村子,这个村庄虽然只有不到五百人,却走出了3位省委书记、8位副省级干部和28位厅级干部,堪比建国后的“第一将军县”红安县。
从袁家沟村走出的3位省部级干部中,白如冰曾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白治民是福建省委书记,白栋材则任江西省委第一书记。
他们都是从陕北红军中走出来的优秀干部,为革命立过大功。
在3位省委书记中,白如冰年龄最大,参加革命最早,也最为知名,他不仅曾是刘志丹同志的得力助手,还担任过中华苏维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供给部部长,是陕北红军名副其实的“后勤之父”。
白如冰的家境一般,13岁时他参加革命,在高杰村乡组织农民协会。17岁后又考入陕西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先后担任清涧县袁家沟村党支部书记、解家沟村特支书记和东区区委书记等职。
白如冰在绥德四师读书期间,正值陕北红军游击队蓬勃发展时期,当时,陕北地方军阀井岳秀投靠蒋介石,不断在陕北地区逮捕、屠杀革命者。在这种情况下,以谢子长、刘志丹和白明善为领导的陕甘特委遂先后发动清涧、渭华起义,他们与西渡黄河的晋西游击队阎红彦等部会师,共同组成了西北反帝同盟军,与反动军阀井岳秀相抗。
西北红军发展之期,身为清涧东区区委书记的白如冰在绥德四师组织学生运动,他一面以地方干部的身份在安定、清涧、绥德等地秘密发展党员、团员,一面又调动群众通过各种方式支援陕北红军。因为其积极有效的工作方式,至1933年,安定、清涧和绥德等区则一片泛红,而白如冰也晋升为清涧县委宣传部部长兼秘书长。
1934年3月,白如冰离开清涧,前往横山县担任县委书记。同年夏,白如冰又去延长县出任县委书记兼西北工作委员会特派员。1935年11月,已是陕甘晋军区供给部代部长的白如冰,再次担任中华苏维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供给部部长,并全面负责陕北红军的后勤补给工作。
陕北红军常年在山区活动,再加上陕北地区贫瘠,反动军阀封锁,红军将士很长时间都吃不饱饭。为了解决陕北红军的后勤补给问题,白如冰和习仲勋、崔田夫等人在陕甘地区进行土地改革。他以供给部部长的名义,一边组织群众恢复生产,一边又带头通过各种方式到白区交换易物,终于,在他的努力下,陕北红军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而红军也发展到了1万人以上。
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白如冰以地方干部身份亲赴瓦窑堡面见毛主席,经中央同意,次年1月,他担任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总供给部副部长。
白如冰从清涧转到延长工作期间,曾是陕北特委的委员,当时,陕甘红军还没有与陕北红军会师,而刘志丹也正在陕甘边特委任职。虽然没有会面,但白如冰早就听说过刘志丹的大名,所以等到陕甘边特委和陕北特委合并办公后,他则亲自赶往第一线,并见到了早已敬仰的刘志丹。
刘志丹比白如冰大9岁,他革命经验丰富,是陕北红军的核心人物。刘志丹自从见到白如冰后,就对其产生了很深的印象,所以在1935年11月的时候,他则力推白如冰担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后方供给部部长,负责陕北红军的后勤保障工作。
不得不说,刘志丹识人的眼光很准,有了他的支持,白如冰后期果然在供给部工作方面愈发成熟,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白如冰已经成为了红军总方面军的供给部副部长,成为了陕北红军后勤补给线的开创人物。
白如冰在红军时期的工作经验,为他后续开展更大规模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爆发后,白如冰先是担任陕甘宁边区三边特委书记,接着又出任边区蒙古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共绥蒙工作委员会书记、绥远省省委书记和晋绥区办事处主任等职,他在绥远、山西、陕西和甘肃等地积极从事军事和财经工作,为陕甘宁边区我八路军恢复生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白如冰继续活跃在西北地区,这一时期,他长期担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后勤部部长兼边区财政厅厅长,他以顽强的毅力,多次组织群众支援西北野战军,为彭老总解放大西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白如冰是一位原则性很强的同志,他善于总揽全局,解决各种复杂矛盾和难题。因为其待人诚恳,工作认真,又严谨细致,新中国成立后,白如冰先后被调往西安和北京工作,并连续担任西北总工会主席、西北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手工业管理局局长、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主任和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等职。
1963年12月,51岁的白如冰出任山东省省长,这一时期,是“大跃进”之后全国经济恢复的关键时期,白如冰和谭启龙等同志多次深入山东基层指导工作,为山东省经济恢复做了大量且有益的工作。
白如冰担任山东省省长有3年多的时间,1967年1月,因为在特殊时代,他暂时又离开了工作岗位,直到1970年再度复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白如冰陆续担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兼济南军区第一政委,这一时期,他为山东省经济建设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赢得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赞扬。
1994年4月8日,白如冰在济南去世,享年82岁。
白如冰是陕北红军早期一员优秀的领导者,他是刘志丹烈士在后勤方面的得力助手,曾为陕北红军的壮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样一位革命者,也将永为人民所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