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丽江女游客遭打是怎么回事(舆情处置失利解析)

丽江女游客遭打是怎么回事(舆情处置失利解析)其次,两次官方通报内容均与舆论关注焦点割裂,导致警方自身处于被动状态;首先,未重视当事人知情权,致其采取网络曝光方式寻求解决;应对评点该起舆情事件之所以爆发并引发网民持续关注,主要在于当事人旅游者的身份和不幸遭遇极易令公众产生对自身旅游安全保障的担忧。因移情效应和共情心理而产生的危机感,促使网民积极支持并连同当事人一起发泄对执法部门处置瑕疵的不满。但追根究底,舆情爆发还是源于涉事警方自身处置经验不足:

丽江女游客遭打是怎么回事(舆情处置失利解析)(1)

事件概览

2017年1月24日,网民“@琳哒是我”发微博称自己2016年11月在云南丽江旅游时遭人殴打致毁容,并质疑警方不作为、包庇施暴者,当晚舆情引爆。随后,丽江警方官微两次发通报予以回应,但因内容疏漏、不具针对性而未能纾解舆情。

2月9日,涉案6名嫌疑人被批捕,舆情暂时趋缓。但丽江警方官微2月10日转发的一条指责被打女游客“放荡”的微博,又刺激舆情再次升温。之后,法院立案、二次鉴定结果出炉等有关该事件的后续报道,均受到舆论关注。

直至7月14日庭审前后,在央视新闻等诸多媒体积极合力助攻释法,丽江古城区法院官微主动发布庭审信息的情况下,针对政法机关的质疑声量才有所下降。8月17日,该案公开宣判,6名被告人因寻衅滋事罪、故意伤害罪分别被判刑。

应对评点

该起舆情事件之所以爆发并引发网民持续关注,主要在于当事人旅游者的身份和不幸遭遇极易令公众产生对自身旅游安全保障的担忧。因移情效应和共情心理而产生的危机感,促使网民积极支持并连同当事人一起发泄对执法部门处置瑕疵的不满。

但追根究底,舆情爆发还是源于涉事警方自身处置经验不足:

首先,未重视当事人知情权,致其采取网络曝光方式寻求解决;

其次,两次官方通报内容均与舆论关注焦点割裂,导致警方自身处于被动状态;

再次,官微转发攻击当事人信息一事,刺激趋缓的舆情再次升温,最终令警方自身形象和公信力受挫。

此外,事件发酵过程中,媒体网民曝光了多起“搭车”舆情事件,云南全省旅游形象因此遭遇严重危机。在网络“记忆效应”作用下,之后发生的有关游客被打、被宰等现象,也使得此事不断被提及,当地政法机关形象难以扭转。

经验 · 教训

舆情个案演化为全国聚焦的热点事件,往往与其本身关联的社会热点息息相关。此次丽江女游客被打事件,恰恰切合当前全国旅游市场大热的背景下公众对自身权益和人身安全的极度关切心理。在当前去中心化的媒介环境中,任何一起引发舆论关注的政法舆情,都不应再以其本身的案件性质来预估其严重程度和舆情发酵强度,而是应该在分析舆情爆发原因、全面收集舆论场争议和质疑焦点的基础上,以真诚的态度、深入的调查和诚恳的回应,直面舆情。

此外,2017年发生的几起政法官微发布攻击当事人个人或群体信息的行为,引发舆论反感和抵制,如辽宁抚顺望花区法院官微指迟夙生是连续九年主张卖淫合法化的人大大表,山东济南公安官微在“辱母杀人案”高热时发“毛驴怼大巴”微博暗讽网民是驴等。需知,此种做法不仅无益于引导民意,还会引起公众逆反心理,刺激舆情扩大化。这也警示政法机关,官方账号是极其严肃、谨慎的形象展示渠道,容不得任何嘲弄、讽刺公众意见的不当表达。(文章来源:法制网舆情中心)

编辑:法人编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