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支持毕节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在感恩奋进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支持毕节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在感恩奋进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乡村产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2021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9300元。“这几年,有好政策的帮扶,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们在村里生活得越来越幸福,《规划》的落地更是给我们送上了带着乡亲共同致富的‘大礼’。”绣娘杨文丽学习《规划》后,正盘算着扩大生产规模。“黄粑卖得好,还不够。”毕节市发改委派驻化屋村第一书记常开林说,在化屋村,多产融合早已开花结果:绣娘杨文丽的苗绣传承事业风生水起,仅2021年,杨文丽“线上线下”销售刺绣蜡染制品160万元,帮助当地60余名绣娘实现就业;村民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旅游,农家乐和民宿已经分别达到了33家和18家;曾经的一片片石漠化荒地,如今种上了1000余亩经果林,发展起精品水果、林下养鸡……产业引领百姓富“来到化屋村,一定要尝尝我们的黄粑。”走进毕节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黄粑加工厂,仓库里堆满了黄粑,村民们正在给黄粑进行分类包装,准备销往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原创稿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批复明确,要努力把毕节建设成为百姓富、生态美、活力强的示范区。这是毕节发展史上又一具有标志性、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喜事、要事,也必将为这片热土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和机遇。

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是着眼长远的战略考量。毕节儿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用行动书写答卷。站在新起点上,毕节抢抓发展机遇、聚力后发赶超,在感恩奋进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支持毕节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在感恩奋进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1)

毕节市七星关区晨景。郑林华摄

产业引领百姓富

“来到化屋村,一定要尝尝我们的黄粑。”走进毕节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黄粑加工厂,仓库里堆满了黄粑,村民们正在给黄粑进行分类包装,准备销往全国各地。

2021年10月,化屋村与田坝村联合成立公司打造“化屋黄粑”品牌,自此黄粑“出山”,从不见经传的本地小吃到畅销省内外的特色农产品,销售半径大幅拓宽。

“黄粑卖得好,还不够。”毕节市发改委派驻化屋村第一书记常开林说,在化屋村,多产融合早已开花结果:绣娘杨文丽的苗绣传承事业风生水起,仅2021年,杨文丽“线上线下”销售刺绣蜡染制品160万元,帮助当地60余名绣娘实现就业;村民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旅游,农家乐和民宿已经分别达到了33家和18家;曾经的一片片石漠化荒地,如今种上了1000余亩经果林,发展起精品水果、林下养鸡……

乡村产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2021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9300元。“这几年,有好政策的帮扶,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们在村里生活得越来越幸福,《规划》的落地更是给我们送上了带着乡亲共同致富的‘大礼’。”绣娘杨文丽学习《规划》后,正盘算着扩大生产规模。

支持毕节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在感恩奋进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2)

大方雪榕集团——蘑菇园。吴学毅摄

特色产业欣欣向荣,百姓生活蒸蒸日上。在毕节,乡村产业正引领百姓增收致富,大大小小的村子都搭上了特色产业发展的直通车。2021年以来,毕节持续优化产业布局,特色产业发展迅猛。

截至目前,毕节的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壮大,建成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232.16万亩,成功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基地53个,食用菌、肉牛、生态家禽等产业规模位列全省第一,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5%。七星关生态鸡蛋、大方天麻、织金皂角、金沙贡茶、威宁高山冷凉蔬菜、纳雍滚山鸡等一大批农特产品走俏全国。

植绿护绿生态美

植树、巡山、护林……这是毕节市大方县穿岩村护林人王华文40年如一日的守望。

穿岩村,又被当地人称“坡头”,几十年前,“坡头”山上住着不少人家,迫于生计的开荒种地导致土地石漠化严重,生态严重失衡,雨季的山洪暴发,村民们苦不堪言。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王华文从1980年开始种树,为了好种树、多种树、能护树,他把家从山下搬回山上,就像精心看护自己的孩子成长一样,精心呵护树木。

“大半辈子都住在山林里,每一棵花草树木都是我的心血,只要守护好这一片森林,生活就更有意义了。”这是王华文的体会,也是900余万毕节儿女的心声:实现“生态美”这一目标,必须“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

支持毕节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在感恩奋进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3)

海拉平箐光伏电站。何欢摄

如今,站在穿岩村山脚,一望无垠的森林填满视线,密密麻麻,郁郁葱葱,高大的树木枝条,将天空分割了一绺又一绺……从最初的5亩发展到665亩,王华文倾注40年情感造林护林,将这里打造成了大方县最大的一片生态林。

在毕节,像王华文这样的护林人不止一个,像这样的植绿护绿故事也数不胜数。为擦亮生态底色,毕节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修复,深入开展推动绿色发展,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奋力构筑绿色屏障,建成国家储备林280万亩以上,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退化防护林修复、森林抚育500万亩。

此外,毕节市加强守护绿色家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守好生态底线;加快创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城市(县)、推进毕节“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实施节约型机关和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园区等创建行动,努力打造“天蓝地洁、山清水秀、神清气爽”的毕节靓丽名片。

支持毕节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在感恩奋进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4)

赫章县平休闲农业示范园。韩贤普摄

区域经济活力强

“125万元税款缓缴,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地让我们轻装上阵,也让我们对企业发展充满信心和底气。”贵州海悦科技立体停车设备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苟海欧感受深刻,这得益于国家税务总局毕节市税务局抓住政策叠加优势,广宣传、凝共识、聚合力、送红利,推动政策精准快速落地见效,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该政策的受益者,苟海欧有着自己的打算:“我们将会把这部分资金投入到科技研发中去进一步丰富产品类型,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企业经营效益,激发我们企业的内生动力。”

做强区域经济,于毕节而言,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是重要抓手之一,而积极推进区域开放合作,全面提高开放合作水平,推动区域联动协作,打造黔滇川省际交界区域重要增长极,则是毕节实现“活力强”目标中的应有之义。

支持毕节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在感恩奋进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5)

乌江源百里画廊——黔西新仁乡化屋景区。史开心摄

开放通关新体系大聚集,引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浙江顾高、申通、中通、顺丰、菜鸟、德邦等知名电商及快递物流企业入驻。在毕节七星关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毕节配送中心,7万立方米的果蔬冷库、保鲜库、分拣中心内一片繁忙,一幅开放合作的蓬勃画卷正在展开……

开放通道建设趋于完备,“铁公机”三位一体交通格局铺展,厦蓉、杭瑞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成贵高铁建成通车,飞雄机场直飞21个城市、通达134个城市……四方铺开、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多向辐射的交通网,擎起了毕节市打通销售渠道,助力“黔货出山”的重要桥梁,为毕节市区域经济活力注入动能。

站在新起点上的毕节,正不断开拓新的高质量发展空间、激活新的发展动力,向着更加均衡、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方向阔步前行。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