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男艺人张家辉(香港有个张家辉)
港澳台男艺人张家辉(香港有个张家辉)我知道你们背后都有叫我“渣渣辉”啊!记不得是在这件事之前还是之后了,有一次张家辉也是作客内地一档节目,在拍摄之余,他冲着所有工作人员说:期间记得张家辉对华少说了一句话:你一开始让我觉得挺友好的,但后来我觉得你特别不友好。他说这话的时候,忽然让人觉得他是个特别有涵养的人。既没有爆粗,也没有愤然离开。但所有人都能感觉到他很生气。
文 | 鉴星编辑部
关咏荷那年选择了张家辉,可能她自己也没想到过了十几年后,这个似乎注定要当一辈子配角的男人已经红过了她,而那时关咏荷的名气远远比张家辉大。由此可见,持“潜力股”是需要长久战略眼光的。只是当张家辉真的成“腕儿”时,一来他已经五十多岁了;二来香港电影也已经走向没落。
疫情爆发后,很多明星名人后知后觉地去做了直播带货,前两天有网友曝光了浙江卫视当年的“台柱子”华少如今也在直播间里卖弄,一面嘲笑他胖得厉害,一面又扒出他当年得罪了哪些明星。这其中就有张家辉。
神奇的是,网上还有好事者存了当年的作客节目,华少翘着二郎腿对张家辉问了一些似乎不该问的问题,张家辉则用他生硬的普通话尽量保持克制。
期间记得张家辉对华少说了一句话:
你一开始让我觉得挺友好的,但后来我觉得你特别不友好。
他说这话的时候,忽然让人觉得他是个特别有涵养的人。既没有爆粗,也没有愤然离开。但所有人都能感觉到他很生气。
记不得是在这件事之前还是之后了,有一次张家辉也是作客内地一档节目,在拍摄之余,他冲着所有工作人员说:
我知道你们背后都有叫我“渣渣辉”啊!
所有人都乐了……
当时“渣渣辉”已经因为代言游戏成了很多人对张家辉的昵称,直到今天。
时至今日,很少有人不知道,香港有个张家辉。
市面上有一本书叫《香港有个荷里活》,“荷里活”是香港人的读法,即“好莱坞”的意思。这本书讲述了香港电影文化和代表人物近三十多年的影人影视。其中有一些章节提到了张家辉,但篇幅不多。
确实,在当时,张家辉于众多巨星中既不风流,也不优秀。他演过不少港剧,早期稚嫩的时候还演过一些反派。因为他确实长得很普通,个头也不高,非常瘦小。后来在导演王晶的力推下跟刘德华、周星驰等合作主演了两三部“双男主”的电影,即便是烂片,好歹也是男主。但遗憾的是,上世纪90年代那十年有一半时间他都在当“男主”也还是没有被观众接受,当时香港已经回归,港片渐渐疲软,内地观众也一直以为他只会笨拙地模仿周星驰的山寨无厘头。
因为他是专属于商业片的演员,所以我看过他所有的作品,应该说张家辉是个很务实的演员,与他的前辈和同辈一样,毕业于艺人培训班,没读过多少书,也没受过很系统的表演培训,至少在内地同行看来,香港艺人的文凭一直都挺“可疑”,因此出身市井的张家辉很平易近人,这一点无论是他还在当“马仔”时抑或是“出名”后。
与他同时代的何宝生、马浚伟、梁荣忠等要么出家、要么转为幕后、要么转行做房产,唯独他不尴不尬地耗着演戏。即便是在港剧最火的那些年,张家辉也没捞到什么观众缘。大家都喜欢“反复横跳”的明星,比如又能跳又能唱的陈小春和且演且珍惜的陶大伟。张家辉夹在其中想来很难过,毕竟就算他堂哥,“乌蝇哥“张学友”在网友手机上的表情包都比他影响力大。
甚至有人曾撰写例举了当时要红不红的几位男女,张家辉赫然在列,并被断言永远“扶不上墙”,当男主都没戏。
此时已经进入了21世纪。
不知道为什么,张家辉又蛰伏了近十年。而那时的他已经四十来岁了。期间他还是在演戏,但很少像其他香港演员一样把工作中心转移至内地。演出的类型也比较杂,有尴尬的喜剧片,也有深沉的文艺片,还有一帮“老人家”出演的黑帮电影。无论哪种,人家要么关注其他主演,要么直接无视他本人。
很少有人会想到2013年,他凭借一部《激战》让大家彻底服了他。
前面说过,张家辉给人的印象一直是瘦小的模样,直到《激战》时,他强壮的三头肌和胸大肌以及马甲线让人曾误以为这造型是PS出来的视觉效果。但这部电影的宣传并没有一昧赞叹彭于晏的颜值,而是着力在张家辉的训练上,并很专业地把张家辉如何训练的状态和过程通过纪录片的形式完整地呈现出来。
于是张家辉让内地观众第一次正视,大家知道一个四十多岁的男演员居然塑形,而且演技并不输任何当时的大牌明星。
张家辉后来的片酬涨没涨不知道,但他出演的作品也越来越看重质量,并正式有了自己的性格沉淀和人物特质。简单地说,张家辉不再搞怪或搞笑,再次入镜时,他的眼中有了一些深沉和阴冷,笑起来也矜持了不少。甚至他隐约有了周星驰的样子:
自创剧本、当导演和主演,拍一些自己侧重的内容。
2015年,一部《陀地驱魔人》被评为近二十年来香港最棒的鬼片,立意新颖,构思独特。本土感特别强,绝非粗劣模仿基努里维斯的《康斯坦丁》。张家辉在其中饰演一位天生阴阳眼,用的是常人最难以置信的“土法”驱鬼,却没有周星驰在《回魂夜》里的夸张,而是一本正经地当一个“野生”的驱魔者。
之所以提到这部电影,是因为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
张家辉在屋子里锻炼,用的是脂肪速燃法。这个画面让我又想起了《激战》,所以觉得张家辉是个好演员。他后来的每一部戏,多少都带点此前的沉淀。
在香港硕果仅存的几位“老戏骨”中,这样的人已经很难得了。
后来的《扫毒》、《赤道》和两部《使徒行者》中,基本上张家辉的人物定位和“台风”也固定下来了,除去一些应景的贺岁片外,张家辉的形象始终保持着睿智、理性、冷酷又有些温柔。
我觉得这可能还是跟他出生底层、混迹底层的经历有关——
王晶都“救”不了的人,折腾了十几年居然“咸鱼翻身”搭上了与他同龄却比他早出名的很多艺人。所以再提到开头说的“潜力股”,之于关咏荷是尴尬,之于张家辉是慰藉。可无论如何,大家几乎看不到他在演戏之外的绯闻,除了他成名后有狗仔在沙滩上拍到他懒洋洋地晒太阳,并嘲讽只要不拍戏他就不锻炼,以至于肌肉全都消失不见了。
但八卦之言在香港一直都没什么值得信赖的地方。观众也只有在银幕上看到张家辉时才可能偶尔品一下:
这个“渣渣辉”,好像自己主演的作品都挺有水平的。
不过这些我想张家辉应该是不太在乎的,他同很多前辈香港艺人一样,只是拿演戏这件事当成吃饭的手艺,不高看自己,也不低估自己。所以他在面对别人无礼的时候也能平心静气地说:
你特别不友好。
像张家辉这样的演员在香港还有很多,有已故的,也有健在的。有很幸运一直吃着演戏饭的,也有不幸被迫转行的。张家辉应该是他们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中生代”演员:
有机会捞食,没机会忍着。却总有一些小确幸:
我有个好老婆,你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