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教授91岁长寿秘诀(北大教授夫人陈思寇)
北大女教授91岁长寿秘诀(北大教授夫人陈思寇)不习惯让保姆照顾,这可愁坏了陈思寇的子女。他们担心老人年事已高,总是时不时地来探望她。按理说,老人对于子女的探望都是相当期待的,但是陈思寇却是个例外。她觉得自己的生活并不需要儿女围着团团转,况且孩子家都离着这里很远,频繁来探望也会耽误到他们自己的生活。虽然家里人怕她年龄大,容易出事,专门给她找了一个保姆。然而她却对这种时刻需要被照顾的生活感到无趣。她自认为身强体健,还远不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时候,所以保姆除了偶尔来做一下必要的清洁工作外,几乎不会出现在陈思寇家中。在陈思寇去世4年前,赵宝煦教授就已经去世了。赵宝煦教授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学者,任教于北大政治系,为我国相关领域的中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身为赵宝煦夫人的陈思寇虽然在学术成就上不及丈夫,但是她对于自己的人生看得可谓相当通透。赵宝煦在丈夫去世后,她并没有一蹶不振,相反她过得十分充实。陈思寇独自居住,身体保持得很健康,照顾自己,干些力所
医院是一个看遍生死的地方,有人死之前充满恐惧,有人充满悲伤。但是在这间病房里,即将死去的陈思寇老人眼中却满是释然。她望着孩子们的脸庞,轻轻地笑了一下。“死亡是必然来临的节日,我早已准备好赴死。”对于96岁的她来说,一直有自己所追求的信仰,而最后她也随着这个信仰而死去。
陈思寇
从不惧怕晚年,追求人生的信仰老年人群体作为一个弱势群体,疾病也都抓住了这个机会纷纷找上门来。人老了,活力大不如前,活动范围也变得窄小,日子也变得越来越难过。
难道作为老年人,只能等着自己晚景凄凉,过一个忧郁大于欢乐的晚年吗?其实不然,陈思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作为北大知名教授赵宝煦的夫人,两人携手走过了几十年,最后都活到了高龄。
在陈思寇去世4年前,赵宝煦教授就已经去世了。赵宝煦教授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学者,任教于北大政治系,为我国相关领域的中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身为赵宝煦夫人的陈思寇虽然在学术成就上不及丈夫,但是她对于自己的人生看得可谓相当通透。
赵宝煦
在丈夫去世后,她并没有一蹶不振,相反她过得十分充实。陈思寇独自居住,身体保持得很健康,照顾自己,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都不成问题。
虽然家里人怕她年龄大,容易出事,专门给她找了一个保姆。然而她却对这种时刻需要被照顾的生活感到无趣。她自认为身强体健,还远不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时候,所以保姆除了偶尔来做一下必要的清洁工作外,几乎不会出现在陈思寇家中。
不习惯让保姆照顾,这可愁坏了陈思寇的子女。他们担心老人年事已高,总是时不时地来探望她。按理说,老人对于子女的探望都是相当期待的,但是陈思寇却是个例外。她觉得自己的生活并不需要儿女围着团团转,况且孩子家都离着这里很远,频繁来探望也会耽误到他们自己的生活。
她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每天坚持早起,稍微锻炼一下身体后,就开始了一天的新生活。一般陈思寇坐在沙发上读读书看看报,有时也会观看感兴趣的电视节目。虽然她一个人居住,可是却没有感到一丝无聊。
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她还每天坚持做家务,扫扫地、洗洗碗对她来说都是简单不过的事情。她没有老年人固有的呆滞,每天充满了活力,把握着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
谈及到生死,陈思寇脸上并没有死亡即将到来的慌张,反倒是充满了释然。这或许与她喜爱研读道家著作有关,空闲的时候,她时常拿起手边的《易经》读一会。
“哪怕即将死去,我也要活出人生的乐趣。”陈思寇对于自己余下的人生认知很清晰,还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制定了两个目标。
这也是陈思寇穷其一生所追寻的人生哲理:首先,要尽可能地减少自己的病痛,从而使自己过得健康愉快。第二就是当人生走到末尾之时,可以加快一下脚步,减轻自己的痛苦,也不要让别人因为这件事感到沉重和负担。
保持身体健康,学习医学知识陈思寇为自己制定的两个目标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都具有借鉴意义。那么怎样去执行这两个目标呢?
陈思寇之所以能活到96岁的高龄,与她所制定的两个目标息息相关。在她55岁那年退休回到家中,脱离了工作,人也开始迷茫。在这个阶段,很多老人都开始感到忧虑,儿女不在身边,一直脱离不了无所事事的状态,甚至很有可能患上了疾病。
反观陈思寇,她从退休后一直身体健康,心情愉悦,到底是有什么秘诀?她在日常的生活中,并不会因为自己的身体出现了什么小毛病而烦心,反而学会了用医学知识武装自己。在她看来,知识就是健康,如果身体出现什么症状都要依赖于医生和医院,未免太过焦虑了。
70岁后的老人,除了遗传因素外,大部分的病因都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就好像过度酗酒容易得胃癌,过度抽烟又会损害肺一样。
如果多多学习医学保健知识,就会对自己的身体拥有了一点过的掌控权,尽可能地减少自己患病的几率。
陈思寇对于自己的身体状态十分重视,她了解自己身体的极限,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坚决不能做,她都严格遵守界限。
作为一个高龄老人,她的身体有时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问题。有一天早上,陈思寇像往常一样起床,却突然发现自己腰疼得动不了了。她虽然心里也有些慌张,但是最终还是凭借自己长期积累的医学知识解决了这个难题。她默默地安慰自己不要慌张,脑海中开始搜寻相关的知识,手上也不敢放松,一寸一寸地寻找穴位。
就这样慢慢按摩了一会儿,她的腰痛有了缓解,逐渐能够坐起来了。这次的经历也让她认识到,掌握医疗知识的重要性,甚至有可能在关键时候帮自己一把。
闲暇时间除了看一些简单的医学书籍外,陈思寇还非常喜欢读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她的兴趣十分广泛,不论天文地理,哲学理学她都能侃侃而谈。
在她看来,只要一个人过得足够充实,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想一些缥缈的东西。就能够在晚年里,过一段真正属于自己的时光。
走得快一点,过好每一天陈思寇的另一个目标就是“走得快一点”,可以说是为她最后的人生阶段指明了方向,一个人难道真的能不怕死吗?
以前陈思寇也经常会思考这个问题,但凡是人都会对死亡有一种本能的恐惧,这是人之常情。她也会想,死亡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然而反过来再想,死亡既然是一件没法逃避的事,那害怕还会有什么用呢?害怕就不会死吗?
当然不能,所以面对死亡最好的态度就是坦然面对,正视死亡。当她已经是个高龄老人之后,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只要把每一天过好,即便第二天就与这个世界诀别,那也没有亏本。
既然不再惧怕死亡,那一定要寻找可以替代恐惧的东西,那就是精神上的富足。每天不再想着生死,就可以越活越自在,接受自己正在走向死亡的事实。在日常的生活中,陈思寇一点都不像个老太太。比起跟街头巷尾的邻居凑在一起拉家常,她更喜欢享受自己一个人的生活。躺在家里看看体育节目,看看新闻,都能让她感到生活的快乐。
即便她努力活得自在,但是疾病还是找上了她。某天陈思寇在上完厕所后发现自己尿血,就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被告知身上有一块肿瘤,而此时的她已经是92岁的高龄了。
很多人一听得了肿瘤,就好像是生命已经被宣判终结一样,惶惶不可终日。得知这个消息后,惶惶不安的竟然不是陈思寇,而是围坐在床边的儿女们。他们在跟医生讨论后,想要把这个肿瘤切除,却遭到了陈思寇的反对。
“我年龄已经大了,切了难保不会有其他什么病,何必呢?”陈思寇这一说,几个孩子对视一眼,最后放弃了这个想法。而陈思寇带着这个肿瘤,竟然安稳度过了两年的时间。她了解了关于肿瘤的知识,对于忌口的东西一口不吃,还开始吃起了抗癌的食物。
久而久之,虽然这个肿瘤没有消失,但是也没有给陈思寇造成什么负担。她像往常一样生活,过得还是很轻松自在的。有时候想起这个肿瘤,她还会嘱咐儿女,要是真的后期太疼,或者是她昏迷了,就让她顺其自然地“走”吧。
儿女们面面相觑,原来他们着急忙慌地把老人带到医院,不仅没能让老人开心,还给老人增添了压力。老人不想给儿女增添负担,同时也不愿意给身体增加负担。动过手术后,老人身体肯定异常虚弱,对于陈思寇老人来说,躺着不能动可比死亡还要难受。
陈思寇活得通透,还源于她善于放下自我。人老了,就容易想得多,有时还会觉得别人对不住自己,最后走到一个死胡同里去。
这也就导致自己的晚年生活越来越不愉快,一边想着自己辛苦养大了孩子,为什么他们都不来看我?另一边又想着自己拼命工作,领导为什么对自己这种样子?这完全是给自己平白无故地增添负担。
年龄大了,最忌讳的就是想不开,所以一定要放下自我,不要想太多。陈思寇从来不会去想这种让自己烦心的事情,她也不会去烦恼孩子们的事情,儿孙自有儿孙福,她只要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了。
2017年4月,尽管陈思寇一直努力对抗肿瘤,但是肿瘤还是发作了。她不想在医院结束自己的生命,也希望自己在最后的日子里达到目标,“走得快一点”,不要拖累别人。同年10月21日,陈思寇通过断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履行了自己追求一辈子的目标。
可能有人觉得她这种活法并不是正确的活法,但是哪里有完全的正确可言呢?只要坚定自己的追求,通过理想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又有什么不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