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北大41岁才子临终遗言(96岁北大教授夫人绝食离世)

北大41岁才子临终遗言(96岁北大教授夫人绝食离世)北大教授赵宝煦去世后,夫人陈司寇接受了记者媒体的采访,聊到关于生死的话题,她没有逃避反而显得无比轻松。生前留下的这一句话,又有什么样的深意?陈司寇在生前表示:“要在人生的最后一程,‘走得快一些’,减少自己的痛苦,也避免给儿女造成负担。”陈司寇那么,为什么陈司寇老人有选择独居和直面死亡的勇气?

“我已经准备好走了,随时都可以走。但哪怕活一天,我都要让这天活得有质量。”

北大教授赵宝煦的夫人陈司寇在晚年接受采访时说。

2017年,96岁的陈司寇断食断水,拒绝了儿女的帮助,选择主动结束生命。

在丈夫离世后,她坚持自理,一直不愿意麻烦子女,追求每天都要活得有质量。

陈司寇在生前表示:“要在人生的最后一程,‘走得快一些’,减少自己的痛苦,也避免给儿女造成负担。”

北大41岁才子临终遗言(96岁北大教授夫人绝食离世)(1)

陈司寇

那么,为什么陈司寇老人有选择独居和直面死亡的勇气?

生前留下的这一句话,又有什么样的深意?

不怕死亡,干干脆脆

北大教授赵宝煦去世后,夫人陈司寇接受了记者媒体的采访,聊到关于生死的话题,她没有逃避反而显得无比轻松。

陈司寇说:“我要在人生的最后一程,‘走得快一些’,减少自己的痛苦,也避免给儿女造成负担。”

走得快一些,陈司寇首先做好了思想方面的准备,在死亡来临的时候,自己就干干脆脆地走,不要留下什么牵挂和遗憾。

生死话题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都是选择回避的,他们不敢想象死亡,不敢面对与亲人的离别。

北大41岁才子临终遗言(96岁北大教授夫人绝食离世)(2)

陈司寇

但是,陈司寇的回答让我们眼前一亮。

她觉得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在自然的规律下,谁都无法逃脱,也没有任何能力可以去改变。

既然生命还没有停歇,为什么不选择高质量地活着呢?

其实,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生命的宽度和质量全凭自己决定。

想通这一点,自然可以坦然面对死亡,不惧死亡,继续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人生短暂,且行且珍惜,不要浪费大好时光,拒绝整天在面临死亡的惶恐中度日如年。

在2015年的时候,陈司寇因为尿血去医院看病时,查出来左肾上有个肿瘤,很容易发生癌变。

医生给的建议是给陈司寇做手术然后切除掉。

消息一出,一家人陷入了为陈司寇身体状况担忧的压抑气氛中,她的儿女们也纷纷同意母亲住院尽快准备手术。

北大41岁才子临终遗言(96岁北大教授夫人绝食离世)(3)

手术后的老人

这时,陈司寇反倒意见不一样了。她自己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手术,在将来不一定会因为肿瘤癌变而死亡呢。

假设自己真的做了手术,怎么能够确保不会又出现其他的疾病呢,不用费劲折腾了。

在陈司寇的坚持下,儿女们只好同意了。她最终没有听医生的建议去完成肿瘤切除手术。

当然,陈司寇不接受手术,不代表她不会接受自己已经患病的现实。

她坦然地接受了,还积极采用自己的方法来研究体内的肿瘤,以达到预防癌变的作用。

陈司寇看了很多关于肿瘤癌变方面的医书,她了解到癌症喜酸不好碱。

于是她多吃碱性的水果蔬菜,少吃酸性的大鱼大肉,还吃一些抗癌食物像西蓝花和蘑菇之类的,尝试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

北大41岁才子临终遗言(96岁北大教授夫人绝食离世)(4)

新鲜果蔬

两年多过去了,陈司寇的身体果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完全看不出来她患了病。

她索性就不去医院做检查了,长大还是变小,好转或者恶化都可以接受。

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在陈司寇看来,她已经多活了二十多年了,已经赚得很多了。

她没有什么感觉,没有什么遗憾,她的每一天过得都很充实,很有质量

如果接下来,她真的扛不住了,肿瘤癌变成晚期无法治疗了。

就自己留下一笔打止痛针的钱。

北大41岁才子临终遗言(96岁北大教授夫人绝食离世)(5)

还交代自己的女儿,昏迷了就不用管了。

陈司寇对待体内的肿瘤的方式不一定科学,但是她就是按照这样抗争了很多年,用食物疗法加上乐观积极的心态,尽量不吃药,也算得上是一定程度的胜利了 。

坚持自理,追求质量

陈司寇在退休前是北京101中学的教师。丈夫病逝后,她一直选择独自生活。

94岁的她除了清洁工到她这每周来两次帮忙打扫一下卫生以外,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她都坚持一个人完成。

儿女看到陈司寇得肿瘤的时候,也曾想给母亲请一个保姆,陪着她一起住,万一有个啥也好及时地发现。

但是,她看得超级开,老来不怕死,越是不怕死,就越活得久。

陈司寇坚持生活自理,一直都是一个人买菜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等。

虽然也会累,但是她一点也不想自己闲下来。

因为一开始不做的话,后面习惯了就会一直提不起劲去做。

北大41岁才子临终遗言(96岁北大教授夫人绝食离世)(6)

独居老人

每一天,陈司寇都把自己安排得满满当当,这样时间不会浪费,自己也可以不那么无聊。

因为人到70岁之后心态上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身体的疾病慢慢变多,内心的孤独感也是很强的。

等着别人来关怀,显然不是陈司寇想要的解决办法。

她自己想到可以在9点吃完早饭后,开始看书看报,把喜欢的内容摘录下来或者剪下来收藏起来,想再次看的时候也很方便

平日里,陈司寇没事的话也喜欢看电视剧,情绪跟着故事剧情而变化,时常哈哈大笑或者眼眶含泪。

她也会自己推理和琢磨编剧为什么这样写,接下来的情节又会是怎样的。

她不太喜欢跟街坊邻居的老太太聊家长里短。

她觉得好多知识是学不完的,需要把时间精力消耗在有价值的事情上面。

比如看电视也能获得很多新鲜的知识,知道国内外发生的新闻。

精神上面的满足往往会比物质的满足来得更强烈也更持久。

陈司寇不断地填补自己精神方面的需求,使自己的孤独感得到有效的缓解。

此外,陈司寇还有3个孩子,孩子们都很孝顺,每周都会回来看望自己的母亲。

儿子住得比较远,工作上又忙,来来回回一趟挺麻烦的。

她考虑到这一点,贴心地让孩子们不必这样,平常有空打个电话就可以了。

北大41岁才子临终遗言(96岁北大教授夫人绝食离世)(7)

图源网络

儿子后来便两个礼拜才回来一次。

她平常过得也很充实愉快,亲人们在一块时又是另一种快乐了。

陈司寇的一个好友的老伴也去世了,好友特别的寂寞,总是给她打电话,一说起来就没完没了的,还问她可不可以一个礼拜通上两次电话啊。可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

她先是答应了好友的请求,后来转念一想打电话根本不是解决问题,通话一次不过10分钟、20分钟,那么其他时间又陪不了好友。

好友又该怎样度过难熬的日子呢?

陈司寇决定当面去跟好友商量,帮助好友日子能过得充实点。

她劝好友日子必须有点奔头才行,不能整天无所事事。

她说只顾着思念老伴可不行,必须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紧一点,这样每天都有事可以做,手里头又完不成的工作,就没时间去想那么多了,也不用再感到寂寞了。

所以,陈司寇老人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自己一步步去落实,不用麻烦到儿女,也不用让他们操心。

自己一个人每天也生活得快快乐乐的,有质量地享受着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光。

看淡钱财,换位思考

许多老年人越是到晚年,越是舍不得对自己好,也把钱看得重要,抠得紧紧的。

陈司寇就不是这样,她喜欢当孩子们来看他的时候,自掏腰包请他们吃饭。

此外,陈司寇的儿女过六十岁生日,她都会给每个人送上1万块。她觉得老人家还是要想得明白点,她自己每个月都能领上几千元的退休金,压根就花不完。

就算有的老人家没有退休金可以领,但起码要对自己好,该吃吃该喝喝,不要不舍得花。

陈司寇也想过,她自己也就这几十万的存款,死后这些钱还是带不走,留给的还是儿女们,儿女们不会觉得感激因为本来就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情,不必把自己弄得那么可怜。

还不如把钱拿出来和儿女们一起共享,弄个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

还有就是,现在很多老人想问题不要钻牛角尖,只从自己出发,想来想去只会觉得儿女们都对不起自个。

陈司寇说一定要想得开,放下自我,多多换位思考一下。

北大41岁才子临终遗言(96岁北大教授夫人绝食离世)(8)

图源网络

老人们大多觉得把儿女们含辛茹苦抚养长大,儿女就应该回报回来。可是儿女们也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家庭,哪来那么多空闲的时间。

正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陈司寇从来不要求儿女来陪她,一个人生活非常地有规律,儿女来了恐怕她还有点嫌弃他们打乱了计划。

陈司寇认为一个人生活是常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调整好心态。

儿女来看了是惊喜,不来看心里也是平和的。就不会心怀不满,常常感到落寞孤寂了。

养大了儿孙,是陈司寇的奉献,不图儿孙的回报。她也一向以助人为乐,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一次一个老师经济上面有困难,陈司寇给了他一点钱。还有院里的老太太的丈夫去世,她安慰她感情深厚可以,但不要总是以泪洗面。

北大41岁才子临终遗言(96岁北大教授夫人绝食离世)(9)

图源网络

既然分离总是无可避免的,陈司寇不愿意儿女将来被悲伤所连累。

她爱自己的儿女,儿女也是一样的爱她。所以她不要和他们太缠绵了,不要他们一天到晚总是来自己这。

决定自杀,寻求解脱

陈司寇老人继续着享受着她幸福的独居生活,可最终那一天还是来了。

在2017年刚开始,她明显地发现了自己身体上的不对劲,身子骨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首先她肾上的肿瘤恶化了,转移成癌症后很快复发,已经影响了陈司寇的正常生活了。接着尿毒症和贫血等疾病也发生了。

卧病在床的陈司寇被子女接回了身边照顾。

由于担心母亲身体的状况,子女们劝母亲还是去医院接受治疗吧。

可是,陈司寇依然拒绝了他们的好意。她一点也不愿意让冰冷的治疗机器把身体搞得四分五裂,也不愿意吃没什么效果只能延缓生命的药物。

她不想麻烦子女,也不想麻烦别人。

陈司寇还向子女们下达了三条“禁令”:不要通知学校,不要通知亲友,不要让人来探望 。

面对母亲的再次倔强,孩子们都没什么办法,只好答应了,请了一位保姆来照顾她。保姆的到来,恰恰是陈司寇不能接受的。

原本陈司寇就是个害怕给别人添麻烦的人,现在自己彻底病倒,看到子女和保姆围着她团团转,内心很不是滋味。

长时间的卧床加上不能自理,陈司寇有些崩溃了,她的求死之心越来越强烈了。

她开始张口恳求子女们想点办法让她解脱了吧。

可是,子女们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母亲。

北大41岁才子临终遗言(96岁北大教授夫人绝食离世)(10)

陈司寇看着他们纠结的样子,最终自己下了决心自杀。

2017年10月,陈司寇就开始不吃不喝了。无论子女们怎样哀求,把饭都喂到嘴边了,可老人家就是不张嘴,捂住嘴巴拒绝了。

就这样,陈司寇坚持了四天,在10月21日的下午五点,她缓缓地吐了一口气,闭上眼睛安详地永远睡去了。

陈司寇老人晚年的独居,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活得有滋有味,到了面临死亡的时候,也是坦然从容的。

不愿意拖累任何人的她敢于直接选择死亡,值得我们对她多一分敬佩。

现实中,很多人嘴里说着不怕死,可当死亡真正来临的时候,又有几个能做到一点也不怕啊。

但是陈司寇老人不仅说出了不怕死,还勇敢地做到了。

生死或许不是我们可以掌握的,但是我们能做到有所选择。

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每一天,才是我们应该去追寻的。

生活中所面对的不仅仅是死亡,还有茶米油盐酱醋茶,酸甜苦辣各种滋味都等待着我们去体会一番。

总而言之,陈司寇老人身上的积极乐观、勇敢面对现实的的生活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的。

我们更应该有质量地活在当下,脚踏实地去拼出属于自己的未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