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清华大学女教授临终遗言(九旬北大名教授夫人结束生命)

清华大学女教授临终遗言(九旬北大名教授夫人结束生命)战争结束后,和平来之不易,到了这个阶段,祖国的振兴需要千千万万的人才,凭借自己的努力,她成功考入了北京大学,在这里一个重要的收获,便是结识了赵宝煦先生。本来该早早嫁人,她却凭着自己的努力将学业给坚持了下来,一边工作一边读书,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而他的夫人陈司寇女士,和丈夫在很多地方都有着共通之处,她一生的经历和见解,也让她的思考越来越多。纵观她的前半生,也是艰难中透着坚强。由于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生,她的幼年时期,是在军阀混战和新思想启迪中度过的,那个年代,受制于传统的思想和落后的生产力,普通老百姓的封建思想在很短的时间内依旧无法消除,女孩想要进入学堂,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赵宝煦先生是我国当代政治学最为主要的奠基人之一,而且他在很多学术方面都颇有造诣,198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后,他还担任了首任会长。

而他的夫人,同样是一位思维跳跃的人,对于人生的思考,也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

清华大学女教授临终遗言(九旬北大名教授夫人结束生命)(1)

赵宝煦夫人的思考

赵宝煦先生从不以营造个人象牙塔为荣,始终将自己的研究同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运用到政治学原理和研究方法,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等问题做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

在他的身上,有着一代爱国分子和杰出学者的高尚情操,平生总是淡泊名利,很少抛头露面,因此,在有着如此高的成就之后,人们对于他的了解还不算很多。

清华大学女教授临终遗言(九旬北大名教授夫人结束生命)(2)

而他的夫人陈司寇女士,和丈夫在很多地方都有着共通之处,她一生的经历和见解,也让她的思考越来越多。

纵观她的前半生,也是艰难中透着坚强。

由于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生,她的幼年时期,是在军阀混战和新思想启迪中度过的,那个年代,受制于传统的思想和落后的生产力,普通老百姓的封建思想在很短的时间内依旧无法消除,女孩想要进入学堂,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本来该早早嫁人,她却凭着自己的努力将学业给坚持了下来,一边工作一边读书,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

清华大学女教授临终遗言(九旬北大名教授夫人结束生命)(3)

战争结束后,和平来之不易,到了这个阶段,祖国的振兴需要千千万万的人才,凭借自己的努力,她成功考入了北京大学,在这里一个重要的收获,便是结识了赵宝煦先生。

后来,赵宝煦先生也担任过研究院院士、北京大学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教授。

赵宝煦先生和她有着很多相通的地方,比如他也是因为自幼家贫且热爱学习,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出现在北大的校园之中。

两个思想契合的人走到一起,更是能为彼此思想的建设添砖加瓦。

清华大学女教授临终遗言(九旬北大名教授夫人结束生命)(4)

他们的家中,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地上摆满了整整几摞,除了椅子之外,其他地方都“沉没”在知识的海洋中。

陈司寇从北大走出之后,陈司寇进入了北京101中学,成为了一名政治老师,她的新式教学理念也让她在同学们之中很有威望,无论遇到了什么事情,她都能和丈夫共同笑着面对共度难关。

大半生的时间,陈司寇都过得非常平淡,她投身于教育,却对于教育有着自己的理解。

很多老年人会将自己的生活重心放在子女的身上,不过陈司寇并没有这么做,她认为需要时刻跟儿女保持一定的距离,让他们做到独立自强,自己也能够打理好自己的生活,不让子女过多担心,这样的境界,是大多数老年人所不具备的。

清华大学女教授临终遗言(九旬北大名教授夫人结束生命)(5)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陈司寇的生活也渐渐变得宽裕了起来,不过,她也同样没有养尊处优,而是亲力亲为,让自己的生活不断充实。

她对于自己的人生,早已有着太多的思考,她也经常谈论起这件事。

在陈司寇94岁的时候,她过去的一位名叫曹培的学生专程前去探望她,两人聊了很久,曹培回来后,也将陈司寇的很多想法记录了下来。

而此时,曹培也快70多岁了,也渐渐彻底步入了老年生活,因此,对于该如何面对这件事,他还是想要请问一下自己的老师。

那是2014年,距离陈司寇的丈夫赵宝煦先生逝世已经有两年了,很多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态直线下滑,都和老伴的逝世有着很大的关系。

清华大学女教授临终遗言(九旬北大名教授夫人结束生命)(6)

在那个时候,陈司寇的身体健康,头脑也清楚,家中每个星期都会来两次保洁,平日里都是一个人面对生活。

她说:“我不适应和保姆住在一起,所以能做的事情也都是自己去做了,我平时也总是将自己的生活安排的满满当当,保持着不紧不慢的节奏,现在有空还会研究一下《易经》,对于生死问题,早就准备好了,随时能‘走’。”

陈司寇女士每天早上6点钟就会起床,然后会忙着按摩和做早操,结束之后就会看看新闻再自己去做一顿早饭,且一定会在9点之前吃完早饭,之后就要进入忙碌的读书看报时间了。

清华大学女教授临终遗言(九旬北大名教授夫人结束生命)(7)

看书这件事,她也养成了一种习惯,只要是遇到那些直击心灵的句子,她也会将它们摘录下来,现在,那些句子已经被她积累了好几本了。

三个孩子在每周末都会回家探望一次,不过,陈司寇说:“我倒不希望他们每周都来,因为儿子住的实在太远了。”

她也会告诉自己的孩子们:不用每周末都过来,打个电话问一问都很不错了,两个礼拜回来一次就完全足够的,现在我的生活过得非常充实愉快,也不希望别人会来干扰我的生活,只要保证心胸开阔,遇到疾病也能抵得住。

那次采访,距离陈司寇退休已经40年过去了。

清华大学女教授临终遗言(九旬北大名教授夫人结束生命)(8)

而她对于老年生活的感悟,也能够总结为3条。

其一为“知识就是健康”。

人到了90多岁的年纪,自然需要活得通透,这样才能使得老年生活充满欢声笑语,她更是觉得很多老年人没有“健康主心骨”,动不动就通过医生来安慰自己,什么药和补品都想去尝一尝。

陈司寇对于自己健康的判断,是通过自己看书来获得的,比如有一次皮肤瘙痒,痒起来十分钻心,甚至到了夜不能寐的程度,她就通过自己看书,分析了自己症状的类型,保持心理平静的同时,通过书中的知识来给自己按摩穴位,结果不仅不瘙痒了,腰疼的事情也就没有再犯过。

其二,即使到了老年,也要有毅力,要做应该做的,而不是喜欢做的。

清华大学女教授临终遗言(九旬北大名教授夫人结束生命)(9)

陈司寇在退休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始终保持着自理,日常买菜、做饭、洗碗等都是依靠自己,由于上了年纪,她做这些的时候自己也十分劳累,本来完全可以让保姆去做,可她又觉得,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还是自己做,一旦偷懒了,之后就不想去做了。

其三,精神上要有境界,文化生活要丰富,这是任何年龄都该面对的。

在赵宝煦先生去世后,陈司寇也感受过深深的寂寞。

很多时候,老年人在遇到这样问题的情况下,都希望子女能多陪伴在一旁,可陈司寇却不这么认为。

她每天都会将自己的生活排得满满当当,一半都是文化类目,就算是看不下去书了,她也会打开电视去看看新闻,她觉得,只有让自己的文化生活充实起来,才能活得更有意义。

清华大学女教授临终遗言(九旬北大名教授夫人结束生命)(10)

很多感悟,也让陈司寇笑看生死

对于陈司寇来说,越是到了老年,越要看淡生死。

生死有命,死亡本来就是一个寻常的话题,对于陈司寇来说,她在生前也曾定下过一个目标:要在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走得快一些,减少自己的痛苦,也能减少他人的负担。

她说:“其实,无论是多大年龄都会怕死,死亡总是令人恐惧的,大家都会怕临死之前的病痛,怕和亲人诀别时那种撕心裂肺,可怕又有什么用呢?人生不还是得遵循自然规律,也只能坦然面对。”

清华大学女教授临终遗言(九旬北大名教授夫人结束生命)(11)

陈司寇还在七十多岁的时候就在考虑,人活七十古来稀,还不能排除掉很多偶然因素在里面,只要每天生活起来都很有质量,那么在“走”的时候就会顺其自然。

只要不怕死,就要拥有独立的精神世界,这种精神是可以超脱于死亡的,一旦这个问题解决好了,那么活得就会非常痛快,解决不好,就会终日惶惶不安,那种感觉,也是生不如死。

2012年,陈司寇也面临着尿血的问题,于是去了医院检查。

检查的结果是左肾出现了一个肿瘤。

清华大学女教授临终遗言(九旬北大名教授夫人结束生命)(12)

她的主治医生和家属们都希望她能够将这个肿瘤切除,可是,面对周围人的劝说,陈司寇并不愿意。

她说:“现在已经92岁了,将来走了,也不一定因为这个肿瘤,动了手术还会引发其他的一些疾病,癌症最喜欢大鱼大肉的人,本人一直喜欢吃水果蔬菜,肿瘤爱怎么样就怎么样。”

两年时间过去,陈司寇一直能和癌症保持“和平共处”,她甚至都觉得,那种和死亡赛跑的感觉,反而更加充实。

那会,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在72岁,陈司寇乐观地说:“我现在已经94岁了,已经赚得太多了。”

很多老人到了晚年,将金钱都看得十分重要,甚至到了锱铢必较的程度,可陈司寇却始终不会这样。

清华大学女教授临终遗言(九旬北大名教授夫人结束生命)(13)

2014年的时候,陈司寇的退休金已经很高了,对她来说完全是够花了,在过生日的时候,儿女们都会送上大红包,可她也总是觉得,这些钱在之后还是要还给他们的,不如现在就将钱拿出来共享。

因此,在该花钱的时候,陈司寇也从不会吝啬,这也是她乐观的一大来源。

更重要的是,陈司寇知道如何“放下自我”。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经常会让广大父母们衍生出这样一个想法:父母们含辛茹苦将孩子养大,孩子在长大后,必然需要一些回报。

可陈司寇的观念却和普通人完全不相同。

清华大学女教授临终遗言(九旬北大名教授夫人结束生命)(14)

她觉得:儿女长大了之后,他们都会有自己的事情,哪有那么多时间会选择陪着你,一个人的生活反而能够更加规律,他们来的话,经常会让自己打乱原有的计划,所以一个人的生活是一种常态,也必须要去适应。

在采访的过程中,陈司寇还举了一个例子。

她说:“我们院子里有一位老太太去世了,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都放不下过去的事情,终日都非常悲切,爱情深厚是可以理解的,可她总是以泪洗面,反而加速去世了,我也有也有很多舍不得的事情,比如说我的儿女,不过未来的分离是不可避免的,也不能被悲伤所覆盖太久,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不想让他们隔三差五往我这里跑。”

清华大学女教授临终遗言(九旬北大名教授夫人结束生命)(15)

不过,也就是陈司寇96岁的这一年,她的身体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可是她拒绝吃药打点滴,只是坚持给自己做一些按摩和腿部的练习。

结果到了最后,她选择了自我结束生命。

她或许有一种冥冥之中的感觉:生命即将走到了尽头。

因此,她更是希望自己活得更加有尊严,也践行了此前所说的话:要不怕死,要争取走得快一些,这样既不让自己受苦,也不会拖累别人。

2017年,她用她自己的生命做了见证。

清华大学女教授临终遗言(九旬北大名教授夫人结束生命)(16)

在最后一次接受采访的过程中,她告诉过学生:“只要活着,就要活的有质量,哪怕明天就要走了,那么今天也要活得有质量,人生说来也长,说来也短。”

这也是她选择自我了断的一个原因。

很多人在读到关于她的采访文章后,都表示:看到陈司寇老师活得如此透彻,联想起自己的老年生活,总是患得患失,仔细想来,难以入眠。

陈司寇老师也彻底展现出来:无论是活着还是自我了断,心态都要健康,而这位年过九旬的北大名教授的夫人,一生的感悟中有太多令人无法入眠的。

清华大学女教授临终遗言(九旬北大名教授夫人结束生命)(17)

参考

设法平静地走向人生终点 丁宁著. 唤醒内在的力量

陈司寇老师的健康课(二) 曹培 中国老年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