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烽火少年原型人物(烽火少年土改尖兵)

烽火少年原型人物(烽火少年土改尖兵)2.日寇侵华,饱尝匪患和“亡国奴”的屈辱。 姚庆田同志,男,汉族,出生于1928年2月,祖籍山东省平原县张华镇人(现为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曾用名:王再兴。姚庆田出生时家有9口人,家中仅有土地13亩,另租有本村地主土地5亩。全家里主要以种地和农闲当雇工维持生计。 每当春季青黄不接的时候,全家人却有闹饥荒挨饿的危险。这时候,只能向亲朋和邻居借贷勉强度日。有时候告贷无门,实在没法只能上街乞讨。 姚庆田出生的时候,家人又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生的是一个男孩子;担心的是,不知道能不能把这个孩子抚养成人。随着姚庆田的长大,家中兄弟4人和姐姐需要吃的、穿的更多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再也无力抚养,只能把7岁大的姚庆田送养给了距本村8里路远的王家。王家属于中农,家里经济状况不错,只是没有子嗣。在王家,姚庆田改名为王再兴,养父母对姚庆田很好。姚庆田在新家吃得好穿得暖,还读了几年书,在生活上可以说是才过上

#头条故事会#

烽火少年,土改尖兵

——记湖南省军区湘潭干休所离休干部、原湘潭军分区副政委姚庆田抗战二、三事

烽火少年原型人物(烽火少年土改尖兵)(1)

烽火少年原型人物(烽火少年土改尖兵)(2)

1.生于贫困家庭,无奈送养谋生。

姚庆田同志,男,汉族,出生于1928年2月,祖籍山东省平原县张华镇人(现为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曾用名:王再兴。姚庆田出生时家有9口人,家中仅有土地13亩,另租有本村地主土地5亩。全家里主要以种地和农闲当雇工维持生计。

每当春季青黄不接的时候,全家人却有闹饥荒挨饿的危险。这时候,只能向亲朋和邻居借贷勉强度日。有时候告贷无门,实在没法只能上街乞讨。

姚庆田出生的时候,家人又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生的是一个男孩子;担心的是,不知道能不能把这个孩子抚养成人。随着姚庆田的长大,家中兄弟4人和姐姐需要吃的、穿的更多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再也无力抚养,只能把7岁大的姚庆田送养给了距本村8里路远的王家。王家属于中农,家里经济状况不错,只是没有子嗣。在王家,姚庆田改名为王再兴,养父母对姚庆田很好。姚庆田在新家吃得好穿得暖,还读了几年书,在生活上可以说是才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2.日寇侵华,饱尝匪患和“亡国奴”的屈辱。

然而,这样的好日子没过几年。到了1940年姚庆田12岁的时候,日本侵略者入侵我国中原地区。在这兵荒马乱年代,当地也出现了大量的土匪。这些土匪很凶残,经常在光天化日之下进村入户抢劫。姚庆田所在的平原县也匪患突出。因为养父母家庭情况不错,所以经常遭到土匪的抢劫。没过多久,养父母家因为常遭土匪洗劫,遂家道中落,养育不起姚庆田了。没办法,姚庆田只好又回到东姚庄生活依然贫苦的父母身边。

1943年又是一个荒年,家里粮食歉收,到了春荒青黄不接时候,家中连一粒米也没有了。姚庆田只好带着弟弟去镇上沿街乞讨,经常低声下气,有时候好话说尽了才能讨到一点米。这点米根本不够填饱肚子。多亏在当地驻防的八路军战士时常地给些饼子之类的吃食,才可以勉强活命。这也让姚庆田对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有了极好的第一印象。

1944年,已经16岁的姚庆田随大哥去天津码头打工。每天的工作虽很辛苦,但能混得一个温饱。当时天津属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姚庆田和挣扎在社会底层的码头工人一样,经常受到欺负,动不动就被日寇及汉奸毒打。

有一次,一个日本兵在码头丢了钱包,便怀疑是被码头工人偷了。便纠集了一伙的日伪军,带着两条大洋狗,涌进码头,把工人包围了起来,一个一个地搜身。但是始终也没有找到丢失的钱包。最后,这个日本兵为了泄气,纵容狼狗咬人,可怜一个码头工人被咬得奄奄一息,日本兵也不罢休。此时,一个工友看不下去,想要保护被狗撕咬的工人。结果日本兵又纵容另一条狗来咬人。码头工人每天都辛苦劳动吃得也不好,哪里是这些东洋狗的对手,这位替工友出头的工人很快就被活活咬死了。日本兵却牵着洋狗趾高气昂地走了。其他工人敢怒不敢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日本兵离开。亲眼目睹了这悲惨的一幕,让姚庆田的身心大受打击,深感继续做码头工人,当“亡国奴”没有盼头!

恰在这时候,听说八路军在家乡在招兵,姚庆田最初心想参加八路军,起码能够吃饱饭,还能打鬼子,加上之前对八路军的印象很不错。于是,姚庆田就瞒着父母参军入伍了。

3.孤胆入虎穴,火线巧送信。

1944年5月,姚庆田成为了化整为零、对日开展游击战八路军平原县游击大队某中队的一名通讯员。

1945年1月,敌伪军在平原县五区骚扰,将许多八路军家属掳掠为人质,姚庆田的舅舅也被抓走了。姚庆田听到这个消息是很着急的。赶紧和上级商量对策,因为抗日军属被抓走,对战士们就会动摇军心,影响战斗任务的顺利执行。这时,姚庆田果断提出了深入敌占区抓捕伪军的亲属,然后双方交换人质的建议。上级认为采用这个方法也是针锋相对!在一天深夜,部队突入敌方据点抓了一大批敌方家属。担任通讯员的姚庆田自告奋勇去送信,要求敌人互换己方家属。经过斗智斗勇谈判,终于把战士们的家属救了回来。

1945年4月,抗日战争已经接近尾声,日军败象已显。在山东省平原县的八路军所部也在想办法,尽快给予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1945年4月的一天,姚庆田所在的中队计划攻打附近张庄的日伪军据守的炮楼,需要给大队送信请予批准。这个任务,自然落在了时任通讯员的姚庆田身上。夜晚,当姚庆田和另几个通讯员走到敌方据点时,还是不小心被敌军暗哨发现了。惊弓之鸟的日伪军连问话也没有,直接开枪就打,姚庆田和队友赶紧后退换了几次路,又想了几个办法,可每一次都被敌人发现了。而且随着姚庆田和队友的试探,敌人的警觉性反而更高了。这样拖下去不是办法,耽误送信时间,可能会影响整个战斗部署。看来想要悄无声息地穿过敌人的据点是行不通了。于是,姚庆田提出在其他的路上设置定时的手榴弹,吸引敌人的注意力。然后几个通讯员再兵分两路,冒着敌方的火力压制快速前进。这种时候只有勇往直前,无畏地往前冲才有可能穿过敌人据点的封锁。但不幸受伤牺牲也是有可能的。结果,姚庆田提出的这个策略非常有效,其他小路设置的手榴弹爆炸吸引了敌方的注意力,使得姚庆田和队友最终成功地穿过了敌人的据点,于第二天终于将信送到大队长手中。攻打张庄日伪军据点的任务也得以顺利完成了。

在此后的对日伪军作战中,姚庆田一共参加了6次大大小小的战斗,2次险被敌军围剿。在战斗中,姚庆田的政治思想和对战争的经验得到迅速的提高。即使在最艰难的被围剿战斗中也没有动摇过。

4.善于做群众工作,磕下“堡垒村庄 ” 。

1946年5月,在抗日战争胜利的背景下,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简称“五四指示”,决定改变土地政策,即由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五四指示”没有一般宣布废除地主的土地所有权,而是赞成、批准并领导农民通过清算等途径以“有偿方式”等多种方式从地主手中取得土地。姚庆田服从组织分配,去做土地改革工作,主要负责下到农村向广大农民宣传政策。离开自己熟悉的战斗岗位姚庆田并没有不满,因为他知道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为了革命,只要是对革命有帮助的姚庆田都愿意做。只是姚庆田一开始做这个工作就遇到一个棘手的村庄。这是一个“堡垒”村庄。在这个村庄地主的操纵之下,组织了假农会,假民兵队。地主及狗腿子也当上了假农会的主席、假民兵队的队长、假民兵队的队员,整个该村政权组织,均被地主的金钱所收买利用。当姚庆田想要进村了解情况,结果一进村就被地主的狗腿子包围,哪里也去不了,很难才脱身。在地主蛊惑,假民兵队的阻挠下,心向共产党的村民也不敢向党靠近。姚庆田和土改工作队的工作人员完全摸不清这个村庄的底细,不能放开手脚大胆工作,群众工作迟迟开展不起来。眼看附近许多村庄都开始了土地改革的工作,而姚庆田所在本村,却迟迟打不开局面。姚庆田心情是很郁闷的,感觉还不如在抗日前线当通讯员,比做群众工作容易多了。姚庆田一连郁闷了好几天,后来想着如果自己能做好这个村庄的工作,积累经验,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是不是就可以比较顺利解决,这对土地改革工作是大有利处的。想到这,姚庆田很快调整好心态,和其他的土改干部研究如何开展工作,彻底摸清实际情况。经过长时间的艰苦深入工作,才终于在一个住在离村庄比较远的孤寡老人身上找到了突破口,终于了解了到该村内部情况。并在附近几个村工作队的配合下,逐渐打开了本村土改的局面。把土地改革的政策向村民普及,依政策没收了该村地主的土地。

经过这次艰难的群众工作“试水”,在之后的宣传土地改革的工作中,姚庆田逐渐掌握了宣传和地方工作的基本知识,提高了自己。后来又经过整风运动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政治思想,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工作更加积极了。

5.挥戈南下,积极投入湖南各地剿匪建政工作。

1949年,日本投降后又打退了国民党向解放区的进攻,解放军开始大反攻。在这样的胜利形势下,党号召地方干部随军一同南下,打到台湾去解放全中国。因为之前姚庆田有过前线的工作经历,又是地方干部和工作经验及文化素质,姚庆田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报名随军南下。在随军南下的过程中,工作积极肯干,态度忠诚老实。当上级交代某一工作任务时,姚庆田总是认真热情地想办法完成。随着解放军的节节胜利,姚庆田也是随军一路南下来到了毛主席的家乡——湖南剿匪建政,先后做为侦察参谋参加了洞庭湖、湘西剿匪作战。

在随后的南县、常德、益阳、湘潭各地的工作变迁岁月中,姚庆田服从组织需要,党叫干啥就干啥!扎根在湖南工作和生活,并在十年浩劫的“文革”内乱中,经受住了考验,并幸福地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集体接见。1982年4月,姚庆田离职休养,在湖南省军区湘潭干休所,享受着幸福的老年生活。2022年3月25日,姚庆田在长沙逝世,享年95岁。

烽火少年原型人物(烽火少年土改尖兵)(3)

猜您喜欢: